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社會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實踐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本文試以南京市兒童福利院希望家庭資源中心針對弱能兒童家長所做的一個小組工作為案例,介紹小組工作的方法及成效,分析西方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在中國的本土化實踐,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以推動中國社會工作教育的發展,促進中國社會工作專業化的進程。
    一、個案背景
    1.希望家庭資源中心情況簡介
  殘疾問題是全球性普遍存在的問題。為殘疾人提供的服務模式,通常有三種:(1)醫療模式—即通過醫療手段或輔助醫療方法及器具等,解決殘疾人的困難。(2)個人模式—即將康復重點放在改善或恢復個人的心理狀況,使個人適應殘疾帶來的影響,並從心理方面接受殘疾的現實和限制。(3)社會模式—即殘疾問題的焦點由臨床治療或個人調適,轉移到客觀的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其工作重點在於改善殘疾人的周圍環境(註:周永新:《社會工作學新論》,商務印書館(香港),1994年版,第219-220頁)。
  根據以上三種模式,南京市兒童福利院在已下設一個兒童康復醫院的基礎上,於1999年成立了希望家庭資源中心。中心的工作宗旨是向殘疾兒童及其家長提供康復醫療方面的專業知識,提供康復社會工作的專業服務,儘可能幫助殘障兒童恢復個人生活能力,擴展其社會生活的參與能力,最大限度地幫助殘疾兒童家長充分挖掘自身資源,合理運用社會資源來減緩他們因孩子殘障所帶來的各種壓力,最終使殘疾兒童在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上充分發揮潛力。
  中心工作人員大多有國內幼兒教育及特殊教育的專業背景。在香港楊震社會服務處的幫助下,進行了一系列社會工作專業方法的訓練,尤其是康復社會工作方法的訓練,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擬、溝通技巧、帶領藝術等的訓練,中心大多數員工還去香港作了實地的參觀、考察和學習。
  中心成立一年多來,已有殘疾兒童及家長會員八十幾位,其孩子的殘疾類別包括:聽力語言殘疾、智力殘疾(弱智)、肢體殘疾以及其他一些綜合性殘疾。年齡從1-2歲的嬰幼兒到十幾歲的兒童不等。家長的職業、文化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心通過開辦康復知識講座、殘疾兒童託兒所、家長小組工作、家長互助委員會等手段,提供各種深受殘疾兒童家長歡迎的支持和服務。在中心一年多的幫助下,家長及殘疾兒童在生理、心理及社會參與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變化,其工作效果十分明顯。越來越多的殘疾兒童幾家長被吸引到中心來,並在中心得到有益的幫助。以下我們將詳細介紹中心的一個「同路人」家長小組工作的方法及內容。
    2.小組工作的背景
  殘疾兒童的康復工作是十分需要家長協助與配合的,否則,即使有最優秀的專業人員與最先進的康復設施,其康復的進程也有可能減慢。在對殘疾兒童進行康復工作的過程中,中心工作人員發現殘疾兒童家長從發現孩子是弱能,到接受孩子、珍愛孩子,學習護理孩子,為孩子進行康復治療,其間經歷了一段漫長而又艱辛的路程。他們面臨著來自主觀和客觀的諸多壓力:(1)如何接受孩子弱能的事實;(2)被弱能孩子康復占去了私人時間,沒有精力從事其他工作;(3)康復弱兒需要花費高額的醫療費用;(4)因弱兒問題引起的家長情緒不良以及家庭關係中出現的衝突;(5)社會對殘疾兒童是否接受;(6)殘疾兒童的前途問題等等。
  殘疾兒童家長面對這些壓力,普遍感到通過自身的調適,很難緩解和消除這些壓力。為了幫助家長充分挖掘自身資源,合理運用社會資源來解決問題,中心舉辦了「同路人」家長小組工作。
    二、「同路人」家長小組工作的方法及內容
    1.小組工作目標 鑒於上述問題,中心決定開辦一個「同路人」家長小組工作。小組工作是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之一。它通過一個群體環境,提供人際交往的機會以及一些有助於處理各種困擾的經驗和知識,從而滿足小組組員的需要。「同路人」家長小組被定位於一個支持小組,其工作目標如下:
  助家長正確全面地認識弱兒、接受弱兒;
  介紹教育和訓練弱兒的技巧;
  加強家長的支持系統,使家長之間建立友誼,互相支持;
  (4)幫助家長充分挖掘身資源,合理運用社會資源。
    2.小組工作的籌備過程
  (1)中心社工強化培訓。由於小組工作方法的運用在國內剛剛起步,社工沒有小組工作的實際經驗,因此中心在楊震社會服務處的幫助下,對社工進行了小組工作的專業培訓。
  (2)確定工作對象。通過個別訪談,了解家長的意願、動機及期望,並對中心會員的情況進行個案分析,初步確定了小組的目標對象,邀請六位母親參加小組,她們的家庭中都有一位十歲以下發育遲緩的弱兒,且都是獨生子女。
  (3)建立專業工作關係。由於小組成員經常來中心參加講座、培訓、康樂等活動,與中心社工接觸密切。小組工作的組長是組員最喜愛的社工之一,為人熱情開朗。為了對六位家長的狀況有一個比較深入的了解,組長特地拜訪了六個家庭,走訪了入學兒童的學校、幼兒園。組長與組員之間建立了信任、真誠與親密的關係。
    3.小組結構與內容
  小組活動分為八節,每次活動基本上可分為熱身運動、主題討論、分享心情等,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附圖
    4.組員的反應
  Rogers.C.R.對於小組工作有很大的貢獻。借鑑他的理論(註:林孟平:《小組輔導與心理治療》,商務印書館(香港),1993年版,第161頁。),中心社工對家長在小組中的反應也作了一個大概的分析。他們的反應大概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附圖
    5.組長的角色分析
  在整個小組中,組長對於每個家長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及影響。
  首先,組長應是一位專業社會工作者。「同路人」小組的組長是一位有二十幾年弱兒康復經歷的社會工作者,也擔任過教師。在小組工作開始時,她便通過不同的途徑來塑造小組工作的氛圍,同時也對家長的行為作出積極的正向回應。
  其次,組長應是一位有愛心和修養的人。組長也是小組中的一員。她的第二個角色是做一個模範的參與者。「同路人」小組組長一直注意做個人化的分享,分享自己在弱兒康復工作中所遇到的挫折,不但強化了與家長之間的關係,也給組員起了模範作用。組長在小組中不掩飾自己,不做自我防衛,肯承認自己的錯誤,這一切都對組員起了積極的作用。因此,小組成功的要素,一方面是小組工作的技巧,另一方面也與組長的人格魅力有關。
    三、「同路人」小組工作成效評估
    1.家長的成長與改變
  (1)家長在無壓力狀態下,敞開心扉,真正直接面對內心深處積壓已久的心境,並與組員做深層次分享。這對家長而言是一個傾訴、釋放的過程。同時,在互動過程中建立起同質的支持系統,為生活增添了興趣。
  (2)家長在小組活動中通過聽講座、討論學到的教育、訓練孩子的技巧,他們有機會分享經驗和建議,從而找到正面模仿對象,更有助於提高他們「自助」的信心及能力。
  (3)大家在一種坦誠、彼此支持的狀況下了解到與自己境遇相同的人有共同的想法,並作彼此祝福,使家長積極面對生活,笑對每一天,擺脫許久以來自怨自艾的痛苦無助狀況。小組結束後,組員之間加強了聯繫,他們的友誼在小組外得到了發展,如他們自己舉行康樂活動等,這樣有助於他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