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各個地方正月初五的風俗

2023年08月06日

- txt下載

各地初五風俗習慣
舊時,漢族民間過春節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作飯,舊民俗婦女不能用針縫紉等諸多禁忌,在過了初五之後即告解除,故而稱此日為「破五」。這天,漢族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據說,這樣可免除讒言之禍。習慣上,過了「破五節」,商店酒樓五行八作方才正式開張從業。如有鋪面變化、櫃檯增減之舉,一般多在初六定奪。
由於地域不同,節日習俗也有差異。在北京一帶,婦女不許於此日串門,串門則不祥。在河南一些地區,人們於此日不勞作,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
正月初五,也就是俗稱的「破五」,吃餃子,放鞭炮,原是不少家兒今兒個一定要做的兩件事兒。漢族民俗有一說,「破五」前諸多的禁忌,過了今兒個就能破了,人們便往來祝賀新年,各家邀請賀客,飲食嬉戲,新媳婦也該回娘家拜賀長親了。按清代《燕京歲時記破五》所記:「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則王妃貴主以及各官室等,冠帔往來,互相道賀春。新嫁女子亦於是日歸寧。」
不同風俗編輯不同的地兒,「破五」這天的過法兒不一樣,就是同一地方,初五餃子過法兒也不完全一樣。就拿山西來說吧,在晉西北,傳統上這天太陽未出山,要掀起炕席,打掃一些炕土送到野外,外加鳴炮、燒香、敬紙;晉北漢族民間習慣則是用彩色紙剪成人的圖像,小孩子拿到街頭,互相交換。把自己的紙人送給別人,稱為「送走窮媳婦」;把別人的紙人換回來,稱為「得到有福人」;到了晉東南,漢族民間習慣將爛衣服扔到牆外。
正月初五日,山東的一些地方稱為「五馬日」,並以這一天的陰晴來占當年騾馬的凶吉,說這一天晴空萬里則主騾馬興旺,據東方朔《占書》說,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不知山東如何訛牛日為馬日。這天又稱「破五」,有些地區在初五之前婦女不能出門串親,也不准動尺剪做針線活,還不准生米、生面和生菜下鍋,過了這天則不再忌諱。
「破五」:天津人稱正月初五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噹噹,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
臨清一帶的破五,以家族為單位舉行送家堂的儀式。天還未亮,人們就都煮好餃子,上供、燒紙、叩頭,接著把神主牌位收存起來,只等三聲大炮一響,全族男人帶著香紙鞭炮集合一起,排著隊伍前去上墳,叫做送老祖宗回家。一路上,抬供的抬供,放鞭的放鞭,來到墳地再焚香紙叩頭,喊道:「爺爺奶奶,到家啦!」
沂南也在這天撤家堂軸子,有的還吃炸糕,掃院子,據說這天掃院子不招螞蟻。墾利、壽光等地於這天鳴放鞭炮,全家聚餐,以示新年過去。
魯西南地區在年除日把剪刀用線纏住放在床鋪的席下壓住,到初五這天才能開始使用。
臨沂、鄒城婦女這天不出門、不梳頭、不動針錢,據說動了針線會招蠍子、蚰蜒。這天普遍中午吃水餃,也可以吃麵條,有「初五吃頓面,一畝打一石」的說法。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