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以學定教:高效閱讀教學的應然選擇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徐繼苗
當以生為本和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深入人心,帶來的教學改革是徹底轉變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定位,即由過去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習的陪伴者。換句話說,課堂上,在一篇課文的閱讀中學習什麼和怎麼學習不再以教師的預設來決定,而是以學定教,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課堂生成來選擇適當的方法開展相應的教學,以把學生引入閱讀的最近發展區,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一、站在學生角度預設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揣摩學生讀這一篇課文會遇到哪些生字、詞語方面的問題。教師還要儘可能站在不同層次學生的角度設計豐富的教學活動,以適應學生自主學習時出現的各種狀態。
如教學《昆蟲備忘錄》(三年級下冊第4課),這篇略讀課文介紹了「複眼」「花大姐」「獨角仙」「螞蚱」等四種昆蟲。鄉村的學生可能見過這些昆蟲,但是城裡的孩子在野外尋找、發現、捕捉這些昆蟲的機會就不是很多了。所以教師需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生對昆蟲方面的知識掌握的程度不一樣,同時學生對昆蟲的喜好也不一樣,這樣學生在學習課文介紹的四組昆蟲時的興趣肯定也不同。在教學時,一位教師在考慮這些因素後,先讓學生從課文中選擇一種自己最感興趣的昆蟲進行學習,注意課文是從什麼角度進行介紹的,課文中的介紹讓你對這種昆蟲有了什麼新的認識,你認為這種昆蟲還有哪些需要補充介紹的。學生紛紛選擇學習內容,根據同一對象分組交流學習情況,並形成統一認識在全班彙報學習的收穫。二、根據學情重構文本
課文文本是學生開展閱讀活動的載體和憑藉,雖然入選教材的文本都稱得上文質兼美,但不同的學生對文本的感知是不一樣的,他們或喜歡文中的四字詞語,或喜歡文中修辭手法的運用,或喜歡文中短句子的運用等。教師面對學生學習的文本,就像一位高明的廚師一樣,要巧妙搭配各種食材,才能做出適應不同學生口感的「美味佳肴」。
如教學《四季》(一年級上冊第4課),課文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每個季節選擇一種有特點的事物作為代表。對於文本中出現的事物,學生喜歡的事物各不相同。有的喜歡春天、草芽,有的喜歡夏天、荷葉,有的喜歡秋天、谷穗,有的喜歡冬天、雪人;有的喜歡小鳥、青蛙;還有的喜歡詞語「尖尖」「圓圓」「彎彎」「頑皮」等。對此,一位教師抓住學生的「喜歡」為核心,對文本進行重構。教學時,教師提出:「《四季》之中,每個季節都有人喜歡,都有值得喜歡的事物,今天的課上,請大家說說自己喜歡的季節和喜歡的事物。」學生在發表自己的見解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說出文本內容,並強調其中的生字是怎麼學習的。在這樣的文本重構學習活動中,學生盡情說出自己喜歡的事物,連帶把相關文本中需要學習的生字、詞語也一併說成了喜歡的對象。三、引領課堂生成學路
在以生為本的課堂中,學生處在主體位置上,但教師不能因此就隱身不見了;學生要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離不開教師的引領。這種引領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不能偏離教學目標,二是學習的路徑要有助於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把握。
如教學《跳水》(五年級下冊第17課),學生自己擬出的學路有:文本中孩子和猴子玩鬧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什麼?水手和船長是如何面對這一結果的?教學中,如果教師讓學生去探究自己確定的學習路徑,學生也能夠基本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並且從比較中也能夠看出船長在關鍵時刻處理問題的智慧——不一樣的思維。但是,對於一篇小說來說,學生的學習就顯得不夠充分。對此,一位教師作了這樣的引領:這篇小說的主要人物是誰?猴子和孩子玩鬧時他為什麼不在現場,後來他卻突然出現並解決問題?加上兩個問題之後,學生再探究自己提出的問題,就能夠真正把局部與整體聯繫起來看,而且從故事發生的背景中探尋船長這一人物處事的智慧。
總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關注課堂生成,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真正把以學定教的理念落到實處。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