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永貞革新是什麼?為何只持續了一百天就失敗了?

2023年10月03日

- txt下載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永貞革新,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前言:唐順宗朝的「永貞革新」,是朝廷革新派以加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反對宦官專權而進行的一次改革。
  這次改革持續時間共100多天,由於觸動了多個利益集團,他們聯合起來逼迫唐順宗遜位,擁立太子李純上位,改革失敗。
  力主改革的王叔文、王伾等10人被貶遠州司馬,故又稱「二王八司馬事件」。

  一、新帝登基,力促改革
  公元805年(貞元21年)正月二十三日,唐德宗駕崩,太子李誦二十六日正式即位,即唐順宗。
  唐順宗即位後,立即起用他的東宮舊臣著手進行改革,希圖改變眼前的艱難局面,重用的是王叔文、王伾以及柳宗元、劉禹錫、韋執誼、韓泰、韓曄、陳諫、凌准、程異等8人,形成了以"二王劉柳"為核心的革新派勢力集團。
  王叔文「善弈」,是圍棋高手;王伾「善書」,是書法高手;二人早年均以「翰林待詔」的身份進入東宮侍奉太子,王叔文以棋待詔,王伾以書待詔。
  這個改革班子中,以王叔文為靈魂。
  當時的改革班子是這樣設計的, 任命吏部郎中韋執誼為尚書左丞、同平章事,任命殿中丞王伾為左散騎常侍,仍兼翰林待詔;而王叔文本人則升任起居舍人、翰林學士。
  王叔文之所以做出這樣的人事安排,他的考量是他們幾個人中,韋執誼具有較高的資歷和人望,把他推到前台能增加話語分量;而他本人和王伾僅是侍臣出身,人微言輕,難孚眾望,所以在幕後指揮。
  他們的具體分工如下:凡有奏議,皆先入翰林院,由王叔文作出決策,再由王伾通過內侍宦傳達給天子,在領取旨意後,交付中書省,由韋執誼頒布施行;而劉禹錫、柳宗元、韓泰等人則在宮外搜集情報,反饋信息。
  一場來勢洶湧的改革就這樣匆匆拉開了大幕。
  點評:從這個頂層設計來說,分工是比較合理的。而且形成了一個有人決策、有人具體實施,內外協調,相互呼應的運轉體系。

  二、具體的改革步驟
  這次改革大致分這麼幾個步驟來實施的:打擊貪官污吏,廢除宮市、五坊小兒及進奉等弊政,收繳宦官兵權,制裁藩鎮割據,選拔德才兼備的人才為朝廷服務。
  1、打擊貪官
  被王叔文鎖定的第一個目標是時任京兆尹的道王李實。
  李實是皇親,在唐德宗時期,關中遭遇大旱,他卻弄虛作假,強迫農民照常納稅,百姓被逼無奈,只得變賣家產買糧食納稅,因此百姓對其是恨之入骨。
  李實被罷掉京兆尹官職、貶為通州長史後,長安城百姓放炮慶祝,歡聲一遍。
  點評:這第一步的著眼點選的很好,乾的漂亮。王叔文因此有了信心,接下來要碰更厲害的硬茬子了。
  2、 革除弊政、消除民憤
  唐德宗時期,宦官經常借為皇宮採辦物品為名,在街市上以買物為名,公開搶掠,稱為宮市。
  五坊(即雕坊、鶻坊、鷂坊、鷹坊、狗坊)的小宦官,常常以捕貢奉鳥雀為名,對百姓進行敲詐勒索。
  宦官們的以上作為,直接坑害的是老百姓,所以民憤極大。罷官市、取消五坊使,受到老百姓的拍手稱讚。
  此外還裁減宮中閒雜人員,停發內侍郭忠政等19人俸錢。
  點評:王叔文邁出的第二步,雖然得到百姓的擁護,但觸動了宦官的利益;從這個時候起,以俱文珍為首的宦官集團就開始著手準備反擊了。

