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孩子快要高考了,全家都開始焦慮應該怎麼辦?

2023年10月15日

- txt下載

青少年咨學業的主角是青少年,有些父母自孩子讀小學開始就在學習上花很多精力、投入很多資金,期望幫孩子打下更好的學習基礎。持續12年的小學、初中、高中教育一直是父母強烈關注和投入的領域。我們知道整個社會容易把焦慮轉向相對讓人有可控感的高考或學業方面,因此家庭學業的主角(處於學齡期的青少年)承受著非常大的考試焦慮。
王聰,男,父母都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博士,工作很好,賺錢很多。王聰來見諮詢師的原因是:他在高中二年級的時候陷入了抑鬱狀態,學習動力下降,不願意上課,上課也經常睡覺。老師將情況反映給父母,父母便不斷提醒孩子要調整精力狀態,上課要集中注意力。可是一段時間後,孩子的狀態還是沒有改變,老師的反饋讓家長非常焦慮。1個月後,王聰不僅在期中考試中沒有獲得好成績,而且有一周時間不願意去上學,整個人的狀況非常不好,甚至流露出輕生的念頭。父母非常焦慮,因此帶著王聰來見諮詢師。
父母在介紹完王聰的情況後說:「我們不相信王聰會得抑鬱,他的生活條件非常好,我們的家境也算是比較富裕的,沒有任何經濟上的擔憂,孩子想要的所有東西,我們都會按最高配置買給他,他想去哪裡,我們都會送他去。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他只要努力就會比我們有更好的未來,可以考上最好的大學,或者出國留學。他的生活條件比我們以前好太多了。」
在諮詢的過程中,王聰打起精神回應了幾句:「我確實狀態不好,我看不進去書,我對未來感到一片迷茫,對生活也沒有什麼信心。」王聰說的這些話讓父親變得激動起來,父親大聲說:「你現在條件這麼好,你從小開始就上最好的幼兒園,我們一直全力支持你的學業,你應該比我們學得更好,你沒有藉口比我們學得差。」父親的話讓王聰低下了頭,他表示不想再談論了。
事實上,王聰一直很努力,沒有輸在起跑線上。王聰的父母也很努力,雖然兩個人都是在很好的單位里擔任要職,但仍然會擠出時間陪王聰學習和旅遊,給他準備更多的書籍、更好的電腦、更貴的遊學項目等。他們全家人一直都非常努力。
王聰的父母都是從城鎮走出來的,靠自己的努力出人頭地,為整個家族爭了氣,並且他們的物質生活確實有著非常大的保障,過著比較富足的生活,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可是在王聰父母的心中,他們覺得自己的生活並不一定會一直穩定,也許他們的工作會發生變化,也許他們辛苦攢的錢會貶值,也許他們給兒子買的房子房價會跌,也許自己以後沒錢送兒子出國留學……
他們言語的不一致也隱隱透露出對婚姻的擔憂,他們太專注於工作,對彼此的了解和支持比以前少,這些都是他們的生活中非常隱蔽的焦慮內容。他們能夠共同談論的話題就是孩子的學業和未來,因此,高考焦慮成了他們的關鍵詞。
李鑫的父母是城市的打工族,他們都是初中畢業就離開老家到大城市打工。李鑫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到李鑫上小學的年齡,父母才把他接到身邊來。父母在城市裡花錢為李鑫找了一所贊助的學校,他小學和初中的學業都非常好,但是高中時,李鑫必須要回到戶口所在地讀書,否則就沒有高考資格。李鑫回去之後面臨著一系列的不適應,他在高三時成績下滑,父母非常焦慮,也非常失望。父親在跟兒子發生衝突的時候還打了他,父親說:「我們根本沒有機會上大學,我們這麼多年打工都是為了你,你回去之後居然不努力了。」在諮詢過程中,李鑫的父親流下了眼淚。
李鑫看到父親落淚深感內疚,他談到了自己的困難處境。因為他跟隨父母在大城市裡借讀,在學校有更多機會接觸和學到不同的知識。總體來講,他在大城市的全面發展會更好一些。當李鑫回到老家之後,他發現老家的同學沒有開闊的眼界,他們只懂得怎樣答題——因為老師會花很多時間教答題的技巧。同學們從來不讀課外書,也不參加課外活動,他們都只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反覆做題訓練,所以在答題技巧上遠遠超過李鑫。
