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謹防「打回去」的教育風險

2023年09月16日

- txt下載

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你該怎麼辦?針對這個問題,近日四川樂山某幼兒園對該園小朋友的家長做了一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約60%的家長表示應該培養孩子強硬的性格,被欺負時要「打回去」;有25%的家長則認為,孩子被欺負後,應當遠離施暴者,而不是以暴制暴。(5月2日成都商報)
小夥伴之間打打鬧鬧很正常,因此說孩子世界是一個「小江湖」並不為過。「強者」和「弱者」共同組成了這個「小江湖」,他們都是不同家庭教育開出的不同花朵,只不過「強者」更加爭強好勝,「弱者」更加謹慎矜持而已。那些視孩子之間打鬧為「江湖血色」的家長,顯然是過於敏感或者過於溺愛孩子,心怕孩子受到一點點委屈。因此他們大多主張孩子受到欺負時要堅決「打回去」。
「打回去」里包含著「千萬不能做弱者」的良好期望。確實,一個孩子在受到欺負時如果老是忍讓,久而久之就會變得內斂懦弱,這種不健康心理極不利於孩子未來的成長。但是「打回去」的以牙還牙、以暴制暴同樣隱藏著教育風險,家長必須高度警惕。鼓勵或慫恿孩子「打回去」,可能一時鎮住了對方,顯示了自己的「強大」,但這是暫時的勝利。長期如此,孩子會認為武力是解決問題的首選或唯一方法,就會變得越來越囂張跋扈,蠻橫無理。
實際上,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是把孩子培養成溫文儒雅不卑不亢的謙謙君子,意即「外柔內剛」的人才。今天不少家長要求孩子「內外皆剛」,顯然是觀念走偏了。培養孩子,還是應該信奉「秀外慧中」的古訓,切勿種出「外強中乾」的惡果。
那麼,孩子受到欺負之後怎麼辦?一句話,把握好原則和限度。對小夥伴之間的磕磕碰碰犯不著上綱上線,如臨大敵,而是要教育孩子忍受正常的傷痛。如果是偶然的欺負,家長應告訴孩子多向老師或家長求助。如果是長期的欺負甚至校園霸凌,此時的「打回去」就很有必要。這樣的「打回去」,不僅顯示自己的人格尊嚴不容侵犯,也是給對方家庭教育打一記響亮耳光。
善良和文雅不可無,戾氣和霸道不可有。這應該是家長教育孩子、處理孩子糾紛的基本原則。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