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5000字文獻綜述範文

2023年10月10日

- txt下載

篇一:文獻綜述論文5000字
汽車起步過程的離合器控制
摘要:機械式自動變速器是對使用手動齒輪變速箱和乾式摩擦離合器的傳統動力傳動系統進行改造,實現操作自動化而形成的一種機電一體化裝置。從實際應用角度出發,深入分析了汽車起步過程中離合器接合控制的主要影響因素。以降低起步衝擊度和減少離合器滑磨功為原則,提出了一種離合器控制策略。 關鍵詞:自動變速器;離合器控制;控制策略
The clutch control for automotive start-up process Abstract:The conventional driveline with manual gearbox and dry clutch can be retro-fitted to maniplate automatically, so that the electric-mechanical components or the 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has been obtained. The mostly influent factors of the clutch engagement during start-up process have been analysed thoroughly from the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The strategy of clutch control has been proposed on the principle of lessening the start-up jerk and the friction work.
Key words:automatic transmission; clutch control; control strategy
引言:汽車的傳統動力傳動系統使用手動齒輪變速箱和乾式摩擦離合器,其缺點是起步和換擋控制比較複雜,要求駕駛員具有較豐富的經驗。在汽車工業特別發達的今天,城市交通極其繁忙,不熟練的非職業駕駛員越來越多,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燃油費用時有上漲。人們自然地提出了車輛操縱簡單、容易、節省燃料、提高傳動系壽命等的要求。
機械式自動變速器(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AMT)是對傳統動力傳動系統進行改造,利用電子控制裝置和液壓、氣動或電動執行機構實現齒輪變速箱和乾式摩擦離合器的操作自動化。這樣的自動變速器不僅具有液力自動變速器自動換擋的優點,而且保留了手動齒輪變速箱的傳動效率高、結構簡單、成本低以及容易維護等優點[1]。
但是AMT因其在換擋時存在動力中斷等缺點,影響汽車行駛舒適性[2-3]。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Dual-Clutch Transmission, DCT)是在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動力通過兩個離合器分別聯結的兩根空套同心輸入軸傳遞,相鄰各擋的被動齒輪交錯與兩輸入軸上的對應齒輪嚙合,配合兩離合器的控制,能夠實現在不切斷動力的情況下換擋,從而大大縮短了換擋時間,有效提高了換擋品質[4-5]。
在車輛起步過程中,離合器控制問題具有非線性、時變、強耦合與難於建模的特徵,給傳統的控制理論和控制方法的應用帶來了一定的局限性。由於車輛起步時存在駕駛員的意圖、車況、路況的多變性以及對乘員舒適性、離合器磨損、發動機不能熄火等要求,因此如何控制離合器的接合過程是自動變速器的核心和難點。
1 課題研究的意義
1.1 自動變速器的主要型式
汽車自動變速器常見的有四種型式:分別是液力自動變速器(AT)、機械無級自動變速器(CVT)、電控機械自動變速器(AMT)、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DCT)。
目前轎車普遍使用的是AT,AT幾乎成為自動變速器的代名詞,但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是AMT以及DCT這兩種新型變速器以及它們的優缺點對比,引言已作簡介,在此不再贅述。
1.2 自動變速器的意義
汽車起步性能的好壞是決定汽車動力性能品質的一個主要方面,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性能要求:起步過程中成員的舒適性和起步過程的快速性,這是兩個相互衝突的性能指標。這就需要對起步過程中傳動系的動態進行適當的控制,尤其是離合器結合過程的控制,使起步衝擊和滑磨得到綜合控制,以提高乘員的舒適性和動力傳動系部件的使用壽命。現在的汽車多裝備自動變速器,它操作簡單、駕駛舒適、安全性高,已成為車用變速器的發展主流,適合于越來越多的女性和老年用戶的需求,駕駛者可以全神貫注地注視路面交通而不會被換擋搞得手忙腳亂。為此人們發展了多種形式的自動變速系統,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盡善盡美的自動變速系統產生。正是由於汽車變速系統本身的複雜性和使用環境的變化多端,造成了自動變速系統研究的困難。需解決兩個方面的難題,汽車起步性能和換擋性能。因此也引發了對自動變速器車輛起步控制問題研究的熱潮。