李鑫的城市口音也使家鄉的小夥伴對他很排斥,他無法快速融入團體當中。這些都是李鑫面臨的困難,而這些困難是父母想不到,也沒有在短時間內給予支持和幫助的。由於李鑫融入不了新環境,適應不了老師的教學方式,導致他的成績下降很多。
諮詢師在和這樣有明顯高考焦慮的家庭工作時,應對的方式有以下幾點。
(1)要充分地共情
現如今,中國高考的狀況跟以往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說每年出國留學的人要比以前多很多,學校也在不斷探討可以讓學生快樂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唯分數論。雖然如今的高考現狀已經發生了很多可喜的變化,但是整個社會和家庭依然關注高考、分數、學業,家長有這樣的焦慮是需要我們給予充分理解的。
我們可以選擇共情家長的焦慮:「雖然從1977年到2018年,中國高考錄取率從約4.8%上升到81.13%,但我仍然相信你們對高考的焦慮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每個人都承受著非常痛苦的壓力或處在很不舒服的狀態。」
另外,也許除學業和考試焦慮之外,家庭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焦慮。家庭成員也許無法清楚表達自己在焦慮什麼,但這些焦慮讓人感到不舒服,這些事件疊加在一起讓人難以應對。所以,心理諮詢要求諮詢師有系統式的反饋,一部分是對事情本身的反饋,還有一部分是對拓展領域的反饋。一個是對高考焦慮本身進行共情,一個是對最可能的相關焦慮進行共情。
(2)探討細節
當這樣的家庭來諮詢的時候,它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焦點是高考、學習和分數。諮詢師如果要跟這樣的家庭工作,需要在焦點之外進行細化的討論。也就是說,諮詢師要在家庭想探討的問題里細化其中的細節。
比如,父母反映孩子最近學習狀況非常不好,那麼諮詢師細化工作的方式是問父母,孩子哪一個科目學得特別不好。有些諮詢師可能會立刻告訴我說:「劉老師,父母說每一科都不好。當對方說每一科都不好的時候,我就沒有辦法了。」的確,我們需要在這樣一種有挑戰性的情境當中更細化地去探討。如果這個母親說自己孩子每一科都學得不好,接下來你可以說的更具體細化的一句話是:「請問他學得最不好的是哪一科?」學會這樣的探討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有的諮詢師會問我:「劉老師,有一門是60分,有一門是58分,有一門是44分,這有很大區別嗎?」當然,我們諮詢工作的方向要放在這些微小的差異上。請記住,整個系統式諮詢的特點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諮詢師會在這一兩分或者十到二十分的差別上做文章,那是我們未來工作的方向。
(3)細化情緒
我們要關注來訪者及其家庭成員情緒上的微妙變化。比如,當母親說孩子學得都不好時,我們會具體問哪一科學得最不好,母親會說:「英語啊,每個單詞都會錯,簡直錯得一塌糊塗。」母親的表情是愁雲密布的。當我們接下來問哪一科沒有那麼糟糕時,母親可能想了想說:「我覺得他數學好像還好一點兒,有兩次還是及格了的。」
請注意,這個時候母親的情緒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比如眉頭皺得沒那麼緊了,眼神變得有一些靈動了,也許還露出了一點兒微笑,因為她提到孩子曾經有兩次及格了。那麼孩子在聽到母親談論自己學習不好和學習沒那麼糟糕的時候,情緒也是會有變化的。母親說英語很不好的時候,他是低頭不看母親的;當母親提到數學有兩次是及格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抬起頭,身體的姿勢可能會變換。這些都代表了個體情緒的變化。
