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高校後勤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研究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高校後勤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研究
 作者簡介:
  吳衍濤,男,山東農業大學學生工作處處長。
  
  摘要:本文介紹了高校後勤管理成果,結合山東農業大學後勤改革情況,就目前高校該如何推進後勤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從後勤管理實踐和理論上做了初步探索,並從後勤管理實踐出發,提出後勤管理創新的思路和方式方法。
  關鍵詞:後勤;管理體制;創新
  中圖分類號:G4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812-2485(2010)05-034-03
  
  1高校後勤管理改革成果
  高校後勤經過近十年的社會化改革,初步建立了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後勤管理體制,總體上實現了准企業化管理,高校後勤保障能力顯著增強,高校後勤服務質量逐步提高,改善了學校的經費結構,從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上基本實現了如下幾點:
  1.1政企分開,將學校承擔經營、服務職能的部門分離出來組成後勤實體,後勤實體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實現了管理的企業化。
  1.2變學校撥款的無償服務為用戶付費的有償服務,實現了服務商品化。將過去撥款驅動的運行機制改為市場驅動的運行機制。學校將經費分撥給各單位,對教職工的福利也逐漸變暗補為明補,後勤經濟實體以讓用戶滿意的服務換取經濟收入。
  1.3逐步開放校內市場,引進校外優質服務,實現了後勤服務主體和後勤基礎資源配置的社會化。
  1.4實體內部建立了適應企業化管理的新型人事、分配製度。後勤實體人員全部列入實體編制,採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過渡措施,實行幹部聘任制和全員勞動合同制。實行以崗定薪、效益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製度,充分調動後勤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1.5後勤實體與學校建立以合同制約的甲、乙方關係。後勤實體按照甲方的目標責任制,一方面按經濟規律辦事,加強成本核算,努力創造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堅持為教學、科研、師生提供優質服務和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宗旨,同時保證了後勤服務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學校對後勤實體加強目標責任的過程管理和監控,以確保其經營服務目標的實現。
  黨的十五大以來,我校開展了以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為目的,以教學改革為核心,以人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以後勤社會化改革為重點的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也正是推進了這一改革,才為學校的全面發展注入了動力和活力,形成了有利於學校全面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從辦學規模到辦學條件,從教育質量到辦學水平,從後勤保障到服務水平,實現了我校近年來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後勤社會化改革作為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為學校和後勤的發展注入了生機活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同時後勤也逐步增強了自己養自己、自己發展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基本適應學校發展的社會化後勤服務體系。
  2當前高校後勤體制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大多數高校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還沒有實現質的突破,進入良性發展狀態的高校還是少數,依然在較大程度上壟斷市場,自辦後勤;後勤運行效率低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學校領導還沒有從繁雜的後勤事務中解脫出來;學校還承擔著辦企業的風險,後勤依然是高校中較易引發不穩定問題的方面;在思想觀念、體制機制、政策措施、以及人員素質、市場環境等方面,都還存在著與後勤社會化改革不相適應的方面,後勤社會化改革的深入推進還面臨著一系列困難。
  3堅持後勤社會化方向,科學創新後勤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後勤管理分會成立二十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深化後勤社會化改革,要把體制機制建設貫徹始終,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上下功夫,使改革進入良性發展狀態,提高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水平。
  目前,高校後勤存在的主要矛盾還是後勤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高等教育發展需要之間的矛盾,在推進改革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尋找差距、總結經驗教訓、轉變觀念、調整思路、求真務實。通過改革,科學創新後勤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逐步實行高校後勤社會化,建立"市場提供服務、學校自主選擇、政府宏觀調控、行業自律管理、職能部門監管"的新型高校後勤保障體系。
  3.1堅持後勤社會化改革方向,並認識到社會化進程的長期性
  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十幾年,帶來了後勤的快速發展。當前後勤工作的問題,是社會化改革不全面、不深入、不配套的問題,是改革中的問題,而不是改革的方向問題。因此,應充分認識當前深化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繼續下大力氣不斷推進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進一步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新型高校後勤管理體制,取代不利於高校發展的舊的後勤管理體制。
  堅持後勤社會化改革方向的同時,也要認識到後勤社會化進程的長期性,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推進後勤管理體制機制的不斷創新。我國正處於且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市場化程度在不斷提高,各方面體制在不斷建立和完善,傳統的後勤管理體制也將在一定時期內繼續存在影響,這就決定了後勤管理體制機制還要不斷創新,逐步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
  3.2基於後勤管理實踐,因地因校創新管理體制機制
  後勤管理體制機制的形成與發展是要根據國家經濟和高等教育發展的要求而不斷進行調整、改革和完善的,檢驗後勤管理創新成敗的標準,是要看是否有利於學校教學、科研的後勤保障,是否有利於改善師生員工的生活,是否有利於提高學校的辦學效益和綜合實力,是否有利於後勤的發展和經濟實力的增強,而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創新,所以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基於後勤管理實踐,建立切實符合本校實際的管理體制機制。
  3.2.1管理體制機制創新要基於管理實踐。不加分析、不從實際情況出發,生搬硬套某些管理體制創新的理論、做法,或機械地按上級指令辦事,最終會經不住實踐的檢驗,由此造成的錯誤決策甚至會造成學校利益的重大損失。決策者應該系統、超前的研究後勤管理理論,重視基層單位在改革實踐中積累的經驗,結合自身實際合理的借鑑兄弟高校的先進經驗,並將創新方案建立在決策者與執行者、上級部門與基層單位共識的基礎上,盡最大努力避免脫離實際的盲目決策。
  3.2.2管理體制機制創新要基於本校的實際。各個高校的實際情況不同,對後勤管理體制的要求也不同,由於高校所處的市場環境和校內情況各不相同,實現途徑和進程也不可能完全一致。高校還應根據各自的情況制定階段性目標。鼓勵積極進取,同時也要反對盲目冒進。目前,多數高校成立了後勤服務實體,並在爭取做大做強。這種做法實際上不是對每一所高校都適合的。對後勤正式職工多、市場環境不成熟的高校,做大做強後勤服務實體是必要的。但是,由於做大做強後勤服務實體,難度很大,需要經過長期的努力。因此,對後勤正式職工比較少、市場環境成熟的高校,最好的選擇是不辦後勤服務實體,直接將辦後勤的職能交給社會。學校之間沒有必要比較誰的後勤實體強大,應該比的是誰有能力快速穩妥地達到改革目的,建立起最有利於學校發展的後勤保障體制。後勤服務實體的發展也應講究策略。應該通過與優質企業的合作,整合資源,藉助優質資源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3.2.3管理體制機制要適應所處地區的經濟環境。目前的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是我國的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在高校後勤領域的具體體現,高校的後勤管理體制自然就受到所處地區經濟環境的影響。當高校所處地區的經濟發達、相關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較高時,社會能夠在更多方面提供高質量、低價格的後勤服務,高校後勤社會化程度會高一些,較多的後勤服務項目可以由社會相關服務企業來經營管理;如果高校所處地區的經濟水平不高,相關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由社會提供高校的後勤服務成本高,也不能達到高校要求的服務保障水平,高校後勤社會化程度就相對低些。後勤管理體制要適應所處地區的經濟環境。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