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試論現代物理學和先秦道家思想之間的趨同性

2023年09月01日

- txt下載

  在二十世紀以前的數百年間,以牛頓力學為基礎的經典物理學世界圖景是占據主導地位的科學範式。經典物理學以絕對時空為前提,在絕對時空的舞台上,各種物質以機械的、相互獨立的方式運動,世界可以儘可能地被還原成一組基本要素,這些要素是有確定質量和形體的「純料」,以機械的方式相互作用。這種機械論的世界觀符合併證實了人們的常識,並促使人們得出結論,認為科學與宗教、玄學是完全不相干的,甚至是相互衝突的。
  但是,在十九世紀的最後二十五年中,這種機械論的世界觀被徹底動搖了,以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基礎的現代物理學在對亞光速和亞微觀世界的探索中,發現了一種全新的世界觀,這種新世界觀超越於常識之外,但卻與兩千多年前在東方所發展起來的道家思想表現出驚人的相似性。本文即擬從分析這種相似性入手,並通過比較兩種思想體系所採用不同的認知手段,提出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現代物理學與道家的認知方式截然不同
  在認知方式上,現代物理學與道家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依靠系統實驗和數理邏輯,後者則依靠直覺體悟和理性思辨。
  與其他自然科學一樣,物理學通過系統實驗和數理邏輯的結合來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它以在系統性實驗中所獲得的經驗材料為基礎,通過歸納(嚴格說來是一種猜測)得出某種公理性的東西,然後演繹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所謂系統實驗,是指實驗的目的、環境、儀器、對象以及過程都是經過嚴格的規劃和安排、並全程進行控制的實驗,這種實驗往往要求可以被不同的人進行重複操作,並能夠得出相似的結果。在實驗結束得出一系列數據之後,數理邏輯被用來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概括,以期找出這些現象之間的因果聯繫和規律,並在知識的最高階段用簡潔的數學形式把所得結果表示出來。在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研究中科學家依賴高能粒子加速器、氣泡室、蓋革計數器等精巧而複雜的儀器深入到亞微觀世界,觀察和研究亞微觀世界的量子現象,收集有關待解釋現象的實驗證據,然後「將這些實驗事實與數學符號相聯繫,並且設計出一個把這些符號以精確而具有一致性的方式相互聯繫起來的數學表達式。通常稱這種數學表達式為數學模型,如果它比較容易理解,則稱為理論。」[1—p17]當這種理論可以較好地預測進一步的實驗結果的時候,物理學家就會比較滿意,認為找到了一種合適的數學表達式,這一理論也就會被學術界所逐漸接受。
  直覺體悟是一切神秘主義體系獲得知識的最基本的來源,道家如此,印度教、佛教和埃及、猶太神秘主義也是如此。道家認為,要想獲得關於實在的知識,必須通過「玄覽」、「心齋」和「坐忘」等途徑,即要求體驗者去除主觀成見,斷絕感官認知,達到無思無感的境界,而後才能夠與「道」合一,通過直覺而體悟到「道」的存在,獲得關於「道」的知識。《老子·第十章》「滌除玄覽,能無疵」,《第五十二章》「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以及《莊子·大宗師》中所說的「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都是這個意思。這種認知方式與常識相去甚遠,因此為大多數人所不理解,但是,道家等神秘主義知識體系正是建立在這種直覺的基礎之上的。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神秘主義的知識是不可言說的,他們認為任何語言都代表著對終極實在的誤讀。這種不可言說性是神秘主義知識體系的重要特性,但同時也給其傳播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作為對常規的生存狀態的適應,神秘主義者大多仍藉助於語言和理性思辨來對實在做勉為其難的描述或論證,道家也是如此。但是,語言和理性思辨在神秘主義體系中只是作為一種通往實在的途徑而已,其地位遠不及通過知覺體悟而獲得的認知,學者更不應該被語言所迷惑,而忘了「道」本身。
