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工商管理人才培訓策略

2023年10月20日

- txt下載

1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目前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主要依據國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的要求制定,主要骨幹課程包括:管理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經濟法、管理信息系統、企業生產運作管理、企業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企業會計學、市場營銷、統計學等,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社會調查、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該課程體系,由通識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環節4大基礎模塊和分階段、漸進式教學安排組成。通識基礎課程是指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各專業在校本科大學生都必須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主要包括「兩課」、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高等數學、大學體育等。一般安排在大學第1~2學年內完成。通識基礎課程一般占該專業總學時的40%左右。專業基礎課程是指在校本科生所必須掌握的本學科本專業特有的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其目的是在修完通識基礎課程基礎上,為專業課程學習打好基礎,一般安排在大學第2~3學年內完成。專業基礎課程一般占該專業總學時的28%。專業課程包括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兩類,一般安排在大學第3~4學年完成。專業必修課是指工商管理專業所特有的、在特定專業領域和範圍內必須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這類課程包括:工商企業管理、生產運作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戰略管理、財務管理、質量管理。專業選修課是指根據學生自身條件和興趣,選擇一定數量與工商管理專業密切相關的若干其他課程,以拓展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提升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類課程包括:行政管理、零售企業經營管理、酒店經營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物流管理、創業管理、領導科學、經濟寫作、專業英語、國際金融、商品學、證券投資等。專業必修課程占該專業總學時的8%,專業選修課程一般占該專業總學時的6%。實踐性教學環節,是指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與能力相交融,動手與動腦相協調的實踐性教學過程,一般集中安排在大學第3~4學年,並貫穿整個大學4年的全過程。主要包括:入學教育與軍訓、認識實習、學年論文、工商管理綜合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論文以及課外創新實踐環節等。實踐教學環節一般占該專業總學時的16%。目前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並不是不合理,而是沒有特色和創新。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儘管有些高校根據本校師資狀況和教學條件對上述課程進行了適當的調整,也都沒有對上述課程總體框架所規定的課程範圍和內容做出實質性改革和突破。而囿於這種單一人才培養模式,就必然會出現應用型本科學校培養出來的本科學生專業技能不及高職高專,專業基礎和更精深的業務管理能力又不及研究型本科大學的尷尬局面[1]。
2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2.1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
不少高校制定的工商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從整體上看大致相同,甚至有些共性的培養目標和教育部頒布的專業介紹中的專業培養目標完全一樣。如果我們從十個不同學校中抽查其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可能很難區分哪個專業是哪個學校辦的,缺乏針對性。同時不同學歷層次的培養目標界限不明確,應用型人才與研究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界限也不明確。如不少二本商科院校將其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於:培養基礎紮實、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具有市場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試想如果作為一般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高級專門人才」,那麼重點大學應該定位在哪裡?碩士和博士又該如何定位?這就要求我們這些以培養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為主的學校要不斷地調整辦學思路、機制和模式,優化課程結構和內容體系,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以確保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提升。
2.2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
2.2.1課程設置特色不鮮明從目前的課程設置的知識面看,包含的課程不少,但缺少培養現代管理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與基本技能的相關課程。這種寬的知識面對學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僅僅依靠四年的專業學習要想掌握企業管理的全部知識並能熟練運用幾乎是不可能的[2]87。
2.2.2課程設置缺乏柔性,不能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適時進行調整許多高等院校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內容陳舊、老化、更新慢,而剛性的課程體系設置又限制了課程調整的空間,致使課程體系、課程內容的調整大大滯後於市場需求的變化[3]91。
