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新型物理教師的知識結構和特點

2023年09月01日

- txt下載

  新一輪課程改革從課程目標到課程理念,從教材編寫原則到內容選取及呈現方式,從課程結構到課程評價都做出重大變革,體現出鮮明的時代氣息和豐富的新價值理念。反觀我們的教學一線,卻發現各種新理念、新模式與教學實踐之間有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造成這種理論與實踐相分離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師綜合素質的相對滯後,特別是知識結構的老化是制約廣大一線教師駕馭新課程,發揮創造性的瓶頸。因此,結合學科背景討論新課程下教師的知識結構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
  1知識結構的定義
  從系統論觀點來看,運動與結構是物質存在的方式和基本屬性,作為反映自然存在和社會存在的一種意識形態,知識也應當具有結構性。布魯納認為,結構就是事物間的聯繫,在此基礎上,國內外眾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知識結構」進行了定義,影響較大的是將知識結構理解為知識體系在個人頭腦中的內化狀況。知識結構就是一個知識層次的構成情況,它應該是立體的,包括各知識單元的數量、質量、類別、比例、相互聯繫,以及由此形成的整體功能。
  合理的知識結構作為一個完整系統,都應具有開放性、自我調節性、層次性、穩定性等特點。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的知識結構也必須相應於教育形勢的變化而不斷優化,這樣才能滿足學生髮展的需要,完成教學任務。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的靈活性、創造性提出更高要求。一線教師想要更好地駕馭開放程度更大的新教學體系,僅具備所教授學科的專業知識顯然是不夠的。新形勢要求教師在廣博知識基礎上,不僅精通所教授學科的專業知識,還需進一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管理學等知識,重視教學實踐知識的積累和提升。
  2新型物理教師的知識結構
  教師的知識包括教師所具備的科學文化知識及其在長期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總結得出的課堂情境知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由功能出發,教師的知識可分為四個方面的內容:本體性知識、文化知識、實踐知識和條件性知識。這四個方面知識共同構成教師的知識結構。
  2.1文化知識
  在一定程度上,教師的文化知識揭示了教師整體知識素養的底蘊和潛力信息時代的發展對人才的文化知識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知識的直接傳遞者,時代對教師的文化知識要求也由從前的單一、淺顯逐漸向多元化、廣博化過渡。
  我們認為,新型中學物理教師的文化知識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與物理學知識聯繫緊密的自然科學知識
  《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應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要目標,滿足每個學生髮展的基本需求,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學素質」,「注意不同學科間知識與研究方法的聯繫與滲透,使學生關心科學技術的新進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聯繫」,這就要求物理教師不能將知識視野僅僅局限於物理學科自身,必須儘量擴充與物理學聯繫緊密的其他自然科學知識,關注與物理相關的現代科技內容。如學科基本理論方面,化學中的電解、分子論,天文學中的行星運動,地理學中地震,生物學中的動物眼睛的成像原理、能量轉換等等。在科技前沿內容上,要了解諸如磁懸浮列車、神舟飛船、火星探測器等與物理有關的綜合應用知識,知道納米技術、分子生物學、超導材料研究等的研究歷史、現狀以及在這些領域中物理知識、方法與其他學科的結合情況.只有教師具備系統的自然科學知識結構,才能以全息視角把握物理學研究對象,給予學生全面、科學的指導。這些知識對於活躍物理教學,深化物理內容的理解,啟迪學生思維都起到重要作用,並將直接協助教師組織和開展研究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現代公民需具備的信息知識
  計算機及網絡的普及使人們每天接收的信息量急劇增加。現在,人們一方面要面對大量信息,必須學會從中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另一方面,在研究問題時,要有利用各種信息通道的意識,能夠使用各種工具全面收集有用信息。具有合理、完整的信息知識結構和較高的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對每一個公民提出的要求。教師必須在此方面成為學生的表率,並積極嘗試各種信息手段與傳統課堂的整合,構建信息化教學模式。這些都要求教師具有合理的信息知識結構。總體看來包括:計算機系統知識,多媒體知識,網絡知識,信息加工、處理、傳輸及創新知識,信息識別與評價知識等。
  以科學哲學為代表的人文社科類知識
  從素質教育的視野看,人文精神的培養不僅僅是人文學科的任務,而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綜合性課題。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文精神的培養應挖掘科學教育的人文價值,重視科學人文精神的培養。科學課堂需要重視以科學倫理、社會能力、人文精神和生態道德為主要內容的人文素養教育。《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指出,「高中物理課程要關注物理學的技術應用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和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
  對於中學物理教師,其人文科學知識結構由於職業要求略有特點,除掌握一般的社會學知識以外,要突出以自然辯證法、科學哲學為代表的哲學知識體系,對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知識也應該有所了解,同時儘量擴展知識面,增加文學、宗教、藝術等知識儲備,不斷優化自身人文知識結構。
  新課程標準更強調「文理交融」。廣大中學物理教師必須開闊知識眼界,打破學科思維定勢,建構厚實合理的文化知識結構.
