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長城的資料和傳說

2023年09月01日

- txt下載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始修於燕王,歷史長達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東起鴨綠江,西至內陸地區甘肅省的嘉峪關。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長城的資料和傳說,歡迎閱讀參考!

  長城的資料和傳說


  國家文物局2012年宣布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分布於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等15個省區,包括長城牆體、壕塹、單體建築、關堡和相關設施等長城遺產43721處。
  擊石燕鳴
  相傳,古時有一對燕子築巢於嘉峪關柔遠門內。一日清早,兩燕飛出關,日暮時,雌燕先飛回來,等到雄燕飛回,關門已閉,不能入關,遂悲鳴觸牆而死,為此雌燕悲痛欲絕,不時發出"啾啾"燕鳴聲,一直悲鳴到死。死後其靈不散,每到有人以石擊牆,就發出"啾啾"燕鳴聲,向人傾訴。古時,人們把在嘉峪關內能聽到燕鳴聲視為吉祥之聲,將軍出關征戰時,夫人就擊牆祈祝,後來發展到將士出關前,帶著眷屬子女,一起到牆角擊牆祈祝,以至於形成一種風俗。
  萬年灰與燕京城
  人們都說,是秦始皇最早修的萬里長城。其實開始的長城並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有個燕王,他的國土小、兵馬少、力量弱,隨時都有被鄰國吃掉的危險。為了保住國土,燕王就徵用了民夫,在他的國土邊界山頂上築起高高的城牆,以防外敵入侵。
  因為那時還沒有石灰,他築的城牆,石、磚都是用泥抹的。為了搶時間,早日修好城牆,他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熱水,因此,民夫們就把大鐵鍋抬到工地上,用三塊石頭支起來,添柴燒開水。天長日久,鐵鍋被燒了個大窟窿,滿鍋的水全漏光了;把鍋下的火澆滅了。可民夫們也意外地發現,水灑在支鍋的石頭上,熱石頭遇到水就炸開了,炸出許多白面面,民夫們瞅著、想著,好生奇怪。有個人把這白面面用水和和,覺得比泥還滋潤,還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條和磚縫裡。
  第二天,民夫們發現,用這白面面抹的石條和磚縫,要比用泥抹的結實的多。燕國人得到了啟發,從此,就燒石灰,來抹城牆縫。
  後來,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為了保住他的皇上寶座,也仿照燕王的辦法興工修起了萬里長城。動工時,他下了一道旨令,讓原來的燕國人包攬燒石灰的活兒。因此,那時修長城所用的百灰,全是燕國人燒的。長城修到哪兒,就在哪裡山坡上燒灰,而且燒的灰質量非常好,被後人稱為萬年灰,意思是萬年不變質。
  長城修完後,別的民夫各回各地。因燕國人燒灰有功,秦始皇又拔下金銀,建了個城鎮,專為燕園人居住,這城鎮就是現在的北京。因此,那時北京叫燕京,燕國人燒灰用過石頭的山統稱為燕山山脈。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歷時達2000多年,總長度達5千萬米以上。我們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西起中國西部甘肅省的嘉峪關,東到中國東北遼寧省的鴨綠江邊,長635萬米。它象一條矯健的巨龍,越群山,經絕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巔,黃河彼岸和渤海之濱。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巨工程。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蹟,它象徵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的驕傲。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約公元前220年,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將修建於早些時候的一些斷續的防禦工事連接成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用以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又繼續加以修築,使長城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軍事設施。它在文化藝術上的價值,足以與其在歷史和戰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孟姜女哭長城
  秦朝時候,有個善良美麗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裡做家務,突然發現葡萄架下藏了一個人,嚇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見那個人連連擺手,懇求道:別喊別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來逃難的。原來這時秦始皇為了造長城,正到處抓人做勞工,已經餓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來,見他知書達理,眉清目秀,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歡上了孟姜女。他倆兒心心相印,徵得了父母的同意後,就準備結為夫妻。
  成親那天,孟家張燈結彩,賓客滿堂,一派喜氣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漸漸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聽見雞飛狗叫,隨後闖進來一隊惡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說,用鐵鏈一鎖,硬把范喜良抓到長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變成了一場空,孟姜女悲憤交加,日夜思念著丈夫。她想:我與其坐在家裡干著急,還不如自己到長城去找他。對!就這麼辦!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裝,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霜雨雪,跋涉過多少險山惡水,孟姜女沒有喊過一聲苦,沒有掉過一滴淚,終於,憑著頑強的毅力,憑著對丈夫深深的愛,她到達了長城。這時的長城已經是由一個個工地組成的一道很長很長的城牆了,孟姜女一個工地一個工地地找過來,卻始終不見丈夫的蹤影。最後,她鼓起勇氣,向一隊正要上工的民工詢問:你們這兒有個范喜良嗎?民工說:有這麼個人,新來的。孟姜女一聽,甭提多開心了!她連忙再問:他在哪兒呢?民工說:已經死了,屍首都已經填了城腳了
