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深靜脈置管的應用效果與併發症的觀察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邵 茜
河南省商水縣人民醫院麻醉科,河南商水 466100
[摘要] 目的 觀察分析選擇不同深靜脈置管的應用效果及其併發症情況,以便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隨機選擇我院接診的需要靜脈置管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自願原則均分為X、Y、Z三組,各組40例,其中X組患者採用股靜脈置管、Y組患者採用頸靜脈置管、Z組患者採用經外周導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置管。回顧性分析他們的臨床資料,對比分析三組患者置管時間、併發症發生情況。結果 三組患者置管時間上,Z組明顯長於A組與B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三種置管方式皆出現不同程度的併發症,其中三組患者在動脈損傷、導管脫落、局部滲血、導管破裂、導管堵塞、靜脈血栓、導管相關感染等方面相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Z組患者在靜脈炎發生率上則明顯高於其餘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股靜脈置管、頸靜脈置管及PICC置管可以取得相同的效果,對於腫瘤患者(尤其是需化療)而言,建議採用深靜脈置管,不僅能降低患者痛苦,同時可預防化療藥物局部滲漏,加強積極的臨床護理,可降低置管併發症發生率。
[
關鍵詞 ] 深靜脈置管;股靜脈;頸靜脈;中心靜脈;應用效果;併發症
[中圖分類號] R47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6(a)-0144-03
深靜脈置管在臨床中比較常見,指的是一種以特製的穿刺管經皮膚穿刺而留置在深靜脈,從而實現快速補液的效果,其中輸入的溶液包括高滲性溶液與高營養液,並且能對中心靜脈壓進行測量[1],在臨床腫瘤患者及急診搶救中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從近幾年相關研究中可以看出,對於需要長期靜脈營養支持或者反覆化療的腫瘤患者,採取深靜脈置管十分必要[2],應加強高度重視。但是,臨床可採取的深靜脈置管方式與途徑很多,臨床則需要根據患者具體的情況或者要求,選擇最為合適的置管位置與方式,才能取得更好的置管效果,並降低置管併發症。為了進一步觀察分析深靜脈置管的應用效果及其併發症,我院展開了相關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我院2011年5月—2013年11月接診的需要靜脈置管的腫瘤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全部簽署知情同意書願意配合本次研究,根據各組患者自願原則均分為X、Y、Z三組,各組40例。其中X組:男患26例、女患14例;年齡44~80歲,均值(62.3±5.5)歲;輕度15例、中度13例、重度12例。Y組:男患27例、女患13例;年齡45~83歲,均值(62.5±5.6)歲;輕度16例、中度14例、重度120例。Z組:男患24例、女患16例;年齡42~82歲,均值(62.4±5.7)歲;輕度15例、中度14例、重度11例。三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情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X組患者採用股靜脈置管、Y組患者採用頸靜脈置管、Z組患者採用經外周導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置管。選用的材料其中股靜脈置管與頸內靜脈置管為單腔中心靜脈導管(美國ARROW公司),PICC置管則選用的是Groshong PICC導管(美國巴德公司),輸液接頭皆選用的是CLC2000型可來福接頭(美國ICU醫療公司),敷料則為3M透明敷料(美國)。三種置管方式皆根據相關的操作執行:①X組:股靜脈置管方法為按照常規方法經股靜脈穿刺置管,在穿刺點周圍10~15 cm皮膚均勻撒上無痛保護膜,待干後在距穿刺點1 cm處用透明敷貼固定導管,據穿刺點5 cm處再用脫敏膠布進行固定。