  2. 2本體性知識
  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是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學科知識一個人最佳的知識結構,必須突出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與專業知識。教師的職業知識首先是精通自己所教的學科.因此,我們認為目前我國中學物理教師的本體性知識還主要是物理學知識。
  具備層次清晰、內容完整、結構合理的物理學知識體系,強化各知識點的橫向聯繫
  中學物理教師既要從具體物理教材的整體結構上,又要從物理知識的科學體系上掌握物理知識;除了要掌握課程標準所規定的物理知識外,還要能夠正確運用普通物理的概念、理論物理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研究中學物理的有關知識。要能站在更高的高度對物理學科知識的完整體系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理解。一方面要把握知識的木質,深刻理解每個物理概念和原理,了解和掌握相關的背景知識、發展過程,明確知識內容和整體學科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還必須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繫,溝通不同知識內容的橫向聯繫,能辨別易混淆的物理問題。
  新課程標準及相應教材有一個顯著變化是,降低了知識的難度要求。但探究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教學全過程開放程度的增加以及信息社會學生知識視野的開闊實際上都對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系統化程度和知識面廣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物理教師仍然固守教材內容,「教什麼,懂什麼;不教什麼,就不懂什麼」,那麼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不能及時、準確地指導學生解決與實際相關的綜合性問題,恐怕連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提出的純粹物理問題都可能無從下手。
  閻金鐸先生曾總結指出,中學物理教師要「精通中學物理知識,熟悉普通物理內容,明確近代物理觀點,了解現代物理學進展」。在新課程下,這仍然是對中學物理教師應具備的物理學知識的精練概括。
  強化理論知識與實驗、應用和社會發展的聯繫,「活化」物理學知識
  傳統物理學教育更多關注物理學體系的完整性和邏輯的嚴密性,比較重視理論內容的準確闡述和公式、定理的嚴格推導,但對於提出物理問題的感性積累、理性提升過程,建立模型、假說的過程以及豐富曲折的實驗驗證過程比較忽視。因此,要加強對物理結論與自然現象的天然聯繫的認識,重視積累每個重要結論得出的背景知識,收集相關的實驗過程、現象,努力還原重要物理結論建立的實驗過程,以豐富的感性材料.實驗現象和理性推導過程充實學科知識內容.加強實驗基本原理和操作知識的積累,在實驗基本知識方面,教師需掌握物理實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熟悉中學所用的基本儀器的構造及使用方法,懂得一些物理儀器、設備的保養、維修常識,掌握一定設計、製造、改進實驗儀器的基本知識。
  其次,教師要率先實現物理學知識與自然現象、社會應用實踐的充分結合。STS教育主張在科學教育中強調科學、技術、社會的聯繫,強調科學技術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對應於此,教師必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能突破學科知識結構的束縛,在錯綜複雜的實際現象中挖掘物理規律比如,有教師深人研究了桌球運動過程中涉及的力學知識,在後期指導學生開展「桌球與物理學」研究性學習打下很好的知識基礎,也進一步優化了教師本人的力學知識結構。此外,教師要積極了解物理知識在現代生活和技術中的應用情況。這是增強課堂時代氣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必然需要如:原子物理中幾種射線在醫療中的不同應用,神舟五號機艙內的中學物理知識等等。
  最後,要善於從科學方法論的高度去認識和處理物理問題.這是教師物理學知識深化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也是新課程強調探究式教學,重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必然要求。
  注重學習物理學史,加強物理學知識的縱向聯繫
  物理教師要注重學習物理學史,熟悉有關的物理學史料、科學家生平和事跡.在物理學史知識的引導下,教師才能深人領悟一些物理結論的歷史意義和重要性,由此才會真正吸收這些結論,加深對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理解,並能夠自覺將它們穿插到教學之中。而且,物理學史知識與教學內容的恰當結合對於課堂氣氛的調節,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及科學精神的培養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是優秀教師激活教學過程的法寶之一。
  總體看來,物理教師必須具有雄厚的物理學專業知識基礎,建構充分與實際結合的不斷發展的本體性知識結構。這是教師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根本保證,也是其整體知識結構得以展開的第一根支柱。
  2.3條件性知識
  教師的條件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具體可分為三個方面,即:學生身心發展的知識、教與學的知識和學生成績評價的知識.條件性知識與本體性知識共同構成教師的專業知識,從而將教師知識結構與其他人才知識結構區別開來。
  對於物理教師,其理想的知識結構當中條件性知識與物理學專業知識應該是並重、共同發展的。條件性知識是物理教師知識結構中又一個有力支柱,也正是這類知識將物理教師與普通物理工作者區別開來。教學的中心任務是對學科做出教育學的解釋,努力將自己掌握的學科知識與課堂情境結合起來,傳授給學生。新課程標準強調教育的育人功能,強調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多元化發展,實際上正是希望打破過去知識中心、學科本位的教育觀念,是對輕視條件性知識的傳統教師知識結構的一次批判。
  結合時代要求,我們認為當前中學物理教師應該加強條件性知識的學習。具體內容包括: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教師心理學、教育學基本原理、教育哲學、教育史等,其中需特別重視現代教育觀念的吸收、整理外,需明確幾個重要的基本理念,如: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和教學觀、探究教學、研究性學習等;教學的方法策略與方法方面,除了學好物理教學論和物理教學法,要特別留意新的教學方法、策略及教學模式,嘗試從其他學科中引人、遷移.。此外,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評價標準和方式的變革.新的教學評價方法是廣大教師在改革中最不適應的方面,因而也就成為最需要補充的知識.