  猛地聽到這個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靂一般,孟姜女只覺眼前一黑,一陣心酸,大哭起來。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連天地都感動了。天越來越陰沉,風越來越猛烈,只聽嘩啦一聲,一段長城被哭倒了,露出來的正是范喜良的屍首,孟姜女的眼淚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臉上。她終於見到了自己心愛的丈夫,但他卻再也看不到她了,因為他已經被殘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萬里長城不止萬里
  30年前,我國參加並成為《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締約國,隨後萬里長城便成為我國首批、頭名申報成功的世界文化遺產。30年來,舉世矚目的萬里長城已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參觀,長城圖像也印在每個中國人的身份證背面。但作為我國的一張閃亮名片,不少人對長城了解其實並不深,一些常識中也存在認知誤區。
  號稱萬里,但長城總長度卻不止有1萬里。各個時代現存的長城資源分布在我國404個縣,總長度超過2萬公里。長城的興建、使用和廢棄,其實經歷了2000多年的漫長過程。長城專家、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說。
  張家口市有8個時代長城遺存
  記者實地勘察,並邀請長城專家,講述長城的故事。號稱萬里,但長城總長度卻不止有1萬里。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河北山海關談起長城,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能談上一二。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長城有多長。
  各個時代現存的長城資源分布在我國404個縣,總長度超過2萬公里。長城的興建、使用和廢棄,其實經歷了2000多年的漫長過程。談起萬里長城,長城專家、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說。
  30年前,董耀會等三名年輕人曾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徒步行走考察長城,由此一生與長城結緣。董耀會說,長城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是寶中之寶,我們每個炎黃子孫都要愛護、珍惜長城,並要知曉長城。
  調查發現,公元前5世紀,中國古人就開始修建這一防禦工程,直到17世紀中葉才逐步停止。除了北方漢族修建長城,封建時期的諸侯國之間也修建了小範圍長城。
  根據有中國長城第一人之稱的羅哲文研究資料,秦、漢、明等朝代都修建長城,若是把各個朝代修築的長城總計起來,大約在10萬里以上。不過,由於時代久遠,早期各時代的長城大多殘毀不全,保存比較完整的是明長城。
  記者從我國文物部門了解到,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根據此前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公里,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公里,總長超過2.1萬公里。
  河北張家口市是長城大市,境內的長城從戰國延續到明代,有8個時代的長城遺存,是名副其實的歷代長城博物館。長城也並非只是一道城牆,而是一個包括鎮城、衛、所、堡、敵樓、烽火台和長城線性牆體等組成的縱深防禦體系。張家口市長城保護管理所所長王剛說。
  有壘石亦有土夯飽含滄桑
  不到長城非好漢激勵著無數中外遊客前往長城一睹其雄姿,連《變形金剛》等好萊塢大片中,變形金剛也在飛越險峻的長城。
  長城在我國不少地方都是著名旅遊景點,北京八達嶺、居庸關、司馬台,甘肅嘉峪關,河北山海關、金山嶺這些長城景點,在不少遊客心中幾乎就代表對長城的全部印象。
  這些其實只是一些經典、精華的長城段落,其中不少都是磚石結構的明長城。作為旅遊景點,這些長城在新中國成立後大多經歷過修繕,但這遠不是長城全部。河北張家口市懷來縣博物館館長李鼎元說。
  近來名聲漸起的河北懷來縣樣邊長城,是由明初大將徐達主持修建,長城在明代被稱作邊牆,樣邊顧名思義就是明長城的樣板工程。這段長城底部都由整齊的條石壘砌,城牆上可並排行走4匹馬或8名士兵。
  記者走訪山西、河北、北京等地發現,不少長城遺址甚至顛覆了記者對長城印象。有的長城是土夯的,歷經千百年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之後,只剩下了一條土埂。不少土埂只有一米多高、幾米寬,一抬腿便能跨過。
  有些長城段落,則是就地取材,用石頭干插而成,完全用大大小小的石頭壘砌而成;有的長城段落則使用了白灰。
  歷經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之後,不少長城段落逐步殘損、破敗,坍塌成為一道碎石埂或碎磚埂,只能看出其大致的走勢;有的敵樓坍塌,只剩下殘牆矗立在山巔,格外古樸滄桑。
  野長城不堪重負亟待重點保護
  長城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尤其是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後,我國更加高度重視長城保護工作,並採取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是,由於年代久遠,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變遷,長城由於線長、點多、面廣,其保護一直面臨較為嚴峻挑戰。
  就調研情況看,雖然《長城保護條例》於2006年實施,但缺乏具體細則,加上不少地方都未出台長城保護規劃,約束力有限。
  近年來,攀爬未經修繕的野長城探險正成為不少驢友的時髦行為。對他們而言,經過修繕的八達嶺等地長城,少了原始長城的野味。相比而言,野長城更能滿足其探秘、探險的心理。然而,文物保護專家提醒,過多的攀爬已經讓一些熱門地段野長城不堪重負,加劇了長城的破壞和消失,亟待重點保護。
  長城並不代表封閉保守
  說起長城,不少人都容易聯想到秦始皇修長城、孟姜女哭長城,以及長城沿線民族之間對峙征戰和流血衝突等景象,長城甚至被一些人誤認為是暴政、戰爭的代名詞。一些研究者將其視為封閉保守的象徵。
  應全面客觀認識長城的歷史作用,迫切需要為長城正名。董耀會說,從歷史整體看,長城的修築有效規避了戰爭。作為調整遊牧和農耕兩種生產方式的手段,長城大幅度減少了軍事衝突,起到了規範、調整作用。
  董耀會認為,不少長城關口都是茶馬互市,是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經濟、文化交流融合的窗口。長城內外雙方互相依存,誰也離不開誰,它是中華民族融合的標誌,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起到了積極作用。
  王剛等專家認為,從根本上來說,修築長城是為了防守。從中國傳統文化上來講,就是退一步海闊天空。求同存異、文化包容、共同發展等理念,自古以來就熔鑄在中華民族血液之中。
  山西長城保護研究會發起人張秉法、河北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處處長劉智敏等多位專家表示,從春秋戰國開始,我國北方政權多次修築長城,前後持續近2000年,長城代表著守望家園、守護和平,代表著防禦與和平相處,而非擴張和侵略。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