2 起步性能評價指標
對車輛起步過程進行定量評價時,所提出的客觀評價指標主要有離合器起步接合時間、衝擊度和滑磨功[ 1, 6 ] 。
2.1 離合器起步接合時間
從控制器發出起步指令到離合器完全接合為止所耗費的時長即為離合器起步接合時間。整個起步過程耗費的時間由5部分構成(式( 1) ) , 良好的起步品質要求在起步平順的基礎上起步時間儘量的短。
Start =t1+t2+t3+t4+t5 (1)
式中, t1為機械響應時間;t2為消除離合器間隙時間;t3為克服道路阻力時間;t4為離合器滑磨時間;t5為離合器完全接合時間。
2.2 衝擊度
衝擊度j 是車輛縱向加速度對時間的導數, 其數學表達式為:
j?da
dt?r
ioIwd(Tout?Tw)dt?rioIwdToutdt (2) 式中, Tout為變速器輸出轉矩;Tw 為車輪上的牽引轉矩;Iw 為輸出軸以及汽車平移質量換
算到輸出軸上的慣量;r為驅動輪滾動半徑;i0為主減速器傳動比。
式(2)表明,j與輸出轉矩變化率成正比,輸出轉矩變動越快,傳動系統衝擊越大,同時也說明j較好地反映了起步換擋過程的動力學本質。衝擊度不僅可真實地反映人對舒適程度的真實感覺,而且可以把道路條件引起的彈跳與顛簸加速度以及非換擋操作的影響排除在外, 真實地反映起步換擋過程汽車傳動系載荷變化以及車輛的運動狀態。不同國家的標準給出了不同的衝擊度限定: 德國標準為: j?10m/s,而我國規定為:j?17.64m/s3。
2.3 離合器滑磨功
離合器滑摩功Lc該指標用來衡量離合器接合過程中主、從動盤摩擦做功的大小,其定義
如下:
tc1tc2
c3Lc??T
0(t)we(t)dt??Ttc1c(t)[we(t)?wc(t)]dt (3) 式中, Tc (t)為離合器接合時摩擦力矩;c(t)為變速器一軸(即離合器從動軸)的角速度;e (t)
為發動機曲軸的角速度;tc1為從離合器滑摩開始至發動機轉矩Te等於行駛阻力轉矩Tf的時間;tc2為從離合器滑摩開始至從動軸角速度c與發動機角速度e相等時的時間。
採用滑摩功Lc能比較準確的評價離合器的壽命,滑磨功Lc越小,溫升越低,壽命越長,但過
低的Lc會引起衝擊度的升高,二者是相互矛盾的,需要在控制中協調解決。
3 離合器接合過程的主要影響因素
在汽車靜止起步過程中,影響離合器接合過程的因素相當多,關係非常複雜。通過對熟練駕駛員操作離合器的動作分析以及通過實驗和理論研究所做的影響因素定性分析,對離合器接合過程的影響因素總結如下。
3.1 離合器扭矩傳遞特性
從離合器完全分離到完全接合為止, 接合過程經歷了無扭矩區、部分扭矩區和最大扭矩區3個階段,離合器的傳遞扭矩Tc與接合位置xc的特性曲線如圖1所示,其中xC0為離合器開
始傳遞扭矩的位置。
離合器扭矩傳遞特性
根據離合器的扭矩傳遞特性以及車輛起步時的離合器控制要求,將離合器接合過程分為快-慢-快3個階段。第1階段是從離合器完全分離到傳遞扭矩起始點的空行程階段。在這一階段,離合器不傳遞扭矩,接合速度應儘可能快。第2階段是從離合器傳遞扭矩起始點到主從動盤轉速達到同步的滑磨階段。這是汽車起步時離合器接合控制的實質性階段, 接合位置與接合速度直接影響性能指標衝擊度和滑磨功, 應根據駕駛員的起步意圖及車輛的運行狀態參數來控制離合器的接合過程。第3階段是離合器的主從動盤轉速相等的同步接合階段。離合器傳遞的扭矩等於發動機的輸出扭矩,以最快的速度接合離合器使它能可靠地傳遞發動機的最大扭矩。
3.2 加速踏板位移
加速踏板位移α(節氣門開度β的給定信號)反映駕駛員的起步意圖,並體現駕駛員對發動機輸出扭矩的要求。而路面環境條件的不同同樣可以通過駕駛員踏加速踏板的情況反映出來。加速踏板位移量大且位移變化速度高,則表示駕駛員要求車輛起步過程快或路面阻力大。此時需要離合器接合速度快,使車輛快速完成起步過程或使離合器摩擦力矩儘快達到能克服在坡道上起步的阻力矩。加速踏板位移是離合器接合位置和接合速度的主要控制參數。
3.3 發動機轉速
發動機的輸出扭矩Te和轉速ne受節氣門開度和離合器傳遞扭矩的影響。發動機轉速變化
率ne越大,則說明發動機的輸出扭矩與離合器的傳遞扭矩之差增加越快,發動機承載能力強,
相應增加離合器的接合速度。反之,降低離合器的接合速度。如果發動機轉速高,將造成離合器在接合過程中的滑磨功增加,應提高離合器的接合速度。為了防止發動機的輸出扭矩小於阻力矩時,發動機轉速過低或下降過快而導致熄火,需要控制離合器停止接合。
3.4 車速或一軸轉速
一軸轉速即離合器從動盤轉速,由於起步過程中變速器的擋位一定,故一軸轉速與車速之間只相差一個比例常數,可以將車速等效為一軸轉速nv。一軸轉動加速度的變化率反映了離合器傳遞扭矩的變化, 從而反映車輛的衝擊度指標。在離合器接合過程控制中,通過限制其接合速度來滿足衝擊度指標。
3.5 道路坡度與車輛載荷
道路坡度與車輛載荷的大小反映車輛起步時阻力矩的大小。道路坡度或車輛載荷越大, 車輛起步時需要的離合器摩擦力矩越大。為了減少滑磨功, 應快速完成離合器接合過程。同時,為了降低動載荷與提高起步平穩性,應放慢離合器接合速度。道路坡度與車輛載荷產生的阻力矩大小是由外界環境決定的,為不可控因素。在制定離合器控制策略時, 需根據發動機的承載能力控制接合位置。
4 由AMT到DCT的發展
4.1 AMT國內外發展歷史與研究現狀
在AMT技術研究初期,由於受到電子技術和控制技術水平的限制,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