  很顯然,道家和現代物理學的認知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可以說有著天壤之別。
  二、現代物理學和先秦道家思想表現出的驚人的趨同性
  但是,儘管有著截然不同的認知方法,現代物理學與先秦道家在對世界的認識上卻出現了驚人的趨同性,這種趨同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超越常識的見解
  道家與現代物理學所研究的對象都是超越於日常世界之外的,道家試圖探尋作為萬物本原的終極存在——道,希望能夠做到超越凡俗的境界,返歸於道,與道合一;現代物理學家則在同樣的發現世界的運行規律的願望驅動下,將研究的對象深入到了亞光速和亞微觀的世界。而不論是道,還是亞光速、亞微觀世界,都超出人類感官知覺範圍之外,因此,道家和現代物理學的世界觀都超越了人類的日常經驗和常識見解。
  道家認為,常識的見解是對世界的錯誤的認識,《老子·第四十八章》中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也就是說,人們通過感官所「看到」的世界並不是它的本來面目,而對現實世界的執著,是人們難以「看到」更完全、更真實的世界,也就是道的境界。莊子則詳細論證了常規認識的相對性和不可靠性,《莊子·齊物論》即認為「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空間和時間都是相對的,依賴於人類思維對它的界定,因此,並不存在絕對的大與小,長與短,關鍵在於觀察者從什麼角度進行觀察。我們日常所持的判斷標準和對事物的認識並不一定是絕對真實的,而是相對的、主觀的,只不過現實世界中人們很少想到這一點,因而認為自己所「看到」的,所相信的就是真實的罷了。因此,《莊子·秋水》中說:「以差觀之,以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知天地之為秭米也,知毫末之為丘山也,則差數睹矣」,常識並不是絕對正確的。
  與老莊哲學相似,現代物理學的世界觀對人們的常識提出了質疑。在常識見解中,人們相信時間和空間都是客觀的、絕對的,而耳目感官所認知到的世界即是真實的存在。但相對論指出,時間和空間從本質上講都是相對的,他們的觀測值依賴於具體的參照系,因而在時空中發生的一切事都不再有穩固的基礎,而成為與觀測者的立場和狀態不可分割的「事件」,也就是說,我們通過感官知覺所獲得的關於世界的印象其實並非世界的本來面目,而只是世界所呈現出來的無窮多種可能性中的一種。量子力學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亞微觀世界的不確定性是量子力學所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之一,象光子這樣的量子,表現出顯著的波粒二象性,它既顯示出似波性,又顯示出似粒子性。至於什麼時候它具體以什麼方式出現,則依賴於對它進行觀測的方式。大量實驗證明這種不確定性和模糊性是量子世界的本質特性,正如薛丁格佯謬所指出的一樣,在沒有進行具體測量的時候,量子始終只能是多種可能性按機率以一種迭加的方式存在,而只有在被觀測記錄之後,它才表現出一種確定的面貌,這種面貌受人類的觀測手段的影響,因而決不是常識所認為的是事物的「本來面目」。這樣,現代物理學成功地瓦解了人們對常識見解的信仰,迫使人們,首先是科學家們,開始接受一種完全不同的世界觀,而這種新世界觀的基本原則事實上早在兩千年前就已經由道家學者所提出,只不過當時的道家學者無法象二十世紀的物理學家一樣用精確的數學推理將其表達出來而已。
  (二)超越語言的知識
  道家認為,實在從本質上是超越了普通的語言的表達能力之外的,因此,要想用日常語言來描述實在,結果只能是導致對實在的誤解和歪曲。《老子·第一章》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這個意思。對語言的超越是建立在對常識見解的超越的基礎之上的,由於道家認識世界堅持一種神秘主義的直覺的方式,因此,他們所「看到」的世界與有感官知覺所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而普通的語言產生於日常經驗之中,也就是說,以日常的認識為基礎,比如時間、空間、顏色、聲音等都是感覺器官認知的結果,因此,根本無法被用來描述超越的「道」。
