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魏文侯軼事譯文

2023年10月08日

- txt下載

篇一:《魏文侯問李克》翻譯及閱讀答案
魏文侯問李克
【原文】
魏文侯問李克曰:為國如何?對曰:臣聞為國之道: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文侯曰:吾賞罰皆當,而民不與,何也?對曰:國其有淫民乎?臣聞之曰: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其父有功而祿,其子無功而食之,出則乘車馬、衣美裘,以為榮華,入則修竽琴鐘之聲,而安其子女之樂,以亂鄉曲之教。如此者,奪其祿以來四方之士,此之謂奪淫民也。 (選自西漢劉向《說苑政理》)
【參考譯文】
魏文侯問李克:怎樣治理國家呢? 李克回答說:治理國家的原則就是,給付出勞動的人以衣食,封賞有功勞的人(按勞分配,論功行賞),推行賞罰得當的政策。 文侯問:我賞罰都得當,但是國人還是不滿意,為什麼 ? 李克回答到:國家有不勞而獲的蛀蟲! 我認為:取消這些人的俸祿,用來招攬國家的有志之士。祖輩因為有功勳所以國家給他俸祿,他的後輩沒有功勳還能(繼承)他們的待遇,出門就乘車馬、穿著華美的衣衫,算得上榮華富貴;在家則沉迷鼓樂歌舞的享受,正因為這些無功的子女的享受,打亂了地方上的法規(按勞分配,論功行賞)。因此(有必要)取消這些人的俸祿,用來招攬國家的有志之士,這就是消滅蛀蟲。
【閱讀訓練】
1.解釋:
①使:任用 ②與:歸附 ③其:大概
④衣:穿 ⑤修:講究,此指欣賞 ⑥亂:擾亂
3.指出上文中三個使動詞。
① ;② ;③ 。
答:①食(有勞) ②祿(有功) ③來(四方之士)
4.李克認為魏文侯在治國上的當務之急是什麼?請用原句回答。
答:奪其祿以來四方之士。
篇二:古文譯文20篇
古文譯文20篇
1、張用良不殺蜂
原文:太倉張用良,幼時揭蜂窩,嘗為蜂螫,故惡之。後見蜂則百計千方撲殺之。一日薄暮,見一飛蟲,投於蛛網。竭力而不能脫。蛛遽束縛之,甚急。忽一蜂來螫蛛,蛛避。蜂數含水濕蟲,久之得脫去,因感蜂義,自是不復殺蜂。
譯文:太倉人張用良,小時候揭開蜂窩,而曾經被蜂刺傷,所以十分憎恨蜂。後來只要看到蜂就千方百計地撲殺。一天傍晚,(張用良)見一飛蟲被蛛網粘住,拚命掙扎卻難以脫身。蜘蛛急忙纏住蟲子。忽見一蜂飛來刺蜘蛛,蜘蛛逃跑了。蜂兒又多次含水潤濕那隻飛蟲,很長時間飛蟲才逃脫。張用良被這蜂的義氣所感動,從這以後不再去撲殺蜂了。
2、孫權勸學
原文: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起初,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你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不進一步去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鑽研經史典籍而成為學問淵博的學者嗎?只是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了解以往的事情罷了你說要處理許多事務,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呂蒙於是開始學習。等到魯肅路過尋陽,與呂蒙研討論說天下大事,魯肅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可相比的了!」呂蒙說:「與人分別了數日後,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為什麼看到事物的變化這麼晚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然後告別而去。
3、李績為姊煮粥
原文:英公李績雖貴為僕射,其姊病,必親為粥,釜燃輒焚其須。姊曰:「仆妾
多矣,何為自苦如此。?」績曰:「豈為無人耶!顧今姊年老,績亦年老。雖欲久為姊煮粥,復可得乎?」
譯文:李績雖然是宰相,但他的姊姊生病,李績必定親自替他姐姐煮粥,火把李績的鬍鬚燒著了。他的姐姐說:「我們家裡男的女的用人多得很,為什麼你要自己如此辛苦呢?」李績回答說:「我難道是為了沒有人的緣故嗎,是因為現在姐姐的年紀老了,我的年紀也老了,即使想一直替姐姐煮粥,又怎麼可能呢?」
4、陶侃惜谷
原文:陶侃嘗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植,家給人足。
譯文:陶侃曾經到郊外去遊覽,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問:「拿這些東西幹什麼?」那人說:「走在路上我看見它,隨便拿了一點罷了。」陶侃大怒說:「你既然不種田,竟然還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來,抽了一頓鞭子。因此老百姓都勤懇耕種,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5、反裘負芻
原文:魏文侯出遊,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盡而毛無所恃耶?」
譯文:魏文侯出遊,看見路上有個人反穿這皮衣背柴草,魏文侯說:「為什麼反穿皮衣背柴草?」那人回答說:「我愛惜我皮衣的毛。」魏文侯說:「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沒地方依附了嗎?」