的自動變速,通常是將離合器控制和換檔控制分別考慮,單獨實現各自的自動控制功能,如瑞典Scania的CAG系統和德國Damler Benz的EPS系統均採用半自動操縱方式。美國Eaton的SAMT系統、德國ZF的Semishift都是代表性的半自動變速系統。
直到八十年代初AMT技術才獲得突破性的進展並逐步產品化。1983年,日本五十鈴公司在世界上最先研製成功電子控制機械自動變速器NAVI-5,裝備於ASKA轎車投放市場,標誌著AMT進入了全自動發展階段。
同期日野的藍帶大客車也裝備了這種類型的EE(Easy and Economy Drive)傳動系統,美國Eaton公司在1983年宣布成功地將重型貨車的手動變速器實現了自動化,德國ZF公司對「Ecosplit」變速器也實現了自動換擋,稱為「Autoshift」裝置,1988年裝於Geneva貨車上。
經過多年的研究與開發,AMT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現代AMT不僅起步、換檔操作更加符合駕駛員的意願,而且還利用現代控制方法,解決特殊環境下的控制問題,使控制性能及可靠性大幅度提高。
國內在AMT研究方面已走過了近二十年的歷程,已開展或正在開展這方面研究的有吉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重慶大學、哈爾濱埃姆特汽車電子有限公司、煙台欣源晟有限公司、東風汽車公司、上海變速器有限公司等。
儘管國內在AMT研究方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目前還沒有真正實現產品化,存在一些關鍵問題需要解決。
4.2 AMT存在的問題
AMT的工作原理決定了它在換擋過程中首先要分離離合器,然後將變速器摘空擋,再選檔換擋,最後再接合離合器,完成車輛換擋變速過程。這樣,從離合器分離到再次接合之間的時間裡,發動機的動力將不能被傳遞到驅動車輪去驅動汽車行駛,即AMT在車輛換擋過程中存在動力中斷現象,這顯然不是我們想看到的。換擋過程動力中斷對車輛的動力性,燃油經濟性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此外,動力中斷還會造成傳動系統的衝擊,不僅影響車輛傳動系統的使用壽命,而且對車輛的行駛平順性和乘坐舒適性也有一定的影響。
4.3 DCT應運而生
隨著人們對汽車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AMT已很難適應人們對車輛性能的要求,因此,尋求一種既結構簡單實用、易於製造、傳動效率高,又能克服換擋過程中動力中斷的缺陷以提高車輛的動力性、燃油經濟性和行駛平順性的自動變速器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在這種趨勢下,一種採用雙離合器結構的自動變速器—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CT)應運而生。
4.4 DCT的優勢
DCT主要特點是採用兩個離合器,並將變速器各檔位主動齒輪按奇、偶數檔位分別置於兩個輸入軸上,兩個輸入軸為一個空心軸套在另一個實心軸外,分別於兩個離合器相連接,兩個離合器交替切換實現動力傳遞、變換檔位。DCT工作時,車輛先以某一檔位運行,DCT
篇二:文獻綜述 參考模板
讀書筆記用比較規範的本子寫你閱讀的文獻的核心內容,沒有標準格式,自己前後格式要統一,手寫,儘量多寫。 開題報告後面會統一發模板,先不寫。
文獻綜述字數要求5000左右,參考格式如下:
《浙江省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評價》文獻綜述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服務貿易競爭力現狀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國際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標準。近年來,浙江的國際服務貿易交易額有快速的增長,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如何提高浙江省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成為浙江省建設外貿強省的關鍵。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對浙江省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現狀及如何提升浙江省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提出了意見。筆者在論文中,根據權威機構披露的有關信息,運用國際競爭力的有關理論,對浙江服務貿易競爭力進行了評價,提出了一些提升浙江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建議。 關鍵詞:服務; 服務貿易; 國際競爭力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快速發展成為國際貿易中的熱點現象,服務貿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最具發展潛力和活力的部分,成為衡量國家經濟發展狀況和國際貿易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浙江服務貿易額有了較快的增長,但是浙江服務貿易結構還不合理,改善浙江省服務貿易的結構對於提高浙江省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意義重大。
