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加快教育發展的計劃

2023年11月12日

- txt下載

加快教育發展的計劃


一、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強市必先強教。當前是我市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實施「三大戰略」(發展特色產業、構建綜合交通、建設宜居城市),推進「四個跨越」(工業相對不發達城市向新型工業強市跨越、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跨越、人力資源大市向人力資源強市跨越),核心的要素是人才,而教育是人才培養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教育工作,把教育優先發展落到實處。要切實做到教育投入優先保障、教育用地行政劃撥、資源配置大力傾斜、人才引進給予優惠,不斷優化教育發展環境,促進全市教育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斷擴大。要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關愛留守兒童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和殘疾人受教育權利,不斷推進教育公平,促進教育質量整體提升,使我市教育處於全省領先地位。用一流的教育,培育一流的人才,打造一流的實力,建設一流的城市。
二、大力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
(一)科學調整中小學布局。適應城市化進程,優化整合教育資源。義務教育學校要方便學生就近入學,基本穩定現有布局,三年內全部建成標準化學校。公辦普通高中按適度集中原則逐步調整布局和規模,適應新課程改革要求,改善辦學條件,完善各類功能館室和教育教學裝備。學前教育要立足於公益性和普惠性,積極發展公辦幼兒園,重點加強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三年內實現鄉鎮全覆蓋;採取集體辦園、聯村辦園、鄉鎮中心幼兒園連鎖辦園等多種形式,擴大村級公辦學前教育資源;鼓勵民辦幼兒園有序發展,逐步完善市、鎮(鄉)、村三級學前教育網絡。
(二)加快薄弱學校改造步伐。優先解決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簡陋、學生生活設施缺乏等突出問題,完善實驗室、圖書室、健康教室、藝術教室、計算機室等功能館室,引導和鼓勵農村學校建設標準化田徑運動場。
(三)推進教育信息化。將教育公共服務信息化平台納入市政府電子政務工程, 年完成義務教育學校所有班級信息化建設工程。加強考試科技裝備,建設標準化考點。
三、完善教師補充交流機制
(一)優化農村教師隊伍結構。落實省政府《關於創新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機制的意見》(政發〔〕30號),建立健全「國標、省考、縣聘、校用」的教師管理制度,堅持按照退一補一、資格准入、公平競爭、擇優聘用的原則,有計劃地聘用省統招統派、經費省級負擔的新錄用教師,加快優化農村教師隊伍結構。
(二)加大引進高水平師資的力度。對引進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碩士及以上研究生、市州級以上名師、學科帶頭人和緊缺學科優秀高級教師,按照《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於引進和用好專業人才的意見》(發〔〕11號)、《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人才強市戰略的意見》(發〔〕8號)落實住房、安家費、編制、職稱、工資津貼、社會保險、教科研條件等各項待遇。
(三)進一步規範引進教師程序。編制部門核定教師補充引進計劃,教育部門組織考評委員會考評、選拔,監察、人社等部門加強對考評過程的監督,確保公開、公平、公正。保持引進教師政策的連續性,做好銜接與過渡工作。
(四)暢通教師流動渠道。教師調配按照編制許可、崗位空缺、資格合格、順向流動原則,由市教育行政部門每年暑期統籌解決。規範教師在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之間的流動,按政策做好公辦學校教師到民辦學校任教後社會保險的轉移、接續工作。建立健全城鄉中小學校長、教師雙向交流制度,每年交流比例在10%以上。城鎮學校教師晉升高級職稱,必須有一年以上在農村學校任教經歷。推行中心學校學科教師跨校任教、兼職走教制度。
(五)探索教師退出機制。對教育教學能力、師德素養不適合從事教育工作的教職工,經學校提出、教育行政部門申報,人社部門直接調配到其他單位;對嚴重違紀違規的教職工,按程序予以解聘或辭退。
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一)加強師德教育。深入貫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創新師德教育形式,持續紮實開展師德教育活動。完善師德考評制度,建立學校、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師德考評體系。健全師德激勵機制,市政府設立「師德標兵」獎,形成鮮明導向。
(二)健全教師培訓體系。整合教師培訓、教研、電教等教育資源,創建國家級示範性教師培訓機構,促進教師集中培訓、遠程培訓和校本培訓的有機結合,完善市、校培訓網絡。加強教師繼續教育。實施教師學歷提升計劃,到 年基本實現學前教育教師專業化,小學教師專科化,中學教師本科化,高中教師研究生學歷達到15%以上,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40%以上。構建教師跟崗學習制度,選派中青年教師到國內名校、教育發達地區學校跟崗學習。