  現代物理學家也碰到了同樣的難題。由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所研究的對象本身已經超越了人類的感官知覺範圍,所以當物理學家們完成了數學模型的建構,試圖用普通的語言將其表達出來時,他們發現自己陷入了困境。對此,海森伯寫道:
  在量子論中出現的最大困難……是有關語言運用問題。首先,我們在使數學符號與用普通語言表達的概念相聯繫方面無例可循;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的只是不能把日常的概念用到原子結構上去。[2—p177]
  由於無法用日常的語言準確地描述他們所「看見」或理解的世界,道家學者和現代物理學家只能接受一種從表面上看來相互矛盾的描述方式。而且,這種描述也只是一種近似,它的作用是為了啟發讀者能突破這種矛盾,直接領悟到矛盾背後的真實。正如卡普拉所說:
  科學超越了我們知覺想像力的極限,在原子內部進行探索,並且研究它的結構。從此,不再能絕對的信賴邏輯和常識。原子物理學是科學家們得以初窺事物的本質。物理學家們現在和神秘主義者一樣,涉足於對實在的非感知的經驗,我們不得不面對這種經驗自相矛盾的方面。因此,從那時起,近代物理學(Modern physics即本文所說的現代物理學)的模型和概念開始變得與東方哲學的概念和模型相類似。[1 —p38~39]
  (三)物質生成觀:道本體論與量子場論
  在超越常識的基礎上,現代物理學與道家又通過不同的方式各自獨立建構了新的世界圖景,在此,兩者再次相遇。《老子·第二十五章》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第二十一章》也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老子認為,萬物(有)生於道(無),所謂「無」並不是空無一物的無,而是一種無可名狀的混沌,這種混沌處於動態的不斷變化之中。道化生萬物的過程「惟恍惟惚」,也就是說,只是一種模糊的、不穩定的狀態,在這種不穩定的狀態中才產生了物質世界的「象」和「物」。
  按照量子場論的觀點,組成物質世界的種種粒子都是真空的「激發態」。所謂「真空」並不是空無一物,而只是處於基態的量子場,即狄拉克指出的所有負能態都被占據、所有正能態都未被占據的區域。基態量子場處於不斷的振蕩之中,即「真空零點振蕩」。這種振動能量會隨著量子場體積的變化而變化。基態量子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各種虛粒子的產生、湮滅和相互轉化,這被稱為「真空漲落」。基態量子場之間的相互作用還可以導致粒子束縛態或集體激發態的相干凝聚,這被稱為真空凝聚。粒子是真空量子場的激發態,其與真空的關係也正是「有」與「無」的關係。粒子(即所謂「有」)由基態(真空的「無」)激發而產生,最後又復歸於基態(即「無」),也就是所謂的「有創生於無,又復歸於無」。在這裡,激發態和基態都只是量子場的不同形態,因而「有」與「無」同出而異名。由於量子場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並且產生大量的虛粒子,整個亞微觀世界處於一種無法描述的混沌狀態,有形的物質世界也就是從這一片混沌中誕生出來的。
  顯然,量子場論對真空也就是基態量子場的描述,與老子對「道」所作的描述是極其相似的。雖然量子場論遠沒有揭開亞微觀世界的所有秘密,而且僅憑它與道家對世界本原的描述上相似性我們還無法確認「道」是否就是「基態量子場」,但無論如何,兩者之間所表現出的驚人的吻合都是發人深省的。
  (四)時空觀:超越時空壁壘的可能性
