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五星巴西的五次世界盃奪冠英雄分別是誰?

2023年10月13日

- txt下載

專業回答


1958年迪迪


也許現在很多人回憶起1958年世界盃巴西首次獲得世界盃冠軍的記憶,很多人都只知道貝利的橫空出世。的確,那一年17歲的貝利的確是一鳴驚人,但是那一年,貝利只獲得了銀球獎,巴西隊奪冠的首功之臣是當屆世界盃的金球獎獲得者迪迪,這位被稱為「落葉球鼻祖」的中場大師是1958年世界盃巴西隊的核心,1958年世界盃,巴西正是通過他的穿針引線踢出了漂亮的足球,尤其是在半決賽和決賽的比賽中,他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陣法國隊的半決賽,正是他的首開紀錄為巴西隊打開了勝利之門,決賽對陣瑞典,巴西1球落後的情況下,也是他鼓勵隊友,並且通過發起一次漂亮的進攻幫助球隊扳平了比分,最終幫助球隊5:2戰勝瑞典,第一次問鼎世界盃冠軍。

1962年加林查


1962年世界盃,貝利小組賽首戰即重傷退出了世界盃,這本來對於巴西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打擊,但是沒想到從此成就了加林查,這屆世界盃加林查用精妙絕倫的表現征服了全世界,尤其是在八強戰和四強戰的比賽中,他分別梅開二度,幫助巴西隊先後戰勝英格蘭和智利隊,殺入了決賽,在決賽中他又與隊友一起以3:1戰勝捷克斯洛伐克隊,幫助巴西隊第二次贏得了雷米特杯(這是大力神杯的前身),並且他個人也以精彩的表現當仁不讓地當選了世界盃最佳球員,而且他還是這屆世界盃的金靴獎獲得者。

1970年貝利


很多球迷看到這個是否感到很意外,沒想到球王貝利到了自己職業生涯最後一次世界盃經歷才首次成為世界盃最佳球員。當然,這並不是因為貝利之前表現不好,只是因為他不夠幸運,1962年和1966年世界盃他都因為受傷而影響了自己的表現,而1970年則可以說是貝利最完美的世界盃經歷了。
這一年貝利29歲,無論是能力還是資歷,貝利都是這支球隊當仁不讓的核心,而且這一年,他也擺脫了傷病的困擾,在這屆世界盃賽場上貝利用一次偉大的演出幫助巴西隊第三次贏得了雷米特杯,這一屆世界盃貝利貢獻了三次載入史冊的經典表現,對陣捷克斯洛伐克,他用一記60米開外的吊射振奮了所有球迷,最終皮球稍稍偏出,這讓在場的球迷抱憾不已;對陣烏拉圭的半決賽,他又奉獻了一次世紀過人,當時雅伊濟尼奧左路斷球,傳給托斯唐,後者一腳直塞,貝利脫韁而出……馬祖基耶維茨慌忙出擊,然而貝利卻不碰球躲過了他的出擊,而他的假動作也讓門將眼花繚亂,眼睜睜看著球漏到自己身後,可惜的是最終貝利沒能將球送入球門,但這依然成為了世界盃歷史上最經典的時刻;另外班克斯那記著名的「世紀撲救」也是在這一屆世界盃出現的,而他撲出的皮球正是來自貝利的射門,最終貝利也是當仁不讓的成為了這屆世界盃的最佳球員,成為了巴西的世界盃英雄。

1994年羅馬里奧


雖然如今說起1994年世界盃,人們想起的是巴喬落寞的背影,但是這屆世界盃是屬於羅馬里奧的,在這屆世界盃上,羅馬里奧用5個至關重要的進球幫助巴西隊殺入了決賽,最終羅馬里奧帶領巴西隊通過點球戰勝了巴喬率領的義大利,第4次贏得世界盃冠軍,也是第一期捧起了大力神杯,最終羅馬里奧也當選了當屆世界盃的最佳球員,並且他還贏得了1994年的世界足球先生,這一年,羅馬里奧是巴西的英雄,是世界足壇的贏家。

2002年羅納爾多


對於如今的球迷,2002年巴西的世界盃英雄是最熟悉了,這個人毫無疑問就是羅納爾多,這一屆世界盃,羅納爾多用8個進球上演了一出王者歸來的好戲,尤其是在半決賽和決賽這兩場比賽中,他包攬了巴西隊的3個進球,幫助巴西隊分別以1:0和2:0先後戰勝了土耳其和巴西隊,幫助巴西第五次贏得了世界盃的冠軍,成就了如今的五星巴西,雖然在世界盃最佳球員的評選中輸給了卡恩,但羅納爾多憑藉著世界盃的精彩表現拿下了2002年的世界足球先生。

