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公共危機事件的網絡傳播與管理對策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公共危機事件的網絡傳播與管理對策
頻頻爆發的公共危機事件,除了損害了整個社會的結構和功能,也對整個信息傳播系統造成一定的衝擊和干擾,導致信息不對稱的傳播。現在,政府和公眾的互動交流一直依賴於公共媒體,其已經成為公共危機管理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尤其是以手機、地址AD等智能設備為代表的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較之傳統的大眾媒體時代,公共危機的傳播模式產生了新的特點和優勢,同時這也加深了公共危機管理的意義。
  1 公共危機事件的涵義
  公共危機事件是指一種危及全體社會公眾的整體生活和共同利益的突發性和災難性事件,其越來越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各國公共管理的焦點問題,2001年的美國9·11事件,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14年的上海外灘踩踏事件,2015年的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等一系列突發的、具有嚴重危害性的頻發事件一直威脅著各國人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有效及時的預見並處理公共危機事件,儘可能減少其危害程度,成為各國處理危機事件的首要宗旨。
  對於公共危機的含義,美國學者羅森塔爾是這樣認為的,公共危機是指對一個社會系統的基本價值和行為準則架構產生嚴重威脅,並且在時間壓力和不確定性極高的情況下,必須對其做出關鍵決策的事件①。公共性危機的主要誘發原因,分別是自然災害,如火災、風暴、地震、洪水,惡性刑事案件,公共安全突發事故,恐怖襲擊事件,疾病傳播,自然環境惡化。公共性危機的本質是危及公共安全,破壞社會秩序和生存空間,侵犯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國家如果在一定時間內無法根除這六種禍因,就必然會發生公共危機。國家及時有效解決好公共性危機問題,對於構建和諧文明的現代化社會、提高公民幸福指數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筆者認為公共危機揭示了事實因各種因素所導致的重大變化,對公眾的生產生活已經造成或即將產生的傷害,並且這種危機本身不可預知,無法提前做好防範工作,人們甚至在其發生後無法做到在較短時間內精準的對其產生的原因及特性進行分析和掌控,也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應急處理,導致不可估量的危害性,對公眾的生命及財產造成巨大損失及危害,甚至對國家的安全系統及正常的運作發展造成無法挽回的不良後果。
  2 公共危機事件網絡傳播的特性
  網絡媒體,所具有的快速傳播、全民參與、開放匿名、高自由度,弱審查化(去把關化)等特點為公共危機事件的傳播發布提供了平台和技術支撐。部分商業機構(商業營銷賬號)、網絡推手為追求信息的轟動性、爆炸性,刻意渲染帶有反抗色彩,與主流價值觀不相吻合的奇談怪論並積極推助其傳播。在一些公共危機事件的傳播中,一些網絡推手通過大量發帖、評論、轉發、頂貼、推廣話題等活動,運用反傳統思維、有悖倫理道德的言論賺取大眾審丑的眼球效應,成為網絡熱點議題。又通過觸發公眾情緒、衝擊公民道德標準拉抬事件的廣泛關注。這些網絡輿論操控侵蝕了普通網民相互交流討論的空間,擾亂了現代社會信息傳播秩序,一些網絡推手人為製造虛假的輿情干擾了政府和主流媒體的決策和正確引導。
  由於公共危機事件的無法預知性,所以其在網絡上的發布也帶有很強的突發性。如2015年的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瞬間發生,其信息最先是由微博網友以文字、圖片、視頻的形式發布的,並在網絡上以爆炸性的方式急速傳播,引起大眾的關注及各部門的重視。公共危機事件由於涉及很多人的經濟利益及生命安全,影響範圍廣,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致使信息急劇膨脹。網民利用方便簡潔的社交傳播軟體,如微博、播客、MSN、BBS和QQ等交流信息、發表觀點建議,信息裂變立體化海量擴散。
  3 公共危機傳播的輿情引導與管理對策
  20世紀以來,以報紙、廣播、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所營造的立體化傳播環境架構在社會傳播體系之中。媒介融合時代的信息傳播愈加深刻的影響著人們接受信息的內容及形式。
  媒體在處理公共危機事件的輿論導向及網絡事態發展時,傳統媒體要時刻了解網絡媒體的發展狀況,以期能夠優先知曉最真實的事件進展情況,在網絡傳播上的特點及影響力,及時把握網民的情緒變化。網絡傳播雖然具有自發性、快速、裂變式傳播的特點,但由於網絡信息的開放匿名、高自由度,弱審查化的特點,當危機事件爆發時,公眾對信息的需求極為迫切且盲從,容易對當前形式判斷不清,易受到網絡流言謠言的影響,造成大規模的恐慌,引發事件的進一步惡化。
  同時,如果代表主流價值觀的觀點、評論並未在社交媒體上進行及時的發布、傳播和引導,這也表明主流媒體在此事上缺乏積極和富有技巧性的引導。當輿情引發危機的時候,主流媒體應對不當,就會產生二次危機。而公眾對公共權力機構的質疑、不滿和既有偏見,謠言以及部分帶有偏見的輿論構成了二次危機的土壤,大量非理性的對抗情緒、謠言、揣測,甚至有可能引發線下的集體行動。
  所以,傳統媒體應該高度關注網絡媒體的動態及網民情緒的變化,主動與網絡媒體進行聯動,將代表主流價值觀的觀點、評論在媒體上進行及時的發布、傳播和引導,並且,傳統媒體對事件的報道要在事實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網民的心理,尊重網民的情感,及時疏導網民非理性的情緒,給他們表達觀點和宣洩情緒的渠道,同時把握好以情動人的界限,提升報道的理性和建設性,樹立正確的價值標準,抓住時機,勇於發聲,維護法治、維護國家利益,牢牢堅守傳統媒體的道德底線,以正確引導網絡輿論。
  現在,我國網際網路的管理體制在不懈探索和日益完善中,將網絡社會納入法制軌道,既是對網絡誹謗者的懲戒,更是對人們獲取真實信息,表達多元觀點的保護。依法治網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對網際網路進行有效管理。政府部門應根據網絡的傳播特性,在完善我國現有的網際網路管理體制、推動網際網路立法和監管的同時,制定對網絡管理的相關條例和規章制度。通過政府監管,以確保網絡傳播規範化、制度化運營,保證網絡合理運作,以營建優質的網絡輿論環境。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