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提高中班幼兒科學區活動的效率的對策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科學區活動,即一種幼兒個別化的、對周圍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和現象進行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 是提供與科學內容相關的材料,給幼兒一個自我觀察、自主探究、自我學習及和同伴進行合作遊戲的活動形式。 中班的幼兒正處於一個對外界事物、 現象都十分好奇的階段, 科學區活動可以有效地幫助幼兒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學知識, 也是幼兒個性化教學的最佳方式。 有效的設置科學區環境、加強教師指導能更好地提高中班幼兒科學區活動的效率。
一、優化環境,營造探索空間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 通過科學區環境的創設和材料的投放, 能有效地體現環境育人的作用。 使幼兒在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活動環境里,與材料積極互動,自由發展。
(一)區角設置,自由開放
班級科學區主要包括“自然角”和“探索區”。 班級里的 “自然角” 里有盛開的蝴蝶蘭、翠綠的文竹、遊動的小金魚,為幼兒營造了一個豐富而鮮活的微型自然界, 在這裡不僅可以種植植物、嘗試種子發芽的實驗,還可以飼養小動物,如小蝌蚪、蠶寶寶等,在日積月累的觀察與記錄中,初步萌發幼兒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
“探索區 ”里 ,幼兒通過放大鏡 、 天平秤 、傳聲筒等來了解自然、認識世界。 各類科學小實驗、科技小製作活動給了幼兒自由探索,探尋科學奧秘的機會,幼兒可以在開放的環境里,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自我操作、自我探索、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也可以在這裡選擇同伴共同活動, 體驗與同伴合作的過程, 通過“玩中學 、問中學 、想中學 、做中學 ”,培養科幼兒探索態度和創新能力。
(二)內容選擇,貼近生活
科學區的遊戲主題內容安排要有一定的計劃性,結合教學計劃,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 生活經驗有意識地選擇科學探索的內容。 但是,活動區內容既有預設,又有生成,教師應根據幼兒實際操作情況、 需要與興趣的轉移等,進行及時地調整。
如玩“娃娃家”時,幼兒都喜歡擺弄廚具,我靈機一動,何不擴大娃娃家的“廚房”,使廚房更現代化,更具有可操作性,於是在我們的提議下,幼兒從家裡帶來許多“鍋碗瓢盆”,並加入不少“廚房小工具”,這些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小工具,如削皮器、壓紋器、簡易榨汁機等。 幼兒在做飯炒菜的同時,認識了各種廚房工具的本領, 並能積極探索使用各種小工具,初步了解其中的科學小原理。
(三)材料投放,關注興趣
科學活動區中提供的材料, 可關係到幼兒活動的質量,提供有趣多功能的遊戲材料,能使幼兒盡情地“研究”他們的世界,引發幼兒的探究興趣,給幼兒創造想像的空間。
如“鏡子變魔術”遊戲,教師給幼兒提供了一塊平面鏡、一張畫有圓形的紙,引導幼兒思考:怎樣可以變出兩個圓形? 幼兒用鏡子一照,鏡子裡外各一個。 教師再引導幼兒思考:怎樣可以變出三個圓形? 新的問題引發新的探究,激發孩子們不斷嘗試。 繼而再提供“半個物體”的圖形卡,怎樣巧妙利用鏡子變出完整的一個物體。 看似平淡的小魔術,卻在不經意中緊緊抓住幼兒探究的慾望, 涌動著興趣的激流。
二、恰當指導,激發深層探索
在科學區活動中, 教師從集體活動的引領者轉變成區角活動的支持者和推動者,更多使用的是“支持性指導”。 這就要求教師要關注幼兒探索學習的整個過程, 這樣才能充分了解每一個幼兒的發展水平, 有利於正確指導和幫助不同發展層次的孩子, 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 從而促進每一個幼兒向最近發展區靠近。