6、七錄
原文:溥幼好學,所讀書必手鈔,鈔畢朗讀一遍,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譯文:張溥小的時候就很好學,所讀的書必然要手抄下來,抄完了要朗誦一遍,就焚燒掉,然後又抄,像這樣六、七次才算完。右手拿筆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
磨出了老繭。冬天手都凍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熱水裡浸好幾次。後來把他讀書的房間稱為「七錄」。
7、原文: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譯文: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母親就用蘆葦稈在地上寫字,教給他書法。讓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就把文章抄下來。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了。
8、張無垢勤學
原文:張無垢謫橫浦,寓城西寶界寺。其寢室有短窗,每日昧爽執書立窗下,就明而讀。如是者十四年。洎北歸,窗下石上,雙趺之跡隱然,至今猶存。 譯文:張九成被貶官到橫浦,住在城西寶界寺。他住的房間一扇短窗,每天天將亮時,他總是拿著書本站在窗下,就用微弱的晨光讀書。向這樣一直堅持了十四年。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頭上,雙腳踏出的痕跡還隱約可見。
9、穿井得人
原文: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譯文:宋國的丁氏,因家裡無井而出去打水,時常一個人在外面。等到他家鑿了一口井,告訴別人說:「我鑿井(相當於)得了一個人(勞力)。」有聽到的就又告訴其他人說「丁家鑿井得到了一個人。」宋國的人談論此事,被宋國的國君聽到了。國君就派人問丁氏。丁氏回答說:「相當於得到一個人的勞力,並不是在井中得到了一個人。」
10、文徵明習字
原文: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於書,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譯文:文徵明臨摹《千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準,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他平生對於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符合心意,一定再三改寫它,不怕麻煩。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精緻巧妙。
11、原文: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譯文:從前吳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飯。老友說:「好啊。」吳起說:「(我在家裡)等待您一起進餐。」老友到了傍晚還沒有來,吳起不吃飯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吳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來了,才同他一起進餐。吳起不吃飯而等候老友,是怕自己說了話不算數啊。他堅守信用到如此程度,這是能使軍隊信服的緣由吧!要使軍隊信服,(作為將領)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12、薛譚學謳
原文:薛潭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躬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譯文: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就自己認為學完了,於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送行,(秦青)打著拍節,唱著悲傷的歌曲,聲音振動林中的樹木,響聲止住了飄動的雲彩。薛譚於是自己向要求返回繼續學習。從此以後,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家。
13、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原文:范仲淹三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稠粥不繼,日再食,遂大通儒家經典之旨,慨然有志於天下。
譯文:范仲淹三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長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曾經沒有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就用水洗臉。吃飯上頓不接下頓,每天只吃兩頓飯。於是他領悟了儒家經典的意思,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14、原文:王充孤,鄉里稱孝。後到京師,受業太學,師事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
