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2022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

2023年11月05日

- txt下載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準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2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7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2022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篇1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54~5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並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體會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2、使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使學生能聯繫實際,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和概括規律的學習活動,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現數學規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談話:同學們,我們學校有5個同學就要去參加「無錫市少兒書法大賽」了,書法組的張老師準備為他們每人買一套漂亮的服裝,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課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提問: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再問:買5件上衣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嗎?請同學們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再算一算。
反饋:你是怎樣解決這一問題的?為什麼這樣列式?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再分別說說兩個算式的意義。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利用課件演示,幫助解釋。
談話:兩個算式解決的都是同一個問題,它們的計算結果也相等,那你會把這兩個算式寫成一個等式嗎?
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寫,教師板書,讓學生讀一讀。
談話:剛才我們算的買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如果張老師不這樣選擇,還可以怎樣選擇?(買5件短袖衫和5條褲子)
提問:買5件短袖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用兩種方法解答嗎?
根據學生回答,列出算式:32×5+45×5和(32+45)×5
再問:這兩個算式有什麼關係?可以用什麼符號把它們連接起來?
啟發:比較這兩個等式,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2、深入體驗,豐富感知。
引導:看錶情,相信大家一定或多或少地發現了等式兩邊算式之間的聯繫。現在請每個小組拿出信封中寫有算式的紙條,想一想在這幾組算式中,哪些可以用等號連起來,哪些不能?
分組彙報、交流。引導學生說一說:最後兩組為什麼不能用等號連起來?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分別是多少?有辦法使他們變得相等嗎?
要求:你能寫出一些這樣的等式嗎?先試一試,再算一算你寫出的等式兩邊是不是相等。
學生舉例並組織交流。
3、揭示規律。
提問:像這樣的等式,寫得完嗎?
談話: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等式中存在的規律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先在小組裡說一說。
反饋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學生可能用語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小結:a加b的和乘c,與a乘c的積加b乘c的積的和是相等的。這就是乘法分配律。
三、實踐運用,鞏固內化
1、「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下面我們利用乘法分配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在書上填一填。
學生完成後,用課件反饋。
2、「想想做做」第2題。
你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下面的問題嗎?課件出示題目,指名口答。
回答第2小題時,讓學生說一說理由。
3、「想想做做」第3題。(略)
四、梳理知識,反思總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有什麼感受想對大家說?
五、布置作業
「想想做做」第4、5題。
[說明]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本節課注重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感悟和發現乘法分配律,變教學生「學會」為指導學生「會學」。教學中,先組織學生通過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兩個不同的算式之間建立起聯繫,得到了兩個等式,並比較這兩個等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讓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之後,給學生提供體驗感悟的空間,為學生提供符合乘法分配律和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五組算式,引導學生在小組辨析與爭論中,進一步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再寫出一些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等式,既為概括乘法分配律提供更豐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隨後的練習設計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形式活潑,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這些教學活動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於學生改善學習方式。
2022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篇2
教學內容
P36頁例3,做一做,練習六習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
乘法分配律的反應用。
教學過程
一、目標導學
(一)導入新課
1、複習導入
(8+2)×1258×125+2×125
2、揭示課題:乘法分配律
(二)展示目標(見教學目標1、2)
二、自主學習
(一)出示自學提綱(自學教材P36頁例3並完成自學提綱問題)
1、計算(4+2)×25的運算順序是什麼?4+2表示什麼?再乘25表示什麼?
2、計算4×25+2×25的運算順序是什麼?4×25表示什麼?2×25表示什麼?把它們的積相加表示什麼?
3、計算這兩道題你發現了什麼?能用一句話概括嗎?
4、這是乘法的什麼運算律?用字母怎樣表示?
5、會用簡便算法計算4×25+6×25嗎?
(二)學生自學(學生對照自學提綱,自學教材P36頁例3並完成自學提綱問題,將不會的問題做標註)
(三)自學檢測
下面哪些算式運用了乘法分配律?
