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中醫常識艾灸知識大全

2024年01月05日

- txt下載

中醫常識艾灸知識大全
針灸是中醫養生的重要代表。你對針灸了解嗎?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艾灸知識大全。歡迎閱讀。
針灸技法之一 艾炷灸
艾炷灸可以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兩類。
  1.直接灸
將艾炷直接放置於穴位皮膚上燒灼的方法,可分化膿灸、非化膿灸。
(1)化膿灸:又稱瘢痕灸法,是用大艾炷直接放置腧穴上施灸,局部組織經灼傷後產生無菌性化膿現象的灸法。此種灼傷化膿現象,古稱灸瘡。
操作方法:①選取適宜體位,正確定穴後作標記;
②在穴位上塗些大蒜汁或凡士林以黏附艾炷,並用線香點燃艾炷頂端;
③當艾炷燃盡熄滅,除去灰,再重新換取一個艾炷點燃;
④灸完5~7壯後,穴位局部皮膚被燒破潰,在穴位上敷貼膏藥,並用干敷料覆蓋;
⑤灸後5~7天,灸穴處通常會逐漸出現無菌性化膿現象,有少量分泌物,隔1~2天更換膏藥及干敷料。如瘡面分泌物過多,可用鹽水清洗乾淨,以防止並發其他真菌性炎症。大約30~40天,灸瘡結痂脫落,局部多留有瘢痕。
(2)非化膿灸:即用麥粒大的小艾炷在腧穴上直接施灸,但又控制灸後不引起化膿的灸法。
操作方法:①選取適宜體位,正確定穴後作標記;
②在穴位上塗些大蒜汁或凡士林以黏附艾炷,將中號艾炷黏附在灸穴上,並用線香點燃艾炷頂端;
③待燃燒接近皮膚時用鑷子將未燃盡艾炷移開;
④反覆施灸3~7壯,穴位局部皮膚出現潮紅,但不破潰。
  2.間接灸
又稱隔物灸、間隔灸。是在艾炷與皮膚之間襯塾某些藥物而施灸的一種方法。此法具有艾灸和藥物的雙重作用,火力較溫和,通常不易起泡。間隔灸分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和隔附子灸。
(1)隔姜灸
將鮮生薑切成厚約0.3cm的生薑片,用針扎孔數個,置於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炷點燃放在薑片中心施灸。若病人有灼痛感可將薑片提起,使之離開皮膚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覆進行,以局部皮膚潮紅濕潤為度。一般每次施灸5~10壯。
(2)隔蒜灸
隔蒜灸分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兩種。
隔蒜片灸是將獨頭大蒜橫切成約0.3cm的薄片,用針扎孔數個,放在患處或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炷點燃放在蒜片中心施灸,每施灸4~5壯,須更換新片,繼續灸治;
2.隔蒜泥灸是將大蒜描成蒜泥狀,置患處或施灸穴位上。在蒜泥上鋪上艾絨或艾炷,點燃施灸。此兩種隔蒜灸法,每穴每次宜灸足7壯,以灸處泛紅為度。
(3)隔鹽灸
將純乾燥的食鹽納入臍中,填平臍孔,上置大艾炷施灸。病人有灼痛感,即更換艾炷。亦有於鹽上放置薑片施灸,待病人有灼痛時,可將薑片提起,保留餘熱至燃完一住,一般可灸3~7壯。急性病可多灸,不限制壯數。
(4)隔附子灸
有附子片灸與附子餅灸兩種。
附子片灸是將附子用水浸透後,切成0.3~0.5cm的薄片,用針扎數孔,放於拖灸部位施灸(同隔姜灸法);
附子餅灸是取生附子切細研末,用黃酒調和作餅,大小適度,厚0.4cm,中同用針扎孔,置穴位上,再以大艾炷點燃施灸,附子餅乾焦後再換新餅,直灸至肌膚內溫熱、局部肌膚紅暈為度。日灸1次。
  • 共2頁: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收藏

  •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