譯文:王充死了父親,鄉里的人稱讚他很孝順。後來(王充)到了京城,在太學裡學習,拜班彪為師。他喜歡廣泛閱讀卻不死守他人的觀點或語句。他家裡貧困沒有書,經常到洛陽的街市店鋪遊逛,閱讀(別人)所賣的書,看一遍就能背誦記住。時間長了,就通曉了各家各派的言論。
15、原文:古人有學書於人者,自以為藝成,辭而去。師曰:「吾有一篋物,不欲付他人,願托置於某山下。」其人受之,因其封題不甚密,乃啟而視之,皆磨穴之硯也,數十枚,方知師夙用者。頓覺慚愧,乃反而學,至精其藝。 譯文:古時候有個學習書法的人,自己以為學成了,告別師父離去。師父說:「我有一箱東西,不想送給其他人,希望安放在某山下面。」那個人接受了,由於東西封條封得不是很牢,於是就打開來看,箱子中都是些磨出洞的硯台,幾十枚,才知道是師父從前用過的。頓時覺得十分慚愧,於是返回繼續學習,直到學得十分精通。
16、原文: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鮓餉母。母封鮓付使,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
譯文:陶侃青年時期,作過掌管漁業的小官,曾(派人)把一陶罐腌魚送給母親,他母親把原罐封好交給送來的人,同時附了一封信責備陶侃,說:「你作小官,用公家的東西來送給我,不但對我毫無好處,反倒使我擔心。」
篇三:20篇文言文 譯文
指喻 譯文:
浦陽縣有位青年名鄭仲辨,他的身體強壯,面色紅潤,精神充沛,從來沒有生過病!一天,左手的大拇指生了一個疹斑,腫起來像米粒一般大,鄭君對此感到疑惑,給別人看,看的人哈哈大笑,認為不值得擔憂,過了三天,疹粒腫得像銅錢那般大,他更為擔憂,又拿給人看,看得人像以前一樣笑他。又過了三天,拇指腫得像拳頭那般大,靠近拇指的指頭,都被它牽引得疼痛起來,好像割刺一般,四肢心臟及背脊骨沒有不受痛的。鄭君心中害怕,就去設法尋求醫生,醫生看了,吃驚地說:「這是奇特難治的病,雖然病在指頭上,其實成了影響全身的病了,不趕快治療,將會喪失生命。可是剛開始發病的時候,一天就可治好,發病三天以後,要超過十天才能治好;現在病已經形成了,不到三個月不能治癒。一天治得好,用艾草就可以了!過十天要治得好,用藥草才可。到成了重病時,甚至會蔓延到肝臟、橫隔膜,不然也可能有一隻手臂殘廢。除非能從內部治它,否則病勢不會停止,不設法從外面來治療,病就不容易治好!」鄭君聽從他的話,每天內服湯藥,又外塗有效的良藥。果然到兩個月後就好了,三個月後精神臉色才復原。我因此想到:天下的事故,通常發生在極為細微,隱而不顯的地方,最後成為莫大的禍患。最初認為不值得處理,可是最後會變成沒有辦法處理的地步。當初發生,容易處理時,往往吝惜些微的精力,輕忽它而不加顧慮,等到禍患形成了,花費很長的時間,用盡了腦筋,精疲力竭,才僅僅能把這禍患克服。天下像這拇指的人太多了!我們可以說,一般人能知道的事,一般人自然能處理,在情勢上看來雖然危急,卻不值得過於懼怕;只有那些發生在一般人不會去擔憂的事情上,起初是隱藏著而看不到的,一般人以開玩笑的態度處理它、輕忽它。這就是君子們所深深戒懼的。
三峽
譯文:
從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高山連綿不絕,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至於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有時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兩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時候,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長著姿態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裡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橫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淒涼,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的漁民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愚人食鹽
譯文:
從前有個愚蠢的人到了朋友家裡。主人給他食物,這人嫌棄主人的菜淡而無味,主人聽到後,就加了些鹽。味道就非常鮮美,這個愚蠢的人便想:「菜的味道鮮美,是由於加了鹽,加少許一點便這樣好吃,多放些豈不更好吃嗎?」這個愚笨的人沒有智慧,只是空口吃鹽,吃得口味敗壞,反而被鹽所害。
點石成金
譯文:
一個人特別貧窮,一生虔誠地供奉呂祖,呂祖就是呂洞賓,是道教的先祖。呂洞賓被他的誠意所感動,一天忽然從天上降到他家,看見他家十分貧窮,不禁憐憫他,於是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他庭院中一塊厚重的石頭。一會兒,石頭變化成了金光閃閃的黃金,呂洞賓說:「你想要它嗎?」 那個人拜了兩次回答道:「不想要。」呂洞賓非常高興,說:「你如果能這樣,沒有私心,可以傳授給你成仙的真道。」 那個人說:「不是這樣的,我想要你的那根手指頭。」 呂洞賓忽然消失了。