其他回答1


1958年初登世界盃王座的巴西隊,個人技術取平均值,都在列強之上。當時第一次出現了史詩級的對決,就是法國三叉戟——朱斯特·方丹、科帕和皮安托尼,面對眾星閃耀的巴西,其中迪迪、瓦瓦、加林查無疑是當紅炸子雞。
那屆世界盃橫空出世的是貝利,迪迪獲得世界盃金球獎,貝利獲銀球獎,真正在軍中成為決定性人物的是——埃德瓦爾多·伊斯迪奧·內托,即瓦瓦。
首場對奧地利的比賽中,瓦瓦、加林查和貝利都坐在替補席上,當時沒有換人制度,上場首發11人要踢滿全場,相當辛苦。何塞·阿爾塔菲尼在38分鐘和89分鐘各入一球,尼爾頓·桑托斯49分鐘奠定勝局,巴西就這樣開啟了奪冠之路。
次戰蘇聯,瓦瓦在2分鐘和65分鐘的兩個進球擊敗了「紅場奇兵」。這場比賽堪稱關鍵戰,瓦瓦成為決定性的人物,被稱為「神奇20號」。
小組賽第三場對威爾斯,貝利打進唯一進球,桑巴足球震驚了世界。這場比賽瓦瓦沒有上場,但在半決賽中,他又是第2分鐘首開紀錄,然後迪迪錦上添花,最後是貝利的帽子戲法。
決賽是瓦瓦的大舞台,他在第9分鐘和32分鐘連入兩球,隨後是貝利的梅開二度,以及馬里奧·扎加洛的進球,巴西第一次染指雷米特杯。五場比賽,瓦瓦有3場為巴西隊率先打開勝利之門,作為中場核心的迪迪對他稱道不已。
關鍵在於,瓦瓦在兩屆世界盃(1958和1962)的決賽中都有進球,是歷史上第一個做到這一點的球員。
1962年世界盃,由於桑巴軍團過分強大,迪迪、瓦瓦、加林查和貝利均在陣中,很多隊伍都採用粗野的犯規戰術,貝利第一場比賽被踢傷,第二場咬牙踢到一半就出現肌肉拉傷,從此在場邊「躺冠」。本屆世界盃的正賽階段共有34名球員受傷,平均每場比賽要抬下一名受傷球員。
小組賽首戰對墨西哥,馬里奧·扎加洛56分鐘才打進第一球,貝利在73分鐘進球後即告受傷。但這場比賽開始,加林查在邊路的「瘋魔之舞」驚詫了世人。