117×(3+7)=117×3+117×7
24×(5+12)=24×17
(4+5)×a=4×a+5×a
三、合作探究
(一)小組互探(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同桌或學習小組內互相交流。把小組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記好,到學生質疑時提出,讓其他學習小組或教師講解)。
(二)師生互探
1、解答各小組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
2、針對自學提綱5題請不同方法同學彙報。
3、結合「自學提綱」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並板書)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乘法分配律。
四、達標訓練(1、2題必做,3題選做、4題思考題)
1、下面哪個算式是正確的?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64+36)()
2、下面每組算式的得數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選擇其中一個算出得數
⑴25×(200+4)⑵35×201
25×200+25×435×200+35
⑶265×105—265×5⑷25×11×4
265×(105—5)11×(25×4)
3、用乘法分配律計算。
103×2020×5524×205
4、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167×2+167×3+167×5=167×()
28×225—2×225—6×225=()225
39×8+6×39—39×4=()×()
五、堂清檢測
(一)出示檢測題(1-2題必做,3題選做,4題思考題)
1、用簡便方法計算。
24×75+24×25125×22—125×14
(25+20)×435×99+35
2、每個同學要用9本練習本,四(1)班有42人,四(2)班有38人,這兩個班共需要多少本練習本?
3、計算。
89×10135×36+35×63+35
4、小馬虎由於粗心大意把30×(□+3)錯算成30×□+3,請你幫忙算一算,他得到的結果與正確結果相差多少?
(二)堂清反饋:
作業布置
練習冊相關習題。
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1)(4+2)×25(2)4×25+2×25
=6×25=100+50
=150(人)=150(人)
(4+2)×25=4×25+2×25
(a+b)×c=a×c+b×ca×(b+c)=a×b+a×c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2022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篇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青島版)六年制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信息窗2《乘法分配律》。
【教材簡析】
本信息窗是學生在學習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乘法運算規律的一個完善。本節課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濟青高速公路為素材,通過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兩輛汽車提供的信息,引出了對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注重知識的內在聯繫,讓學生利用自己已學的知識體驗推動新知識的學習,從而發展了學生的遷移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相遇問題的情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親歷觀察、猜想、驗證、歸納、推理等數學活動,發現並理解乘法分配律。
2.學生在發現乘法分配律的過程中,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3.學生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現數學規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親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過程,在猜想驗證等自主探索活動中得出乘法分配律,使學生對分配律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學難點】
清楚地表述自己發現的規律,理解及應用乘法分配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1.提出問題,列出算式。
出示情境圖
談話:瞧,這是濟青高速公路!在這裡,還藏著許多數學信息,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吧!請你仔細觀察,從圖片和文字中你能發現什麼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信息預設:大巴的速度是每小時行110千米,中巴的速度是每小時行90千米,兩車同時相向而行,大約2小時相遇。
問題預設:濟青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板書)
談話:請你試著用兩種方法在答題紙上解答。
生獨立解答。
預設:
2.結合情境,感知規律。
提出要求:結合線段圖說說算式每一步的含義。
回答預設:
①我先算出1小時兩輛客車一共行駛多少千米,然後再求兩小時行駛多少千米。也就是濟青高速的全長是多少千米。
②我先求這輛大客車2小時行駛的路程;小客車2小時行駛的路程。然後把這兩部分加起來就是濟青高速公路的全長。
【設計意圖:把相遇問題通過學生的理解轉化成數學問題,這是思維的抽象,也是數學化的過程,既能激發學生研究的慾望,營造研究的氛圍,又使學生探究的問題清晰明了。結合情境理解算的合理性,利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存在。】
二、研究素材,猜測規律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算式談發現。
預設發現:兩個算式結果相等。可以用等號連接。
教師引導學生從算式結構和計算方法的特點觀察算式的左邊和右邊有什麼不同。
預設區別:
①左邊有3個數,右邊有4個數,兩個乘法算式中都有相同的因數2。
②左邊有小括號,應該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右邊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談話:根據前面運算律的學習,你有什麼想法?