2.2.3課程結構不完善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比例不合適,限制了學生個性與特長的發展。課程設置與學生的個性特點、志趣、需求相互脫節。課程設置往往盲目向一些名牌院校、重點院校看齊,而沒有充分地、實事求是地考慮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志趣的學生的特點,難以因材施教,難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導致相當部分學生厭學[3]92。2.2.4教學內容與企業管理的實踐脫節工商管理專業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應用性與實踐性,實踐環節的薄弱直接導致了學生的就業困難。另外各課程的教學內容交叉、重複較多,導致課堂教學時間較多,出現實踐環節被理論教學擠壓的現象。
2.3教學方法與手段落後
在教學手段方面,大部分已經採用多媒體手段,但僅僅是對「黑板+粉筆」教學手段的一種簡單替代,也就是把應寫在黑板上的通過投影儀打在了螢幕上而已,並未真正發揮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的作用。在教學方式和方法上都在進行探索和改革,力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但由於各種環境和條件的制約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老師絕大部分是學生出身的老師,缺少工商管理的實踐經驗,又缺少機會或能力組織和從事大型科研項目,反映在教學過程中,上課主要以書本知識為主、以理論教學為主,教學滿堂灌。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適應市場能力的培養不足,難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利於培養滿足市場需要,具有獨特技能和優勢的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3完善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對策
3.1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對不同層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分析,確定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本科的人才培養目標為:該專業培養具有紮實寬厚的綜合性多學科基礎知識,掌握某一類職業生涯所需要的專門知識和技能,初步具有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的能力,具有操作層所需要的執行力和中層管理者所需要的溝通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面向管理實際業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2]88。這樣的培養目標才能使得供求實現動態平衡。
3.2重新構建課程體系
為實現以上確定的培養目標,必須改革現有的課程體系,以保障培養目標的實現。按照「平台+模塊」的模式,減少理論教學課時增加實踐教學課時,對課程進行合理的取捨與分類。包括:一是確定「學科基礎平台」課程。按照管理學科門類設置,如管理學、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等;二是確定「專業基礎平台」課程。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等;三是確定「專業模塊」課程。以調查為依據,安排專業主幹課程,按照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未來所需知識、能力、技能來設置,如企業管理模塊、人力資源管理模塊、物流管理模塊等;四是突出工商管理專業的興趣模塊建設[2]89。應突出學生在某種項職能的管理能力。這就要求工商管理專業在課程設置上應該強調興趣模塊———按專項職能設置課程群,否則該專業就會給人一種空洞化的感覺。對於同時招收工商管理專業二級學科的學校,在確定專項職能管理方向時,要避免與其他二級學科相衝突,因此,可以考慮設置「工業工程」、「項目管理」、「質量管理」等興趣模塊,一方面現在企業對這方面的人才需求較為強勁,另一方面當前這方面人才培養相對較少,很有市場。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可通過加大選修課比重來實現。
3.3推進教材與教學內容的創新
根據工商管理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研究和編寫適合應用型本科專業的實用性教材。配合課程體系的改革,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需要有所調整。教學內容改革的一個總體原則,就是在保持知識系統性的前提條件下精講理論,延伸實踐技能教學。也就是說,先把一門課的整體構架及每一部分主要理論及發展趨勢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對這門課有一個總體的認識,然後,將整體構架分解成實踐性較強的技能模塊,再配以合適的資料或案例進行技能性的強化[3]93。
3.4提升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有效性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是:服務於專業培養目標,強調實際效果,不片面追求形式,不強調千篇一律,具體教學方法應因課程而異,因教學對象而異。應特別重視和鼓勵基於問題學習、網絡教學、案例教學等有利於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為使學生切實感受企業家及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創業與管理實踐,培養其創業創新意識,在發動學生廣泛參與的基礎上,通過定期或不定期舉辦研討會,邀請企業家講座,聘請商界人士擔任兼職教授等形式,使學校成為民營企業家談道論劍的場所。
3.5加強教學實踐性環節的建設
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靈活安排實踐活動方式;第二,重視模擬實驗室建設,為管理情景模擬、會計報表閱讀分析、市場調研等實踐環節的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第三、建立長期、穩定的實踐基地。學校應密切與企業的聯繫,發展企業界與學院的良性互動關係;第四,師生共同參與項目諮詢和研究。教師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要主動承擔地方經濟建設項目和企業諮詢項目,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研究項目[3]93。
總之,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工商管理專業必須從社會的需要出發,不僅要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管理學科理論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其將理論指導實踐並應用於實踐的能力。因此必須在對培養目標重新定位的前提下,改革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使得培養的學生將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同時也能實現其人生價值。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