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盤點國內50位知名VC大佬(50後—80後)的故事

2023年09月13日

- txt下載

  80後當家,90後崛起,00後逆襲,整個投資圈中到處瀰漫著年輕的「氣息」,那些行業的老同志的貢獻是不應否認的,VC/PE的圈子發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些我們熟知的圈裡大佬們究竟在他們年輕時做了什麼,又如何在行業堅守到今天。今天,就帶眾位看官探探究竟。
50後:學霸扎堆從記者到科學家
  代表人物:吳尚志、熊曉鴿、方風雷、閻焱、靳海濤、卓福民、周全、宋安瀾、徐小平
  能在50後數上名頭的大佬都不簡單。最近界公子在追《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這部電視劇,深深覺得能在那個還在為填飽肚子發愁的年代,能跳出固有體制,出國留學或率先涉足市場經濟的人都不簡單,對於這批50後的大佬們界公子不得不佩服。
  眾所周知,那個時代不論是創業環境、投資環境幾乎與日後的70、80後們無法相比。但這批50後大佬們能夠成為整個VC/PE圈中最有影響力的人物絕不是偶然。「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睿智成就了今天的他們。
  如果以1978年恢復高考作為一個分水嶺,那麼出生在50年代的大佬們可以分為學院派和實業派。前者多是在海外留學接觸到現代資本市場,進而涉足VC/PE;後者多是在國內基層歷練過,逐步對商業體系、資本市場有所了解,進而涉足VC/PE。
  吳尚志算的上VC/PE圈中「武林盟主」。年齡稍長,「老三屆」的他留學美國,華爾街浸淫多年,回國後從中金拆分出直投部到今天的鼎暉,可以說吳尚志從一開始就和金融、資本運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他本人也是兼具學院派和實業派特點。在其投資生涯中、先後投資了中國移動、新浪網、鷹派陶瓷、南孚電池等項目,鼎暉投資在資本市場的探索也為日後國內VC/PE的一些改制指明的一條路。
  學院派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熊曉鴿、周全、閻焱、宋安瀾幾人。熊曉鴿美國留學期間,在矽谷耳聞目染,從記者轉為投資人的故事已成為傳奇。對於熊曉鴿而言,能在90年初就接觸到矽谷的風險投資可謂是幸運的,而後能選擇轉型做投資人並回到網際網路時代還在萌芽階段的國內更是勇氣可嘉。可以說,熊曉鴿抓住了那個時代的機會,而機會也賦予了IDG成功。
  周全算得上「學霸」代表。1981畢業於中科大,在美國拿過NASA獎,在中科院干過。算得上是恢復高考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批人。在加入IDG前,周全拿過N項專利,可能他最初的理想是成為一個科學家。不過在投資領域,周全也相當成功,他和熊曉鴿一起成就了今天的IDG。
  閻焱的情況應該和熊曉鴿類似。在留學前並不知道VC/PE是什麼,曾經學飛機設計的他一度考慮去當個工程師,在美國留學畢業後也是研究宏觀經濟。直到1994年加入AIG,閻焱才真正開始了他的投資生涯。在美國工作期間可以說是閻焱職業變化的分水嶺。對於宏觀經濟的研究也讓他更善於從全局看待行業投資。在中國網際網路每次浪潮中,最終上市的優秀公司中都不乏閻焱和賽富的身影。
  宋安瀾,又一位「學霸」代表。典型的「上山下鄉」知青,自學成才參加高考。當年浙江省高考狀元,在美國攻讀了博士後。畢業後歷經UT斯達康上市,對於TMT投資、資本市場運作有了深刻認識,後加入軟銀成為中國VC/PE圈中舉足輕重人物。
  實業派中最具代表性莫過於深創投的靳海濤、GGV的卓福民和厚朴投資的方風雷。作為本土最大人民幣基金的掌舵人,靳海濤可以說對本土市場了解無人能出其右。當過廠長、待過國企、讀過「洋墨水」,正由於他曾經經歷過完整的公有制轉型,國企改革等歷史事件,對於中國創業企業的商業模式他看的更清,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深創投成為本土投資退出項目最多的機構。