第二場比賽巴西0:0被捷克斯洛伐克逼平,粗野的犯規、身體接觸,被扎加羅稱為「噩夢」。巴西隊占據著絕對的技術優勢,但捷克斯洛伐克的「身體強度」讓人難以忍受。貝利受傷後,巴西隊的中前場一度運轉不靈,只有加林查在邊路依然輕靈快捷。
捷克斯洛伐克也成為了巴西在決賽上的對手。
第三場巴西隊2:1戰勝西班牙,鬥牛士軍團上半場35分鐘即攻破巴西隊城池,桑巴軍團首發的新人塔瓦雷斯·阿馬里爾多在72分鐘和86分鐘獨中兩元,西班牙不明不白地輸在了這位新人身上。
四分之一淘汰賽,巴西遇上了慕尼黑空難之後元氣大傷的英格蘭。加林查開始了自己的天才表演。他在31分鐘以不可思議的技術攻進一球,多變的步伐和假動作玩得英格蘭後場隊員團團轉。上屆世界盃大放異彩的瓦瓦在53分鐘打進一球,6分鐘後加林查再進一球,巴西隊以3:1淘汰了三獅軍團。當時博比·羅布森爵士坐在替補席,而博比·查爾頓首發,缺乏隊友的足夠支持。
半決賽簡直就是一場暗藏殺機的「全武行」,智利面對天下無敵的巴西人,各種想像得到的小動作和鏟球並舉,本屆世界盃的最大主角加林查面對對手的屢次飛鏟,依然和瓦瓦唱起了主角,前者在第9分鐘、32分鐘獨中兩元,後者在47分鐘和78分鐘同樣獨中兩元,給予智利迎頭痛擊。
決賽再遇捷克斯洛伐克,加林查的舞蹈達到了巔峰。儘管他沒有進球,但扎加洛賽後的說法是,加林查在邊路「牽制了半支捷克斯洛伐克隊」。巴西人以3:1令人信服地衛冕。
這就是「小鳥」加林查,一名殘障人士,一條腿比另一條短6厘米,憑藉魔之舞蹈戲耍天下。
1970年世界盃,巴西隊是當之無愧的超一流強隊,陣中依然有超一流巨星。除了貝利,里維利諾、雅伊爾津霍、阿爾貝托、愛德華多·托斯塔奧都是技高一籌的「森巴舞者」。除了小組賽1球小勝英格蘭,其他場次的比賽,巴西都要打進3球。貝利本屆世界盃第一次不以單純鋒線箭頭的角色出現,而是表現出標準的「核心球員」價值,從而讓10號球衣一躍成為場上核心的象徵。摧枯拉朽一樣的征途當中,貝利是當之無愧的1970世界盃第一人。桑巴軍團從此橫行天下,被行家看作每一屆世界盃的最大奪冠熱門。
作為公認的、毫無爭議的第一位球王,不僅僅因為貝利能進球如麻,更因為他帶領最好的巴西隊,用技術和想像力平蹚了整個地球。
1994年,終於輪到了那位「比整支巴西隊加起來都要好」的人唱主角了。他就是獨狼羅馬里奧。當時因為時差和轉播利益的緣故,美國世界盃很多比賽都在當地時間的中午和下午進行。炎熱的氣候讓各國參賽球員叫苦不迭,羅馬里奧卻是其中的另類。
首戰俄羅斯,外腳背的搶點地滾球打死角,以及練過對方三名球員造點球(上圖即為造點球瞬間),巴西隊2:0輕取俄羅斯。
次戰喀麥隆,在隊長鄧加的搶斷和助攻下,羅馬里奧閃電般甩開三名喀麥隆後衛,搶在門將貝爾(不是現在的威爾斯大聖)撲救前將球輕輕捅進網窩(下圖即為捅射後目空一切的慶祝)。
第三場對瑞典,布洛林助攻肯內特·安德森先拔頭籌,隨後羅馬里奧單騎闖關,後來名震江湖的拉爾森當時還是個毛孩子,在羅馬里奧身後連拉三把,都沒拉住,看著獨狼禁區邊緣外腳背大力彈射扳平比分。
八分之一淘汰賽,羅馬里奧把整條美國隊後防線過了個遍,但就是沒有進球運,助攻了貝貝托打入制勝球。
四分之一淘汰賽,巴西和荷蘭大戰90分鐘,上演那屆世界盃最精彩的比賽,羅馬里奧接貝貝托邊路傳中凌空彈射首開紀錄。巴西最終3:2涉險過關。
半決賽再對瑞典,羅馬里奧又玩起了一過二、一過三的套路,在中路一個人打得瑞典整條後防線慄慄自危。天才總是隨意的,他隨隨便便的毛病依然存在,把整條後防線過乾淨了,又晃過門將拉維利,居然輕輕推了一腳,被補防的派屈克·安德森門前救險。不過最終還是他頭球致勝,帶著桑巴軍團決賽點球戰勝義大利。
平心而論,羅馬里奧在美國世界盃上的表現,對得起他自己的狂言「我比整支巴西隊加起來都要好」。此時,18歲的羅納爾多,在場邊作為啦啦隊存在。
至於2002年世界盃……除了外星人羅納爾多,還能有誰?
國足一場比賽做了四次背景,能和當時世界最強者過招,這是千載難逢、價值連城的教學課。
戰績不用說了,網上錄像太多。就列舉數據好了。
當屆世界盃最佳射手、最佳球員、打破連續六屆世界盃存在的金靴「六球魔咒」、半決賽「捅死」土耳其,決賽兩球調戲獅王卡恩。19歲就獲得世界足球先生,出道即巔峰,帶球跑比正常人無球奔跑還要快,這就是五星巴西的頭牌,如假包換的外星人。
對於2002年的羅納爾多,你只需要記住下面兩張圖片。「腳下生風」這個詞,只屬於他一個人。

其他回答2


一、1958瑞典世界盃,英雄是迪迪和貝利


1958年瑞典世界盃年僅17歲的貝利首次參加世界盃就達到許多巨星一輩子也無法完成的成就,小組賽貝利1球未進,之後成為貝利的表演時間,他在接下來的3場比賽分別打進1球、3球和2球,一共打進6球。決賽場地:斯德哥爾摩拉松達球場。在決賽中巴西隊5比2擊敗東道主瑞典隊,自己打進2球,並助攻隊友瓦瓦打進1球,當選最佳球員,巴西歷史上首次獲得世界盃冠軍。遺憾的是貝利進球數不敵本屆世界盃打進13球法國人方丹。


