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傳統習俗的繼承要身體力行才好

2023年09月16日 - txt下載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按照傳統習俗,在這一天,人們要賽龍舟、插艾草、吃粽子,進行多種多樣的紀念活動。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端午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過,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端午節的種種傳統習俗漸行漸遠,這個節日所留下的僅僅是吃粽子這樣簡單的意味了。
端午節的傳統味道越來越淡了,這讓我很有感觸。包括春節在內的傳統節日儘管被列為法定假日,但傳統意涵還是越來越淡,關於端午節的傳統恐怕已經沒多少人熟悉了。甚至可以說,傳統文化的傳承正在斷裂,不僅在傳統節日堅守傳統儀式的人越來越少,平時生活中傳統文化的影響力也在式微,現在的很多老年人對傳統也是馬馬虎虎應付了事。
就說過端午節吧,北方和南方其實原本有不同的方式——作為中原地區的河南,相對而言屬於北方。30多年以前,我還在鄉村老家生活。端午節那天,我們這裡雖然沒有什麼隆重的儀式,沒有龍舟賽也不會包粽子,但一整天的生活自有特色。
日出之前,家家門前都插上了苦艾,十五六歲以下的少年兒童都要起早去深深的茭草地用露水凈身,回到家裡要用泡著石榴花瓣的水洗臉;然後還要在耳朵、脖子、手腕、腳脖抹上雄黃酒,有人還會喝一點雄黃酒;12歲以下的孩子們脖子、手腕、腳脖全都要系上五色線,胸前還掛著一個包了苦艾葉、茴香籽之類的五彩香囊,這都是母親親手做的;早上各家都要煮雞蛋、蒜瓣……很多老年人對這些事相當認真,比如雄黃酒抹脖子、手腕、腳脖,每個地方一定要抹夠一圈,五色線不是自己掉的話一定要出了五月才剪掉,而且不能隨便扔。有人說這些都是「封建迷信」,但其中包含的文化價值恐怕不是「封建迷信」能概括得了的。
然而,這些看上去很簡單的儀式現在還有誰在乎?恐怕沒幾個人知道了。我近幾年在學校觀察發現,整個小學中,極少有孩子身上佩戴端午節傳統飾物,問他們端午節怎麼過,都說不出什麼。在他們眼裡,端午節是個吃粽子的節日,一個很模糊的節日。只有個別聽說是紀念屈原的,但屈原有什麼故事,只從老師那裡聽到一些。如此,精彩生動的傳統也變得枯燥了。我問老家如今過端午節的情況,鄉親們對傳統也知之甚少,除了買粽子煮雞蛋,好像也沒別的內容了。老年人也嫌傳統的過節方式太麻煩,乾脆也就不應付了。
「過不過節不都一樣嗎?」我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隨著儀式被遺忘,傳統節日的意義也被忽略,傳統悄然間就這樣被丟棄了。雖然傳統節日都要放假,但人們無論對哪個節日,都萬變不離其宗地圍繞著購物和遊玩說事,如此把傳統節日簡單化,實在看不出文化傳承的影子。更何況年輕人生活城鎮化乃至城市化,幾乎完全顛覆了傳統。北方的端午節很少有人提起,端午節街上賣的香囊也很少有人光顧。有的人指望正在衰落的鄉村挽救傳統,這可能嗎?憂慮傳統遺失並有志倡導傳統的人們,能否不只是坐而論道,而是身體力行地重拾傳統呢?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