  方風雷算得上中國金融界「奇才」。組建了中金公司,成為「第一代中國本土投資銀行家」。隨後先後擔任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執行總裁,中國工商東亞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等職。可以說,在那一批人中,方風雷對於資本市場了解可謂最為透徹、實踐也最多。這也成為其創立厚朴投資並獲得成功的基礎。
  卓福民的經歷一直與國企息息相關,在1987年至1995年這段時間裡,卓福民在上海市政府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工作,在此期間參與了九十年代初期上海市一些重大企業改革決策諮詢課題的研究。1995-2002年期間,,他又先後擔任上海實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CEO、副董事長,投資了包括光明乳業,上海家化,聯華超市,中芯國際等一批公司。
  除了上述幾人外,深創投的孫東升、天使投資人徐小平也都是50後中的代表。這些大佬們大多是通過留學接觸到國外先進的資本市場,進而回國與中國市場結合。可以說,在那個年代他們的探索的勇氣值得欽佩。
60後掌門人:工科男+投行女買下賽道的那群人
  代表人物:沈南鵬、郭廣昌、徐新、林欣禾、胡祖六、劉晝、符績勛、鄺子平、鄧鋒、李開復、汪潮湧、周逵、鄭偉鶴、王永華
  60後無疑是機構掌門人最集中的一個年齡段,業界一眾最富實力的大佬們,紅杉沈南鵬、周逵、復星郭廣昌、紀源資本符績勛……都是60後。
  雖然70後、80後們紛紛自立門戶,60後們,至少當前依然還是中國投資機構掌門人的中堅力量,由他們帶領的機構昂然屹立在排名榜的前列。與50後一樣,他們都是國內第一批風險投資人,但是相比50後更加年富力強,經歷過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蓬勃與跌宕,刷新著國內創投史上一個有一個投資退出神話……豐富而漂亮的投資履歷,無論在LP面前還是創業者面前都極富說服力。
  我們梳理出投資機構掌門人,發現這些60後大叔們創立或者掌舵投資機構主要為這樣幾波浪潮:
  第一波,2000年便開始創立投資機構,與50後兄長們一樣,他們是在創投行業開疆闢土揮起第一板斧的一群人。達晨創投、同創偉業、中科招商都是誕生於這一時期。
  在2000年前後,深圳出現了一股創業投資的熱潮,各路資金紛紛進入創業投資行業。一時間,深圳出現了200多家創投機構,其中包括劉晝創立的達晨創投、鄭偉鶴創辦的同創偉業。很快,北京上海更多具有政府資源與背景的創投機構開始出現,比如當今大名鼎鼎的中科招商。
  達晨創投創始人劉晝,無疑是對中國資本市場具有深刻的認識和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的一批先行者。擁有深厚的財務背景,精於公司評估分析,劉晝率領精幹的「創投湘軍」,發現支持了一個又一個靠譜項目。創業板的開啟無疑成就了中國創投也成就了劉晝。在2009年創業板開啟時,劉晝被冠以「創業板金手指」之稱。其對於本土市場的項目判斷能力可見一斑。
  律師出身的鄭偉鶴憑藉謹慎果斷的投資風格,帶領同創偉業從2000年成立一直堅守到2009年創業板開閘,在這接近十年的過程當中,有一大批PE機構已經消失了。「「我聞都聞得出來企業能否上市。」在地址O退出為王的時代,鄭偉鶴多年的地址O律師經驗,讓他可以在接觸企業之初就敏銳地嗅出是否有地址O味道。
  作為投資奇才,單祥雙與中科招商也發跡於此時。10餘年,單祥雙帶領中科招商從10個人管理60萬的資金,成長為600人管理600億的特大型資本管理機構,不僅成長速度業內少見,其投資領域之廣,行業跨度之大,階段之「無所顧忌」,讓人直呼「匪夷所思」。中科招商也因為單帥跳躍式的投資風格而成為中國本土創投機構中一家奇特的「無所不投」的投資王國。
  青雲創投也是誕生於這個時期,掌門人葉東1996開始任風險投資業務的顧問諮詢公司Interpac合伙人。隨後在創投機構領域連續創業,2000年創立豐華美中創投基金,2001年回國創立清華創投;2002年成立國內第一支採用風險投資方式運作、專注於中國環保產業的國際投資基金。葉東是一個典型的"深挖型"投資人,找到一個他認可的又有潛力的領域之後,義無反顧,心無雜念地沉下去,一沉就是十幾年。
