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課堂深度學習的觀察與改進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金姝娟
【摘   要】基於課堂觀察的深度學習研究,用科學、理性的方法關注學生的學習是否真實發生,課堂上是否形成和運用了高階思維,並提出有效的指導策略。在深度學習的課堂上,學生的思維、語言表達、社會關係都實現了縱深發展。師生間、生生間的交互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切實培育。
【關鍵詞】深度學習;學情觀察;記錄反饋
「深度學習」用於教育領域,是相對於淺表學習與虛假學習而言的。出於對建立良好的課堂學習關係的重視,我們提出了基於課堂觀察的深度學習研究,用科學、理性的方法關注學生的學習是否真實發生,課堂上是否形成和運用了高階思維,並提出有效的指導策略。
構建深度學習課堂,就是希望學生在課堂中經歷真實的學習。學生的思維、語言表達、社會關係都實現了縱深發展。師生間、生生間的交互徹底改變了學生在課堂中單純地聽教師講、回答教師的問題、看教師的多媒體課件的現狀,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切實培育。
筆者帶領研究團隊採用零距離的課堂學情觀察這一專業方法,研究學生個體以及小組成員的學習狀態,並及時反饋,促使教師反思、改進教學行為,真正關注課堂中每一個學生的學習。
一、借「學情觀察」變革
傳統的聽課模式中,教師習慣性地坐在教室後面,眼睛盯著上課教師,聽課記錄本上記的也多是教師的教學步驟、言行舉動,關注的是教師的學科素養、教學素養。即使關注學生,也常常是從證明教師的學科素養好、教學素養高的角度展開的。
「學情觀察」是一種更為科學的聽課、評課方式,通過學生的學習表現來判斷教師教學的有效性,以觀察記錄到的學生學習的「證據」來評價學生學習的真實度、有效性。通過把觀察到的學情向所有相關教師反饋,實現對學生的全面診斷和有效幫助,促進學生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品格修養、社會關係的良性發展。
(一)學情觀察的意義
開展學情觀察,主要基於兩個目的。一是致力於提高學生在課堂上尤其是小組合作過程中的學習力。課堂觀察主要關注學生是如何學習的、會不會學習、學得怎麼樣以及學的過程中存在哪些困難。根據學生的學習現狀,教師的課堂教學要進行相應的調整與改進。二是提升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課堂觀察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藉由觀察他人課堂來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進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二)學情觀察的實施
上研究課之前,教師要準備好一份學生座位名單,對每個學生做一個基本的學情標註。負有課堂觀察任務的教師在進教室之前,會拿到一套觀測量表,具體內容有《學生參與度觀察表》《抽樣生觀察表》《小組合作學習觀察表》等。上課過程中,觀察教師就坐在觀察對象旁邊,根據量表要求進行記錄。觀課結束後,所有聽課教師與執教教師一起研討。觀課教師向大家彙報自己的觀察記錄,並對觀察結果進行理性分析或提出建議。這樣能讓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讓自己的教學更具針對性,真正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合適的服務。
二、理「學情觀察」門道
「學習」是課堂觀察的核心。那麼,在日常真實自然的課堂中,教師要觀察學生學習的哪些方面呢?學生的學習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不僅要觀察基礎知識技能的達成,還要觀察課堂中的其他學習結果。從學生的核心素養出發,可以搭建如下觀察框架。

我們根據學情觀察記錄與反饋,總結分析學習過程中學生個體和小組互動當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在「觀察—反饋—實踐—反思—實踐—觀察」的循環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提升教師的課堂引導能力、課程指導能力,最終指向深度學習的展開。
【案例1】誰「拯救」了小組合作學習
案例來源:《地震中的父與子》片段。
【課堂觀察記錄】
(筆者深入課堂,定點觀察一個學習小組。據教師記錄顯示,組內兩人為學優生,簡稱為生1、生2;一人為中等生,一人為學困生,但此二人皆被標註為「調皮好動」)
師:父親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請按要求針對這個問題展開小組合作學習。
(出示要求)
