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黃褐天幕毛蟲

2023年10月24日

- txt下載

  黃褐天幕毛蟲圖片,黃褐天幕毛蟲長怎麼樣?黃褐天幕毛蟲怎麼防治,黃褐天幕毛蟲用什麼藥最有效?黃褐天幕毛蟲的危害是什麼,有什麼症狀?黃褐天幕毛蟲的發生因素有哪些,什麼時候發生?以下耕種幫種植網就作簡單介紹,供網友們參考。


 一、中文名稱:黃褐天幕毛蟲

 二、別名:天幕毛蟲、帶枯葉蛾、天幕枯葉蛾、頂針蟲

  三、學名: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

四、分部地區:在我國分布於東北、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四川等地

五、危害作物:山楂、蘋果、梨、李、杏、桃、海棠、櫻桃、沙果、核桃、黃波羅、櫟、楊、榆、松、山杏等多種園林植物

六、危害方式:咀嚼式口器

七、危害症狀:以幼蟲取食危害寄主葉片,將葉片吃成缺刻與孔洞,大發生年份常將整株樹上葉片吃光,僅留主脈與葉柄。影響樹的正常生長發育及降低果實的產量與品質。


  八、形態特徵:

1、成蟲:雌蛾體長18~22mm,翅展37~43mm,棕黃褐色。複眼黑褐色,觸角櫛齒狀,前翅中部具2條深褐色橫線,兩線間形成深褐色寬頻,寬頻外側有黃褐色鑲邊,翅外緣色略淺,後翅基部1/2為赭色,端部色淺,足除跗節外均密生細長鱗毛,腹部較肥大。雄蛾體長14~16mm,翅展24~33mm,體翅黃褐色,複眼黑褐色;觸角羽狀褐色,前翅中部具2條深褐色橫線,兩橫線間色稍深,形成上寬下窄的橫帶,外緣毛黑白色相間,呈明顯的花斑狀。後翅亞端線褐色,不甚明顯,翅展時與前翅外線近相拼,腹部細而瘦。

2、卵:圓筒形,直徑0.7~0.9mm,高1.2~1.4mm。越冬後深褐色。頂部中央略凹入,雜有暗褐色小點。卵產於小枝上,呈指環狀,似頂針。

3、幼蟲:老熟體長50~55mm。頭部暗藍色,布有小黑點及黃白色細毛;體側有鮮艷的藍灰色、黃色或黑色帶。體背面有明顯的白色帶,兩邊有橙黃色橫線,氣門黑色,氣門線較寬,淺灰色,各腹節背面有數個黑色毛瘤,其上生有許多黃白色長毛與4~6根黑色長毛。體腹面暗灰色。胸足、腹足外側和臀板均為黑褐色,腹足趾鈎雙序缺環。

4、蛹:體長17~20mm。雌較雄略大,體被淡褐色短毛,初化時黃褐色,後變黑褐色。


九、發生規律:

此蟲1年發生1代,以胚胎髮育完成後的幼蟲在卵殼內越冬,翌年4月中旬。梨花前後時卵孵化出的幼蟲先於卵殼附近取食,4月中旬為卵孵化盛期,幼蟲危害至5月下旬陸續開始化蛹,6月上旬為化蛹盛期,6月上旬始見羽化成蟲,6月中旬為羽化盛期。

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羽化後不久即可交尾、產卵,卵常產於寄主小枝四周呈環狀排列,似頂針,故有「頂針蟲」之稱,單雌卵量450粒左右,卵期10天左右。幼齡幼蟲群集於卵塊附近小枝上食害嫩葉,以後向樹權移動,吐絲張網,夜間取食,白天群集潛伏於網巢內,呈天幕狀,故稱天幕毛蟲。幼蟲脫皮於絲網上,近老熟時開始分散危害,受驚擾假死落地,白天群棲於巢內,夜間分散於樹冠上取食,食量大增,易暴發成災。幼蟲歷期40~50天,幼蟲老熟後,多爬至樹幹縫隙處或用絲纏綴一至數張葉片,於內吐絲結繭化蛹,蛹期13天左右。此蟲天敵種類有:卵期有松毛蟲赤眼蜂、大蛾卵跳小蜂;幼蟲期的寄生性天敵有背頸姬蜂、雙色瘦姬蜂、喜馬拉雅聚瘤姬蜂;寄生於蛹的天敵有黃足黑瘤姬蜂。


十、防治方法:

1、結合冬季管理、修剪,徹底檢查和剪除有卵枝梢,並集中燒毀或深埋,效果很好。

2、春季幼蟲出蟄危害期,結合園內其他害蟲的防治,進行人工摘除群集於網幕中尚未分散的幼蟲。

3、成蟲發生期於園內設置黑光燈或其他燈光誘殺成蟲,還可兼治誘殺其他有趨光性的害蟲,效果很好。

4、幼蟲孵化出蟄期,樹上噴藥防治,常用藥劑有50%辛硫磷乳油、50%殺螟松乳油、80%敵敵畏乳油均為1500倍液於樹上噴藥防治效果很好。或使用地亞農乳油10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2.5%敵殺死乳油、20%殺滅菊酯乳油、2.5%功夫乳油、20%滅掃利乳油,10%聯苯菊酯乳油各使用2000倍液,防效均為顯著,殘效期均在1周以上。另外50%辛硫磷乳油、殺螟松乳油、2.5%功夫乳油、敵殺死乳油對卵均有特效。

5、保護和利用天敵。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