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淺析大學生就業與高等教育體制創新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摘要:本文通過對當今大學生就業這一社會熱點問題的研究,針對於大學生自身存在的思想問題,得出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現狀和存在的諸多問題。對於一般情況,結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給出了我國教育體制需要改革創新,並且針對於問題提出了一定的解決途徑,使我國高等教育要從精英教育逐步向大眾教育轉化。
  關鍵詞:就業 教育 體制 創新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國有企業職工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的凸現,就業難問題備受關注,大學生就業難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一些學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不同的角度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進行了探討。有些學者認為大學生就業難主要是高校擴招造成的;有些學者則認為是高校課程設置的不合理造成的……諸如此類的原因闡釋還有很多。本文從實際出發,分析由此問題引發的高等教育體制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1 大學生就業難的熱點問題
  從1999年開始,高校開始大面積擴招,招生人數以每年60~70萬的速度增加,這給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我國高等教育完成了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型。但是擴招猶如一把雙刃劍,在給我們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弊端,其中就業難問題尤為突出。就業問題不僅關係到大學生的切身利益,而且關係到國家發展穩定的大局,關係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的實現,因此必須探尋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以尋找解決的對策,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
  目前,前多少年較為容易就業的大學畢業生也遇到了就業難問題,隨之就出現了聲勢浩大的考研族以及校漂族。那麼到底中國的大學生教育和就業發生了什麼問題:第一,大學生就業難很大原因是因為對收入要求過高。第二,在本科生出現就業報酬低的狀況後很大一部分人選擇了繼續考研。第三,隨著考研大軍的不斷擴大,出現了一大批校漂族,即那些大學己經畢業,卻仍留連在校園內或者學校周圍的人群。
  現在有些大學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在選擇就業城市時,他們喜歡去大城市,喜歡去沿海地區;在選擇單位時,他們喜歡去機關高校等單位,在選擇崗位時喜歡待遇好的。而事實上存在著更多就業機遇的往往是西北地區、民辦企業等等,但這些往往不是大學生選擇的對象,在這些更能夠發揮大學生作用的地方往往招不到大學生,因為大學生認為這樣的地方會埋沒了自己,會讓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在擇業時更喜歡留在大城市中,而大城市競爭是非常激烈的,這樣對人才也是非常挑剔的,所以常常有人很難就業。與此同時,一些大學生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很多私營、民營企業不願意去,而一直在減員增效的大型國有企業卻成為大學生爭奪的目標,導致需要人才的地方沒有人才,擇業觀念仍停留在精英教育階段。在今天的畢業生們看來,專家袁隆平當年的擇業肯定是失敗的,整天種水稻,簡直就是一個農民,但他的成就卻斐然。要讓學生接受從‘精英’變成‘大眾’的角色認知和身份定位,確實需要經歷一個非常艱難和痛苦的轉變過程,這是一個客觀社會現實。誰更早接受,誰就能在競爭中贏得主動權,人大校長紀寶成認為。對於大學生來說,應該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應該務實和正確定位,放下架子,認識到自己不再是天之驕子,而只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者。試想,下基層回西部未嘗不可,金子在哪兒都發光。既磨練意志,還能積累經驗,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學生要改變自己的就業觀念,實事求是地估計自己,準確給自己定位,要認識到越偏遠的地方越能夠發揮自己的專長,不要有地域上的歧視。同時增加知識的積累,認真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再適當地補充相關專業的知識,增加自己的求職砝碼。在大學期間要多參加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資格考試並獲得資格證,以提高自身的就業籌碼。學生還要提高實踐能力,要學會把書本知識應用在實際中,從而多方面鍛鍊自己,提高就業成功率。
  2 高等教育體制存在的問題
  今年,國家發布的權威報告顯示,職業類學生的就業率首次超過了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出現學歷越高就業越難的怪現象。由此,不得不深思我國的高等教育面臨著體制上的問題,需要改革創新。高等教育是關係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長遠發展的根本性問題,體制則是決定高等教育發展的關鍵。三十年前,恢復高考、中國高等教育體制重新啟動成為改革開放的先聲;三十年後,繼續改革、完善中國的高等教育體制,既是一項突出而緊迫的時代任務,也是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大業的需要。基於這一戰略性考慮,仔細反思、規劃中國的高等教育體制,是一個十分關鍵和重要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在大力推進高等教育的制度創新。之所以要對高等教育制度進行創新,是因為這種制度導致了高等教育效益低下。這種低效率的制度,產生了大量的低效率的結果,以至高等教育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為此,以提高高等教育效益為切入點的制度創新,一時成為高教體制改革的熱門話題。但高等教育要順利進行制度創新,提高高等教育效益,我們首先需要對導致我國高等教育效益低下、自身創新不足的制度背景以及在這種制度背景下運作的高等教育制度特徵進行深入分析,來對可供選擇的高等教育制度創新方案的有用性作出評價,從而提高高等教育制度創新的實效性。