1 國際競爭力的相關理論
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著名經濟學教授麥可?波特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該理論超越了傳統比較優勢理論和資源稟賦理論。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建立在其「鑽石模型」基礎上。該理論將國家和產業的競爭優勢歸結到四大因素外加機會和政府因素,共同構成了「鑽石模型」,一個國家要促進經濟實力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必須要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重視國內市場的需求,重視科技和人力資本,重視企業的創新能力,此外還要把握好世界經濟發展的機遇和政府宏觀調控的力度[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服務貿易的開放度提出了相關的計算公式,它是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總額占該國GDP的比重,即ODS=(Si+Sx)/GDP,其中ODS(OPEN DEGREE
SYSTEM 開放體系指標)表示服務貿易的貿易開放度,Si、Sx分別表示服務貿易進口額和出口額。」[2]
國內外學者往往利用顯示性指標來的結果,以此來解釋為什麼各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會具有不同的競爭力或競爭結果。出口優勢變差指數是將各類商品出口增長率與出口總額增長率進行比較,以確定一定時期內何種商品具有更強或更弱的出口競爭力。根據p的數值,可以區分為4類:第1類:p>10,為強競爭優勢;第2類:0<p<10,為弱競爭優勢;第3類:-10<p<0,為弱競爭劣勢;第4類:p<-10,為強競爭劣勢[3]。
關貿總協定(GATT)1994制訂的出口競爭力標準(TSC)是考察某行業在國際貿易中比較優勢的一個指標。TSC是出口競爭力係數,也叫凈出口比率。其數值在-1和1之間,數值越大表示越具有比較優勢。當數值接近於0時,說明比較優勢接近平均水平[4]。 2 浙江省服務貿易的發展綜述
中國社科院張金昌博士認為,近年來,浙江省將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作為推進經濟持續增長和結構優化的主要著力方向,多方採取措施促進服務貿易的發展水平及層次的提升。從總體上看,隨著國際服務貿易市場的迅速拓展和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的加入,為浙江國際服務貿易的大力發展,提供了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和難得機遇 [5]。
中國服務業研究處於領先地位的黃少軍教授認為,在浙江服務貿易出口行業結構中,出口依然以勞動密集型出口為主。出口依賴的是勞動力資源和自然資源,而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在出口份額中的地位雖然有所上升,但與其在進口份額中所占的比重相比,出口仍然偏低,處於比較劣勢狀態[6]。
從浙江服務貿易規模看,浙江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推動著浙江的服務貿易迅速發展。從浙江服務貿易結構看,浙江省服務貿易結構發展不均衡,其主要特徵是勞動密集型服務行業具有比較優勢。從浙江服務貿易出口的行業結構看,出口是以勞動密集型出口為主,而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所占的出口份額雖然有所上升,但仍偏低,處於比較劣勢狀態。 3 浙江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
北京工業大學謝蘭蘭認為,對浙江服務貿易國際競爭能力進行分析,主要是根據服務貿易的開放度分析和貿易競爭優勢指數分析理論研究服務貿易國際比較優勢,進而判斷浙江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強弱。據此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浙江服務貿易發展迅速,總體情況比全國平均的服務貿易總體狀況要好,但國際競爭力不強[7]。
3.1 浙江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發展優勢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賈懷勤教授認為,從需求要素看,浙江服務需求潛力巨大。改革開放以來,浙江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大多數居民在已經解決了基本吃穿用的基礎上,對生活質量的追求大大提高,消費結構逐步升級,對包括旅遊在內的休閒服務、金融、保險等行業