[1.小組成員每人寫下一個關鍵詞概括自己對父親的印象,到文中找出相關句子並寫下自己的想法。
2.按1-4號的順序交流自己的想法。可以有贊同,有質疑,有補充,有追問,要人人發言,輪流說。
3.交流後,選擇一個關鍵詞寫到黑板上。 ]
生1:大家都看到要求了。接下來請大家獨立學習,任務完成後就轉向我。
(小組成員一一點頭,分頭學習)
(一段時間後……)
生1:我先發言!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堅持的父親。
生2:嗯!堅持。(點頭)
生3:堅持。(笑著看向生1)
生4:絕望。(看著生1)
生2:「絕望」不是對父親的印象。(馬上反駁)
生1:我覺得是「守信用」吧。(讀文中相關句子來說明)
(最終四人統一答案:守信用。生1上台書寫小組觀點,其餘三人繼續小聲討論)
生2:我覺得「守信用」可以縮短為「守信」。
生4:嗯!(裂開嘴笑著)
生3:組長已經去寫了啊,又不能改了。(看了看黑板,由於黑板前同學較多,沒找到生1)
(生1回到小組)
生1:黑板上面沒地方寫了。(很平靜地陳述,其餘三人看向黑板,當時還有其他小組的人在寫)
(板書框架如下)

生3:延伸出一個「泡泡」就好寫了啊!(馬上說)
生2:對啊!有些組肯定也是這樣的!剛才老師沒畫這麼多「泡泡」。
生3:我去寫好了!(沉穩地說)
生2:可是,「守信用」已經被其他組寫了!
生1:那好吧,咱們換一個詞。換成「信賴」好不好?
生2:「值得信賴」好一點。
生1:字太多了,寫不下。(苦惱地說)
生3:那個圈畫大點就好了啊!
(生3起身去板書,其餘三人坐等教師的指令)
【觀察結論與思考】
在一個教室中,教師常會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把學生分成不同等級,而學生也會根據學業成績給同學分類。一般來說,大家都認為學優生處處表現優異,是學困生學習的模範,是學困生有難處時的「小老師」。這樣特殊的兩個群體在上面的案例中卻顛覆了一般常理。
從這個小組的學習過程看,標註為「學優生」的生1確實在整個學習中起到了不錯的組織作用,並且態度親切,沒有給人強勢的感覺。其餘三人服從分配,並爭分奪秒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只是「學優生」在遇到「黑板上沒有位置寫詞語」的問題時竟然選擇了放棄,而此時的「學困生」卻很快地解決了問題。
這引發了我們的思考:「學優生」與「學困生」分類的標準是什麼?當初分類時的指標又有幾個?
顯然,在這個小組的學習過程中,作為「學困生」的生3積極發言,思維更活躍。這樣的學習表現恐怕只有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才有機會發生。如果說平時「學優生」比別人更優秀的話,那在這次合作學習中,是「學困生」拯救了大家。
【案例2】推翻小組合作中的「霸權主義」
案例來源:《慈母情深》片段。
【課堂觀察記錄】
(筆者深入課堂,定點觀察一個學習小組。重點觀察其中一位學優生。在教師的描述中,他性格外向且安靜,人際關係良好,成績優秀,知識面廣,思維敏捷)
教師提出要求:「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請按要求針對這個問題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同時出示如下要求。
[1.小組成員每人寫下一個關鍵詞概括自己對母親的印象,到文中找出相關依據。
2.按1-4號的順序交流自己的想法。
3.交流後,選擇一個關鍵詞寫到黑板上。 ]
組員本應先各自思考再進行討論,卻因組長的一句「我們開始討論吧」而被迫提前開始討論。
組長點名:「1號,你先說。」1號為學困生,一時語塞。
組長見狀,直接跳過1號,說道:「2號,你說吧。」
2號回答完畢後,他緊接著說:「3號,該你了。」聽完3號的回答後,他追問:「你找到的句子表現出了母親的什麼特點?」
最後輪到組長發言了,他就自己的觀點侃侃而談,並能用書本上的關鍵詞句證明自己的觀點。只是在這個小組討論的環節中,1號耷拉著腦袋,沒有再說過一句話,也沒有參與任何討論環節。
在這一組中,組長無疑是小組合作的主導者。他能準確揣摩教師的意圖,熟練掌握合作方式,清楚了解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所以,當1號學生回答問題出現困難時,他沒有絲毫的猶豫,馬上跳轉到2號。因為他知道1號學生的學情,如果要等待1號回答,會消耗大量的時間,進而影響小組討論的進度。
【觀察結論與思考】
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總覺得自己應該徹底放手,讓學生自主完成所有的事情。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才能表現出教師的民主性。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教師就可以在學生的小組合作中「消失」了呢?長此以往,學生的能力真的能在小組合作中得到鍛鍊和提高嗎?