  2.4實踐性知識
  所謂「實踐性知識」,是指教師在面臨實現有目的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這種知識是教師教學經驗的結晶,具有明顯的經驗性和情境性.擁有豐富實踐性知識的優秀教師,對教學情境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能更透徹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也更具有獨創性、新穎性和恰當性。
  一般來講,新教師由於缺乏教學經驗,課堂情勢的認知能力不高,對教材、學科的知識內容、結構不熟悉,缺乏專業自信和靈活性,因而在教學初始普遍缺乏實踐知識。但研究表明,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新手教師的實踐知識結構都會不同程度的提升以教齡為自變量比較教師實踐知識水平,發現二者並非高度正相關。這說明,實踐性知識與教師的本體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水平有關,必須通過長期教學實踐來獲得,同時,它具有明顯的經驗性、情境性,是一個開放、變化的系統,必須與時俱進、不斷發展。
  探究式教學的引人使中學物理課堂的自由度、靈活性急劇增加。這一方面有助於調動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教師的課堂管理難度,對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儘快優化實踐性知識結構是如今中學物理教師的當務之急。因此,我們首先要加強本體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的學習,優化教師專業知識結構,打好創新的知識基礎;另外,要對自己的理念系統予以深入的反思。在教學實踐中,藉助於行為研究,不斷反思、審視和分析自身對物理、對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思維發展規律的認識,對物理教學的目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對經驗的認識等、反思不能只停留在對教學實踐行為、教學經驗的反省上,更重要的是能內化為實踐知識,指向未來教學實踐活動。
  實踐性知識是教師知識結構中最顯著的創造性成果。他本身就體現著合理知識結構的開放性和旺盛生命力。發展壯大的實踐知識最終又成為教師知識結構的一個支柱,為下一步的知識創新和結構調整提供支持;也為實際教學工作打下更加堅實的知識基礎。
  3新型物理教師知識結構的特點
  結合新課程的要求,我們討論了新型中學物理教師的知識結構。較之傳統教師知識結構內容更全面,結構更合理,能較好地滿足新教育形勢的要求,因而具有更加鮮明的時代性。具體來看,該結構體現了如下特點的轉變:
  3.1從單一型向復合型轉變
  新型知識結構強調在深厚文化知識基礎上突出專業知識,提倡「以博養專,以專促博」的知識結構.在專業知識範圍的界定以及內容選取上,充分考慮信息時代知識大分化又大綜合的特點,力求從更廣闊的綜合學科視野出發選取最核心、最基礎的知識內容.同時也更加強化了相關學科的橫向聯繫,強調文理融合,知識與科技、社會、生活的充分結合。
  3.2由封閉性走向開放性
  信息時代新課程下的教學從理念到內容、形式全面走向開放。教師的知識結構也必須相應做出調整。這既是教師的職業要求,也是個人素質發展的時代要求。知識結構的開放性首先體現在結構的自我發展能力上。新型的教師知識結構能保持從外界吸收新知識的積極性,並有效地將新知識順應、同化到自身結構中來;其次,開放性還表現在結構的創造性和內部知識的自我生長能力上。
  3.3被動型向主動型的轉化
  傳統教師知識結構大多屬於被動型,其中的大多數知識內容都是教師被動接納得到。主體沒有充分考慮創新的需要,主動選擇那些與創新能力密切相關的知識和信息。因此,傳統教師知識結構往往創新性不足。新型知識結構提供了使主體從不同學科角度選擇有用信息的條件.與傳統知識結構相比,它的創造性更強,具有更大的主動性。
  3. 4從經驗型向學者型發展
  教育一旦滿足現狀將會是一種短視.新型教育要求教師必須是研究型、反思型、負責任的教師。新型知識結構十分強調反思對知識結構優化的促進作用。在這樣的知識結構中,教師更重視現象背後規律的探尋,其思維活力將得到有效的激發,反思能力也會得到迅速提升,能夠自發地將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以嚴謹的態度和系統的科學方法面對教學挑戰.教師要加強教學研究,不斷地總結和提高,這樣才能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教育需求,成長為學者型以至專家型教師。
  徐月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