(三)加強教育教學專家培養。結合《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實施,設置合格教師、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名師的教師專業成長序列。名師每兩年評選一次,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由教育行政部門定期考核、動態管理,按省統一部署,落實紮根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骨幹教師補助制度。實施名師名校長工程,有計劃地打造一批特級教師、名師和「楚卓越校長(教師)」。
五、加強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與管理
(一)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科學安排作息時間,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全面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和「大家唱、大家跳」活動,保障學生每鍛鍊一小時,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二)紮實抓好教學常規管理工作。健全教師坐班、備課、課堂教學、作業批改、課外輔導、質量測評、教學研究、學習培訓八個方面的規範制度與考評標準,責任到人,剛性考核,與績效工資、評優晉職直接掛鈎。對考核結果差、學生和家長滿意度差的教師實行轉崗。突出抓好課堂教學改革,開展常態化的教學練兵比武活動,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推行推門聽課、隨堂測評,引導教師落實課堂目標,打造高效課堂。
(三)完善全市統一的教育質量監測體系。對全市中小學進行統一的教學質量監測,以學生的全面發展檢驗評價學校、教師的工作業績。探索委託信譽良好的第三方機構承擔教育質量評估的相關工作,全面了解家長、社會公眾對教育質量的意見,形成學校、教科研機構和社會力量多方參與的教育質量科學評價機制,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提升教育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六、著力打造高中教育品牌
(一)規範高中招生秩序。統籌全市高中、中職學校招生工作,嚴格按計劃招生,實行標準化班額教學;探索網上填報志願、網上錄取、統一窗口收費。
(二)提高高中教育質量。深入推進高中課程改革,嚴格落實新課程計劃,重視選修課與綜合實踐活動,適應新課程教學改革與國家人才選拔制度的新要求,做好高考備考研究。建立高考目標責任制,完善科學的高中教學質量評價獎勵制度,對在高考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學校和教師給予重獎。
(三)打造高中名校。辦好中學,升級學校硬體設施,提升文化品位,加強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提高核心競爭力,儘快取得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自主招生校長實名推薦資格,使中學居於全省示範高中前列。加大省級示範高中創建力度, 年新增一所省級示範高中。建立高中學校特色發展評價激勵機制,鼓勵高中學校結合自身實際,自主確定辦學方向與目標,在課程設置、教學管理、質量評價等方面形成自身特色,促進全市高中學校差異化競爭、特色化發展。
七、增強職業教育辦學特色
(一)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特色化辦學。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形成以職業學院為龍頭的職業教育集團。強化中等職業教育辦學特色,創新招生方式、辦學模式、管理辦法,集中資源打造品牌專業、重點學科,創建省級示範中職學校和省級品牌專業。
(二)辦好高等職業教育。抓好職業學院面向全國招生工作,加強內涵發展,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按國家統一部署,探索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貫通的人才培養模式。
(三)促進校企深度合作。推進職業教育與本地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加強職業學校與本地企業的合作,促進專業設置與本地產業發展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定向培養,推動校企合作雙贏、共同發展。推進職教園區建設,加快形成學校與企業一體、學習與實習一體的辦學格局。
八、加強教育系統政風行風建設
(一)大力推進依法治校。探索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進一步完善中小學校長負責制,逐步取消中小學校長行政級別。健全校務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等制度,完善科學民主化決策機制。進一步推進中小學校務公開制度,加大學校管理的透明度。加強學校與家長、社區的聯繫,建立中小學家長委員會,引導家長、社區和有關專業人士參與學校管理和監督。
(二)進一步規範學校辦學行為。推進教育公平,義務教育學校實行劃片招生、免試就近入學、平行分班、一定三(六)年不變,寄宿制學校寄宿生和非寄宿生實行混合編班,堅決禁止義務教育學校分快慢班。規範非教科書和教輔資料發行,嚴格實行統一渠道、家長自願、預約征訂。抓好學校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學校安全保衛制度和工作機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建立常態化的學校安全隱患排查整改機制,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提高學校後勤服務質量,抓好以學校食堂、宿舍、校園超市、校園環境為重點的學校後勤管理工作,規範後勤服務收費,加強食品衛生監管,做好學生傳染病防控工作,優化育人環境。健全規範辦學長效機制,主動接受學生、家長及社會的監督,嚴肅查處亂辦班、亂補課、濫發資料、超額收取生活費等違規行為。清理整治民辦幼兒園。由鄉鎮政府負責,按照資源整合、就近入園、優勝劣汰原則,對低、小、散幼兒園(班)依法實行關、轉、並、停,堅決取締存在安全隱患的民辦幼兒園。