預設回答:這可能又是一個規律。
【設計意圖:拋開情境,觀察算式,使學生初步感受到兩種方法的結果一樣。通過觀察算式結構和計算方法的不同,滲透規律特點。使學生建立「猜想是探究獲得結論的前提」這樣的研究意識。】
三、討論交流,驗證規律
1.舉例驗證規律。
談話:這只是我們的一個猜想,你能再舉一些這樣的例子來進行驗證嗎?如果有需要,可以用計算器進行舉例。
學生獨立計算舉例。
指生代表板演,再指一名學生舉例。其餘學生同位交流,並用計算器幫助同位驗證。
談話:請你先和同位交流你舉的例子,並用計算器幫同位驗證一下他的等式是否成立。
預設舉例:(25+35)×4=25×4+35×4
(60+50)×2=60×2+50×2
(65+55)×42=65×42+55×42
教師引導學生髮現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完,可以用省略號表示。
2.觀察幾組等式的相同點。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幾組等式的左邊和右邊分別有什麼相同點。
預設回答:
①這幾組等式的左邊都是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
②這幾組等式的右邊都是把兩個數分別與第三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
3.總結規律。
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規律。
談話小結:剛剛我們通過猜想、驗證得出的結論就是乘法分配律。
教師出示乘法分配律。
談話:請你邊讀邊理解,並把它記在心裡,比比誰記得又快又準確。
生按要求說什麼是乘法分配律。
談話:我們用這麼多的算式和文字來表示它,麻不麻煩?有沒有簡便的方法?
預設回答:可以用字母表示。
教師要求學生在答題紙上試著用字母abc來表示乘法分配律。
學生試著在答題紙上寫字母表達式。
指生板演(a+b)c=ac+bc。
談話:對於乘法分配律用字母來表示,感覺怎麼樣?
預設回答:簡潔、明了,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這就是數學的美,一種清晰而簡潔的語言!
教師小結:剛剛我們經歷了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探究出了乘法分配律,還能用字母把這麼多的算式寫成一個算式。
【設計意圖:讓學生舉例說明規律的存在,鼓勵學生表達這個規律,從具體的實例中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學生經歷觀察、描述、操作、思考、推理、概括從「非正規化」到「正規化」的學習過程。】
四、鞏固拓展,應用規律
1.連一連。
2.在□里填上合適的數或字母。
3.火眼金睛辨對錯。
2022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動,學生進一步體驗探索規律的過程,初步學習體會提出猜想的方法及類比,說理,舉例論證的方式,發展學生的思維力,創造力。
2、引導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自主發現乘法分配律,並能用字母表示。
3、能夠運用乘法的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重點、難點:
重點:學生參與推導乘法分配律的過程。
難點: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運用。
教學過程:
一、比賽激趣,提出猜想.
(1)同學們,學習新課前,我們先來一個小小的數學熱身賽。請大家準備好紙和筆。(請看大螢幕,左邊的兩組同學做A組的題,右邊的兩組做B組的題,看誰做的又對又快,開始)
9×(37+63)9×37+9×63
(2)評出勝負。(做完的同學請舉手,彙報計算過程。可以看出左邊的同學做得比較快,(問同學)你們有什麼意見嗎?)剛才的計算中你發現這兩道題有什麼關係嗎?
教師讓學生比較兩個算式的異同點,並指名說一說自己找出的規律。
引導學生髮現:這兩個算式的運算順序不同,但結果相同,兩道題其實可以互相轉化,可以用一個等式表示:9×(37+63)=9×37+9×63
(3)將學生的發現以他(她)的名字命名為「____猜想」。
【設計意圖:在課的開始,組織數學熱身賽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引導探究,發現規律。
1、(我們下面就一起來驗證一下這位同學的猜想在其它的題里也是否成立?請看大螢幕。)昨天,老師去超市裡買東西,看到下面這些物品。橙子每箱28元,蘋果每箱22元。如果橙子和蘋果各買3箱,一共需要多少錢?
(1)全班同學獨立完成。
(2)誰願意把自己的方法說給大家聽聽。(生回答,師板書)
還有不一樣的方法嗎?誰來說說看?(生回答,師板書)
算式(28+22)×3和28×3+22×3的每一步各表示什麼?誰能說給大家聽聽?