的服務需求逐步增加,今後還將進一步提高 [8]。
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華爾誠認為,政府作用主要表現為政府對產業、行業、企業創造能力、創新能力的孵化與激勵,以及對競爭規則的完善與監督。從政府的輔助作用看,浙江在改革開放以來,依靠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改革的先發優勢。在服務業發展過程中,要特別需要政府重視培育和創造生產要素,尤其是增加教育、科技的投入。因此,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是動態的,要想贏得長期的發展,必須將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構建浙江省國際服務貿易競爭優勢,政府作用不可忽視[9]。
浙江省服務貿易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二個方面:第一,浙江服務貿易需求潛力巨大。改革開放以來,浙江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大多數居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大大提高,對包括旅遊在內的休閒服務、金融、保險等行業的服務需求逐步增加。第二,浙江省政府在推進浙江省服務貿易的發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3. 2 浙江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存在的問題
湖南大學潘菁認為,浙江省服務貿易的劣勢主要表現在缺乏足夠的專業人才。從生產要素看,浙江是一個高素質人才短缺、教育發展滯後、勞動生產率較低的省份,雖然20世紀90年代以來,電訊網絡、高科技人才、高校研究機構、R&D經費等高等要素的供給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總體競爭力還較弱。人才方面的缺陷嚴重製約了浙江服務貿易的發展[10]。
浙江樹人大學夏晴副教授認為,浙江服務貿易的地區發展差距拉大,不利於浙江服務貿易整體水平的提升。從服務貿易增加值占GDP比重看,除杭州外,其餘10個市地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此外,各地服務貿易從業人員比重均遠低於增加值比重,金衢麗等欠發達地區差距較大[11]。
浙江工商大學李懷政教授認為,浙江服務行業門檻高,壟斷現象明顯。總的來看,浙江的服務行業改革、開放步伐相對緩慢,集中表現在行業進入門檻和行業壟斷兩個方面。運輸、金融、電信等行業以及地方公用事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部門所有或行業壟斷[12]。
浙江省服務貿易的競爭劣勢主要表現在:缺乏足夠的專業人才,人才方面的缺陷嚴重製約了浙江服務貿易的發展;浙江各地區服務貿易的發展差距拉大,不利於浙江服務貿易整體水平的提升;浙江服務各行業門檻高,壟斷現象明顯。
4提升浙江省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對策
4.1 堅持服務貿易的發展與製造業的相互促進
筆者認為,未來製造業的「製造」指的是為用戶創造和提供產品的全過程,服務作為中間投入要素將越來越多地融入製造業,而製造業企業活動的外置又帶動服務業的發展,服務業與製造業高度相關、雙向互動。
4.2 結合「引進來」與「走出去」構築浙江服務貿易競爭優勢
王慶穎認為,國內服務市場將日益融合於國際服務市場,因而導致國際、國內服務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一方面要堅持「引進來」,積極承接國際服務業的轉移。另一方面要堅持「走出去」,積極發展國際服務貿易[13]。
4.3 不同性質的服務行業採取不同的產業政策
程大中認為,產業政策的著眼點應是:積極扶持、引進競爭,以產業化為導向、促進市場發育以及扶持信息服務等新興服務行業;對於消費服務,如旅遊、房地產等,產業政策的重點應是強調市場調節,政府的功能主要是改進和協調市場管理;對於具有公益性質的服務行業,要改變政府包攬做法,從而促進浙江服務業健康發展[14]。
4.4 加快培養精通國際服務貿易領域的人才
上海大學陳憲教授認為,高度重視並迅速培養國際服務貿易所需的各層次和各部門的專業人才,可以通過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有步驟的開發;通過某些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引進人才和技術;同時,要使服務貿易獲得快速發展,必須加快服務貿易人才的培養[15]。
4.5 強化政府的孵化和輔助作用
北京工業大學趙書華教授認為,浙江省政府要加大對國際服務貿易企業尤其是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企業的政策傾斜與扶持力度,完善財政、信貸等優惠措施,輔之以積極的產業結構、組織、技術政策,努力提高浙江服務貿易的整體國際競爭力[16]。