  實際上,2000年之前,還有一小批更早的行業智者。郭廣昌、汪潮湧、符績勛便是其中代表人物。郭廣昌在復旦畢業後年僅27歲就已經建立了復星集團,親任董事長,隨後一路順風順水,集團業務穩步壯大,其一手創辦的復星集團曾被美國《紐約時報》比作迷你版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而英國《金融時報》更將郭廣昌稱作「中國自己的巴菲特」。目前,復星已初步形成「保險、產業運營、投資、資本管理」四大引擎的發展模式,從實業到金融,郭廣昌締造了一個中國商業傳奇。「全球資源嫁接中國動力」的理念之下,國內外收購兼并不斷,目前,復星集團正在向管理萬億資產邁進,國內戰略投資眼光能出其右者屈指可數。
  1996年,28歲的符績勛加入新加坡國家科技局(NSTB),從那時起開始接觸風險投資,2005年正式加入紀源資本,成為紀源資本掌門人。在加入GGV之前,符績勛擔任德豐傑全球創業投資基金總監。百度、優酷、去哪兒。。.。。.在中國的網際網路投資市場,符績勛眼光獨特,富有前瞻性,善於挖掘早期公司的投資價值並在公司爆發性成長前投入,更擅長在投後協助企業解決從管理的提升、戰略的合作到上市的選擇等成長中的問題。。繼熊曉鴿、沈南鵬後,他已成為網際網路投資中最具影響力的投資者。
  15歲考入華中理工大學被稱為「神童」,隨後在大摩、標普等公司工作。汪潮湧對於華爾街遊戲規則諳熟於心。回國後既創立信中利主攻投資,同時也自己創業創辦多家公司。可以說,汪潮湧是投資圈中的「奇才」,其對於行業判斷,創始人的判斷極具心得,這也是信中利成為業內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原因之一。
  除了汪潮湧外,在2000年之前,還有多家知名機構創始人搶先試吃「螃蟹」。馮波創辦聯創策源,馮濤擔綱成立上海聯創,也就是現在的永宣創投(2006年民營化後為永宣創投),朱菁創立富坤創投,都是在1999年。
  第二波,在2005年後,沈南鵬、周逵等投行海龜創立包括紅杉資本在內的國內第一批美元基金。「掘住賽手,霸住賽道」,沈南鵬憑藉犀利的投資眼光,強勢的投資魄力,不到10年,紅杉資本已成就了中國網際網路投資數不清的神話,在當今的網際網路成功企業背後紅杉的身影無處不在。
  周逵進入行業比沈南鵬還要早。2000年周逵加入聯想投資涉足VC/PE領域時,正是行業的冬天。作為一名新兵,周逵的唯一資本是他的耐心。之後的三年里,他沒有投資任何一個項目,只是在研究。隨後中訊和深圳訊天的成功使周逵成為創投界明星。2005年底進入紅杉中國之後,周逵又把紅杉引入他之前投資過的文思創新。在紅杉,周逵已經成為沈南鵬外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一路支持京東上市,賺得盆滿缽滿的投資界女強人徐新1998年初加入霸凌投資,網易就是徐新在霸凌投資時的出色案例,2005年,她離職創辦今日資本。隨後3000萬美金投資京東,今年5月京東赴美上市後,今日資本在中國投資行業史上再添一宗百倍級回報投資,徐新個人也獲利超20億人民幣。
  DCM的林欣禾算得上是最為「低調」的投資人。和楊致遠同為史丹福校友的林欣禾在看到楊致遠創立雅虎後創立了華淵網,後來與四通利方合併成為新浪前身。在新浪的多年職業生涯中,林欣禾的工作重點和興趣一直集中在資本和併購業務,這也為他日後成功轉型風險投資領域埋下伏筆。2013年,林欣禾因為投資58同城獲利頗豐。此外,DCM在他的帶領下還先後投資了當當網、唯品會、前程無憂等多家公司。在創投圈,DCM人數最少,但人均產出卻最高,這不能不說是林欣禾的功勞。
  值得一提的還有北極光的鄧鋒、啟明創投的鄺子平。鄧鋒是極具商業頭腦的工科男,大學時代便已成為「清華首富」,創業成立網屏公司(NetScreen),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為億萬富翁。2005年,鄧鋒從網屏公司辭職,那一年他42歲,創立北極光,同時也自己做LP,無意中投資了3家美國風險投資基金,而這3家基金又分別對Facebook、LinkedIn、YouTube和Groupon等4家網際網路公司進行了原始投資。隨後正趕上中國風投第一波高潮,北極光在創投領域玩得風生水起。
