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就近取譬多維思辨——論述文思維訓練例談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孫慧麗
在一次培訓中, 任富強老師以 “一個孩子試圖勸說母親為他買一隻雪糕” 為例, 他認為孩子絕對不會使用 “因為牛頓吃過雪糕, 愛因斯坦吃過雪糕, 所以我也要吃雪糕。 ” 這樣的荒謬邏輯, 而是會通過 “口渴” — — “好吃” — — “含有豐富的營養” — — “母愛的體現” — — “鄰居具有同樣的做法” — — “不給我吃我就哭鬧” 等幾個步驟, 進行逐層勸說, 並且每一層都會對母親的反駁理由作出一定的預設, 從而達到說服母親的目的。
任富強老師這個生活化的例子。讓筆者意識到:論述文教學應按照實際寫作目的和文體功能的特點,在真實的寫作情境中展開; 說理的邏輯就暗含在生活實踐中, 只是我們缺乏將其提煉為抽象理論、 轉化成寫作思維的意識; 學生具備說理的能力, 只是略顯單一沒有形成思維體系; 以例代議的最大問題在於忽視邏輯推理, 從而喪失了論證的有效性。
帶著這種啟示, 以 “一隻雪糕” 為切入點, 本人進行了一堂關於論述文思維訓練的作文課。
一、 設置情境, 打開思考的多重維度
1.說理。請學生以 “媽媽, 我想買一隻雪糕, 因為……” 作為思維的起點, 結合現實生活, 闡述理由。在彼此的激發下, 學生給出了近二十多種理由, 歸類如下:
(1) “我想吃” “我喜歡吃” — —主觀需求
(2) “天氣炎熱” “雪糕並不昂貴” — —客觀條件
(3) “我口渴” (雪糕能解渴) — —實用性
(4) “好吃” “好看” (比較得出, 這同時針對 “為什麼不喝水” 進行反駁) — —優越性
(5) “雪糕含有人體所需的豐富營養” — —物質層面的重要性
(6) “媽媽你是愛我的” (雪糕傳遞的是母愛) — —精神層面的必要性
(7) “買了我就會乖巧聽話” — —正面的有效性
(8) “不買我就會哭鬧” — —反面的危害性
(9) “如果人人都不買, 雪糕就會滯銷, 不能拉動經濟” — —由個體上升到社會層面
以上九類, 是我對學生答案的歸類, 並分析了每一類答案的思考角度。
2.對駁。在此基礎上, 我對學生進行了三次反駁:駁一: 雪糕是冰的, 容易吃壞肚子。
學生進行再反駁: 又不是經常吃, 只是偶爾一次,何況我只吃一隻。
由此可以得出 (10) “控制數量” (限定條件) — —適度原則 (可控性)
駁二: 媽媽今天忘了帶錢, 周圍好像也沒有出售的商店。
學生進行再反駁: 沒錢可以使用手機微信或支付寶, 具體的商店我可以帶您去。
由此可以得出 (11) “購買方式的多樣性” — —操作的可行性
駁三: 今天暫時不買, 改日再買吧。
學生進行再反駁: 我現在最需要, 過了這個階段,也許我就不想吃了。
由此可以得出 (12) “當下的迫切需求” — —時效性梁啟超先生曾在 《中學以上作文教學法》 中指出,論辯文最好的題目是兩邊對駁, 文思便不會枯窘。通過課堂的師生對駁, 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打開, 也將說理推向了縱深。
3.質疑。是不是學生所有的答案, 都能有效地說理呢?
答案一: 隔壁小明的媽媽都買給他吃, 你為什麼不買給我吃呢?
質疑: 別人吃了你就必須吃嗎?別人考100分你怎麼不考100分呢?
面對這樣的反駁, 學生表示出了應答的無力。我引導學生反觀現實, 如果父母將自己與別人家的孩子,忽視具體情況而進行能力高低的比較, 你是否願意接受這樣的勸諫?學生紛紛表示這樣的類比舉例沒有可比性, 無法實現說服的目的。可見, 例證必須準確、 契合, 並且不能作為主證, 以例代議無法證明觀點, 只能是邏輯說理以後的輔證。
答案二: 你不給我買, 奶奶也會給我買, 而且買的更多。
質疑: 那好, 你等著吧。
這個答案讓筆者在課堂上直接放棄了進一步聆聽對方說理的念頭。在論證說理的過程中, 必須認清說理的對象, 明確說理的目的。對象是母親, 引入 “奶奶”這一新對象, 無益於說理, 也無法構建因果邏輯。再者, 說理的目的在於勸說母親當下購買, 而不是確保有人購買, 帶有威脅性質的說理, 會給聽著帶來不愉悅的情緒, 破壞溝通交流。
答案三: 這種 “拒絕式” “否定式” 的溝通方式, 不利於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圍。
質疑: 不購買 “一支雪糕” 就等同於一種不良的溝通方式嗎?
“先破後立” 是一種常見的論證思維, 但並不是 “有破就有立” , 破立雙方之間是存在內在邏輯的。如魯迅先生的 《拿來主義》 在提出 “拿來主義” 這一觀點前, 依次批駁了 “閉關主義” “送去主義” “送來主義” , 這三者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它是被動的, 而 “拿來主義” 的優越性就在於是主動的、 開放的、 對等的。破立之間的關係很明顯, 所破之弊端所立之物皆無, 所立之利處正為所破之物缺失, 如此的破立才顯得合理、 嚴謹。而學生的這種 “破” 是缺乏論證, 不理性的。
二、 聚零為整, 探尋背後的思考路徑
一篇好的論述文, 應是清楚地、 有條理地表達對認知觀念和行動決策的論證。以上由學生答案總結出的說理維度是零散的, 所以, 必須探究這些維度背後的思考路徑。這些說理維度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繫呢?是否存在邏輯順序呢?我們在思考的過程中應該如何有序搭配使用呢?解決了這些問題, 才能讓說理更有力。
根據上述答案, 引導學生找出彼此對應的思考維度 (如主客觀、 物質意識) , 再圍繞觀點剖析其不同屬性, 結合發展順序, 找到維度背後的思考路徑。具體表格如下:
在此基礎上, 我做了進一步補充。
例如 “殺無道以就有道” ( 《論語 · 顏淵》 ) , 從效果持續的角度來看, 具有 “及時性” , 能有效地制止當下的不良行為, 阻止其繼續作惡, 並且具備強大的警示作用。而 “教無道以就有道” 則見效緩慢, 但最終能有效地救贖心靈, 具有長遠性。
例如 “為仁由己” ( 《論語 · 顏淵》 ) , 側重的是內因的作用, “修己安仁” ( 《論語 · 憲問》 ) , 則側重於外因的作用。我們在說理的過程中, 可以順著一個思考路徑打開思考維度, 有序地將觀點闡述清楚。當然, 在思慮成熟、 篇幅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綜合多個思考路徑, 進行論述。
通過探尋每一個分論點背後的思考路徑, 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思維訓練, 明白分論點所屬的範疇、 發展的先後、 程度的深淺, 從而形成較為嚴密的思維邏輯,養成一種全局的論證觀念。在面對論述文寫作時, 學生懂得多維度地展開客觀全面的思考, 並且合理有序地安排分論點, 根據分論點的不同指向有側重地展開論述, 使自己的結構更加嚴謹, 邏輯更加嚴密, 論證更加理性。
作者單位: 浙江衢州第一中學。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