  3、觸動宦官核心利益
  王叔文知道,做什麼事情軍隊的支持是很關鍵的,他們這些文人說話沒有力度,只有抓住了軍隊,腰杆子才能挺起來。
  於是任命宿將范希朝為左、右神策、京西諸城鎮行營節度使,韓泰為行軍司馬,前去接管宦官掌握的京西諸鎮神策軍兵權。
  這一下觸動了宦官的根本利益,他們由開始時的不滿和消極對抗,變成了直接的出手交鋒。
  點評:安史之亂後,君主不信任朝臣,使得宦官得以干政。唐德宗時期,又發生了「涇原兵變」,因宦官竇文場、霍仙鳴護駕有功,唐德宗還朝後任命二人為神策中尉,從此開始,宦官主管禁軍遂成為制度。
  王叔文看的很準,想法也很好。但禁軍是宦官的命根子,他們豈能束手就擒?於是遭到強烈的抵制,奪取兵權的計劃最終未能實現。
  在觸動了宦官的核心利益之後,形勢變得嚴峻起來。
  4、抑制藩鎮
  浙西觀察使李錡,原先兼任諸道轉運鹽鐵使,他貪贓枉法,使「鹽鐵之利,積於私室,而國用日耗」。 王叔文適時的罷去他的轉運鹽鐵使之職,將財政大權從藩鎮收歸中央。
  這個動作就是一個信號,王叔文又要對藩鎮勢力動手了。
  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一看,不能坐以待斃,應該主動出擊。於是派副將劉辟到長安,以擴大地盤、完全領有劍南三川為條件,來換取對王叔文的支持。可是王叔文卻拒絕了韋皋的要求,並要斬劉辟,劉辟狼狽逃走。
  評點:唐末造成朝廷無力把控局面的,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宦官集團擅權,二是藩鎮割據,三就是朋黨之爭了。
  現在王叔文快刀斬亂麻,同時對這兩大勢力下手,顯然有點操之過急,樹敵太多了。
  三、利益集團開始反擊
  唐肅宗李誦是當了25年的太子才繼承皇位的,當太子的後期身體就一直不好,勉強登基後隨即就病倒了。
  由於李誦不能在朝堂上處理政務,只能以傳話的形式進行上傳下達。當時貼近侍奉他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宦官李忠言,一個是美人牛昭容。
  程序是這樣:要上傳之事,要一經韋執誼,二經王叔文,三經王伾,四經李忠言,五經順宗寵妃牛昭容,才能為順宗所知曉。下達之事,環節亦同。
  「順宗失音,疾不能言,王伾即入,以詔召叔文,入坐翰林中使決事。伾以叔文意入言於宦官李忠言,忠言轉於皇帝身邊的美人牛昭容,美人受旨於帝;帝宣之於忠言,忠言授之於叔文,叔文與朝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等圖議,然後下中書,俾韋執誼施行。」 (《舊唐書·王叔文傳》)
  在這種情況下,新政的變革自然也就不可能很通順了。
  1、宦官集團反擊
  宦官集團的第一個反擊步驟,就直接命中革新派的要害。
  宦官俱文珍等人脅迫唐順宗,以明升暗降的手段,給王叔文加了一個戶部侍郎銜,卻免除了他的翰林學士一職。
  王叔文是以坐鎮翰林院來領導這場改革的,現在免去他的翰林學士身份,就等於把他逐出了改革大本營。
  主帥沒了怎麼行?王伾立即出面上疏皇帝,請求保留王叔文的翰林學士銜。然而,再三溝通的結果卻是,允許王叔文每隔三五天進一趟翰林院,但復職的請求被拒絕了。
  王叔文這時才痛苦而憤怒地意識到,此刻的皇帝基本上已經被俱文珍等人控制了。
  2、藩鎮的反擊
  安史之亂後,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減弱,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到唐德宗時期,藩鎮割據情況更嚴重了。
  此前的西川節度使韋皋,在王叔文那裡碰了一鼻子灰,於是懷恨在心。他琢磨良久,聯合荊南節度使裴均、河東節度使嚴綬等人,給皇帝上書,由於龍體欠安,請暫令太子李純監國。他們知道,只要一離開皇帝的支持,王叔文他們就失去了靠山。
  3、朝廷重臣躲避
  革新初期被打壓的侍御史竇群、御史中丞武元衡,對革新派進行攻擊。另外朝中的三位宰相,一看這種形勢,立刻開始退縮:高郢無所作為,賈耽、鄭珣瑜稱疾不起,以表示與革新派不合作。
  4、革新派內部的分裂
  在這個危急時刻,改革派內部又出現了裂痕。
  王叔文是革新派裡頭的靈魂人物,他的所有想法都要由韋執誼來出面具體實施。
  王叔文對改革的期望值要求太高,打擊政敵的手段太狠,而且樹敵過多;而韋執誼則性情相對比較柔和,處事方式比較委婉,更講究策略。
  在一些事情的具體實施過程中,王叔文和韋執誼倆人產生了意見分歧,但王叔文家長作風嚴重,引起韋執誼的不滿,倆人一開始爭吵,後來竟發展到兩人的關係徹底破裂,勢同水火。