  2005年,鄺子平聯手周穎華(思科前業務發展高級經理)、GaryRieschel(軟銀美國創業投資基金前執行董事、Mobius創始人)三人一起,募集面向中國的基金。那時,Ignition正在試圖進入中國市場,雙方一拍即合。啟明創投與Ignition合伙人組成投資團隊,從事中國內地投資業務。鄺子平極為重視投資前期深入的市場調研,於是啟明創投的投資風格也表現為偏重於長線投資,沉著穩健,但是鄺子平也並非中規中矩,他尤其對偏門獨特的早期項目以及成熟的領先公司更感興趣,而與創業團隊或者項目接觸時,更多是用「第一感覺」來評判。
  隨後,本土創投機構蜂起。2007年,羅飛創辦松禾資本;同一年,張維帶領大鵬證券創投核心團隊成立基石投資;還是這一年,陳瑋帶著幾個創新投的同事創辦了深圳東方富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為中國最早一批有限合夥制創投企業之一。這個時候,2000年左右加入創投行業的不少年輕投資人開始成長起來,羽翼漸豐開始籌謀攀登新的職業高度。
  2006年邵俊創辦德同資本,說來也算是邵俊的二次創業吧,2000年邵俊參與組建了龍科創投,現在新人可能不太熟悉這個名字,龍科創投當年也是長居清科集團PE/VC排名20強的選手。
  另外一位在此時涉足VC/PE的人物當屬胡祖六。經濟學家身份的胡祖六在2010年創辦春華資本,胡祖六大部分的職業生涯都是從事宏觀經濟、國際金融與資本市場的研究,春華資本的運作也多以國際資本案例運作為主。
  在60後中掌門人中,傅哲寬算是離職創業比較晚的,2013年8月,合伙人傅哲寬離開達晨創投,創立啟賦資本。在達晨期間他主投項目包括:聖農發展、太陽鳥、恆泰艾普、華工百川、東方廣視、機客手機網等。因最早將現代農業作為戰略投資方向,被創投行業譽為「打開農業PE之門」的人。
  除了上述幾位之外,天圖資本的王永華、創新工場的李開復、Keytone周志雄、高特佳的蔡達建、GSR的伍伸俊也都是60後極具代表性的投資人。細數這些60後掌門人,界公子發現,當年60後們創立自己的投資機構時,這些如今的大佬也不過是30幾歲。鄭偉鶴、單祥雙創立投資機構時都只有33、34歲,邵俊、馮波甚至年僅30。如今,進入同樣年齡段的70、80後機構掌門人也開始登場了。
70後:30歲都已創業「雜貨店」掌門人和金融天才
  代表人物:倪正東、劉樂飛、張磊、邵亦波、張穎、蔡蕾、劉芹、張震、蔣曉冬
  在資本頻頻出沒的投資江湖,70後恐怕是最為踴躍,最有成功典範價值的一代。界公子在翻看這些人年齡時淡淡地想到一句話「出名要趁早,創業要早起」。他們中很多人讓人不敢相信如此年輕。比如清科集團的倪正東曾被媒體誤以為是「60後」,NEA的蔣曉東竟然連業內人也不知道其實75後。至於高瓴資本的張磊、經緯中國的張穎簡直都是「年輕的過分」。
  身為生於70年代的投資人,他們在繼承60後的投資經驗基礎上,亦伴隨資本市場的成長印上年輪的發展足跡。在此,我們不妨梳理幾位代表性的70後投資人,通過梳理他們的投資歷程找尋這一代投資人的成長密碼和由此形成70年代的資本文化。
  出生在70年代初的劉樂飛在就任中信產業基金董事長兼CEO之前,曾擔任中國人壽首席投資執行官,負責近萬億投資資產的資產負債匹配、戰略配置和投資管理,成功主導了南方電網、廣發行、中信證券、Visa、民生銀行、中國銀聯、秦皇島港等一系列大型項目的股權投資,獲得了可觀的投資回報,在資本市場上亦影響頗廣。劉樂飛自2006年7月起擔任中國人壽首席投資執行官,並在2011年登上《財富》雜誌「亞洲最具影響力的25位商界領袖」榜單,是其中最年輕的上榜人士,年齡38歲。
  張磊師出名門。他1989年以河南省狀元的成績考入人民大學國際金融專業,1998年赴美深造,拜在耶魯投資基金負責人大衛·史文森門下。史文森曾被評選為全球PE業影響力百人榜第二名。在33歲那年,張磊用耶魯大學投資基金辦公室提供的3000萬美元創立了高瓴資本。這「少次多量」的背後是張磊砸下的對創業者的信任和支持。他喜歡誠實和堅持的創業者,所以劉強東的真實打動了他。正因為如此,他成為京東騰訊的幕後推動者。
  同樣登上過《財富》雜誌「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的還有經緯的俊邵亦波。他於1999年參與創辦易趣網絡信息服務(上海)有限公司,並任董事長兼執行長。其成功引進Ebay的模式,開創了中國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的先河。