(3)觀察這兩個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引導學生比較兩個算式異同點,並指名學生說一說自己
生:這兩個算式的得數是一樣的。
師:是的,雖然他們的格式不同,但他們的得數相同,所以我們可以用一個符號把這兩個算式聯繫起來。
生:等於號
師:對,用等於號相連,表示這兩個式子是相等的,一起讀一讀,認識這兩種方法的結果是一樣的,所以(35+25)×3=35×3+25×3
師:再和前面的一組式子一起觀察,
9×(37+63)=9×37+9×63
(讓學生通過讀,感悟到左邊是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右邊的兩個數的積加上兩個數的積)
2、舉例驗證,進一步感受
認真觀察螢幕上的這個等式,你還能舉出幾個類似的例子來驗證嗎?(板書:舉例)
(1)驗證方法:要求每人出兩組算式,數字隨意舉例,可以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驗證你舉的例子是否相等。然後拿到小組內交流(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學生回報:誰來說一說自己舉的例子。
(3)同學們,請看一看這三個同學舉的例子,每組的結果都是相同的,我們就可以用等號把它們連接起來。(板書)
(4)輕聲讀這些等式,你發現了什麼?
3、歸納總結,概括規律。
(1)現在誰能說一說這些等式有什麼共同特點?(板書:總結)(運算順序不同但結果相同)
(2)從剛才的舉例過程中,你能發現乘法運算中的規律嗎?
學生回報。
(電腦出示: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用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同學們發現的這個知識規律,叫做乘法分配律。(板書:乘法分配律)
(3)如果用a、b、c分別表示三個數,你會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嗎?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a+b)×c=a×c+b×c
齊聲讀兩遍。
(4)對於乘法分配律,用字母來表示,感覺怎樣。
引導學生髮現:字母表示的式子簡潔、明了,這就體現了數學的美。
三、加強應用、深化理解
1、瞻前顧後填一填。
(10+7)×6=□×6+□×6
8×(125+9)=8×□+8×□
7×48+7×52=□×(□+□)
2、火眼金睛看一看:
判斷下面算式是否正確?並說明理由?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25×12+12×75=12×(25+75)()
25×99+25=(99+1)×25()
3、利用乘法分配律,計算下列各題。(80+4)×2534×72+34×28師小結:通過這兩道題的計算,我們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為了使計算簡便,我們既可以從左邊算式得到右邊算式,又可以從右邊算式得到左邊算式。但遇到實際計算時,要因題而異。
4、找朋友
(10+6)×410×4+610×4+6×4
5×(7+9)5×7+5×95×7×9
3×25+7×253+7×25(3+7)×25
5、對口令
師:如果一個同學說出乘法分配律的左邊部分,那你就說出它的右邊部分,如果他說出的是右邊部分,你就對出左邊部分。看誰反應快。
6、腦筋急轉彎。
猜一猜,等號後邊是三個什麼字?
木×(1+3+2)=?
四、總結:
1、回憶一下,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2、如果把乘法分配律中的加法改成減號,等式是否依然成立?根據乘法分配律,你能提出新的猜想嗎?同學們課後交流一下,下節數學課我們再繼續研究。
2022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篇5
教學內容:
青島版四年級下冊第24-25頁紅點內容信息窗2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有步驟的觀察、猜測、比較、概括,引導學生自己建構乘法分配律的全過程。
2.幫助學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掌握其數的特點和結構形式,並學會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卡片(課前發給學生)
教學過程:
一、擬定自學提綱
自主預習
1.創設情境:(多媒體出示24頁情境圖)
教師引導:同學們,請認真觀察情境圖,你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濟青高速公路全長大約多少千米?
相遇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多少千米?)
(教師把這兩個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教師引導:這節課,我們將通過研究一輛大巴車和一輛中巴車在濟青高速上相遇的問題繼續探索乘法運算的規律。
2.出示學習目標:
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多媒體出示)
(1)運用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的數學方法,通過自主解決上述問題,探索發現乘法分配律,會用自己的話表述,會用字母表示。
(2)樂於把自己學習的收穫、困惑、體會與大家分享,樂於與同學合作。
教師引導:有信心達到這兩個目標嗎?(有!)
