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我醉欲眠卿可去人淡如菊自從容作文1573字_初三優秀學生作文

2023年09月04日

- txt下載

這裡是哪裡?為什麼我看到有一抹清瘦的身影站在斜陽下的東籬後,細品菊香,悠然自得,放任風雨陰晴,不覺時光荏苒。
這裡是東晉。
賞菊人名喚陶淵明,他的身體里流淌著中國人的血液。
陶淵明一生六十餘年,正處在一個中國南北對峙,戰火紛飛,社會黑暗的年代。面對這樣的現實,他果斷地離開了社會的中心,歸隱自然。
陶淵明其人傲如松。他敢於向那個黑暗的社會說「不」。似乎動盪年代的偉大文人都有著一身傲骨,魯迅先生若沒有傲氣,也做不出「以文救國」的正確決定。陶淵明的傲就深得李白仰慕,「詩仙」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思想與「不為五斗米折腰」其實一脈相承。
陶淵明其人淡如菊。陶淵明極愛菊花。後人眼中的陶淵明與菊,人品即花品,花品如人品,早已融為一體。菊,花之隱逸者也。以菊來配陶淵明,再合適不過了,菊的不事雕琢,正和這位名士開創的田園詩派之洒脫恬淡融為一體;陶淵明亦配得上菊花,他當真有著清得超凡脫俗,雅得韻致天然的一份從容和淡定。年近不惑之年,陶淵明寫出了那篇影響了後世千百年的自傳——《五柳先生傳》。說是自傳,他藉以「自況」的五柳先生形象,又完全是針對門閥制度塑造的。文中,他用淡然豁達的筆觸一遍遍否定地位的顯赫、門第的高貴與資產的殷實,恬淡高遠的背後,也不乏戲謔與激憤。試問,在兩晉時代能夠超脫世俗、鄙棄名利的文人,又有幾人呢?世事紛亂,潮起潮落,陶淵明那顆細膩柔軟的心在滾滾紅塵中被磨礪了一次又一次,他卻依然堅守著那一份淡然。人淡如菊,當真如此。
陶淵明其人醇如酒。陶淵明愛酒,痴愛。當他自嘲似的說著自己「性嗜酒」時,你看不到一個因為身處東晉末年而需要忍受更深寂寥的隱士,你能看到的是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印象深刻的是《宋書•陶潛傳》中對他的記載:「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我不知道需要怎樣一份率真豁達才可以使他為人至此。人人皆知陶潛率真放達,狷狂之至,可愛酒成痴也讓我們看到了他不加掩飾的無奈和悲哀。這個不折不扣的酒徒離不開酒,他對生命的深邃洞察力讓他看得清前路的苦澀孤獨,也看得清他所深愛的這個世界中有多少勞苦人民在痛苦掙扎著。他是隱士的代表,卻並非完全不問世情,他同情著,他關心著。可現實不允許他的慈悲,他對一切都無能為力。
於是他逃了,逃回田園林間,他返璞歸真,他逃向了靈魂的彼岸。他只是找一片凈土安放他在污濁塵世間無處安放的理想罷了。就如他在《歸園田居》中寫的那樣:「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這現實是個牢籠,於是他選擇歸隱自然。泥土的芬芳讓他感到安心悠然,鳥兒的鳴聲在他聽來比別有用意的恭維動聽百倍。於是他終於解放了思想和心靈上的束縛,得到了生命的淡和靜。難的不是偶過菊邊,而是此生皆醉心於菊。因此他遠離了塵世中心,卻永遠地站在了精神的高峰上。
這裡是二十一世紀。
我們的身體里流淌著中國人的血液。可是否依舊有人悠然賞菊?
我們生活的年代自然比東晉要和平幸福得多,可論起喧鬧,怕
是比東晉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這個市場經濟的時代,人人皆追求自己最大化的幸福,私慾似乎沒有節制地放大著。有多少人為了追求表面的浮華而心力交瘁,疲憊不堪。太多人忘記了,社會和諧的基礎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而人與人之間和諧的基礎是個人身心的和諧。物質被放大的同時,如果精神沒有達到相應的境界,怕是也達不到真正的幸福。也許最關鍵的一點是清楚自己要什麼吧,有得必有失,陶淵明選擇田園便註定遠離繁華。他身上追求自由和諧的精神,對於我們建設和諧社會,對於挽救現代人的心靈危機和信仰缺失,都有著相當高的積極意義。他教會我們,名利永遠代替不了精神的滿足。即使時代不同,陶淵明仍是我們永遠的精神坐標。
千年已逝,我的目光終究穿不透那疏疏落落的東籬。也只能和著悠悠酒香,遙遙望著菊花叢間那一抹似乎永遠不會蒼老的身影,不知因何而醉。
穿過千年時光,越過滾滾紅塵,他離我們,依舊不遠。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