作為教師,會不自覺地欣賞組長這樣的學生,因為他各個方面都表現優秀。可是,作為同齡人,特別是像1號那樣的學生,可能會討厭這樣的同學。因為有了他的存在,1號的挫敗感會很強。其實,站在1號的角度,教師可以發現他相當無助,沒有老師的關愛,缺少同學的幫助。對他來說,這段求學的歲月不夠溫暖。這樣的他只會一天天地消沉,然後徹底地淪為學優生的陪襯。這並不公平。
所以,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不應是站在講台上的擺設,而應走到學生中去,逐一深入每一個小組,提供相應的指導,了解每一個學生在小組內的學習情況,讓大家都能在小組內發出自己的聲音。這非常考驗教師的智慧。教師需要學優生組織小組合作,需要他們帶動小組氛圍,但不能讓他們左右組員的思想。只有這樣,對學生來說,才是公平的。也只有這樣,課堂變革才是深入而有效的。
【案例3】合作學習過程中傳遞的「思考力和生命力」
案例來源:《琥珀》片段。
【課堂觀察記錄】
(組內成員各自完成學習單上的批註,並在書本上畫出相關的依據)
生1:琥珀形成的條件應該是「太陽的照射」,請看第6自然段。(讀相關的句子,其餘三人聽後用OK手勢表示贊同)
生2:我覺得還需要時間,請看第10自然段。
生4:我有不同的意見。這只是說時間過得很快,但是不知道裡面是否有昆蟲。(此時三人都做了一個贊同手勢)第12自然段才是描寫松脂球形成的段落。
生3:我覺得還需要運動,請看第11自然段。
生2、生4:這也是時間啊。(反駁意見)
生4:其實還需要有昆蟲才行。
生1:還有氣候原因,書上說太陽火辣辣的。
生3:還要有松脂。
生4:還需要掩埋地下,還需要保存,必須受到地下擠壓。
生3:為什麼必須擠壓?
(生1見大家爭論不下,建議全班交流時提出問題,讓大家幫忙解決)
【觀察結論與思考】
通過觀察這個小組,可以聯想到兩個詞語——「思考力」和「生命力」。
傾聽是保障合作學習有效性的關鍵。在這個小組中,組員在傾聽了同伴的發言後,發現自己未發現的學習成果時,會主動畫出書上的相關句子或在學習單上及時補充批註。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對話。學習不是交流已經知道的東西,而是聆聽自己不知道的東西。聆聽他人的聲音是學習的出發點,也是學習的起跳板。
正是基於組員間認真的傾聽,才有了後面組內精彩的互動。尤其是生2和生4,在整個交流過程中會不斷地進行補充,遇到不一致的觀點會質疑、會反駁。教師能深刻感受到他們思維的火花在迸發、在碰撞。相信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會得到質的飛越。這樣的合作帶來了課堂的生命力。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主體尊嚴得到了維護,自我價值得到了實現。
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用心傾聽學生,協助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成長。充滿「思考力」「生命力」的課堂才是真正的課堂!
三、促「以生為本」生根
通過參與專業實踐與研究活動,履行「學情觀察員」的職責,許多一線教師轉變了教學理念:教學時,在關注自己教學設計實施進程的同時,更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狀態、學習情緒,關心學生的學習是否真正發生了,教學是否充分促進了每一個個體的生命成長。
在「學情觀察」的促動之下,授課教師與觀課教師之間會有多次真實有效甚至深刻的溝通。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會對課堂教學進行深入思考,還會主動進行自省,對自我成長的認識更加明晰,對課堂的認識更具廣度、深度和高度。如此深入的交流必然帶來有效的反思,有效的反思會為教師提供不斷提升自我的行動力,不斷提升自我的行動力又會促進教師個人素養的提升。
「學情觀察」這種有利於課堂轉型的新模式已經在區域層面得到了推廣和運用。我們堅信,「學情觀察」的研究與推廣一定會促進「學為中心」「學有所值」課堂的構建,促使「以生為本」「核心素養」真正落地生根。
(義烏市教育研修院   322000)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