老師的指導會對你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請看自學指導:
3.出示自學指導(認真看課本第24頁到25頁第二個紅點前的內容,重點看圖上同學的對話。
思考:
(1)如何求濟青公路的全長,有幾種解法,如何列式計算。
(2)比較兩種解法的計算過程和結果,你有什麼猜想?再舉幾個例子來驗證一下,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3)什麼叫乘法分配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5分鐘後彙報自學成果,看誰能獨立用多種方法解答黑板上的三個問題,並能發現乘法運算的規律。)
4.學生按自學指導自學,教師巡視,關注學困生。
二、彙報交流評價質疑
調查學情:看完的同學請舉手!看會的請放下。
1.小組交流:
學習中你有哪些收穫、困惑和體會,請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2.班內彙報:
師指小組選代表按順序彙報自學指導中的思考題,其餘同學隨機質疑、補充。
課堂生成預設:
(1)濟青高速公路全長大約多少千米?
教師追問:第一種算法是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第二種算法呢?
預設一:先算兩輛車1小時共行多少千米,再算兩輛車2小時共行多少千米,就是濟青高速公路的全長;
預設二:先算大巴車2小時共行多少千米、中巴車2小時共行多少千米,再算兩輛車2時共行多少千米。就是濟青高速公路的全長。)
(2)相遇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多少千米?
(110-90)×2110×2-90×2
=20×2=220-180
=40(千米)=40(千米)
教師追問:你能說說兩種算式的意思麼?
預設一:第一種算法是先求大巴車1小時比中巴車多行的路程,再求大巴車2小時比中巴車多行的路程;
預設二:第二種算法是先分別求出大巴車和中巴車2小時行的路程,再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的路程。
(3)觀察、比較兩種算法的過程和結果,你有什麼發現?
預設一:第一種算法是先加(或減)再乘;
預設二:第二種算法是先分別相乘再加(或減),但計算結果相同。
(4)據此,你有什麼猜想?
預設:兩個數的和(或差)乘第三個數,等於這兩個數分別乘第三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
(5)怎樣驗證你的猜想呢?
(師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學生觀察、彙報。重點引導學生從計算結果,算式的結構和計算方法上比較。
通過觀察,有何發現?引導學生回答:
舉例驗證:(125+12)×8=125×8+12×8
(40-4)×25=40×25-4×25
(8+16)×125=8×125+16×125
(80-8)×125=80×125-8×125
(6)通過驗證,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結論:兩個數的和(或差)乘第三個數,等於這兩個數分別乘第三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
教師總結:這是一個偉大的發現!這個規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板書課題)你會用字母表示這個規律嗎?
(用字母表示:(a±b)c=ac±bc)
三、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1.通過以上研究,你得到了什麼結論?
課堂預設:
預設一: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結果不變。
預設二:兩個數的差乘一個數,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減,結果不變。
預設三:兩個數的和(或差)乘第三個數,等於這兩個數分別乘第三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
預設四:這個規律叫乘法分配律,可以用字母表示為:
(a±b)c=ac±bc
2.如果是多個數的和(或差)乘一個數,這個規律還存在嗎?你怎樣驗證你的猜想?
課堂預設:
舉例驗證:(2+3+5)×4=2×4+3×4+5×4
(1000+100+10)×3=1000×3+100×3+10×3
教師總結:多個數的和(或差)乘一個數,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結果不變。
設計意圖:將乘法分配律適當拓展
3.在記憶這個規律時,應該注意什麼?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記憶乘法分配律,避免常犯的錯誤。
課堂預設:
預設一:括號里的每一個數都要乘括號外的數。
預設二:括號里的數必須是相加或相減,如果是相乘就不是乘法分配律。
預設三:這個規律還可以倒過來看。
教師追問:怎樣倒過來看?
預設:幾個數都乘同一個數,再相加或相減,可以先把它們相加或相減,所得的和或差再乘這個數,結果不變。
四、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教師引導:怎麼樣?學會了嗎?想不想挑戰一下自己?
