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香樟快速生長種植技術要點

2023年10月03日

- txt下載

香樟屬樟科,樟屬,是常綠喬木[CinnamomumcamphoraPres]。由於它具有常綠、易栽、病蟲害少、木質好等優點,在上海及其周邊地區廣泛大量種植,是主要的適地綠化樹種,常用於行道樹、林帶、孤植樹綠化⑴。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城市綠化的蓬勃發展,香樟種植面積迅速擴大,但同時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例如,大面積出苗率低、小苗質量差、移栽死亡率高、生長成型緩慢、好樹型難成等,因而總體效益受到很大影響。為提高香樟生產的經濟效益,促使其快速高效生長是必要途徑。所謂“快速生長”,就是在有限資源消耗的前提下,在育苗、移栽、修剪、肥水管理、病蟲防治等各個生產環節,採用合理的栽培技術措施,充分合理地利用氣候資源,使香樟的有效生物產量最大化。以下是作者本人經多年實踐歸納的香樟栽培技術要點以供同行參考。

1.優質苗的培育

1.1種子收集與處理

香樟種子屬於核果類,其採收期在每年的12月下旬至第二年的1月,果肉含有較多的果膠和糖類,容易發酵和腐爛,因此採集後要及時調製,否則就會降低種子品質[2]。具體方法是:將果實堆積變軟後揭碎,以不破壞果核為度,再放人水缸中用木棍攪拌,使種子下沉,果肉和雜質漂浮後撈出棄除,沉底的種子撈出後採用砂藏法保存。

1.2苗床的各項要求

與一般苗床的要求基本一致,但應強調香樟苗床地勢要高,排水溝相對要深一些,以保證根系發育良好,培養壯苗。一般溝深以30~40cm為好。

1.3幼苗培育的栽培要點

1.3.1選種播種與定苗選擇優質種子確定其千粒重後計算單位面積播種量,其參考公式為:

P=30×S/N。式中P為單位面積用種量;S為種子千粒重;N為種子發芽率。

播種時按20cm行距條播,計算出單位面積條數後逐條等份播種。出苗後應及時拔除過密小苗,具體株行距應是10~12cm×20cm,最終定苗20000株/666.7m2。

1. 3.2肥水管理與防凍春夏季應保證給予充足的肥水供應,使其生長量達到最大化,根據經驗分析,全年速效肥用量的80%以上應在此期間使用,但秋季應控制氮肥供應並適當控制水分,以抑制秋梢生長,防止凍害發生。因為,上海地區的香樟嫩秋梢,在冬季會普遍遭受凍害。

1.3.3病蟲害防治由於病蟲害對環境的適應性在日益增強,許多原來不危害香樟的病蟲害相繼被發現危害香樟樹,因此生產上應予高度重視。例如,在春季的香樟嫩梢上常有大量蚜蟲及蛾類害蟲侵害,必須注意進行有效防治。

2.小苗移栽的技術要點

幼苗在苗床生長一年後長成小苗。小苗移栽工作是香樟快速生長的基礎。其種植基地苗圃除了苗木種植的常規要求外,應高度關注小苗的栽前處理、栽種地塊設計、最佳移栽季節等關鍵問題。

2.1選苗與栽前處理

選苗時一定要堅持“要精不要多”的原則,要堅決棄掉小、弱、細、彎苗,以免培養出劣質苗木,浪費後期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土地資源。

苗木栽植前應作適當處理,例如疏除葉片,以減少葉面水分蒸發,保證成活率;適當剪短長根以利栽植;如春芽已經萌動,則必須剪去大部枝條栽植。

2.2小苗栽種地塊設計

小苗移栽地塊的設計應重點考慮以下幾點:移栽地的灌排水系統應當完善,水源充足,排水通暢,道路交通便利,強調深溝高畦種植,行溝要深於50cm,畦溝應深於60cm,圍溝應深於80cm,每溝應保持適當的落差;小苗栽種的株行距宜採用60cm×60cm的規格設計,相鄰行間的小苗栽成“品”字型以充分利用土地空間。

2.3選擇最佳移栽時間

香樟的最佳移栽時間是在每年的春季3月上、中旬萌芽前,太早太晚都不宜。太早易受凍,太晚不宜整株種植,形成生物產量的大量浪費,達不到快速生長的要求。準確確定香樟萌芽期可採用農業氣象學中關於“有效積溫”的概念:“有效積溫”是指植物生育期內高於活動溫度的每日氣溫之和,即:T=∑T1,為便於實際使用,我們忽略每年1月1日前的氣溫變化,將1月1日後高於5℃的每日最高氣溫累加至香樟萌芽那天,以此得到香樟萌芽的有效積溫參考值。以後只要留心記錄1月1日後每日最高氣溫就可大致推斷香樟的萌芽日期。本人經過對香樟萌芽期的觀察得知:上海地區香樟的萌芽期大致是在3月20日春分節氣前。上海地區歷年1月1日至3月20日間高於5℃的日最高氣溫的有效積溫平均值是970℃。此數據可供參考。

3.大苗快速生長技術

大苗快速生長的技術要點應注重移栽、修剪和肥水管理。

3.1大苗移栽的技術要點

大苗是指小苗經過1~2年生長後的香樟苗,其胸徑約達2~3cm。小苗經過1~2年生長後,樹體逐年長大,其生存空間受到了制約,此時必須進行隔行隔株抽稀移栽。為確保移栽工作的高效進行,必須充分考慮移栽季節、株行距設計等多方因素,按不同情況分別對待。