  對建立在日常經驗基礎之上的絕對時空觀的否定在前面已經論述過了,這裡要說的是突破時空壁壘的問題。道家是一種超越的知識,它與印度、埃及、猶太等文明中神秘主義體系一樣,認為人能夠超越物質世界的束縛,達到無時空界限的自由世界。莊子說:「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也就是說,體悟到道之後,便能夠突破區分古今、生死的時空界限,而入於天人合一的境界。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世界上沒有任何物體能夠突破光障,因而超越時空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愛因斯坦定域性不允許存在超距作用。但是,隨著量子力學的發展,愛因斯坦定域性遭到了破壞。1982年法國實驗物理學家阿萊恩·阿斯派克特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報道了他們對於這一問題進行檢驗的經過改進了的EPR實驗的結果, 證明兩個在空間上分離的粒子之間能夠以超光速(以後的實驗曾達到過四倍光速)傳遞信息,從而相互影響其存在狀態。這個實驗本身並不複雜,但其產生的影響卻極其深遠,它再一次打破了人們對時空的既定認識,從實驗結果看,超時空和超距作用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雖然對於該實驗的理論解釋及其現實應用,仍有待物理學家做進一步的探討。量子的超距作用與宏觀物體乃至人類精神的超距作用的關係目前也還無法得到系統的研究。但最起碼,我們應該承認,在古代各種神秘主義體系中頻繁提到的對時空障礙的超越,可能具有可研究的理論基礎。
  (五)隱秘的聯繫:天人合一與「靴袢理論」
  道家思想和現代物理學的吻合的第五個表現是由「天人合一」論所引起的。「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文明中最傑出的思想成就之一。先秦諸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或多或少都持有「天人合一」的觀念,但各家對其意義的詮釋卻不盡相同。對道家而言,「天人合一」不是倫理學意義上的「合一」,也不是思辨哲學意義上的「合一」,而是實證意義上的「合一」。也就是說,這是人的身體和意識與宇宙萬有的完全融合,而並不只是思想上尊天重道而已。老子主張「玄同」的認知,而莊子也在《莊子·齊物論》中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一矣,且得直言乎?既已為一矣,且得無言乎?」也就是說,「我」與天地萬物合為一體之後,主體與客體的分別就不再存在,因此,不能再以局外人的身份來描述天地萬物,也就是「且得直言乎?」。但無法用語言描述又不代表對天地萬物一無所知,事實上,「既以為一矣,且得無言乎」,既然與世界融為一體,世界也就是我,我也就是世界,在融合中把握天地萬物的本原,這就是作為神秘主義體系認知基礎的直覺思維。天人合一的理論基礎是宇宙的整體性,也就是說,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的各部分之間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整體包含在它的每一個組成部分之中。這一觀念與大衛·伯姆的「隱序理論」和丘的「靴袢理論」不謀而合。
  大衛·伯姆在其《整體與隱秩序》中說:「量子理論的數學定律可以被理解為對整體運動的描述,在這一整體運動中,整體包含於每一部分之中,部分被展開成為整體。」按照隱序理論,在通常的時間框架之中,事物表現為獨立的可分離的存在,但這只是表象,在更深的層次上,一切事物均相互滲透,每一事物都隱含其它一切事物,它們存在於一切時間和空間中,換句話說,一切事物在隱序中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單一的整體,這個單一的、無差別的、全息的整體是最根本的東西,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括時間、空間和物質實體都是它的表現形式。
  丘是靴袢(Bootstrap)概念的創始人,也是S矩陣理論的權威和哲學上的帶頭人。「靴袢假設」以S矩陣的數學語言為工具, 建立了一套關於基本粒子的特殊理論,並對粒子的強相互作用作出了有力的解釋,它使現代物理學最終拋棄了機械的宇宙觀。「靴袢理論」認為自然界的各種成分既相互組成,又組成它們自身,我們不得不通過自然界自身的自洽性來認識自然界,宇宙是由「相互關聯的事件組成的動態的網絡,這個網絡任何一部分的性質都不是基礎的,它們全都從其他部分的性質導出的,而且它們共有的相互關聯的總體一致性決定著整個網絡的性質」[1—p274]。