置管完成後,在第一個24 h應進行透明敷料更換,之後每隔2 d更換一次。②Y組:頸靜脈置管方法為患者取仰臥位,在其肩下墊上一個小枕,保障頭後仰同時偏向左側,從而充分將胸鎖乳突肌線路出來,進行無菌消毒與鋪無菌巾後,利用利多卡因進行局部浸潤麻醉處理,將穿刺點選在胸鎖乳突肌下端(鎖骨頭與胸骨頭形成三角區的頂端),穿刺的時候保障穿刺針和皮膚之間呈30~40°,在頸動脈外側進行穿刺,針尖則指向同側的乳頭,刺入頸靜脈後見到回血,同時確認其為靜脈血,之後將皮膚與導管縫合固定,同時採用肝素進行封管處理。置管完成後,同樣在第一個24 h應進行透明敷料更換,之後每隔2 d更換一次。③Z組:經外周導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方法為操作人員把穿刺針在緊鄰定位的起點下方探頭處刺入皮膚,角度為30~45°,穿刺速度要控制恰當,根據經驗及超聲指導(螢幕顯示情況)尋找並刺入靜脈,出現明顯落空感後,抽取回血,見血後則放低穿刺針5~10°,並且將探頭的方向改為縱向,根據超聲螢幕顯示穿刺針可以適當推進0.5~1 cm。回血抽取後推送鞘管,將套管芯拔出後以均勻的速度將PICC導管緩慢送入,並鬆開止血帶,最後根據前述置管方法進行縫合即可。在置管後第1、2 d分別進行透明敷料更換,之後每周更換兩次,輸液結束完畢則採用20 mL的0.9%生理鹽水進行封管,1次/d。
1.3 觀察指標
接頭則需要每隔7~10 d進行一次更換,置管之後要將相應的穿刺日期、時間、部位及留置導管情況詳細記錄下來,同時對三組患者的置管時間與併發症發生情況進行記錄分析。其中併發症類型包括動脈損傷、導管脫落、局部滲血、導管破裂、導管堵塞、靜脈血栓、導管相關感染等。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相關數據採用統計學軟體spss 17.0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以P<0.05差異為統計學有意義標準。
2 結果
2.1 置管時間
三組患者置管時間上,Z組明顯長於X組與Y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1。
2.2 併發症情況
三種置管方式皆出現不同程度的併發症,其中三組患者在動脈損傷、導管脫落、局部滲血、導管破裂、導管堵塞、靜脈血栓、導管相關感染等方面相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Z組患者在靜脈炎發生率上則明顯高於其餘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討論
深靜脈置管在危重症患者中比較常用,主要是為了及時給患者補液、輸血及術中與術後監測等,同時還能提供胃腸外營養及輸液各類搶救藥物,在臨床中有很廣泛的應用。但隨著置管術的發展與進步,目前已有多種途徑與方式置管,比如股靜脈置管、頸靜脈置管、經外周導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等。從近幾年臨床研究來看,深靜脈置管除了能降低患者的痛苦,同時還能減少化療藥物局部滲漏,尤其在需要化療的腫瘤患者中,採取深靜脈置管效果良好,但要做好臨床護理工作,才能儘量降低併發症發生率。
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三組患者採取不同的置管途徑與方式,其中X組患者採用股靜脈置管、Y組患者採用頸靜脈置管、Z組患者採用經外周導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結果顯示三組患者置管時間上,Z組明顯長於A組與B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三種置管方式皆出現不同程度的併發症,其中三組患者在動脈損傷、導管脫落、局部滲血、導管破裂、導管堵塞、靜脈血栓、導管相關感染等方面相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Z組患者在靜脈炎發生率上則明顯高於其餘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本次研究結果與同類研究相似,如伍江華、易立勛、范麗萍等學者[3]將急診科室接診的行深靜脈置管的8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組後採取三種置管方式處理,其中18例型頸內靜脈置管、14例型股靜脈置管、53例型鎖骨下靜脈置管,結果顯示三種置管方式下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對比差異並無顯著(P>0.05),但鎖骨下深靜脈置管發生併發症的幾率要明顯低於其餘兩種置管方式(P<0.05)。