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關於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3篇

2023年11月13日

- txt下載

關於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方程的意義及等式的性質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計算方法。學好本節課的內容不僅為以後學運用方程解決小數,分數的問題奠定基礎,而且有利於幫助學生更好的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2.教學目標
  結合新課標對方程這一部分的要求,本節課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結合實際情景,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並正確的計算
  (2)在探索中,培養學生用方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合作能力
  3.教學重難點:依據本節課的具體情況和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培養學生正確解方程,並能用方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法
  本課的教學以自主探究為主線,以發展創新為宗旨,主要採用談話法,引導探究法和觀察發現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充分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具:多媒體課件
  三、學法
  根據《新課標》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要求,本節課學生主要以嘗試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進行學習,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總體思路,我設計了激趣導入約3』、探索新知約20』、鞏固應用約15』、課堂總結約2』,四個環節進行教學,具體過程如下:
  1.激趣導入
  我是這樣導入的:大螢幕出示情境圖,一天笑笑和淘氣在做猜數遊戲,笑笑:把你心裡想的數乘2,再加上20,等於多少?淘氣:等於80。笑笑:你想的數是30。淘氣:你是怎麼知道的?同學們你知道笑笑是怎麼知道的嗎?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猜數遊戲》問題(教師板書)這一環節,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發現問題,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
  2.探索新知
  這一環節我分三步進行教學
  第一步自主探索方程的解法
  同學們,在上面的情景中你能得出什麼樣的等量關係呢?你能用一個是子把它表示出來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彙報結果:在上面的情境中我發現了心裡想的數×2+20=80,如果我們把心裡想的數看
  成是x這個使等式可以改寫成什麼?生:這一環節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和探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合作和探索的精神。
  第二步學生彙報,師生交流
  現在大家自己動腦試試看你能不能把這個方程解出來?教師提示:如果用等式的性質來解該怎麼做呢?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彙報結果2x+20=80,我先在等式兩邊同事減去20就變成2x=60,再在等式兩邊同事除以2得出x=30(教師板書)非常好,剛才他說出了解方程的過程,在解方程中有些步驟是可以省略的,下面老師把這個方程完整的解給大家看:因為原題中沒有x,所以我們在列式前要先把x設出來,解:設這個數為x 2x+20=80 2x=60 x=30 答:這個數為30。
  在解方程過程中,等號要對齊,計算完了不要忘記寫答。現在你知道笑笑是怎麼猜到了吧!這一環節讓學生從具體問題出發,主動參與有效的保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三步驗證結果,鞏固知識
  我們能不能驗證一下我們的結果是否正確呢?怎麼驗證呢?引導學生把x換成30進行驗證2×30+20=80,所以我們的結果是對的,現在同學們倆人一組也來做一下猜數遊戲吧!這一環節讓學生嘗試驗證計算結果使知識及時內化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
  以上三步,引發學生帶著問題獨立思考,小組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小結,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
  3.鞏固應用
  練習是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為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我設計了三種練習:
  (1)基本練習:解方程6道題讓學生獨立思考,集體訂正,鞏固對知識的掌握
  (2)變式練習:解決問題1.2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集體訂正,進一步鞏固對知識的掌握
  (3)拓展練習:拓展題先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在全班交流經驗,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五、板書設計
  這樣的板書設計,突出重點,使教學目標一目了然,便於學生觀察、比較。