1.考一考(課件出示第26頁第2題)
(1)指4名學困生板演,其餘同做在練習本上。
(2)展示不同答案:誰的答案和板演者不同?請到黑板前展示出來。
課堂預設:(以第一題為例)
(80+70)×5(80+70)×5
=80×70+70×5=80×5+70×5
2.議一議
(1)你認為誰的答案對,為什麼?誰的答案不對,為什麼?
(2)第一種答案是把括號里的兩個加數相乘了,不符合乘法分配律,所以錯了;第二種答案符合乘法分配律,所以是正確的。
(3)用同樣的方法評議其餘3題。
(4)同桌互改
(5)統計錯題情況,讓小組代表說說錯誤原因。
(6)學生各自訂正錯題。
3.全課小結:你在本節課中有什麼收穫?
課堂預設:
預設一:我知道了什麼是乘法分配律。
預設二:我又體驗了探索數學規律的一般方法——通過觀察發現問題——提出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
預設三:我感受到我們山東省的交通真是便利,作為山東人我感到自豪!
五、當堂訓練
1.出示課本第26頁第3題
2.《新課堂》第17到第19頁信息窗2第1課時內容。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複習,你有什麼收穫?對自己的表現還滿意嗎?談一談你的感受。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分配律
濟青高速公路全長大約多少千米?相遇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多少千米?
(110+90)×2=110×2+90×2(110-90)×2=110×2-90×2
驗證:
(125+12)×8=125×8+12×8(40-4)×25=40×25-4×25
(8+16)×125=8×125+16×125(80-8)×125=80×125-8×125
結論:用字母表示:(a±b)c=ac±bc)
(2+3+5)×4=2×4+3×4+5×4
(1000+100+10)×3=1000×3+100×3+10×3
拓展:多個數的和(或差)乘一個數,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結果不變。
使用說明:
1.教學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第二單元的教學難點也是重點。這節課的設計。我是從學生的生活問題入手,利用相遇問題展開。這節課我力圖將教學生學會知識,變為指導學生會學知識。通過讓學生經歷了「觀察、初步發現、舉例驗證、再觀察、發現規律、概括歸納」這樣一個知識形成的過程。回顧整個教學過程,這節課的亮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引入生活問題,激趣探究。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大量生動、具體、鮮活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到數學就是從身邊的生活中來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首先我創設情景,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名學生參加這次植樹活動?」讓學生根據提供的條件,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從而發現(125+12)×8=125×8+12×8這個等式。然後請學生觀察,這個等式兩邊的運算順序,使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再讓學生「觀察這個等式左右兩邊的不同之處」,再次感知「乘法分配律」。同時利用情景,讓學生充分的感知「乘法分配律」,為後來「乘法分配律」的探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提供學生獨立探究的機會。我要求學生觀察得到的兩個等式,提出「你有什麼發現?」。此時學生對「乘法分配律」已有了自己的一點點感知,我馬上要求學生模仿等式,自己再寫幾個類似的等式。使學生自己的模仿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測與驗證,形成比較「模糊」的認識。
(3)為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創設了條件。為了讓「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進行探索性的學習」不是一句空話。在這節課上,我抓住學生的已有感知,立刻提出「觀察這一組等式,你能發現其中的奧秘嗎?」。這樣,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知材料和具有挑戰性的研究材料,提供猜測與驗證,辨析與交流的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力還給學生。學生的學習熱情高了,自然激起了探究的火花。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是單一的、枯燥的,整個教學過程都採用了讓學生觀察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我想:只有改變學習方式,才能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足之處:
(1)本課堂我的教學程序是:先出示情景圖,根據情景圖上所給的信息列出算式:並且讓學生說說這兩個算式的含義,然後讓學生讀讀這個算式(意圖是讓學生去感知乘法分配律),然後再讓學生去寫出兩個類似的算式(意圖是讓學生體驗乘法分配律)寫完之後再板書幾個同學所寫的算式並選取期中一個同學的算式讓他說說算式的左邊為什麼等於右邊(110+90)×2=110×2+90×2);而且我還要求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來說(意圖是讓不同層次的同學們都能反覆去感知乘法分配律),通過剛才的幾道程序,然後再讓同學們去總結這類算式左邊和右邊的特點,得出乘法分配律,最後通過練習鞏固和加深同學們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原以為這樣上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效果,但是事與願違,在要同學們獨立寫出兩個類似的算式時,發現有小部分同學並不會寫,所以本堂課後面部分上得就不怎麼順暢了。課後向老師請教得知,原來我的教學程序上出現問題了----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應該是先由老師引導學生總結出乘法分配律,再讓學生寫出類似的算式,體驗乘法分配律,最後再通過練習鞏固和加深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