(一)巧用圖示,自主操作
科學區所採用的圖示法, 是使用圖示的方式呈現科學小實驗或科技小製作的步驟圖。 教師繪畫的圖示直觀形象、生動有趣,有利於引起幼兒的注意,圖示配上數字,體現順序性,便於幼兒領會並使科學操作有條理性。
圖示法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同時也有利於教師更好地落實教育目標,幫助幼兒積累自主學習的經驗。
如科學探索活動“爆米花跳高”,幾顆小小的爆米花如何跳高, 這個奇怪的景象怎麼讓幼兒相信,又怎麼去操作。 光靠教師說是不行的,所以通過圖標的作用,將三個步驟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展現, 第一步在桌上放一張白紙,然後在紙上放幾顆爆米花,第二步撕下一張保鮮膜,攥成拳頭大小的一個團,並在白紙上迅速摩擦 10-15 次, 第三步是立刻把保鮮膜移到爆米花上方,這時爆米花會跳起來,粘到保鮮膜上。 讓幼兒十分清楚地看到怎麼樣一步一步的嘗試,通過觀察圖示,自主操作,親身體驗,充分了解整個過程,最後也揭開了爆米花跳舞的秘密。
(二)耐心等待,適時介入
在活動中當幼兒出現困難時, 不少教師常常急於介入活動, 這樣容易使幼兒原本富有創造性的探索活動因標準答案的出現而告終。 教師應學會等待,讓幼兒通過充分操作、探索,儘可能自己解決問題。 只有當幼兒的探索興趣即將消失或是遇到操作瓶頸無法跨越時,教師的干預才是適時的。
如幼兒在家都種了小豆子, 幼兒天天去看它們、關心它們,並進行觀察與記錄。 一開始,幼兒的興趣濃厚,但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淡下來。 這時,通過集體的交流能梳理幼兒的經驗,激發新的觀察與探索的興趣。 因此,一周後, 我們進行了集體談話活動 “豆豆的變化”, 可以請幼兒直接描述豆豆現在的樣子,也可以說說自己看到過的印象最深的現象,如:小豆豆脫皮的樣子;大小顏色的變化;因照顧不周豆豆乾掉或爛掉的; 有一些味道等等。 可以引導幼兒用觀察記錄圖或照片來說明, 讓幼兒在慢慢的觀察和交流中進一步梳理出種子發芽生長的規律,以及種植的常識。
(三)搭建平台,有效促進
在科學區活動中,教師觀察的同時,也可成為探索活動的共同參與者。 當幼兒科學探索活動受阻時, 教師不要生硬地去搶幼兒的“球 ”,在幼兒把 “球 ”拋向自己的時候 ,通過為幼兒搭建一個平台,巧妙地把“球”拋還給幼兒。 在接拋的過程中起到指導的目的,從而提高幼兒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
如探索活動“潛水員”,幼兒根據科技小製作的步驟圖, 使用剪刀等工具一步步製作出紙質的“潛水員”。 如何使潛水員正好漂浮在水盆里呢? 潛水員的靴子明明是按照圖示用輕粘土做的,怎麼潛水員就沉到水底了? 幼兒在反覆嘗試均失敗後,來尋求我的幫助,我提示:“想想為什麼會這樣? 靴子是重了還是輕了? 潛水員放入裝滿水的瓶子裡,有什麼辦法讓他快樂的潛水,一會兒上浮,一會兒下沉呢? ”教師放棄了示範與講解,用一句看似簡單的話,引發幼兒的思考,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探索。 問題或提示如同一個腳手架,使他們努力向上跨了一步,教師再順利把孩子的“球”拋了回去,引導孩子不斷嘗試與創新。 教師對幼兒學習時間、空間的退讓上,包含了對幼兒自學能力的引導和鼓勵。
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說過:“活動在兒童生活中具有極重要的意義, 具有與成人活動、工作和勞動同樣重要的意義。 ”科學區活動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 我們應努力為幼兒創設積極開放的教育環境,使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使科學區活動真正“活起來”,成為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