東施效顰 譯文:
西施心口痛,皺著眉頭從街上走過。同村一個醜婦人看見西施這個樣子,覺得很美,回去時也捂著胸口,皺眉觸額,從街上走過。村裡的富人看見她這副模樣,都緊閉著大門不願出來;窮人見了,帶著妻子兒女,遠遠避開。這個醜婦看到西施皺眉的樣子很美,卻不明白她皺眉的樣子為什麼美。
刮目相待
譯文:
呂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縣(今安徽阜南東南)人,少年時即隨姊夫鄧當渡江。呂蒙的姊夫鄧當為孫策部將,呂蒙年僅十五六歲即隨軍出征。鄧當死後,呂蒙代領其眾,隨孫權征戰各地。與劉表部將黃祖作戰時,呂蒙為先鋒,陣斬陳就,受任橫野中郎將,賜錢千萬,在赤壁之戰中,呂蒙與周瑜、程普擊敗曹軍,圍曹仁於南郡,曹仁敗走,進據南郡,晉位偏將軍,任潯陽縣令。
魯肅繼周瑜掌管吳軍後,上任途中路過呂蒙駐地,呂蒙擺酒款待他。魯肅還以老眼光看人,覺得呂蒙有勇無謀,但在酒宴上兩人縱論天下事時,呂蒙不乏真知灼見,使魯肅很受震驚。酒宴過後,魯肅感嘆道:「我一向認為老弟只有武略,時至今日,老弟學識出眾,確非吳下阿蒙了。」呂蒙道:「士別三日,但更刮目相看。老兄今日既繼任統帥,才識不如周公瑾 (周瑜),又與關羽為鄰,確實很難。關羽其人雖已年老卻好學不倦,讀《左傳》朗朗上口,性格耿直有英雄之氣,但卻頗為自負,老兄既與之相鄰,應當有好的計策對付他。」他為魯肅籌劃了三個方案,魯肅非常感激地接受了。
魏文侯期獵
譯文:
魏文侯與管理森林的一個小官約好了去打獵。這天,魏文侯與文武百官開懷暢飲,天又下起雨來,文侯準備去赴約。左右官員們說:「今天您喝
了酒,天又下雨,您還要去嗎?」文侯說:「我與小官約好了去打獵啊,雖然(在這裡)快樂,(但)怎麼能不去赴約呢?」文侯於是前往,親自停止了宴席。魏國於是開始(變得)強盛(了)。
陋室銘
譯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為名山了;水不一定要深,有蛟龍就成為靈異的水了。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苔痕碧綠,長到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竹簾里。說說笑笑的都是學識淵博者,來來往往的沒有粗鄙的人。這裡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瀏覽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雲亭。孔子說:「(只要住的人品德高尚)這有什麼簡陋的呢?」
誤認
譯文:
卓茂曾經有一次(坐馬車)出門。有一個人說卓茂的馬是他丟失的。於是卓茂問他:「你丟馬多長時間了?」那個人說:「一個多月了。」卓茂這匹馬已經養了好幾年,心裡知道不是這人丟的馬,但還是卸下馬給了他,自己拉了車即將要離開,回頭對那人說:「如果這不是你的馬,請牽來丞相府還給我。」過了幾天那個人在別的地方找到了自己丟的馬,於是到丞相府把馬還給了卓茂。 永之氓
譯文:永州的百姓都善於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漲,有五六個人乘著小船橫渡湘江。渡到江中時,船破了,船上的人紛紛游水逃生。其中一個人盡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遠。他的同伴們說:「你最會游泳,現在為什麼落在後面?」他說:「我腰上纏著一千文錢,很重,所以落後了。」同伴們說:「為什麼不丟掉它呢?」他不回答,搖搖他的頭。一會兒,他更加疲睏了。已經游過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極點,糊塗到了極點,自己快淹死了,還要錢財幹什麼呢?」他又搖搖他的頭。於是淹死了。 我對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象這樣,難道不會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嗎?於是寫下了《哀溺》。
山市
譯文: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經常好幾年也不出現一次。(有一天)孫禹年公子跟他的同業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驚奇又疑惑,心想這附近並沒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碧綠的瓦,屋脊高高翹起,這才明白原來是(出現)「山市」了。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的城牆,(頂上是)呈凹凸形的短牆,連綿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用億萬來計算。忽然颳起大風,煙塵瀰漫,全城的景象變得模糊不清了。過一陣