關於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擺一擺想一想》是一個純數學探索實踐活動課。這個教學內容是在學習了100以內數的認識之後安排的一次實踐活動。通過學生用棋子擺一擺,進一步認識100以內數的組成、數位和位值的概念。一年級的學生剛接觸100以內的數,最基礎的知識是數的順序;要弄清楚同一個數字放在不同的數位上,表示出來的數就不同;還要弄清楚一個數的組成,它可以分成兩個不大於9的數(或兩個數字)之和。鑒於學生的年齡小,以上內容學起來較難理解,這個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兒童喜好動手玩的心理,把好玩的習慣引導到學習上,設計出生動有趣形象的「玩法」,使兒童在動手操作中感悟100以內的數和領會、理解有關的基礎知識,並得到美的感受。這節課就是使抽象枯燥的數讓學生「玩」出數學道理來。
  教科書出示了活動的兩個範例,學生可以仿照教科書上的樣子進行活動。首先由小精靈提出問題:「能用2個●表示不同的數嗎?」(由於到目前為止,學生學過的數只限於100以內,所以這裡的數隻指一位數和兩位數。)下面展示了四名學生小組活動的情景,其中三名學生在數位表上擺圓片,根據十位和個位上圓片的數量說出擺出的數,例如,兩個圓片都放在個位,說明個位上數字是2,這個數就是2;兩個圓片都放在十位,說明十位上數字是2,個位數是0,這個數是20;十位和個位各放一個圓片,說明十位數和個位數都是1,這個數就是11。另外一名學生通過列表的方式把這三種答案綜合起來,表的左邊是所用的圓片數,右邊是擺出的三個數。在這裡,要求學生理解不同數位的位值概念(十位上的2表示2個十,個位上的2表示2個一),同時熟練掌握2的組成(和是2的加法):2=0 2,2=1 1,2=2 0,就能不重複、不遺漏地擺出、說出所有答案。
  接下來,用同樣的方法,用3個●擺出不同的數。三名負責擺的同學已經擺出3、12、21這三個數,負責列表的同學已經把他們的答案都寫在紙上,但認為還有沒擺出來的數,提示學生思考除了上面這三個數,用3個●還能擺出什麼數。接下來,小精靈提出問題「用4個●、5個●……分別能表示哪些不同的數?」提示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實際擺一擺,把列表中的其他情形補充完整。最後,教材讓學生不用擺,說出用9個●能表示哪些數。這就要求學生在擺的過程中找出規律,利用歸納的方法來得出答案。
  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特點和教材特點,我從情感、能力、知識三方面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這個實踐活動,使學生從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和探求知識的慾望,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競爭的心理,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2)通過探索活動,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初步的歸納和抽象思維能力。(3)通過這個活動,使學生鞏固對100以內數的認識,讓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學會歸納整理。
  二、說教法、學法
  由於本堂課是一節數學活動課,主要以學生活動為主,所以本堂課主要採取小組合作活動的形式,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師只是起著一個引導者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按照以上教學目標,我對本課進行了下面的'設計。
  1.複習鋪墊。
  由於這個活動要求學生對數位和位值的概念比較熟悉,所以在開始活動前,我就利用數位表和計數器對相關知識進行複習。例如,計數器的十位和個位都是兩顆珠子,讓學生說一說著兩顆珠子分別代表什麼。
  2.激發興趣,探索求知。
  利用學生熟悉的兩個可愛的小精靈聰聰和明明提問題來引入新課。例如,這兩個數學王國里的小精靈也來參加我們這個活動了,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注意發揮四人小組合作,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動手操作,讓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中獲取知識,體驗成功的快樂。
  3.導放結合,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這個活動中,我注意儘量多給學生留一些活動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去觀察,去思考,去發現規律,去歸納整理。努力做到: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問題,師決不代替;動手讓學生做,動口讓學生說。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方式去獲取知識,達到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目的。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全過程,讓學生學的輕鬆,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覺自己的聰明才智.
  談話激趣
  師:今天有那麼多老師來聽課,大家高興嗎?那麼老師要看一看我們班哪個小朋友表現最好,最聰明,最愛動腦筋,能得到老師發的智慧花。
  複習鋪墊
  1.數位順序。
  2.師:首先,老師提一個問題,前邊我們學過了100以內數的認識,誰能告訴大家,數位順序哪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什麼位?第三位呢?
  師:個位上的數表示什麼?十位上的數表示什麼?百位上的數呢?
  2.用計數器撥數。
  師:現在老師在計數器上撥一個數,看仔細,十位和個位都撥上2個珠子,這個數是多少?誰能說一說這兩個數位上的2分別代表什麼?(學生回答。)你說的真好,大家給他鼓鼓掌。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拿出你的計數器,我說數你撥珠,注意要邊撥邊說4,13,22,31,40。
  生:4,個位撥4。13,十位撥1,個位撥3。22,十位撥2,個位撥2。
  師:剛才小朋友們在撥這幾個數時,你有什麼發現?