(2)在要求同學們去總結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時老師沒有很好的引導,導致同學對乘法分配律特點的認識比較模糊。
(3)在學生總結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時,我只是一筆帶過的把乘法分配律通過課件再展示給學生們看了一遍,沒有反覆強調乘法分配律的特點,導致學生沒有較好的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用建議:
(1)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一定要激發學生探索的願望。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主動實現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2)在練習時採用小組活動是必須的,這樣學生之間可以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練習時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討論時間。
(3)訂正彙報時,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
3.急需解決的問題:如何使課堂更加實用高效?如何解決學生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漏乘」問題?
2022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篇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36頁例題3乘法分配律。
教材分析
本內容是乘法運算定律的最後一個內容,它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感性認識遠遠不夠,且定律的敘述又比較繁瑣。教材是按照提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植樹」問題、列式解答、觀察比較、總結規律等層次進行的。從例題3的知識點看主要是乘法分配律及用字母表示的2種情況,但從做一做中體現出了把乘法分配律從右往左運用的情況。通過課堂的學習,讓學生經歷發現歸納乘法分配律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運用乘法分配律能進行一些簡算。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並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接著學習的,但本節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是概況、歸納能力的一個薄弱環節,而乘法分配律又是學生以後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故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要求更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現歸納乘法分配律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初步感受運用乘法分配律能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3、培養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和主動探究精神,同學間通過合作交流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發現與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準備
課件習題卡
教學過程
一、結合實事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乾旱圖片,使生感受到節約用水,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2、課件出示問題(一):一號井5噸/小時、二號井10噸/小時,兩口井一共出水多少噸?請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綜合算式(師相機板書),說出算理並計算,發現兩種方法表示的意義和結果相同,得出可以用「=」連接兩個算式。接著請同學感受用那種方法計算更快?
3、課件出示問題(二):共有25個小組,每組4人挖坑、種樹;2人抬水、澆樹,一共有幾名同學參加植樹?請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綜合算式(師相機板書),說出算理,猜測結果,計算驗證得出結果相同,同樣可以用「=」連接兩個算式。請同學感受用那種方法計算更快?
二、合作交流,探索發現新知
1、引出課題。通過觀察得出2個等式都是由3個數組合而成的,這樣的等式有什麼樣的規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究的新知——乘法分配律。
板書:乘法分配律
2、發現和歸納乘法分配律
(1)請同學們觀察這2個等式,等號左邊、右邊是怎麼算的?請生算一算,把你的發現和同桌說一說好嗎?
(2)請同學自己任意用三個數試著組成這樣的算式,驗證是否都具有這樣的規律呢?
(3)生舉例並展示,共同驗證並讀一讀式子。
(3)具有這樣特徵的式子能舉得完嗎?討論是否存在不符合這樣規律的式子?
(4)同桌互相試著說一說規律,請生彙報,總結得出乘法分配律,請生打開書P36讀一讀。
3、用字母a、b、c表示這三個數,乘法分配律可以怎麼表示呢?同學們敢接受挑戰嗎?4人小組討論,請生彙報,說一說算式的意義並讀一讀。
三、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觀察探索發現了乘法分配律,並用字母簡潔的表示出來。下面同學們敢接受考驗嗎?
