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農村教育體制改革與新農村建設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摘 要: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係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根本性問題,而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發展農村教育事業。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又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它擔負著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發展農村生產力、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任務。因此,新農村建設必須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通過農村教育體制改革,培養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關鍵詞:農村教育;體制改革;新農村建設
  
  關於三農問題,溫家寶總理曾經指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係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根本性問題。而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發展農村教育,因為農村教育是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知識和發展農村經濟最根本的力量。十一五時期,必須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技能培訓和文化事業,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由此可以看出,深化農村教育體制改革,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村教育體制既是一項重要的歷史使命,更是一項緊迫的現實任務。本文針對我國農村教育體制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探索農村教育體制改革的新途徑,研究農村教育體制改革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相互關係。
  
  一、當前我國農村教育體制現狀及存在的基本問題
  
  1、城鄉一體化的教育教學模式制約了我國農村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目前我國的基礎教育教學中,農村和城市都採用了同樣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與農村實際相脫離,很難適應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對中高級專門人才的需求,不能真正起到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2、農村教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成了目前制約農村教育發展的最主要的原因。目前,我國的農村教育主要是基礎教育,它的規模是城市基礎教育的兩倍,然而,教育經費在它身上的投入卻不到城市的一半。一些地方為了減少財政支出,嚴格控制公辦教師的編制,以至一些師範畢業生缺編當不了教師,而由良莠不齊的代課老師長期支撐著貧困地區的農村教育,農村教育的質量受到嚴重威脅。
  3、農民子女受教育的成本越來越高,大大地超越了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由於教育經費投入的不足加上管理不足,目前,我國雖然是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但實際上農村學校的雜費依然很高,各種費用五花八門,亂收費的現象時有發生。部分地區的一些鄉鎮為了減少教育資源的浪費,採取合併學校,在總數上減少學校數量的做法,但很多學生仍然分散於農村,村與鎮之間的距離較遠,這就使得許多學生必須額外增加交通、用餐、住宿等費用在內的一些支出。在廣大農民經濟收入普遍不高的情況下,這筆額外支出增加了一些農村家庭的經濟負擔,從而導致了一些孩子過早的輟學。
  我國長期以來存在的城鄉差異,使農村和貧困地區的人們普遍嚮往城市生活,讓子女接受較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跳出農門的最現實、最直接的手段。可是高等教育越來越高的收費使農民在教育投入與維持家庭生產和生活的博弈中,最終不得已選擇後者。
  
  二、探索農村教育體制改革的新途徑
  
  由於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所造成的結果是,素質教育農村不如城市,中小城市不如大城市的現狀。其實,農村最需要的是懂種植、養殖知識,掌握農產品加工、機電維修,預防自然災害等技術的技工。所以農村教育要以培養合格勞動者兼顧知識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辦學目標,把普通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結合起來,解決農村發展對教育的迫切需求。以此為出發點,對農村教育體制提出以下幾條改革新途徑:
  (一)改變以應試教育為主的農村教育模式,構建以農村技術教育、專業知識教育為基本特徵,文化素質教育為基礎的新的農村教育發展模式,建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相互溝通的教育體制。
  第一、職業教育是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開發農村人力資源的有效途徑。針對我國農業人口專業素質普遍偏低的狀況,必須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加強農民實用技術的教育與培訓,把教育教學同生產實踐、社會服務、技術推廣結合起來,課程設置要形成以基礎文化課為根本,實用的職業技術教育為主幹的課程體系。
  第二、以農民培訓為重點,開展農村成人教育。要不斷完善農村成人教育體系,積極推廣實用生產技術的培訓和非農就業必須技能的培養,在教學內容上,要貼近農民的實際需要,包括優良農產品品種的推薦、特色農產品種植技術的提高、家政服務等等。在教學方法上,要以直觀、通俗的語言,讓農民更容易接受。
  第三、加強農村基礎教育,構建分流式教育體制,最大限度地遏制新文盲的產生,鞏固和加強農村普九教育成果。
  各級政府應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加強九年義務教育的宣傳工作,保證學齡兒童的入學率,減少輟學率,最大程度地遏制新文盲的產生。
  在目前有限的教育資源條件下,我國農村初中畢業生不可能都直接升入高中,因此要構建分流式教育體制,對那些升不了學的農村學生要進行技術知識、專業技能教育,以為就業做準備。而對那些有信心有能力的農村學生,學校應保留部分普通班以便他們擁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二)擴大教育經費的籌集渠道,加大政府對農村教育經費的投入。
  第一、強化政府投資辦學的主體地位。各級政府應當充分意識到只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通過農村教育來提高農民素質,才能從根本上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從而形成:教促富,富促教的良性循環機制。
  第二、拓寬教育經費的籌集渠道。創造條件儘快開徵大家所建議的教育稅,發行教育彩票,允許企業和個人捐助教育經費等;發動全社會對教育的支持,設立春蕾基金、宋慶齡少兒基金等等,應該從目前的各自為政改為實行統籌指向,實行向農村教育傾斜,使其成為農村教育投入的又一重要渠道。
  第三、對於升入高等院校的農村學生,財政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輔之以助學貸款。各級財政部門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財政支持政策,例如無償補助或者助學貸款貼息等政策,以減輕農村學生的負擔,刺激農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優化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
  新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是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模式,將義務教育的投入責任以及主要人事責任交由縣級政府負責。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可以更有利於農村教育的統一規劃、教師的統一配置與培訓、教學硬體與軟體建設的質量把關,確保有足量的教師從事農村教育,從而有利於農村教育整體質量的提高。
  然而,事實上縣政府在完成自己在這一新體制中應該負有的責任方面還遠遠沒有達到要求,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並不能切實保證農村教育的發展。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優化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堅定不移地推進這項體制的落實,從而有利於實現面向三農,有利於三教統籌,有利於實現農村教育的民主性、多樣性與開放性,從而使農村教育大大推進一步,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培養農村留得住的新農民而做出貢獻。
  
  三、深化農村教育體制改革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十一五時期,必須紮實穩定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農業的現代化,切實保障農民的權益,就是要促使農業向知識化發展,關鍵就要促進農民知識化。只有用現代農村教育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才能有效推進現代農業進程。
  培養新型農民,就要把農村教育擺到整個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優先地位,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發展農村教育,培養新型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緊迫需要解決的問題。發展農村教育就必須通過農村教育體制改革,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從而切實提高農民的素質,使農民真正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人。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建設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同時強調,要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素質。筆者著眼於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分析了農村教育體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推進新農村建設就必須深化農村教育體制改革,主張通過改革加快農村教育發展,從而切實提高農民素質,使農民真正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人。中國Www.LWlm.com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