5 結束語
通過對浙江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研究,筆者分析了浙江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發展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如何提升其國際競爭力的建議思考。認為浙江服務貿易的總體國際競爭優勢不強,浙江服務貿易出口結構是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浙江出口的主要是旅遊、建築安裝與勞務承包等技術與知識含量較低的服務。伴隨著中國服務貿易領域開放的不斷擴大,而浙江的服務貿易收入和支出將繼續增長,但是高附加值服務產業的對外競爭力提高幅度有限,不過逆差可能會有所減緩。
參考文獻:
[1]葛丹.已開發國家的服務貿易[J].外貿經濟,2005,(24):72-73
[2]鄭吉昌.服務貿易自由化趨勢下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J].財貿經濟,2004,(8):3-7
[3]馮宗憲.加入WTO對服務貿易的影響[J].經濟學動態,2005,(10):19-22
[4]王紹媛.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5,(1):59-60
[5]張金昌.浙江服務貿易與國家競爭優勢戰略[J].國際貿易問題,2003,(2):4-10
[6]黃少軍.競爭力理論與服務業競爭力[J].外貿經濟,2003,(4):97-99
[7]謝蘭蘭.國際競爭力的理論與方法[M].上海:三聯書店,2005,62-66
[8]賈懷勤.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系統分析[J].世界經濟導刊,2004,(10):21-26
[9]華爾誠.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現狀及應對措施[J].國際經濟研究,2005(5):27-31
[10]潘 菁.從中國服務貿易的出口競爭力看中國的未來[J].經濟評論,2005,(11):23-24
[11]鄭吉昌、夏 晴.論浙江城市化及區域競爭力的提高[J].經濟學動態,2004,(12):58-61
[12]李懷政.加入WTO對浙江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及對策[J].國際貿易問題,2004,(3)
[13]王慶穎.浙江服務業國際競爭力分析及其提升對策[J]. 國際經貿探索,2005(2):11-15
[14]程大中.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對策研究[J].經貿論壇,2005,(35):33-34
[15]陳憲.服務貿易的發展策略[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4,12-15
[16]趙書華.比較優勢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與提升對策[J].經濟論壇,2005,(9):35-37
[17] Maria Sassi,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Service Trade [J] . Journal of World Trade,
June 23, 2003
[18] Lee Peoples,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 in China: A Research Guide [J]. Economic Policy
Reform ,April 11, 2004
篇三:文獻綜述的格式和撰寫技巧(附:經典範文)
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是指就某一時間內,作者針對某一專題,對大量原始研究論文中的數據、資料和主要觀點進行歸納整理、分析提煉而寫成的論文。綜述屬三次文獻,專題性強,涉及範圍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時間性,能反映出這一專題的歷史背景、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較高的情報學價值。
1. 基本解釋:
