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幼兒家庭早期教育調用分析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一、引言
幼兒養成教育是目前幼教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孩子在幼兒期養成的良好習慣可以影響他的一生。一般認為:“養成教育是指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和途徑,按照一定的道德規範、行為準則培養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教育。它以社會公德、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規範為主要內容,以兒童為主要對象,旨在使其養成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行為規範的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
處於兒童社會化初級階段的幼兒期是其道德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關鍵期,而良好習慣的形成需要一個循序漸進、持之以恆的培養過程。因此,僅僅依靠幼兒園進行養成教育是不夠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家庭教育由於其早期性和持久性,以及親子之間無可替代的血緣、情感關係,它的影響力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了幼兒園。因此,我們需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家園共育的大環境,建立一種合作、互補的關係,共同進行養成教育。但由於受家長自身教育程度、工作性質、經濟狀況等方面的影響,家長的教育觀念大不相同,對養成教育的理解程度也有深有淺,導致幼兒的行為發展參差不齊。
二、調查設計及結果分析
(一)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的對象是屯溪區鴻智幼兒園的小班幼兒家長,共發放調查問卷60份,回收有效問卷55份,回收率約為91.7%。調查對象中,離婚、喪偶、再婚家庭約占9.1%,留守兒童(雙親在外地算留守)占9.1%。被調查的家庭成員中,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有固定工作的約占41.8%,從事個體經營和工人的約占58.2%。
(二)調查方法
採取問卷調查法、觀察法以及談話法。屬於幼兒家庭隱私的資料並未在調查問卷上呈現出來,由老師通過查閱幼兒檔案獲得。
(三)調查結果分析
1.家庭基本情況
(1)家庭的經濟收入從家庭人均月收入情況看,絕大部分家庭的收入相對穩定,月平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占總數的85%,個別從事個體經營的家庭收入不固定,占總數的15%。另外,通過訪談得知,很多幼兒的家庭還有家裡老人們的資助。為了孩子的未來發展,家長們都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穩定的經濟收入為孩子的養成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調查結果見表1。
(2)家長的學歷父母的文化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家庭教育的思想與方法,而父母的學歷層次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狀況。從調查結果來看,鴻智幼兒園家長的學歷達到大專以上的約占調查總數的一半,總體水平較高。這也與幼兒園所處的地理位置有一定關係,這是一所位於屯溪中心城區的幼兒園,家長多為在城區企事業單位工作的職工。調查結果見表2。【表1-2】
(3)家長的職業父母的職業差別也是影響家庭教育的客觀指標之一。家長所從事的職業不同,會對幼兒的家庭環境、家庭學習條件、學習氣氛、幼兒的心理發展等帶來不同的影響。從調查結果來看,鴻智幼兒園小班幼兒家長職業為機關幹部及企事業人員約占調查總數的一半左右。這個比例大致與表2家長的學歷層次一致,說明了家長的學歷同其職業相對應。除去10%的留守兒童的家長,90%的家長都在屯溪區範圍內工作,並且大部分孩子是和父母共同居住,因此家長是有能力、有時間對幼兒進行家庭養成教育的。調查結果見表3。
2.家庭的教育觀念
本次關於家庭養成教育情況的調查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1.生活衛生習慣養成方面;2.生活自理方面;3.學習習慣方面;4.品德行為方面;5.家長對幼兒養成教育的培養情況。調查結果見表4。【表3-4】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家長在本次調查之前對家庭養成教育不甚了解,在完成調查的過程中逐步理解家庭養成教育的概念和內容。
100%的家長都認為對幼兒進行良好的養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約有45.5%的家長對目前自己家庭的養成教育表示滿意。
在家長對幼兒養成教育的培養情況環節的調查中,90.9%的家長認為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同等重要;85.6%的家長能夠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和起到模範帶頭作用;但只有27.3%的家長能夠堅持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和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對幼兒的教養方式方面,87.3%的家長選擇說教、打罵、以及榜樣,只有極少數的家長會使用激勵和做遊戲、講故事等科學的教育方法。我們結合問卷中家長的教育理念來分析其它四大方面的養成教育情況。(1)幼兒生活衛生習慣的養成通過訪談得知,在衛生習慣較好的家庭中,幼兒的生活衛生習慣一般也比較好,特別是家長在醫療衛生部門工作的幼兒,都有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由於職業特點,這些家長能給幼兒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而在那些家長平時不太注意自身衛生習慣的家庭中,幼兒的生活衛生習慣一般也較差。調查結果見表5。
由此可見,在幼兒良好生活衛生習慣的養成教育中,家庭教育至關重要,特別是家長的示範行為,直接影響幼兒行為。【表5】
(2)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養成家庭結構是影響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養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調查結果反映出在目前的幼兒家庭中,大部分家長認為幼兒年幼體弱,缺少生活經驗和能力,需要得到大人的關心和呵護,特別是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對孩子過分溺愛、嬌寵,不讓孩子做自己該做的事,由於是隔代教育,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往往存在“孩子還小一切慢慢來”的心理,更願意包辦代替,放鬆了對必要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和鍛鍊,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在生活中學習生活、在逆境中鍛鍊意志的機會,形成這一部分孩子自理能力普遍較低的現象。調查結果見表6。【表6】
(3)幼兒學習習慣的養成調查結果顯示幼兒學習習慣的好壞與家長的學歷存在較大關係。在家長學歷水平較高的家庭中,更強調對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而家長學歷較低,常常忽視這一點,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
