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牛放線菌病的治療方法

2023年11月06日

- txt下載

  牛放線菌病主要是由牛放線菌、林氏放線桿菌感染牛引起的,以色列放線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化膿性棒狀桿菌也可引起本病。放線菌隨植物的芒刺損傷口腔黏膜或竄人唾液腺導管開口處而感染奶牛。年輕奶牛更換永久齒,可經破損的齒齦黏膜感染放線菌。深部的軟組織感染後,放線茵可經血管或淋巴管侵入遠處器官。
  有的病例下頜骨表現化膿性骨化性骨膜炎或骨髓炎。隨病程的發展,骨層扳和骨小管遭到破壞,出硬骨疽性病變,下髂骨腫大,呈粗糙海綿樣多孔狀,甚至局部形成瘺管。有膿汁排出。有的病例呈現上頜骨放線菌病,病變擴展到上頜骨。在竇腔有放線菌增生物,在面部形成痿管口。有的病牛咽部與喉都出現效線菌病灶呈蕈狀增生物。軟部組織放線菌病, 在病灶中心有大量多形核白細胞,周圍有新生肉芽組織,外層為成纖維細胞形成包膜。在這些結節性病灶周圍,可不斷生出新的結節,被結締組織圍繞,持續擴大,形成大型球狀肉芽腫——放線菌腫。有時,放線菌腫包內有大量白細胞浸潤,並使組織崩解,形成膿腫和瘺管,向外排膿。
  外科手術是治療本病的主要方法:
  1.保定與麻醉
  對小肉芽腫病例可施行站立保定。對大型肉芽腫且根蒂較深者,可採用右側側臥保定。常用局部浸潤麻醉。
  2.手術方法
  肉芽腫及瘺管在急性感染早期,可先給以抗感染治療。如已形成膿腫須切開排膿,待急性炎症完全消退後,再擇期手術。
  手術時,在病變基部皮下作浸潤麻醉。在球狀肉芽腫底部兩側,沿被毛方向作大於肉芽腫縱徑的梭形皮膚切口。切開兩側皮膚後,用組織鉗或止血鉗牽引兩側皮瓣;用刀或剪分離肉芽腫周圍組織。再用雙股粗絲線或銳齒拉鈎將肉芽腫組織提起,並繼續分離。向深部分離時,如處在頸靜脈分叉處,必須注意避免損傷血管。沿肉芽腫分離周圍組織時,不要緊貼索狀根蒂,而應多帶一些周圍組織,以防剝破管壁,造成術部污染。顯露肉芽腫根蒂部,仔細分離並向上追蹤至腮腺或頜下腺甚至咽喉部病灶中心部。用止血鉗夾住根蒂部,再用縫線結紮並切除根蒂。有時為了單純追求深度,可能嚴重損傷腺體造成與咽喉腔相通:在術部操作時,要善於識別唾液腺體、大血管及神經。唾液腺被誤切或損傷後,應作兩層連續內翻包埋縫合,以防術後形成唾瘺。創內充分止血後,縫合皮膚並作引流。對於單純性放線菌膿腫,待膿腫成熟後,切開排膿,面不做完整摘除,很多病例也因此痊癒。術後使用抗生素預防切口感染,8-10天後拆除皮膚縫線。
<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