文獻綜述是在確定了選題後,在對選題所涉及的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廣泛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對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包括主要學術觀點、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爭論焦點、存在的問題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動態、新技術和新發現、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和評論,並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研究思路而寫成的一種不同於畢業論文的文體。它要求作者既要對所查閱資料的主要觀點進行綜合整理、陳述,還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對綜合整理後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論述和相應的評價,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
檢索和閱讀文獻是撰寫綜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綜述的質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作者對本題相關的最新文獻的掌握程度。如果沒有做好文獻檢索和閱讀工作,就去撰寫綜述,是決不會寫出高水平的綜述的。
好的文獻綜述,不但可以為下一步的學位論文寫作奠定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提供某種延伸的契機,而且能表明寫作者對既有研究文獻的歸納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綜合能力,從而有助於提高對學位論文水平的總體評價。
在《怎樣做文獻綜述——六步走向成功》中,勞倫斯·馬奇和布倫達·麥克伊沃提出了文獻綜述的六步模型,將文獻綜述的過程分為六步:選擇主題、文獻搜索、展開論證、文獻研究、文獻批評和綜述撰寫。文獻綜述根據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為基本文獻綜述和高級文獻綜述兩種。基本文獻綜述是對有關研究課題的現有知識進行總結和評價,以陳述現有知識的狀況;高級文獻綜述則是在選擇研究興趣和主題之後,對相關文獻進行回顧,確立研究論題,再提出進一步的研
究,從而建立一個研究項目。高級文獻綜述是確立原創性研究問題的基礎,也是對一個研究問題進行探索的基礎。
2. 相關格式: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而文獻綜述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再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作。
3. 前言
前言要用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寫作的目的、必要性、有關概念的定義,綜述的範圍,闡述有關問題的現狀和動態,以及目前對主要問題爭論的焦點等。前言一般200-300字為宜,不宜超過500字。
4. 正文
正文是綜述的重點,寫法上沒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較好地表達綜合的內容,作者可創造性採用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論據和論證兩個部分,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比較不同學者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及其理論依據,進一步闡明問題的來龍去脈和作者自己的見解。當然,作者也可從問題發生的歷史背景、目前現狀、發展方向等提出文獻的不同觀點。正文部分可根據內容的多少可分為若干個小標題分別論述。
5. 小結
小結是對綜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總結,作者應對各種觀點進行綜合評價,提出自 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問題及今後發展的方向和展望。內容單純的綜述也可不寫小結。
6.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參考文獻的多少可體現作者閱讀文獻的廣度和深度。對綜述類論文參考文獻的數量不同雜誌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條以內為宜,以最近3-5年內的最新文獻為主。
7. 學術論文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
1)專著:[序號]作者.書名[M].版本(第1版著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2)期刊: [序號]作者.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3)會議論文集(或彙編): [序號]作者.題名[A].編者.論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4)學位論文: [序號]作者. 題名[D]. 學位授予地址:學位授予單位,年份.
5)專利: [序號]專利申請者. 專利題名[P].專利國別(或地區):專利號, 出版日期.
