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持性策略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胡云
區域活動是幼兒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是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以操作、擺弄為途徑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幼兒通過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討,提高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促進自身良好個性的發展。那麼,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如何觀察、解讀和支持幼兒的活動,讓活動真正成為幼兒「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源泉呢?
一、合理規劃區域空間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認為:「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讓幼兒在適宜的環境中得到自然的發展,教師的職責在於為幼兒提供適宜的環境。」幼兒年齡較小,身心發展水平有限,還不善於進行自我控制。如果活動區域設置不合理,就會很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降低區域活動的質量。因此,教師在設置活動區域時,不僅要考慮班級實際和美觀程度,還要結合不同活動的特點及幼兒身心發展特徵,做到以下四點。
(一)因地制宜明確界限
我們採取地面分界、家具分隔、掛飾分區等方法,明確各活動區的界限。例如,小班社會性區角以娃娃家為主,往往會靠著牆壁設置多個娃娃家區域,如果中間沒有明顯的間隔,就經常會發生幼兒亂丟東西的現象,幼兒間也常常會發生爭執。因此,教師用屏風在各區角間進行劃分,在屏風上裝飾窗簾、幼兒遊戲圖片、遊戲規則等,給娃娃家增添了一份溫馨的氛圍,同時避免了幼兒間的爭執。
(二)大小有別靈活調度
不同類型的區域,所需要的空間大小也各不相同。例如,表演區、娃娃家等往往需要大一點的開放性空間,以擺放更多的玩具和器材,讓幼兒有足夠大的遊戲場地,以及更大的表演平台;語言區、益智區、科學區等則需要小巧精緻的空間,創設一個半封閉的環境,這樣更有利於幼兒專注與思考。
(三)性質差異動靜分割
美國學者布朗把活動區域的性質描述為靜態、動態、用水、不用水等,並大致將活動區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靜態、用水,包括自然區、手工區、美工區;第二類是動態、用水,包括玩沙區、玩水區;第三類是靜態、不用水,包括圖書區、數學區;第四類是動態、不用水,包括音樂區、娃娃家、積木區。我們也借鑑這種方式進行區域分割,如把需要安靜氛圍的圖書區和需要專心思考的數學區放在一起,把以操作活動為主的積木區和娃娃家放在一起。同時,還要考慮將需要用水的活動區設置在靠近取水處,將自然角和圖書區等需要明亮光線的區域設置在靠近窗戶處。
(四)根據需要現場拓展
教室是幼兒進行區域活動的主要場所,我們注重把空間的規劃權還給幼兒,允許幼兒根據需要自主決定空間利用。例如:利用牆面增加空間;利用窗戶展示作品;當班級空間不能滿足主題建構時,可以借用走廊空間,將閱讀區遷移至陽台;等等。
二、充分挖掘材料功能
材料是遊戲之魂,材料的正確投放可以引發幼兒開啟游戲的大門。幼兒通過挖掘材料的功能,獲得自主和愉快的心理體驗。
(一)營造情境,賦予材料靈動的生命
遊戲中,幼兒對材料的結構性程度往往與年齡有關。基於此,我們在對小班幼兒投放材料時,對結構的要求會相對高一些,並賦予材料靈動的「生命」,意在營造鮮活的「生命情境」,引發幼兒在富有情感色彩的操作體驗中獲得知識經驗。例如,在娃娃家中,我們投放了各種小動物玩偶,鼓勵幼兒一起扮演小動物的爸爸媽媽,生成為小動物洗澡、穿衣服、做飯、喂飯等遊戲。通過情境化的材料投放,不僅激發了幼兒參與遊戲的願望,也滿足了幼兒泛靈心理發展需要,提高了幼兒的活動專注度。
(二)建構經驗,引燃材料創意的火花
如何幫助幼兒在已有經驗和新經驗之間建立連結,鼓勵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碰撞出創意的火花,是教師在投放材料時必須要考慮到的一個環節。在投放區角材料之前,教師要先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查找並發現幼兒在學習探究方面的不足,通過多種形式幫助幼兒積累經驗,支持幼兒的探究和表達。例如,在中班美工區活動「美麗的菊花」開始之前,教師發現幼兒對菊花的認識比較有限,於是引導家長利用周末時間帶領孩子去參觀錫惠公園菊花展,感受菊花特殊的造型;同時在班級自然角投放各種菊花,引導幼兒細緻觀察菊花的色彩美和形狀美;還收集了各種不同的菊花圖片,布置成「菊花展示牆」,粘貼各種「名家筆下的菊花」作品,幫助幼兒建構菊花有關經驗。此外,教師還提供了毛線、橘子皮、豆類、貝殼等自然物,以及水粉、彩泥、刮畫紙、彩紙、彩筆等材料,以支持幼兒通過不同的材料大膽表現自己對菊花的感受與理解。