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深靜脈置管方式應用在各個科室中都可以取得比較良好的效果,安全可靠,同時併發症較少,但具體的臨床應用中應靈活選擇合理的置管方式處理,才能更好地降低併發症發生率。
總的來說,筆者針對深靜脈置管併發症有如下一些體會:①動脈損傷屬於深靜脈置管常見併發症,主要在於頸內靜脈與股靜脈位置較深,而周圍的解剖結構十分複雜,加之體表定位相對困難,故而穿刺不易固定,從而容易對動脈產生損傷。PICC置管則因為穿刺點在外周表淺靜脈而易於發現,若穿刺時對動脈產生誤傷,則要及時將穿刺針拔出,並對穿刺點按壓5 min以上,股動脈的按壓時間則要更長。②部分患者由於全身的狀況較差,故而血管與皮膚彈性不佳,無法將導管鎖住,從而極易引發液體外滲。在本次研究中發生局部滲血後,及時採用彈力綁帶進行止血,效果良好。為此,置管前應對患者全身情況進行考慮,同時PICC置管則要對穿刺側肢體進行活動限制24 h,並且叮囑患者在三點內要避免肢體用力活動。③靜脈炎在PICC置管中比較常見,而在其餘兩種深靜脈置管中並未發生(在以往學者研究中有發現),分析原因在於PICC置管需要較長的血管內走行,故而對血管壁刺激較大,極易引發靜脈炎,早期屬於機械性靜脈炎,多發生在置管後5 d內。通常情況下,發生靜脈炎後採取積極的治療後一周左右就能痊癒,並且不會對置管產生影響。④深靜脈置管中若固定不當、活動過度或意外情況等就會引發導管脫落。這就要求股靜脈置管時要採取縫合固定處理,而一旦脫出,該部分則不能插入,同時要根據脫出的情況採取重新消毒與固定處理。⑤本次研究中出現導管堵塞現象,分析原因主要包括血栓性與非血栓性兩種,前者主要是因為血液返流,在管腔中形成血凝塊或者血栓,而後者則主要是因為導管扭曲、藥物結晶沉積及打折等所致[4-5]。此外,研究顯示惡性腫瘤患者極易發生繼發性高凝狀態,而這也是造成導管堵塞的主要原因。⑥在Z組患者採用PICC置管中才出現導管破裂,並且在體外導管,及時更換備用的連接器後對導管使用效果無影響。但是,在具體的使用中,要禁止推注造影劑,並且應禁止在導管上貼膠布,儘量採用10 mL及以上的注射器封管處理,避免對導管強度與完整性產生影響[6]。⑦導管相關感染主要包括局部感染、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及隧道感染,為此對於局部感染患者應加強換藥處理,待感染症狀有所緩解後再繼續採取置管。
總的來說,深靜脈置管的目的是為了給患者提供無痛性治療途徑,為此應加強併發症的預防與處理。股靜脈置管、頸靜脈置管及PICC置管可以取得相同的效果,對於腫瘤患者(尤其是需化療)而言,建議採用深靜脈置管,不僅能降低患者痛苦,同時可預防化療藥物局部滲漏,加強積極的臨床護理,可降置管併發症發生率。
[
參考文獻]
[1] 洪昌蘭,李英珍,范忠惠,等.觀察表在預防深靜脈置管遠期併發症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學,2013,37(11):1113-1114.
[2] 紀偉.血濾深靜脈置管管路併發症護理分析[J].中國醫刊,2013,48(12):102-103.
[3] 伍江華,易立勛,范麗萍,等.不同深靜脈置管途徑在急診科中的應用效果與護理[J].實用醫學雜誌,2012,28(14):2463-2464.
[4] 黃俊,溫靜,羅立詩,等.深靜脈置管在AIDS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及併發症處理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6):161-162,164.
[5] 田敏.ICU患者深靜脈置管應用效果及併發症護理[J].醫學信息(下旬刊),2013,26(10):486-487.
[6] 邱桂香.深靜脈置管在ICU的臨床應用與併發症的預防護理[J].醫藥前沿,2013,13(30):295-296.
(收稿日期:2014-03-25)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