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河北易縣易水硯

2023年08月07日

- txt下載

易水硯又稱易水古硯,是漢族傳統名硯。產於河北易州(今易縣),故名。相傳始於唐代。硯石取自易水河畔一種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天然點綴有碧色、黃色斑紋,石質細膩,柔堅適中,色澤鮮明。雕山的硯台精美古樸,保潮耐固,易於發墨,宜書宜畫,書寫流利。易硯因材造型,以型定名,藝人因材施藝,精心設計,巧用硯石,刀法精湛。千百年來,易硯以其悠久的歷史、天賦的優等石料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名揚天下,在中國博深精美的硯文化藝術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易水硯」是易硯的傑出代表和當家品牌。
雕刻工藝
易水硯的雕刻師使用鑽、刀、鏟、鋸等工具,依料定型,因石構圖,根據硯璞石質,去粗存精,因材施技,採用平雕、立雕、透雕、浮雕、鏤雕、陰陽雕等技法製作完成。易水硯硯石生有天然石眼或石膽,對巧妙利用天然石眼、石膽,活靈活現地表現花鳥魚蟲、自然風物、亭台樓閣和歷史人物等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易水硯設計也就成為表達藝術靈性的重要環節,成為化腐朽為神奇、給予厚重的石料以鮮活生命和靈魂的偉大創造。
古代鑑賞家贊易水硯:「質地堅潤而剛,顏色嫩而純,滑中有澀,澀中不滯筆,澀而易發墨,其色尤艷」。明代鑑賞家贊易水硯:「質之堅潤,琢之圓滑,色之光彩,聲之清冷,體之厚重,藏之完整,為硯中之首」。這是古人讚美易水硯石像玉一樣晶瑩和人民精心雕刻石硯的綺麗詩篇。千百年來易水硯以其天賦優等石料和獨特藝術風格名揚天下。
《易州志》載:「硯台,產於台壇村」,「石質不亞端溪」,「硯石有紫、綠、白諸色,質細而硬。為硯頗佳。」唐朝曾賜易州制硯大師奚朝以國姓,改名「李朝」,其子李廷圭充任墨官,隨後李廷圭又將技藝傳到安徽歙州,再第入廣東端西,出現了歙硯和端硯,成為我國制硯的鼻祖,而易硯也久盛不衰,故世有「北易南端」之說。到了宋代易水硯更為趙氏皇族所垂青,名列宮庭貢品中名硯之首。鑑賞家贊易水硯:「質地堅潤而剛,顏色嫩而純,滑中有澀,澀中不滯筆,澀而易發墨,其色尤艷」。明代鑑賞家贊易水硯:「質之堅潤,琢之圓滑,色之光彩,聲之清冷,體之厚重,藏之完整,為硯中之首」。唐詩讚曰:「南山飄素練,曉望玉嶙峋,適憶最深處,應名著石人」。這是古人讚美易水硯石像玉一樣晶瑩和人民精心雕刻石硯的綺麗詩篇。
易水硯又稱易硯,古稱奚硯、燕畿烏金硯。它是我國最著名的古硯之一,為中國石質書寫硯之先驅,與端硯齊名,素有「南端北易」之譽,發源於京南百里的河北易縣。易縣不僅是一座千年古城,還享有「硯台之鄉」的美譽,中華「文房四寶」之墨、硯鼻祖祖敏、奚超皆出於此。易水硯傳承千年,歷程波瀾起伏,先後經歷了先驅發明時期、技藝南下和原地傳承時期、發展復興時期和創新興盛時期。千百年來,易水硯以其悠久的歷史、天賦的優等石料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獨樹一幟,名揚天下,在中國博深精美的硯文化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易水硯不僅石質優良,而且創意獨特。北國的剛勁渾樸融合江南的纖秀細膩,研發出山水人物、花草魚蟲、瓜果李桃、飛禽走獸、神話傳說、名勝古蹟等幾十個系列上百個品種。國家級制硯大師鄒洪利帶領研發團隊,因料構思,巧妙設計,綜合採用多種雕刻手法,結合雕塑、繪畫、書法、石刻、木刻等藝術,改革工藝,不斷創新。
2008年6月,易水硯製作技藝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易水河,滔滔奔騰千百年,孕育了東方瑰寶啊易水硯……」一曲《易水硯》迴蕩在易水河邊,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孕育出來的易水硯既是理想實用的書寫工具,更是觀賞收藏的高檔藝術珍品。
如今的易水硯,正在繪製中華硯文化產業藍圖。這枝盛開在狼山腳下、易水河畔的硯林奇葩將永遠璀璨易縣,光耀中華。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