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一直連接到雲霄與天河,(每層)有五間房,窗戶都敞開著,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是樓外的天空。一層一層地指著數上去,房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只有星星那麼小;再往上就變得暗淡了,似有若無,看不清它的層次。(低層)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著(欄杆)的,有站著的,姿態不一。過了一段時間,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一樣;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再縮)成為豆粒一般大小,終於完全消失。 我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鋪,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人們又管它叫「鬼市」。
齊人攫金
譯文:
齊國有一個想要金子的人,(有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到市場去。他到出售金子的人住的地方,乘機拿了金子離開了。差役把他逮住,當官的審問他:「人都在那裡,你為什麼還要拿金子?」齊人回答說:「我拿金子的時候,沒看見人,只看到了金子。」
匡衡
譯文: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主人,我想讀遍你家所有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匡衡能夠能夠解說《詩》,當時的人為此編了順口溜說「誰也別說《詩》了,匡鼎他來啦,老匡他說的《詩》,能把人下巴說掉啦!」鼎是匡衡的小名,(因為他對《詩》的解說很精當,)當時的人都對他既敬畏又欽佩,聽到的人沒有不發出會心解悟的歡笑的。匡衡的老鄉里也有一個解說《詩》的人,匡衡去找他辯難,考證有疑問爭議之處。結果把這個人說得(大敗,)沒顧上穿好外衣和木屣就跑了。匡衡追上去,說「請先生留下來聽我說,我們再從頭說起。」 這個人說「我實在沒的可說了!」於是這個人走了,再也沒回來說《詩》。
請君入甕
譯文:
有人告密文昌右丞周興和丘神勣串通謀反,太后(武則天)便命令來俊臣審這個案子。(一天)來俊臣請周興到家裡作客,他們一邊議論一些案子,一邊相對飲酒。來俊臣對周興說:「有些囚犯再三審問都不肯認罪,有什麼辦法使他們招供呢?」周興說:「這很容易!(只要)拿.一個大瓮,用碳火在周圍燒(這個大瓮),然後讓囚犯進入瓮里去,什麼罪他敢不認?」來俊臣就(吩咐侍從)找來一個大瓮,按照周興的辦法用炭在周圍燒著,來俊臣站起來對周興說:「有人告密你謀反,(太后命令我審問你)請老兄自己鑽進這個大瓮里去吧!」周興非常驚慌,當即磕頭認罪。
項籍者
譯文:
項籍是下相人,字羽。當初起兵反秦時,年紀二十四歲。他的叔父是項梁。項梁的父親就是楚國大將項燕,是被秦國將領王翦殺死的。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國將領,封在項地,所以姓項。項籍年輕時,學習文字知識沒學成,離開,去學劍,又沒學成。項梁很生他的氣。項籍說:「學文字能夠記寫自己的名姓就行了,學劍只能對抗一個人,不值得學,我要學習對抗萬人!」於是項梁就教項籍兵法。項籍很高興,略微知道其中的意思,又沒學完。項梁曾經因罪案受牽連,被櫟(yuè,悅)陽縣逮捕入獄,他就請蘄(qí,齊)縣獄掾(yuàn,願)曹咎寫了說情信給櫟陽獄掾司馬欣,事情才得以了結。後來項梁又殺了人,為了躲避仇人,他和項籍一起逃到吳中郡。吳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項梁。每當吳中郡有大規模的徭役或大的喪葬事宜時,項梁經常做主辦人,並暗中用兵法部署組織賓客和青年,藉此來了解他們的才能。秦始皇巡遊會稽,渡過浙江,項梁與項籍一起觀看。項籍說:「那個人,我可以取代他!」項梁捂住他的嘴,說:「不要胡亂說話!這是要滅族的!」項梁因為這件事認為項籍很不一般。項籍身高八尺多,力量能舉起大鼎,才氣超過常人,即使是吳中的子弟,全都畏懼項籍了。
有盲子道涸溪 譯文:
有個瞎子經過一條幹涸的小溪,在橋上突然失手墜落。他兩手攀住橋欄,膽戰心驚地抓得緊緊的,自認為一旦失手,一定會墜入深淵。過路的人告訴他說「別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實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緊橋欄大聲呼號。過了很久,力氣漸漸消失了,失手墜落在地上,於是他嘲笑自己說:「嘻!早知道就是實地,何必長時間為難自己呢!」
道路本來是平坦的,可是了陷入空想,抓住某點感受,就自恐命危的人,看到這個瞎子可以省悟了吧!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譯文:
梁丘據對晏子說:「我到死(恐怕)也趕不上先生啊!」晏子說:「我聽說,不斷實踐的人一定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一定可以達到目的地。我並沒有比別人特殊的才能。經常實踐卻不放棄,經常行進卻不停下的人,你怎麼會趕不上(我)呢?」
鯉魚跳龍門
譯文:
龍門在河東的界內。大禹鑿平龍門山,又開闢龍門,有一里多長,黃河從中間流下去,兩岸不能通車馬。每年的晚春有黃色鯉魚,從大海及各條大河爭著來到龍門。一年之中,登上龍門的鯉魚,不超過七十二條。剛一登上龍門,就有雲雨跟隨著它,天降大火從後面燒它的尾巴,就變化成龍了。
余幼時即嗜學
譯文: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