  四、革新走入死胡同
  1、出現意外
  正在改革的關鍵時刻,出現的一系列意外,使改革走進了死胡同。
  首先是唐順宗中風,經過治療後啞了,失去執政能力。
  而王叔文因為喪母,按例要告假回家守喪。
  本來一直在其中協調王叔文和韋執誼之間關係的王伾,此時也突然患了中風。
  2、反對派的奪權行動
  革新派遭受了重大挫折,而反對派卻是風光無限,太子、宦官和藩鎮這三種勢力合在一起,開始了奪權行動。
  宦官俱文珍聯合西川節度使韋皋、荊南裴均、河東嚴綬等人,乘機紛紛上表,要求太子監國。
  唐肅宗李誦迫於壓力,當年七月發布了命太子監國的詔書。詔書傳達的當天,太子李純在含元殿東朝堂接受文武百官的拜賀。
  但在太子位上發號施令,不如登基稱帝更名正言順,於是又紛紛上書,請求皇帝禪位。
  八月初四,唐順宗頒布詔書,自行退位為太上皇,太子登基稱帝,改元「永貞」,是謂唐憲宗。
  在退位前,唐順宗還被迫頒布了最後一道詔書:貶王伾為開州司馬,貶王叔文為渝州司戶。不久,王伾病死於貶所。
  3、秋後算賬
  唐順宗遜位5個月後就駕崩了。他這一走,唐憲宗立即下詔將王叔文賜死。
  解決完兩個「首惡」之後,就開始找其他主要成員算賬了:韋執誼被貶為崖州司馬,韓泰被貶為虔州司馬,陳諫被貶為台州司馬,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劉禹錫被貶為郎州司馬,韓曄被貶為饒州司馬,凌准被貶為連州司馬,程異被貶為郴州司馬,史稱「二王八司馬事件」。
  至此,「永貞革新」徹底失敗。
  結語:
  「永貞革新」從公元805年(貞元二十一年)四月-八月,前後總共100餘天。改革的進程像過山車一樣的瞬息萬變,最後的失敗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失敗的原因
  1、宦官集團得勢不是一天兩天了,到唐朝中後期,宦官勢力大到可以左右皇帝的地步。現在的改革觸動了他們的核心利益,肯定要進行瘋狂的反撲。
  2、從得罪韋皋等藩鎮勢力來看,革新派還是缺乏嫻熟的政治手腕,沒爭取有軍事實力的藩鎮來打擊宦官集團。
  3、由於朋黨之爭,使本來能團結的力量變成了中間派、甚至是反對派,給自己的改革豎了一堵牆。
  4、在改革進行到關鍵的時候,需要大家精誠團結一致對外,可此時的內部卻出了亂子。這種情況的出現,說明王叔文、韋執誼都沒有大局觀,也沒考慮到改革失敗造成的兇險。
  5、改革急功近利,沒有從戰略層面考慮問題,僅僅100多天之內就推出了33條措施,結果是蘿蔔快了不洗泥,欲速則不達。
  6、信息的溝通不暢,也是導致改革不利的一個重要因素。一開始唐順宗不遺餘力的支持革新,是處於對宦官集團擅權的厭惡,但更忌憚朝臣的專權。當他信任的內侍被裁撤後,引起唐順宗的不滿。而王叔文不能和皇帝進行直接有效的溝通,致使唐順宗由堅定的支持者變成了冷眼旁觀者,這個態度的轉變很關鍵。
  這麼多反對勢力一齊壓過來,革新派馬上變成了「一小撮」,陷入四面楚歌的地步,再加上革新派本身就是一群地位比較低的新人,沒有強大的實力後盾,被對手一逼,立刻就土崩瓦解了。
  (二)對後世的影響
  「永貞革新」失敗後,唐朝政治更加黑暗。
  宦官擁立皇帝,成為了相沿成習的趨勢;朝堂上的朋黨紛爭,由過去的暗自較勁,變成了公開的分庭抗禮。
  以此又創了一個新的惡例,每個皇帝都把自己任用的人當作私人,繼位的皇帝對前帝的私人,不論是非功過,一概予以驅除。
  但也有一些積極影響,改革派雖然都被貶黜,但唐憲宗汲取了「永貞革新」的失敗教訓,集中精力削藩,重振了中央威望,朝廷呈現出暫時的「元和中興」局面。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