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秋分時最值得喝的5款補湯 清補脾胃一身舒暢

2023年11月05日

- txt下載

秋風一起,涼意襲來,就是秋補的好時候了。有些人認為,秋補就是需要吃些滋膩之品如鹿角膠、阿膠等,但往往越吃身體越差。這是因為,您忘記調補脾胃了!脾胃是運化飲食水谷和水濕的重要臟器,即人體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都是依靠脾胃來完成的。脾胃強,運化功能就好,則氣血生化旺盛,才能面色紅潤、精神飽滿、體魄強壯。如果脾胃功能沒調理好就盲目進補,不但沒有療效,反而還會對身體不利。秋分時節,人體經過一個夏天的消耗,脾陽未復,中焦虛弱,運化不力,此時的脾胃是經不起大滋大補的。因此,我們要學會“清補”。


秋季補脾健胃清補湯

一、沙參玉竹麥冬鴿子湯

材料:麥冬15克、枸杞5克、沙參15克、玉竹20克、蜜棗25克、鴿子1只。

做法:

1、將老鴿剖洗凈,去除內臟,老鴿可整隻也可斬塊,然後放進開水鍋內焯過,洗去血水備用。

2、蜜棗和枸杞沖洗瀝干待用。

3、玉竹、沙參、麥冬各泡20分鐘後洗凈備用。

4、把所有材料倒入鍋里,加16~2升的水。

5、大火煮開後調最小火煮15~2個小時,加適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這款湯有滋陰潤燥、柔嫩皮膚的功效。特別適合養生、養顏。沙參、玉竹、麥冬藥性溫和,男女老少皆宜。


二、鮮百合沙參玉竹水鴨湯
材料:鮮百合60克,北沙參30克,玉竹30克,水鴨一隻(約重500克),生薑3片,味料適量。
做法:

1、先將蜆鴨剖殺,去除毛及內臟,洗凈血污,砍成粗件備用;

2、鮮百合、北沙參與玉竹分洗凈;

3、然後將上述湯料同放進湯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中火,後用文火燜煮15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清心潤肺,養胃生津,清補良湯。

三、松子仁西洋參鮮雞湯

材料:松子仁50克,西洋參片20克,紅棗8個,光母雞1只,陳皮1片,生薑3片。

做法:

1松子仁、紅棗、陳皮洗凈,紅棗去核,陳皮去瓤。

2、光母雞去內臟、肥膏,斬為件狀。

3、以上諸料與西洋參、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15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潤澤肌膚、調理五臟,防治秋冬皮膚乾燥,瘙癢的作用,還可對秋日唇焦口涸有療效。

四、鮮淮山扇骨湯

材料:新鮮鐵棍淮山藥200克、黨參15克,北芪15克,枸杞15克,扇骨400克、生薑3片。

做法:

1、扇骨400克切塊,飛水,清水沖洗備用。

22500毫升水煲滾備用。黨參、北芪、枸杞沖洗三次備用。

3、將扇骨及黨參、北芪、薑片放入煲開水中,起火。

4、戴手套將鮮淮山藥削皮,滾刀切塊備用。

5、湯水煲30分鐘時加入鮮淮山藥、枸杞再煲60分鐘。加適量鹽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補氣、生津潤肺、補而不膩。

五、苓術百合粥

材料:茯苓15克、懷山藥30克、麩炒白朮15克、砂仁6克、粳米250克、百合10克。

做法:將茯苓、懷山藥、白朮、砂仁、百合洗凈,加適量水,先浸泡30分鐘,武火煮沸後文火熬煮30分鐘,去渣留汁,與淘洗乾淨的粳米一起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健脾和胃、潤肺養陰。

秋季清補≠清淡,單純地進食蔬菜瓜果並不能起到補養的效果,反而可能因為脂肪、蛋白質攝入不足而使抵抗力受損,因此,秋季清補更需注重膳食均衡。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