  隱序理論和靴袢理論是現代物理學中的新理論,它們在數學表述和實驗證明兩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但是即使如此,它們也已經表現出和天人合一思想所蘊涵的宇宙整體性的遙相呼應。天人合一說將人的意識包含在內,認為人的精神可以與宇宙萬有合而為一。這一點現代物理學到目前為止還無法進行系統的研究,但隱序理論和靴袢理論都已經意識到,意識可能是宇宙的一個基本方面,未來關於物理現象的理論必須將它包括在內。因此,卡普拉認為靴袢理論是現代科學思想的頂峰,它與隱序理論所發現的宇宙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繫,「不僅增強了物理學家和神秘主義者在觀念上的相似性,而且還產生了將亞原子物理學和榮格心理學,或許甚至與心靈學(即西方試圖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變更意識狀態、超感官知覺等異常現象的一門學科,現在更多的被稱為超心理學)相聯繫的誘人的可能性。」[1—p297 ]隨著物理學的發展,天人合一論很可能能夠在實驗的基礎上加以嚴格的證明。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現代物理學與先秦道家思想確實表現出了趨同的傾同性。正如卡普拉所說:「現代物理學把我們引向一種與古往今來各種傳統的神秘主義宇宙觀相同的觀念。」[1—p5] 這種趨同性的出現是先秦道家和現代物理學家們所始料未及的,其背後所蘊涵的可能性讓人疑惑不解,因此正引起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
  三、對現代物理學和先秦道家思想趨同性的幾點思考
  首先,我們應該看到,儘管從具體的認知方式上來說,道家和現代物理學是完全不同的,但有一點它們是很相似的,就是雙方都堅持經驗主義的原則,反對憑空虛構和思辨的方法。道家的經驗是指以直覺為特徵的親身證悟,物理學的經驗則是指在理性指導下的系統實驗。與哲學和西方的宗教神學不同,道家並不把理性作為他們的知識源泉,理性在道家那裡只是分析和解釋他們自身的神秘經驗的工具而已,真正可信的知識是由他們的實證而獲得的知識。這種嚴格以經驗為基礎的原則使得道家的傳統具有了強烈的經驗主義的特徵。李約瑟在他的著作《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即一再強調道家的經驗主義特徵,並且認為這種特徵使得道家成為中國科學和技術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道家的思想方法與科學的方法是頗為相似的,所不同只是經驗的基礎不一樣罷了,對於任何以實證經驗為基礎的知識我們都不應該草率地以偶然或迷信來加以界定。
  其次,要解釋從時空跨度到方法論差異都如此巨大的兩種知識體系為什麼會出現這樣驚人相似性,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就首先必須對道家的認知方法作出科學的解釋。但是,到目前為止,對於直覺證悟這種認知方法的可靠性及其內在機制仍然缺乏足夠的實驗證據和理論依據來證明和闡釋。因此,在理解以嚴格實驗分析為基礎的現代物理學和以直覺為基礎的道家思想之間出現的趨同性時,就存在兩種不同的思路。
  第一種思路為「當代新道家」所採納。董光璧在他的《當代新道家》一書中用「當代新道家」指稱以李約瑟為代表的這樣一批學者,他們揭示出正在興起的新科學觀向道家思想復歸的某些特徵,並且倡導東西方文化融合以建立一個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平衡的新的世界文化模式。[3]顯然以李約瑟、 湯川秀樹和卡普拉為代表的這樣一批推崇道家思想的科學家對於道家直覺證悟的認知方法採取了懸置的態度,也就是說,他們並不關注於道家的直覺認知如何成為可能或者是否可靠,而是越過這一令人疑惑不解的領域直接進入到對其思想成果的理解和運用上。他們在發現新科學的世界觀呈現出向東方、特別是向道家某些思想回歸的特性之後,為道家思想的和諧與統一所吸引,因此,試圖提倡一種以科學新成就為根據的貫通古今、融合東西的新文化觀。李約瑟認為,唯科學主義——這種認為只有科學真理才能認識世界的思想,不過是歐美人的毛病,而中國的偉大貢獻或許可以通過恢復一切人類經驗形式的人道主義準則,而從這種死亡的軀體上拯救西方文明。[4—p322] 卡普拉也認為,在偉大的諸傳統中,道家提供了最深刻並且最完善的生態智慧,因為道家強調在自然的循環過程中,個人和社會的一切現象和潛在兩者的基本一致。[5—p36]由此可見,被稱為當代新道家的這些科學家迴避了直覺認知的合法性問題而專注於道家思想對於建立一種能夠解決現代科學技術社會種種危機的新的世界文化模式的意義,這是一種科學人文主義的態度。
