靜網PWA視頻評論

中班社會教案及教學反思《我們的身體》

2023年08月24日

- txt下載

教學意圖:
  教育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中班孩子的活動量和活動內容,顯然要比小班孩子大而多,孩子對自己身體的興趣,以及對自己生命的信心,也開始萌芽。於是設計了這個活動《我們的身體》,通過提供自由、寬鬆的環境,充分運用幼兒已有的經驗,讓幼兒探索身體會動的秘密,原來是關節在動,從而使幼兒在自然狀態下接受關節這一概念。
教學目標:
  1、了解自己身體能活動的一些部位,對身體感興趣。
  2、知道多運動,身體才會健康。
  3、在大膽探索、自我發現的活動中,增強活動興趣,提高合作能力,體驗愉快情緒。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教學準備:
  紙偶娃娃,人物動、靜活動圖片,如跳舞、織毛衣、踢足球等,記號筆等。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自身探索,感知身體多個地方能動。
  教學難點:
  認識關節這一新名詞。
教學過程:
  一、做遊戲木頭人
  孩子堅持不了多久,就會動的,老師正好作小結。
  老師(小結):人不動是很難受的,因為我們都是有生命的。
  二、跟著音樂動一動
  讓靈動的身體與前一個活動木頭人"形成鮮明的比較。
  三、說說:人有哪些活動
  老師:跳舞是一種活動。(出示圖片)她在幹什麼?織毛衣是一種活動。(出示圖片)踢足球也是一種活動。你們知道,人還有哪些活動呢?
  了解人的許多活動,感受生命的豐富。
  四、說一說:身體的哪些部位能動
  人們怎麼會有那麼多活動呢?是因為人的身體的許多部位能動。
  1、邊動邊記錄:你的身體有哪些地方會動的?
  記錄在紙寶寶上。
  2、講講哪些地方能動,討論:
  這個地方能動使我們可以做什麼事情呢?
  如果不會動會怎麼樣?
  這裡會生什麼病?
  通過能動和不能動"的比較(在感受不會動時,可以請 孩子嘗試不動某部位,做一件事,可以有這樣的指導語瞧,不動不行吧、動了才方便呢"等等),感受活動部位,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3、介紹骨折、脫臼。
  與生活保健相融合,如果能與本班孩子的健康情況相結合則更好。
  五、我們身體會動的地方還很多,我們以後慢慢去發現
  這個活動還沒有完,因為事實上,孩子對自己身體的發現 還沒有停止,可以在教室掛本本子,供孩子進行專題記錄。
活動延伸:
  我們身上除了這些能看得見的地方可以動,在看不見的身體裡面也有會動的地方。下課後請你們去找一找,把你的發現和你的朋友分享一下!
教學反思:
  幼兒在尋找會動的關節的遊戲中,驚喜之態毫無掩飾地表現出來,主動積極地通過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充分反映了同伴間的相互合作之情。讓幼兒在充分自主的活動中主動獲得體驗,體現了教育要以兒童發展為本的觀念以及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也體現了教師是幼兒的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這一教育理念。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