不過貝利畢竟有點嫩,巴西真正的英雄是迪迪,迪迪當選1958年世界盃最佳球員。迪迪全名瓦德米爾-佩雷拉,暱稱「迪迪」,出生於1928年10月8日,迪迪在足壇上奮鬥了18年,為巴西隊奪得1958年世界盃貢獻了自己的力量。迪迪擁有兩名狂熱的粉絲——喬治-貝斯特和普拉蒂尼。貝利說:「迪迪對我非常重要,場上場下他處處給我照顧,好像是我的兄長。」奪冠後貝利趴在大哥迪迪的肩膀上哭泣,這張照片成為世界盃歷史上最經典瞬間。

二、1962年智利世界盃:英雄小鳥加林查


1962年智利世界盃巴西隊小組賽第二場21歲的貝利即受傷退賽,最終當屆世界盃憑藉小鳥加林查等球星在決賽中3-1擊敗捷克斯洛伐克奪得隊史第二冠。
加林查外號小鳥,是巴西足球歷史最出色的進攻球員之一,他天生一條腿比另一條腿短6厘米,但是這讓他在足球場上做的動作對方沒法預測,根本阻擋不了他的突破,他被認為是足球歷史上最好的盤帶球員。


當年在歐洲大陸,埃雷拉在國際米蘭推行「鏈式防守」,在意甲聯賽和冠軍杯上取得巨大成功。不少球隊注重防守,幸運的是,在歐洲球隊紛紛拷貝「鏈式防守」的大環境下,巴西仍然堅持攻勢足球。
貝利提前告別了世界盃,但巴西隊沒有受到太大影響,桑巴軍團一路過關斬將,「小鳥」加林查綻放出更耀眼的光芒。加林查和其他五名球員同進4球,最後靠抓鬮獲得了最佳射手榮譽。媒體形容他無處不在,能在任何距離和任何角度射門。他是當屆世界盃最佳球員。

三、1970年墨西哥世界盃:英雄毫無疑問是貝利


1970年墨西哥世界盃貝利時年29歲,處於個人能力的巔峰,第四次征戰世界盃的貝利在決賽中擊敗義大利隊奪得世界盃第三冠,巴西隊也永久保留雷米特杯。生涯3次奪冠的貝利也就此奠定了世界足壇球王的崇高地位。值得一提的是,1970年是球王貝利最後一次參加世界盃,從1958年到1970年,他參加了4屆世界盃,共出場14次並打進12球。值得一提的是,本屆世界盃預選賽時候,宏都拉斯與薩爾瓦多為了爭奪小組出線權,居然引發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足球戰爭,因此可見足球在當時的受歡迎程度。


四、1994年美國世界盃:英雄羅馬里奧


1994年美國世界盃最佳球員:羅馬里奧。本屆世界盃上,羅馬里奧意氣風發。小組賽3場比賽,羅馬里奧每場都進球;與荷蘭的1/4決賽,他奉獻了一記精妙絕倫的凌空彈射;與瑞典的半決賽,又是羅馬里奧打入全場比賽唯一進球。羅馬里奧憑藉一己之力將巴西帶進了決賽。羅馬里奧在決賽中對手是巴喬,同樣以一己之力拯救義大利的球員,不過,羅馬里奧最終還是戰勝了巴喬,率領巴西第4次捧起了世界冠軍獎盃。一戰也造就了罰失決定性點球的巴喬憂鬱王子的足壇地位。這年也是18歲的羅納爾多第一次參加世界盃,感受了世界盃氛圍。


五、2002年韓日世界盃:英雄羅納爾多


2002年,重傷後的羅納爾多隨巴西第3次參加世界盃。因為選賽上跌跌撞撞,其實並不被人看好。但是,當奪冠熱門法國和阿根廷在小組賽被淘汰後,巴西隊第5次奪取世界冠軍的夢想變得有可能。在2002年韓日世界盃,巴西隊在名帥斯科拉裡帶領下,前場靠3R羅納爾多、里瓦爾多、羅納爾迪尼奧自由發揮,偶爾有卡洛斯和卡福的插上助攻,在決賽2-0擊敗德國隊以7連勝的戰績贏得隊史第五冠。羅納爾多以8粒進球榮膺最佳射手,也是當年世界盃最佳球員。
小組賽中,巴西隊3戰全勝打進11個進球,羅納爾多場場都有進球。進入淘汰賽後,羅納爾多繼續著自己完美的表演。1/8決賽對陣比利時,羅納爾多打進一球;半決賽對陣土耳其,又是羅納爾多捅射打進全場比賽唯一進球。而在這個進球的過程中,人們依稀看到了羅馬里奧的影子。與德國的決賽完全成了羅納爾多的個人表演,面對神奇門將卡恩,羅納爾多打進兩球,最終他也憑藉8球獲得最佳射手的稱號,也將自己的世界盃總進球數增加到了12球。2002年底,羅納爾多僅憑半年的發揮又一次獲得世界足球先生的稱號。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