  第二種思路則正面以道家為代表的神秘主義體系所採用的認知手段的合法性和內在機制,試圖通過運用已有的科學成就配合必要的科學創新來從根本上闡釋被稱為神秘主義的各種文化體系的存在機理,其典型就是中國的人體科學研究。應該說,人體科學的創建有其自身的歷史背景,並不是專門針對上述的趨同性而產生的。但是,從理論上來說,人體科學家所進行的研究可以看作是對現代科學和古代東方的知識表現出趨同性的一種回應。因為要真正揭示出這種趨同性的原因所在,必須先搞清楚變更意識狀態及直覺認知到底有沒有合理性,如果有,其內在的機理又是什麼?只有從科學上證明了道家的認知手段的合法性,並揭示出其規律,才能進一步推論,目前兩種知識體系所表現出的趨同性到底意味著什麼?由於研究對象的特殊性,人體科學是一個充滿爭議的學科,這一概念同時也成為許多人謀取私利,危害社會的幌子。正因為此,真正的人體科學研究必須更加嚴格地堅持嚴謹客觀的科學態度,堅持以系統實驗和數理邏輯分析相結合的科學方法,在需要進行科學創新的地方,也必須堅持精確性、一致性、廣泛性、簡約性和有效性的科學標準。對於那些看上去充斥著科學術語,但沒有任何可重複的實驗基礎,邏輯上漏洞百出的所謂的「科學創新」的理論應堅決地摒棄和批判。只有這樣,人體科學才能真正健康地發展,成為反對迷信,反對偽科學的重要力量,並且有助於早日揭示出現代物理學和先秦道家思想出現趨同性的真正原因。
  最後,要特彆強調的是,現代物理學和先秦道家思想之間出現的這種趨同性到目前為止還只是出現在較抽象的思辨層次上,或者說是世界觀的層次上,趨同性的出現並不表示兩者是一回事,也不能作為證明道家思想合理性的科學證據。趨同性的出現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具有廣闊空間的啟示和多種可能性。
  海森伯曾經說過:
  「在人類思想發展史中,最富成果的發展幾乎總是發生在兩種不同思維方式的交會點上。它們可能起源於人類文化中十分不同的部分,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文化環境或不同的宗教傳統。因此,如果它們真正地匯合,也就是說,如果它們之間至少關聯到這樣的程度,以至於發生真正的相互作用,那麼我們就可以預期將繼之以新穎有趣的發展。」①
  顯然,現代物理學和道家之間所表現出趨同性這一現象包含著一種機會,它可能會使人們對於自身所生活的世界以及生命本身獲得一種全新的理解,而這種理解同時將帶給人們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但是,這兩者之間如何能夠關聯到「發生真正的相互作用」的程度,則是一個必須以開放、客觀、嚴謹的態度來對待的新課題。
  (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得到徐洪興、周林東兩位老師的悉心指導,謹此致以誠摯的謝意。)
  [收稿日期]2000—1—14
  【參考文獻】
  [1] F·卡普拉.物理學之道[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2] W.Heisenberg, Physics and Philosophy.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2.
  [3] 董光璧.當代新道家[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2.
  [4] 李約瑟. 李約瑟文集[M ].遼寧: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
  [5] F·Capra. Uncommon Wisdom. Simon and Schuster, 1989.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