3. 1.1移栽季節應用“有效積溫”的概念可相對準確地確定萌芽期,儘量在萌芽期前5~lOd內移栽。在保留必要的土球規模的前提下,可適當保留樹體骨架枝條和三分之一的葉面積,如此移栽樹體元氣損傷小,恢復生長快。但如在非移栽季節移栽,則必須進行重修剪,甚至光杆種植,對此,生產上應儘量避免。

3.1.2株行距的設計應充分考慮苗木生長2~3年甚至更長時間後的情況。建議採用多重規格株行距設計,即:A)考慮3~5年內不移栽,大規格株行距設計,一般株行距建議2.Om×2.Om,此規格的苗地苗木胸徑可長至12~15cm,樹型飽滿完整;B)考慮逐年抽稀移栽,適當加密株距設計,一般株行距建議1.2m×1.5m;c)考慮2年後整批移栽,株行距全部加密設計,一般株行距建議1.Om×1. Om。

3.2大苗修剪成型的技術要點

正確把握修剪的輕重度,並且因時、因地、因樹制宜,要根據每棵樹的原有特徵確定其成長方向,是香樟修剪成型的關鍵。

3. 2.1移栽前的修剪在大苗移栽前掌握好修剪分寸,處理好樹體的快速生長和其成活率的關係。正確的方法應當是:綜合考慮移栽時的天氣情況、苗木運距、土球大小等因素,在確保成活率的前提下儘量保留樹體的骨架枝條,並儘量多留葉片以減少樹體的元氣損傷,使其能在移栽後迅速恢復生長勢。修剪強度與天氣狀況、苗木運距、土球大小的關係通俗表示如下:

天氣狀況佳、苗木運距短、土球大:適當疏枝,保留30%~40%葉片;

天氣狀況差、苗木運距短、土球大:加強疏枝,保留20%~30%葉片;

天氣狀況差、苗木運距長、土球小:加強疏枝,不保留葉片;

天氣狀況佳、苗木運距長、土球小:加強疏枝,保留5%葉片。3.2.2生長期修剪要因時、因地、因樹制宜進行修剪。由於香樟主要用作行道樹,近年來已經形成了對香樟“殺頭”定杆的習慣。本人認為,香樟既可用作行道樹,也可用作林帶、孤植、配植等各種用途,所以應根據每棵苗的特點將其培養成不同用途的苗木,切忌一刀切。對樹幹挺直、形體良好的可作行道樹種培養,對稍有彎曲分支較低的可作林帶用樹培養,對少數矮杆、多杆樹可適當保留作特殊用途,切忌一砍了之。要控制香樟高度,也不宜對其“殺頭”,因為如此操作一會大量浪費生物產量而減緩其生長速度,二會破壞其整體樹型,破壞其自然美。要控制樹體高度可採用主梢摘心的方法。3.2.3樹型培育樹體成型是一個伴隨生長而逐步完善的過程,要通過修剪引導枝條生長使其逐漸成型,決無一勞永逸的辦法。應強調輕修剪,重點修剪競爭枝、重疊枝、不平衡枝及弱枝、底部枝。對多餘枝條的修剪,可引用“葉面積指數”概念指導修剪工作。一般認為葉面積指數2.5~3.O為比較合適,如小於此值就認為營養不良,大於此值須疏剪重疊枝,以便通風透光有利植物健康生長。

3.3肥水管理的技術要點

肥水管理是使香樟快速生長的“發動機”,協調光、溫、水、氣、土、肥配置,充分合理利用當地的農業氣候資源,是問題的關鍵。引用“木桶盛水最低木條限制理論”可加深對此問題的理解:木桶盛水時,水位高度受制於組成桶壁的最短木條。而樹木的生長速度則受制於光、溫、水、氣、土、肥諸要素中之最弱項。所以,肥水管理必須綜合考慮光照、溫度、通風透光、土壤條件等因素方能收到顯著效果。

3.3.1肥水與太陽光照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積累養分。在太陽光照充足的季節應勤施肥,多施肥,加強水分供應以充分利用太陽光能資源。

3.3.2肥水與空氣溫度在植物生理溫度適宜季節,應勤施肥,多施肥,加強水分供應。根據農業氣象學研究[3],亞熱帶植物的活動溫度為5℃,生長適宜溫度為15~30℃,氣溫在35*(2以上反而抑制植物生長。生產上的肥水管理應參考這些指標。

3. 3.3肥水與通風透光通風透光不僅是為增加CO2流量,也為提高光照效果,同時,也可提高葉片的光合效率。通風透光條件好,c02流量大,葉片的光合效率高,肥水供應必須跟上;通風透光條件差,CO2流量小,葉片的光合效率低,則必須先疏枝去葉,然後再考慮肥水供應問題。

3.3.4肥水與土壤土壤是植物吸收營養的主要載體,良好的土壤結構可使植物的根系發育良好,同時可保墒保肥。為使土壤達到植物健康生長的要求,冬翻、中耕、乾濕適度是必須的,同時應強調有機肥料的使用。
(趙世偉,海文,李忠旭)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