  上的數加起來都是4。每個數與前面
  相鄰的數相比,都是個位少一,十位多一,相差都是9。)
  師:你們說的真好!聽了你們的發言老師真高興,大家給他鼓鼓掌。下面請你們把計數器放在桌角,把數位表和準備的圓片拿出來,我們來搞一個有趣的活動。這個活動我們就叫「擺一擺,想一想」(出示課題)。在這個活動中大家要善於動腦筋,找規律,使我們的活動進行的又快又好。
  激發興趣,合作求知
  師:瞧!我們的好朋友誰來了?(聰聰和明明。)這兩個數學王國里的小精靈呀,也來參加我們的活動了。(出示問題。)看,聰聰給我們提問題了「你們能用2個圓片表示不同的數嗎?」
  1.用2個圓片擺數。
  師:大家能不能呀?提醒一點,到目前為止,我們學過的數只限於100以內。所以,在數位表上只能擺一位數和兩位數,不擺三位數,大家開始,用2個圓片看能擺哪幾個數?
  師:擺好的同學,誰來告訴大家你是怎麼擺的?要說清楚,你把圓片放在哪一個數位上,這個數是多少?
  預生1:我把2個圓片都放在個位上,就是2。
  生2:我把2個圓片都放在十位上,個位上沒有,就是20。
  生3:我把1個圓片放在十位上,1個放在個位上,就是11。
  板書:2個圓片。2,11,20。
  師:大家想一想,為什麼2個圓片擺在個位上得到的數是2?而擺在十位上得到的數是20呢?
  生4:因為擺在個位上表示2個一,所以是2,而擺在十位上表示2個十,所以是20。
  師:你講的真好!大家給他鼓鼓掌。接下來,我告訴大家,看!咱們另一個好朋友小精靈也來湊熱鬧了,他是誰呀?(明明)對,小精靈明明他也要給大家提問題(出示問題)。(1)你能用3個圓片表示不同的數嗎?大家能回答他嗎?(2)用3個圓片擺數,請動手擺一擺,看能擺出幾個數?說一說你是怎麼擺的?
  板書:3個圓片,3,12,21,30。
  師:從剛才擺的這兩組數中,你發現些什麼?怎樣才能知道擺出的數不遺漏?回答的真好(鼓掌),你真聰明。
  2.用4個圓片,5個圓片擺數。
  師:看,這兩個小傢伙又給大家提出了更難的問題「用4個圓片,5個圓片……分別表示哪些不同的數」。
  好!大家真勇敢!你們不怕困難,勇於探索的精神讓老師佩服。
  3.小組合作,共同探索。
  師:下面,咱們分四個小組合作,共同研究討論幾個圓片都能擺出哪幾個數。每一小組老師發一個匯總表,分工合作,3個同學在數位表上擺圓片,小組長在匯總表上作記錄,表的左邊是圓片的個數,右邊是擺出來的數。
  師:注意:作記錄的同學要綜合你們小組這三個同學擺的數。不要有重複的數。比比看,哪一組擺的又快,寫的又好,寫字的同學字要大一些,寫工整,活動開始。(教師巡視。)
  師:大家在擺的時候呀,要善於動腦筋,善於發現規律,這樣擺起來既快,又不容易遺漏。
  4.學生彙報。
  師:4個圓片能擺出哪幾個數,哪一組給大家彙報?
  生:我們用4個圓片擺出了5個數(板書:4個圓片,4,13,22,31,40)。
  師:介紹介紹經驗,你們怎麼擺的這麼快。(表揚這一組。)
  師:5個圓片能擺出哪幾個數?(板書:5個圓片,5,14,23,32,41,50)哪一組要補充?
  5.勇於想像,探索規律。
  師:從剛才小朋友們用圓片擺數的過程,你發現有沒有規律?下面我們不擺圓片,能不能在腦子裡想擺圓片的方法,直接寫出6個圓片,7個圓片,8個圓片,9個圓片都能表示些數?好,四個人合作,看哪一組填寫的又快又好!學生彙報,教師板書(略)。
  總之,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想出儘可能多的方法,並形成交流。
  師:是不是所有的小組都擺完了,四人小組長請到前面來,把你們組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大家互相評一評好嗎?