細化情緒的意思是,原來來訪者或家庭在談到高考焦慮、學業焦慮的時候,情緒是混在一起的。這個時候,我們要他們去處理一團負面的情緒,並推動情緒發生變化是件很困難的事。如果我們能夠細化問題,也就是在一團亂麻里找到一個線頭,比如我們注意到母親談到孩子有兩次數學是及格的時候情緒發生了變化,那麼這個點就是促進變化的關鍵點。我們可以用焦點解決的思路進行提問:「他這個學業就是令人很操心,可是他是怎麼做到有兩次數學成績及格的?這兩次的狀態跟其他時候有什麼不一樣……」這會開啟解決問題的模式。
在諮詢裡面,如果我們能夠關注母親的情緒變化,想要與母親進行進一步探討,我們可以說:「我注意到你說孩子英語成績的時候是愁眉不展的,而談到了他的數學,你甚至露出了一點兒笑容。請問你當時想到了什麼?」母親會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其實我兒子還是挺聰明的,他如果好好學的話,數學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他就是不好好學習,上課總是不認真聽講,放學回家不寫作業。」
聽到這裡,孩子有可能暫時脫離原來焦慮、內疚、自責甚至自暴自棄的狀態,他會挺直腰板,或者抬起頭來看父母和諮詢師,這些都是促成變化的細節。所以,細化情緒是諮詢工作中很重要的部分,同時要把將整個家庭捆在一起的焦慮進行細化。我們要幫助家庭區分哪些是困難的部分,哪些是容易發生改變的部分。
(4)越過高考,關注未來
如果家庭將關注點聚焦在高考、學業和分數上,就會缺乏對未來的思考,把未來當成一團非常混亂的、不明確的焦慮源。整個社會處在變化中,我們很難用一句話來形容未來社會的發展走向,這給人們帶來很多焦慮。人們為了迴避未來的不確定性,會關注此刻的學業、分數和高考,這會加大問題的解決難度。當人們適當地把眼光投向未來,讓視野更廣闊的時候,焦慮可能會被轉換或者暫時被緩解。越過高考,越過考試,關注未來,是一個重要的方法。
在一次諮詢中,一對父母因為孩子不願意練琴產生了非常大的衝突。我請他們站在10年之後,展望孩子27歲時會是怎樣的。她突然就笑了,她說:「在我孩子27歲的時候,我覺得練琴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也許那個時候工作很忙,她並不想去彈琴,甚至可能已經有5年時間不彈琴了,彈琴對她的生活並沒有那麼重要的意義,也許她已經結婚照顧孩子了,誰知道呢?」說這些話的時候,母親的情緒跟之前抱怨孩子不練琴時很不一樣的。
這個時候我問父親:「你的感受是什麼,你站在女兒27歲這個點的時候,會有什麼不同的感受?」這個爸爸也變得輕鬆起來,他說:「其實我本來就不覺得這是個問題,是我老婆每天那麼焦慮,我如果不支持她的話,她就會跟我對著干,她會跟我吵架,我也不想讓她不開心,所以她逼著孩子練琴,我就只能支持她。我很同意也許過了10年之後,這個事就根本不是個事。」
這個時候我再問母親:「你相信到你女兒27歲的時候,練琴這件事沒有那麼重要,生活還是會發展得很好,那為什麼你在現在這一刻會那麼焦慮呢?」母親說:「其實我對未來有很多的擔憂,我希望她保持好的生活習慣,有一項技藝在身,哪怕是失業了,也有可能通過教琴來養活自己。」
這個時候,我再去問女兒:「當你27歲的時候,你會有什麼變化?」這個女孩子突然眼睛濕潤了,她說:「原來我一直覺得我媽媽很自私,認為她從小沒有機會彈琴,就逼著我去滿足她的願望。但是今天媽媽的談話讓我知道其實她對我的未來有很多擔心,她是希望我能夠過得好。她再讓我彈琴的時候,我不會有那麼大的憤怒了。」
在家庭生命周期中孩子將要離開家之前的這個階段,父母會把更多精力聚焦在孩子的學業、考試和高考上,這個是我們要去理解的,也要接受和順應,但同時我們也要幫助前來諮詢的家庭用更廣闊的視角去思考、關注,以及為孩子提供支持,這也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思路。
本文節選自劉丹老師所著《家庭的傷痛與療愈:劉丹博士的家庭諮詢課》。
知名家庭諮詢專家劉丹博士心血力作。深入探討中國家庭所特有的熱點現象、典型問題和複雜困境,立體呈現個體從成人、新婚、有孩子、孩子離家到生命晚期的家庭足跡,細數家庭每個發展階段的任務、挑戰及應對方式,幫你看見家庭背後的愛和力量,療愈家庭帶來的傷痛,藉助家庭的資源活出自己。
趙旭東、陳向一、孟馥、曾奇峰、施琪嘉、賴杞豐、李松蔚等國內心理治療專家聯袂推薦。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