6)科技報告: [序號]著者. 報告題名[R].編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7)標準: [序號] 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頒布日期.
8)報紙文章 : [序號] 作者. 題名[N]. 報紙名,年-月-日(版次).
9)電子文獻: [序號] 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10)各種未定義類型的文獻: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 相關要點
1)為了使選題報告有較充分的依據,要求碩士研究生在論文開題之前作文獻綜述。
2)在文獻綜述時,研究生應系統地查閱與自己的研究方向有關的國內外文獻。通常閱讀文獻不少於30篇,且文獻搜集要客觀全面。
3)在文獻綜述中,研究生應說明自己研究方向的發展歷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等。
4)文獻綜述要條理清晰,文字通順簡練。
5)資料運用恰當、合理。文獻引用用方括號「[ ]」括起來置於引用詞的右上角。
6)文獻綜述中要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不能混淆作者與文獻的觀點。鼓勵研究生多發現問題、多提出問題、並指出分析、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針對性強。
7)文獻綜述不少於1500字。
8. 注意事項
1)搜集文獻應儘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搜集一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的綜述。
2)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在搜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觀點雷同,有的文獻在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3)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由於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容。引用文獻不過多。文獻綜述的作者引用間接文獻的現象時有所見。如果綜述作者從他人引用的參考文獻轉引過來,這些文獻在他人引用時是否恰當,有無謬誤,綜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間接轉引文獻。
4)參考文獻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論文可以將參考文獻省略,但文獻綜述絕對不能省略,而且應是文中引用過的,能反映主題全貌的並且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文獻資料。
5).綜述篇幅不可太長。雜誌編輯部對綜述的字數一般都有一定數量的約定。作者在初寫綜述時,往往不注意這點,造成虛話、空話較多,重點不突出。綜述一般不宜超過5000字。 綜述並不是簡單的文獻羅列,綜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綜合和歸納。有的綜述只是將文獻羅列,看上去像流水賬,沒有作者自己的綜合與分析,使人看後感到重複、費解,材料與評述不協調。
實例:
制度與經濟發展和增長理論綜述
摘要:制度與經濟發展的關係與制度的起源、制度變遷與創新、國家制度供給一起被稱為是新制度經濟學的「四大支柱」,而且,在很大意義上,制度的起源、變遷與創新、供給與需求都與經濟發展和增長相關。從結論上說,有效率的制度促進經濟增長和發展;無效率的制度會抑制甚至阻礙經濟增長和發展。 關鍵詞:制度,經濟發展,增長理論,派別
一、經濟增長與發展理論回瞻
1.馬克思經濟增長理論中關於制度的論述
馬克思認為,沒有抽象的生產,也沒有離開制度(馬克思的提法是生產關係,實質上就是制度)的生產力及其發展。生產力總是在一定生產關係中組織和運行的。先進的生產關係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落後的生產關係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一個持續一定時間跨度的相對穩定的生產關係(制度框架)為生產力提供了一個相應發展的制度「空間」,這對許多經濟學家研究制度與經濟增長和發展關係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啟示。
2.西方經濟增長理論主要流派的論述
(1)模型派
他們認為:社會經濟的增長或發展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配置、疊加和質變的結果。他們將各種增長要素作為自變量,把經濟增長(通常用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人均收入等表示)作為因變量,確定函數關係,建立各種經濟增長模型,解釋經濟現象。最著名的有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即索洛=斯旺模型)以及卡爾多、羅賓遜、帕西內蒂等人倡導的劍橋經濟增長模型。這些經濟增長模型實質上只是說明了長期經濟增長與短期、中期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力求使得產出決定的總需求的增長要與生產產品的總生產能力匹配,逐漸強調了技術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忽視了制度因素的作用。
(2)結構派
他們認為,經濟增長和發展既是一國經濟量(總量與均量)和能力的增長與擴張過程,也是一國經濟結構的轉換過程。主要有劉易斯等的「二元結構論」;納克斯的「貧困循環論」;由「投資不可分性」而產生的羅丹的「大推進論」;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