(4)幼兒良好品德行為的培養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幼兒能夠正確地使用禮貌用語,能做到願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物品,但只有少數幼兒會主動去幫助和關心他人,能夠做到父母提出的要求。結合幼兒養成教育的培養情況來看,如果家長平時在家能夠言傳身教,那麼在這些家庭中的幼兒都有良好的品德行為表現。調查結果見表7。【表7】
三、結論和建議
幼兒養成教育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同時每個家庭的養成教育的側重點和力度有所不同,因此在幼兒養成教育的具體方面存在差異。在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中,家庭教育起到了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要充分發揮這種獨特的作用。
(一)樹立正確的家庭養成教育觀念
古語有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幼兒期養成的良好習慣可以影響他的一生。但遺憾的是,現代家庭教育普遍重視孩子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對孩子進行品德、行為習慣和情感的教育。這不僅導致很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習慣依靠父母和長輩,而且導致了中華民族的尊老愛幼、團結互助等傳統美德也趨於淡化,孩子更多表現出較強的占有欲,不懂得關愛他人,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
(二)掌握有效的家庭養成教育方法
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任何一項教育都必須適應受教育者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否則就不可能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小班幼兒年齡一般是3-4歲,他們剛從嬰兒期過渡到幼兒期,既帶有嬰兒的“痕跡”又帶有幼兒期的顯著特點,主要表現在愛模仿、情緒化和思維帶有直覺行動性等方面,因此,家長應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來進行科學的養成教育。
1.樹立良好的榜樣
模仿是小班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孫敬修老前輩曾對家長們說:“孩子們的眼睛是照像機,腦子是錄音機,你們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們的心上,要做好榜樣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小班幼兒的思維具體,只能從表面去理解事物,主要依靠動作來進行。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幼兒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家長平時的一些壞習慣、說的一些不文明的語言、甚至不良行為都可能在無意中被幼兒效仿,而一些幼兒的性格、行為習慣會從父母的言談舉止、待人處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運用科學的養成教育方式
小班幼兒年齡小,思維能力和自控能力還不完善,他們的行為常常會受到情緒的影響。小班幼兒容易激動,常常越哭越興奮,即使家長給幼兒講道理,幼兒也不願意聽,這時只能用行動使他安靜下來,比如拿毛巾給他擦擦臉,用溫柔的聲調說話,讓他感到親切,情緒上漸漸不再對立或者暫時轉移注意,等他完全冷靜下來以後,才能對他進行說理教育。所以,對小班幼兒的教育應使用耐心說服和引導的方式。
幼兒心理發展的泛靈論特徵,在小班幼兒尤其突出。家長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時,可以利用幼兒這一特點,創設擬人化情境,利用各類小遊戲吸引幼兒注意力。真實的或虛擬的生活情景、小故事都會收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表揚法在幼兒教育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激勵方法,對於幼兒的正面行為和點滴進步,家長都應積極鼓勵、充分肯定,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並提出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例如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如果僅有語言上的表揚和鼓勵是不夠的,這時家長可以採取多樣化的表揚手段來肯定幼兒,比如利用獎勵小紅花,獎勵糖果等物質獎勵方法,或採取榜樣激勵法等多種手段來鼓勵幼兒。
3.教育方法保持一致
教育的一致性是家庭教育的原則之一。在家庭教育中,家庭不同成員之間,常常因教育觀念、教育態度、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別形成不一致。
比如父母對子女要求不一致,就會造成家庭教育者管教要求之間的矛盾,結果削弱了教育效果,還容易造成幼兒“兩面派”的性格。此外,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們格外疼愛自己的兒孫,他們總是想讓孩子更多地得到愛,但是過度的寵愛,常常會使孩子依賴於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庇護,甚至當受到父母的正常教育時,他們也拒絕接受,而以祖父母、外祖父母作為反抗這種教育的武器。這種愛,對孩子不僅沒有好處,反而會害了孩子。只有家庭中各成員間不同的教育觀點統一在正確的科學的基礎上,保持教育過程的一致性,才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營造和諧、溫馨的養成教育氛圍,使孩子健康成長。
(三)家園合作持之以恆地進行養成教育
小班孩子的習慣養成基本上還沒自覺的意識,需要通過成人的提示和幫助。好習慣的 “養”不難,但要“養成”就需要持之以恆,多次強化。因此,家長可以為幼兒制訂一個生活日程表,內容要具體化、生活化,具有可操作性。把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滲透於孩子們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從小就依照一定的時間進食、睡眠、活動,為以後的良好生活習慣打下基礎。同時,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不能單靠一個方面。除了家庭教育,還需通過家園合作。家長們在家園合作中則應建立主人翁意識,積極與幼兒園溝通交流,共同搭建起幼兒成長的階梯。
小班幼兒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斷發展變化,其行為習慣尚未真正形成。只要家長們樹立正確的家庭養成教育觀念,掌握了科學的家庭養成教育方法,並能夠與幼兒園合作,持之以恆地進行養成教育,一定能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 考 文 獻]
[1] 楊曉玲.淺談學齡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策略[J].魅力中國,2009(8).
[2]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3] 陳幗眉.學前心理學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孟慶敏.淺析小學低年級養成教育策略[J].教育創新學刊,2012(10).
[5] 於紅.淺談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J].中國科技教育(理論版),2013(4).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