  師:大家都擺完了嗎?一齊看黑板,從以上我們所擺的圓片個數和寫出來的數來看,同學們觀察到有什麼規律了嗎?誰能說一說。
  小結
  師:誰能說一說今天研究的什麼?你都有哪些收穫?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學習中要學會觀察,善於動腦,發現規律,使我們的學習能提高效率。

關於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3


  教材分析
  《桌子有多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2單元《觀察與測量》的內容。本單元內容在全冊教材中為學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間觀念,以他們的觀察、操作活動拉近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距離,從有別於數的另一個角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而「桌子有多長」則是學生在測量中首先從厘米引發的對測量的理解,包括對為什麼測量,用什麼測量,怎樣測量和如何記錄等都有一定的掌握,並在頭腦中建立起最初的長度單位——厘米的空間概念,使學生能夠自己估計出一定的長度,經歷由知到識,就像剝豆莢,從皮剝到豆,不斷明確的過程。
  學生分析
  學生年齡雖小,但都已經大略認識尺子(學生尺每個學生都見過),以他們的經驗出發,知道尺子能用來做什麼,怎麼使用(當然不一定很準確地使用,所具有的知識也未必全面),比如說,在完成課本第7頁第2題「連一連」的題目中,有的學生就用尺子畫線,他們知道,尺子可以用來畫直線;在裁紙活動中,有的學生沒有剪刀,為了將紙撕齊,以尺子壓紙邊進行,也是取用了尺子的直,可見,學生對尺子並不陌生。當全班一起了解物體長度時,有個別學生最先試著用尺測量,就會帶動其他學生效仿。一年級的學生都有模仿和好動的習慣,知道的學生會向不知道的同學甚至全班傳授,公布結果;而不知道的學生會轉身,回頭,甚至下座位,問、看別人怎麼做。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學中就要給他們時間,有要求、有目的地讓他們表達自己,在爭論與探索中獲取知識。
  本班學生思維活躍、聰明、積極,經常會出現一些教師始料不及之處,使得課前的設計會發生許多變化,不能按事先預計好的進行下去。所以,教師應面對學生的變化而變化,讓學生從他們的認識基礎出發,主動學習。
  設計思路
  鑒於學生的認識,課堂上教師應儘量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在學習中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以及學會學習的能力。結合學生的動手操作,充分調動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融入其中,體驗到動腦的樂趣。比如說:學生在集體中具體認識尺子後,說明尺子上數字的作用;教師指明「從一個數字到下一個數字之間的長度即是1厘米」,及時加深學生對厘米的認識,鞏固、肯定(或糾正)他們原有的看法,利用這點使他們做到舉一反三。
  認識尺子之後,是練習鞏固。由學生自己測量同一物體,出現不同答案時,討論找出原因:怎麼會這樣?起點位置對嗎?無論討論是否能立刻給學生一個結果,起碼每個學生都動腦筋思考了這個問題,達到了討論的目的——參與、思考。這也就是讓他們先自己探索獲取信息的一種途徑,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此時,教師再以一句簡練、切中要害的話總結或提示,就能順利地達到讓每個學生理解和牢記的效果,比起教師限制學生活動,先做示範,再讓學生模仿完成,要來得生動得多,積極得多。
  之後,教師從旁引導,走出關鍵的一步,其餘交由學生嘗試完成。
  教學目標
  1.初步體會到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了解實際生活中測量方法的多樣性。
  2.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cm),建立起1厘米的長度概念,能對長度進行估測。
  3.學會用刻度尺對物體長度進行測量,體會厘米的含義。
  4.在合作、討論中去發掘知識,掌握知識,並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教學準備
  繪製放大的尺子圖;製作幻燈直尺圖,便於學生演示自己的測量方法準備各類尺子(米尺、鋼捲尺、皮尺),拓寬學生認識尺子的知識面。
  教學流程
  一、引入。
  很自然地引入主題:我們來了解桌子有多長。
  板書課題:測量物體。
  二、講授。
  1.估計:讓學生試著估計一下自己的桌子長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劃著估,估好後,舉手交流結果。在這裡若出現大多數學生已經很熟練地說出××「厘米」,在後面的學習中請學生留心找一找答案是什麼?
  【這部分安排,讓學生對一個物體的長度提前有一個不具體的感官認識,同時也培養學生初步的估測能力。】
  2.測量:在學生估計得數後,求證一下,(先避開用尺子,給個假設)如果不用尺子,你還能想出什麼辦法來量桌子呢?展開討論,再由各小組彙報用什麼方法?(用文具盒、書、筆等。)測量的桌子是多長呢?(希望是幾個文具盒長,幾本書長……)多提問幾組,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總結。
  師:為什麼測出的桌子長度的說法都不一樣呢?桌子真的都不一樣長嗎?