四、分層練習,逐級達標
1、填一填:習題卡第一題
鞏固乘法分配律並使學生初步感受運用乘法分配律能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學了乘法分配律有什麼用呢?習題卡中的例題你會選擇哪種方法呢?請生選擇方法,說一說理由。
2、看一看:習題卡第二題
3、應用:請生完成書P38第7題。使學生感受學習乘法分配律的用處是使計算簡便。
五、回顧課程,進行總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觀察、分析學習了新的知識,你有什麼收穫呢?
2022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3、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教學重點: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教學難點:
乘法分配律的反應用.
教具:
教學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比賽激趣,提出猜想
(1)、同學們,學習新課前,我們先來一個小小的數學熱身賽。請大家準備好紙和筆。(請看大螢幕,左邊的兩組同學做第一小題,右邊的兩組做第二小題,看誰做的又對又快,開始)
7×28+7×72
7×(28+72)
(2)、評出勝負。(做完的同學請舉手,彙報計算過程。可以看出右邊的`同學做得比較快,(問同學)你們有什麼意見嗎?這兩道題有什麼聯繫嗎?)
這兩道題運算順序不同,但結果相同,可以用一個等式表示:
7×28+7×72=7×(28+72)
(3)命名猜想。
這位同學說的非常好,我們就先將他的這個發現命名為__猜想。(板書:猜想)
二、引導探究,發現規律。
1、我們下面就一起來驗證一下這位同學的猜想在其它的題里是否也成立。
2、商場「五一」舉行讓利大折扣,王老師趁這機會去為參加校園歌手比賽的五位同學挑選服裝,請看大螢幕:(出示情境圖)
(1)看到這幅圖畫,你了解到了什麼信息?你想提什麼問題?
(2)你能用兩種方法列出綜合算式嗎?
(3)學生獨立列式,教師巡視
(4)交流反饋:你是怎麼想的,怎樣列式計算
板書:65×5+45×5(65+45)×5
(5)觀察這兩個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3、舉例驗證,進一步感受
認真觀察螢幕上的這個等式,你還能舉出含有這樣規律的例子嗎?(板書:舉例)
把自己舉出的例子在練習本上寫一寫,誰來說一說自己舉的例子,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等號左右兩邊是否相等。(可舉三個例子)輕聲讀這些等式,你發現了什麼?
4、歸納總結,概括規律。
(1)現在誰能說一說這些等式有什麼共同特點?(板書:總結)(運算順序不同但結果相同)
(2)剛才我們用舉例的方法驗證了__猜想,在舉例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與結果不一樣的例子?能不能舉一個這樣的反例。
(3)看來這個規律是普遍存在的,__同學,恭喜你!你的猜想是正確的。這個規律在數學上叫做乘法分配律。(板書)
(4)像這樣的等式寫得完嗎?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等式中存在的規律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先在小組裡說一說。
反饋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學生可能用語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用字母表示:〔a+b〕×c=a×c+b×c
用語言敘述:兩個數的各乘第三個數,可以把這兩個數分別和第三個數相乘,再求和。
(5)大螢幕出示關於乘法分配律的總結,學生齊讀。
三、探索發展,應用規律。
(1)、我們發現了乘法分配律,那麼它對我們的計算有什麼幫助呢?(板書:應用)(學生舉例說)
(2)對,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請同桌合作研究下面這些題目怎樣計算比較好?請看大螢幕:誰來讀一下題。
(8+4)×2534×72+34×28
(完後讓學生彙報計算方法,重點說這兩題都應用了什麼運算定律。)
四、鞏固內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填寫,指名報,全班共同校對。
明確:根據什麼這樣填寫?第1題和第2題在乘法分配律的應用上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自己判斷。然後請生說說判斷的依據。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讓每位學生都用兩種方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指名板演。
明確:這兩種算法有什麼聯繫?符合什麼規律?
小結:通過長方形周長兩種計算方法的比較,也說明了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使我們看到,乘法分配律我們早已不自覺地在運用了。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各自按運算順序計算,指定兩人板演,共同訂正。
提問:每組兩道算式有什麼聯繫?哪一題的計算比較簡便?
小結:有時是先乘再求和比較簡便,有時是先求兩數的和再乘比較簡便,大家要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靈活對待。
五、總結回顧。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