(三)追隨探索,散發材料持久的魅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教育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激發——滿足——再激發——再滿足」幼兒興趣的過程。因此,在區域材料的投放上,我們儘可能做到追隨幼兒的興趣,根據幼兒在遊戲中的發展和需要,及時對材料進行調整。例如,在中班閱讀區活動「我們的故事書」中,教師將幼兒在白紙上的簡單畫作配上他們天馬行空的想像,變成了一本本有趣的故事書。為了加深幼兒對繪本的理解,滿足幼兒自製圖書的需求,教師還提供了「繪本組成部分調查表」,發動家長共同參與填寫;同時提供了彩紙、剪刀、膠水、顏料等材料,支持幼兒進一步創作。看到同伴帶來的立體繪本,幼兒叉萌生了新的想法:如何製作立體繪本?什麼紙可以讓繪本立起來?於是,教師又開設了「立體繪本坊」,提供了A4紙、卡紙、硬板紙等不同材質的紙,支持幼兒的自主探究。
(四)整合目標,拓展材料多元的價值
伴隨著課程整合觀的不斷深入人心,我們以整合的理念來看待幼兒園區域遊戲,以整體的思路來規劃區域材料,使活動內容既與近期課程目標相整合,又與幼兒長遠發展目標甚至終身發展目標相整合,拓展材料的多元價值。例如,在大班數學區域活動「整理文具」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鉛筆、橡皮擦、剪刀、直尺等文具,並在牆上設置了整理架,鼓勵幼兒將文具擺放到整理架上。該活動需要運用多種數學知識,可以探索分類、統計、組成、等分、加減等不同的玩法,如可以根據「有橡皮和沒橡皮」「有圖案和沒圖案」對鉛筆進行分類,充分體現了材料目標整合的特點。分類整理學習用品體現了材料整合長遠發展目標的特點,可以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為幼小銜接做好準備。
三、觀察解讀幼兒行為
蒙台梭利曾經說過:「教師要為幼兒提供的活動環境應是幼兒有益的、自覺的、可運用智力的環境,所以教師介入幼兒區域遊戲在關注常規秩序的同時也應思考幼兒的遊戲材料、遊戲玩法和內容是否能進行有益、可運用智力等問題。」為了提高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的支持效度,我們根據教師介入支持前的準備、動機和教師身份定位,介入支持時的指導方式和時機把握,介入支持後的結果和存在的問題,探討如何提高支持有效性,並提出相關建議。
介入前:充分觀察,及時調整教師角色定位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那些被幼兒忽視或拒絕的師幼互動行為,多數屬於教師在沒有充分觀察基礎上的隨意介入,不僅沒有幫助幼兒,反而阻礙甚至中斷了幼兒的遊戲行為。基於指導幼兒區域遊戲的實際需要,在對師幼互動問題的研討和實踐中,我們總結出三種觀察方法:一是環視式掃描觀察,教師環顧四周,面向所有幼兒和所有區域進行整體觀察,適合在區域開始或結束時使用;二是定點蹲守式觀察,教師固定在某個區域進行蹲守式觀察,適合有針對性地了解一個區域或一個主題內容中幼兒的活動情況;三是重點跟蹤式觀察,教師根據班級個別幼兒的實際需要,事先確定一兩個幼兒作為觀察對象,全程觀察其在區域中的操作、探索與交往等行為表現情況。
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班級幼兒的發展情況和區域遊戲開展狀況,靈活選擇和運用上述三種觀察方式,保教協作共同完成。此外,由於觀察者的教育素養存在差異,有的觀察方法並不能準確捕捉到幼兒在遊戲中的「哇時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行為的支持效度。
介入時:把握最佳時機。靈活選擇支持方式
教師應事先明確,幼兒是否可以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自主解決問題,如果幼兒自身可以解決,教師應在示範或幫助後及時退出。教師及時認可幼兒在區域中的遊戲表現,是良好的師幼互動行為,可以促進師幼關係發展,增強幼兒遊戲自信心。但是,教師應儘量避免將幼兒帶著走的情況,注意退出時機。教師介入支持時的情緒狀態也是影響介入有效性的關鍵因素,如果教師滿懷積極的情緒支持幼兒的區域遊戲,那麼幼兒也會受到積極的影響。只有在積極的情緒狀態下,幼兒才能愉快地進行自己喜歡的遊戲,也才能發揮遊戲的最大價值。
介入後:持續關注幼兒表現。不斷反思提升實踐能力
幼兒天生是一個很好的玩家,區域遊戲並不需要教師的過多指導,幼兒可以自我展示對區域材料和區域環境的理解與體驗。教師的支持行為應是完整的,每次支持性行為完成後,教師應繼續觀察幼兒在區域間的活動表現是否提升,及時反思介入性行為的適宜性問題,為更好地支持幼兒的遊戲積累實踐經驗。只有基於對幼兒行為的有效觀察和理性分析,才能讓教師的支持性策略多一份思考、少一些隨意,也才能最大化地發揮區域遊戲促進幼兒發展的價值。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