  總結:使用的工具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只有當工具一樣時,結果才會相同,所以,我們才會找一個統一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經過測量,你們認為統一的工具最好是什麼呢?(引入尺子,並為介紹尺子做鋪墊。)
  【旨在使學生體會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同時感受生活中測量方法的多樣性。】
  3.認識尺子。
  (1)師:尺子有很多種,不止是你們手中用的這種,還有這些。(出示各類尺子,拓寬知識面,讓學生多認識一些尺子。以一句話「它們用在各自不同的地方」,結束對尺子種類的介紹。)而在我們的學習中,最常用的就是你們這種(從學生手中取過)學生尺。(同時,黑板上貼出放大的直尺圖。)
  (2)師:那麼,請你們看看,常用的學生尺上有些什麼呢?(把這個問題交給學生討論再彙報。這樣可避免部分學生不觀察或觀察不仔細,漏掉東西。)
  生1:有數字。
  生2:有一些小線、小格。
  師:這是刻度線,小格就是由這些刻度線分出來的,你們仔細數一數,每一個數字和下一個數字之間,也就是最長的兩條刻度線之間有幾個小格。(幫助學生認準尺子)
  生3:有字母cm。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激起其他學生關注。)
  教師再講講cm的含義——c和m合在一起,表示厘米的意思,說明「cm」和「厘米」可以互相替換,而且指出厘米是一個長度單位。
  板書:長度單位——厘米(cm)。
  教師在學生開始估測時,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出解答。請學生說,我們的桌子單位是××厘米。
  (3)師:在尺子上找到「0」了嗎?它在什麼位置上表示什麼意思?(生:尺子最左邊,表示開始起點。)
  師提醒:量物時,一般從起點0刻度線量起。
  師:尺子上還有些數字是什麼意思?( 引出厘米的長度。)請找到尺子上從「0~1」這一段,從0~1是幾厘米?(從學生的經驗和認識出發。)
  學生先猜,再互相交流。
  師:從一個數字到下一個數字之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那麼0~1就是(生:「1厘米」)。
  在黑板直尺圖上用彩色筆畫出0~1之間是1厘米。
  以搶答形式,再讓學生說一說,5~6、9~10、0~2、0~6之間分別是幾厘米等問題。(緩解,調動情緒,及時給予表揚,對最難的問題答對者以獎勵,激勵大家多思考。)
  (4)在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用手比劃感
  受一下「1厘米有多長」,再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你見到過什麼東西是1厘米長的?(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多給予肯定。)
  4.量物。
  (1)要求學生取出統一物體(學具中的大三角形),找到長邊(正好整數),小組討論試著量,再彙報。面對結果不統一時,大家討論原因,說明最好從0刻度量起。並找一人上台演示,在學生演示過程中,教師跟著演示一步步說明要求:量物體時,先把一端對準0刻度線,再看另一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2)再量這個大三角形(等腰)的一個短邊,不夠整數,全班交流該讀作多少。
  師:離哪個刻度線比較近,就是大約幾厘米。
  三、練習。
  鉛筆長( )厘米。
  2.打開書看第15頁第3題,判斷誰量得對。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出錯誤原因。指出從一個整刻度到另一個整刻度測量也是對的。
  3.小組活動,完成第15頁第1題,先估計,再測量。
  四、總結。
  師:學完這一節課,你們都有哪些收穫?
  學生:通過學習這一節課,知道了我的課桌有多長,用尺子怎樣測量物體的長度,長度單位有厘米,厘米也可以cm表示,測量時,要從0刻度開始,也可以從整刻度開始,1厘米有多長,等等。
  課後反思
  上完課發現,學生已有的基礎是教師始料不及的,致使原先設計好的課無法正常進行下去,課上雖也根據突發情況靈活變動了,但因種種原因,變動後課堂把握不是很成功,許多有利於學生髮展的、能激活課堂氣氛的構想沒能淋漓盡致發揮作用。面對突發事件,課堂的駕馭能力還要提高,備課時也要多方面思考周全,方能以不變應萬變。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