  現階段,高校或多或少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專業設置不合理。目前,一些高校的專業設置存在著不合理因素,很多高校在上一些新興專業時往往考慮得不夠周全,缺乏長遠的眼光,往往只盯住那些就業形勢好的熱門專業,而忽視了冷門專業,這樣就會造成一些冷門專業缺人卻招聘不到人,而熱門專業畢業生又過剩,供給遠遠大於需求,影響學生就業。第二,學校教學質量下滑。學校的大幅度擴招造成了師資隊伍嚴重不足,有時一個教師擔任多門課程,無心搞科研,教學質量的下滑影響到了學生所學知識的提高。而且學校有些課程的設置不注重應用性,脫離了實際,在學校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會很困難,與實際脫節,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學生的就業。第三,人才培養方向有誤。一直以來,高校本著培養高水平,有特色,高精尖的人才為己任,但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狀況已逐漸消退,高考的升學率逐年上升,隨之而來的是就業情況逐年下降。那麼,我們應該反思,在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的今天,人才培養方向是否應該走向大眾化。讓學生們不再自以為是,不再高傲自大,放低身價,逐步融入社會。
  3 高等教育體制問題解決的途徑
  在今年出台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第二部分發展任務中明確指出:高等教育要增強社會服務能力。高校要牢固樹立主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全方位開展服務。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開展科學普及工作,提高公眾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積極推進文化傳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積極參與決策諮詢,充分發揮智囊團、思想庫作用。鼓勵師生開展志願服務。促進高校辦出特色。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發揮政策指導和資源配置的作用,引導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質化傾向,形成各自的辦學理念和風格,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
  在教育體制方面要進行改革創新,才能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不斷完善體制制度。但改革過程不能急於求成,應在目標明確的情況下,分階段、分步驟進行,儘可能地降低轉製成本,降低改革風險。對於改革的成果不能急於求成。教育本來就是一項功在千秋、利在長遠的事業,不可能在短期內就看到其效益。要特別避免那種在幾年之內就要見成效的心態,也很難有指標性的東西來對改革成果加以衡量。對改革進行評估當然是必要的,這種評估主要應該考慮到高校的主要服務對象社會、學生以及教職人員的判斷與感受。第一,更新人才培養觀念。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關鍵是更新教育觀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養體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水平。樹立全面發展觀念,努力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樹立人人成才觀念,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為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樹立系統培養觀念,推進大中小學有機銜接,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加強學校之間、校企之間、學校與科研機構之間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種聯合培養方式,形成體系開放、機制靈活、渠道互通、選擇多樣的人才培養體制。第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湧現的局面。第三,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改進教育教學評價。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開展由政府、學校、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活動。完善學生成長記錄,做好綜合素質評價。探索促進學生髮展的多種評價方式,激勵學生樂觀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改進社會人才評價及選用制度,為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環境。樹立科學人才觀,建立以業績為重點,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各類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強化人才選拔使用中對實踐能力的考查,克服社會用人單純追求學歷的傾向。
  4 結論
  大學生就業難是表面現象,現在社會上仍然有大量的空缺崗位需要大學生的加入,正如以上分析,大學生要從思想上進行轉變,從基層做起,從基本的技術學起。要達到以上原則,根本在於大學教育體制改革,真正做到從高精尖過渡到大眾化,給學生一個接觸社會,認識社會的平台,打破死讀書,讀死書的局面,給予他們更多的課堂以外的知識,讓高等教育真正做到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人民。www.LWlM.com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2]姜小清,就業與創業指導[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8.
  [3]閆衛鋒,當前就業形勢下的大學生社會化教育[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6,6.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