(三)規範教師從教行為。嚴禁教師體罰、變相體罰學生或者侮辱學生人格尊嚴;嚴禁教師以排座位、安排班幹部等名義搞人情交易;嚴禁教師向學生推薦教輔資料;嚴禁教師索要、收受學生及家長禮金、禮品或要求學生家長辦私事;嚴禁在職教師舉辦或參與社會力量舉辦的各類收費培訓班、補習班;嚴禁在職教師有償家教。教育部門要切實加強教師日常管理,嚴肅查處教師違紀違規行為。
九、切實保障教育經費
(一)建立和完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市級財政對教育的經費投入,優先保障教育所需資金,落實教育投入達到「三個增長」(教育財政撥款增長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並使生均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保證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和「兩個提高」(財政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有所提高,教育經費的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有所提高)的要求;落實財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要求。
(二)拓寬教育經費籌集渠道。加大對教育附加的徵收力度,按照國家規定向凡繳納增值稅、 、消費稅的單位和個人,按三稅總額的3%足額徵收城市教育費附加,按2%足額徵收地方教育附加;從土地出讓金收益中按10%的比例足額計提教育資金,確保全部用於教育事業。在增加財政投入的同時,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企業和公民個人捐資助學,逐步形成政府支持、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教育投入新格局。
(三)完善保障教育發展的公共財政體制。切實保障教師個人政策性待遇。健全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資金保障長效機制,落實地方配套資金,加強薄弱學校改造計劃項目建設、教師周轉房建設、公辦標準化幼兒園建設、標準化考場建設和其他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校車安全營運模式,政府對校車購置運行實行補貼;逐步將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經費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將中小學教師培訓經費按教職工工資總額的1.5%列入財政預算。進一步調整教育經費支出結構,加強對各項教育經費的統籌,建立教育發展專項獎勵基金,採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農村學校完善圍牆、門房、視頻監控等校園安全設施及標準化田徑運動場等體育設施,引導和鼓勵高中學校建設各類功能館室和後勤服務設施;建立教師獎勵基金,市政府每年安排50萬元,用於獎勵師德標兵、優秀教師及專業化發展業績突出的名師、骨幹教師及學科帶頭人。
(四)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救助體系。嚴格落實各項貧困生救助政策。落實高中貧困學生資助地方配套資金,確保普通高中學生不少於20%、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全部享受國家助學金。鼓勵和支持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設立獎學金或直接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資助,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教育救助體系,廣泛開展扶困助學活動。
十、優化教育發展環境
(一)加強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健全政府定期專題研究教育工作的制度和領導班子成員定點聯繫學校制度。落實鄉鎮推進本地教育發展的責任,切實加強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建立鄉鎮政府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的責任體系,將教育發展的主要指標列入鄉鎮政府政績考核範圍,督導鄉鎮政府履行教育發展職責,積極推進本地學校建設,全面提升辦學質量。
(二)建立學校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機制。鄉鎮政府、公安、交通運輸、文化、綜治等部門要加強涉校車輛管理,加大學校周邊環境治理力度,堅決清理中小學校園周邊200米內網吧、電子遊戲廳、錄像廳和干擾學校教學秩序的經營性娛樂場所,堅決依法處置衝擊校園、破壞教育秩序的治安案件,保障師生安全和學校正常的教學工作秩序。
(三)支持教育輕裝發展。將義務教育學校門衛納入公益性崗位;為農村寄宿制學校安排一定數量的公益性崗位,用於聘請炊事員、食品安全管理員、宿舍管理員、綠化管理員等後勤服務人員。積極穩妥化解高中學校債務。規範涉教收費。按政策免除中央、省教育建設項目規費;本級教育建設工程由市教育、財政部門審定申報全年項目,市政府一次協調,打包收費。減少涉校檢查。除突發事件和安全檢查外,其他各類對學校的檢查,由市糾風辦集中審批,統籌安排相對固定的時段,保障學校集中精力抓教學,努力為教育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