  經緯另一位領導者張穎其主要負責整個基金在中國大陸的運營。在此之前,他擔任美國中經合集團的董事總經理和中國區首席代表,整體負責在中國區的投資業務。他曾經負責對Cardiva、CelestryDesigns(2003年出售給Cadence)、分眾傳媒(納斯達克:FMCN)、愛康、全景、3G門戶網以及芯原半導體等公司的投資。
  出生於四川的蔡蕾有著與同齡人張磊有著相似的履歷,他於2007年創辦九鼎投資,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本土PE基金的職業普通合伙人之一。同年,九鼎投資設立昆吾九鼎基金。蔡蕾本人於2009被評為「年度中國十大私募股權投資家」之一。在九鼎登陸新三板後,蔡蕾與吳剛管理的資金規模劇增,人們也有理由相信年輕的蔡蕾會給我們呈現出不一樣的九鼎投資。
  劉芹自2000年加入晨興創投,目前負責晨興創投在中國TMT領域的投資,專長對種子期和早期階段創業公司的投資。目前在其投資的迅雷等多家創業公司里擔任董事。被人津津樂道的投資小米讓「低調」的劉芹開始逐漸曝光在公眾視野下。可以預見,當小米上市的那一天,劉芹極有可能創造創投界一個新的神話。
  與香港明星同名的張震於2013年創辦高榕資本。之前其曾擔任IDG資本合伙人與投委會成員。高榕資本專注於TMT行業種子期與成長期項目的投資,其團隊成員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並曾主導投資過多家優秀公司。包括小米科技、91助手、3G門戶、土豆、暴風影音、蘑菇街等。高榕資本將為投資公司提供寶貴的行業資源、創業經驗和國際化視野。
  身為同齡人的清科集團創始人倪正東,有著湖南人勤奮務實的鮮明個性。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他將清科建成了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創業投資顧問和研究機構,並建立了國內最強大的創業投資關係網絡。他被業界媒體譽為「中國創業投資界青年一代的代表人物」,並被稱為「掌握中國創投市場最全面信息之人」。
  除了上述幾人外,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陳杭,天使投資人楊寧也都出身在70後,他們趕上了最好的創業時代,也展現了最好的自己。可以想像,儘管80、90後已經崛起,但在當下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70後仍將成為投資的「主力軍」。
80後:富二代與創二代不差錢與不差項目
  代表人物:曹毅、王思聰
  在80後成為社會主導力量的語境下,精英匯聚的資本市場同樣不乏80後的身影。比起成熟老練的60,70後,他們雖然缺少豐厚的投資閱歷和經驗,但亦憑藉自身優秀的出身和感想敢做的精神特質在資本界折騰得風生水起。在實現自己的創富夢想之際,也為資本市場注入鮮活的精神活力。
  生於1984年的曹毅是80後投資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曹毅畢業於清華大學,其在校期間就進入VC這一行。在而立之年,亦是進入風險投資行業的第10年,曹毅成立源碼資本,成為備受關注的80後新貴投資人。
  曹毅曾任紅杉資本副總裁,在紅杉期間,曹毅先後投資了大姨嗎、今日頭條、酒仙網、美麗說、豆瓣、融360、拍拍貸等項目。從其投資的方向來看,不難窺探80後的曹毅與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聯繫。而待人寬厚的他不僅願意做這些創業者的投資人,更願意成為他們事業上的好夥伴。
  另一位不得不提的80後投資人王思聰,無疑最為國人所熟知。這位前首富之子曾以微博上一系列言論引發網際網路輿論的密集關注,被稱為「國民老公」。但摘掉這些外在的標籤,這位年輕的88後投資人其實不簡單。
  從英國遊學歸來的王成立了一家PE基金普思投資,開始投資練手。查閱普思投資官網,可以看到王的投資項目列表:瑞爾齒科,雲遊控股,環球數碼,浙江信匯,無錫海古德,以及九好集團。其中,雲遊控股和環球數碼已經是在港股上市的公司,而隨著樂逗遊戲在納斯達克的上市,普思資本就已獲得500萬美元的收益。
  這一系列商業動作,讓公眾開始察覺到,王並非只是一個簡單大嘴巴喜歡炫富的富二代,他那顆學哲學的大腦里是有大面積商業智慧內存的。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