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5篇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說課

2023年11月13日

- txt下載

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分數的簡單計算》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內容。分數的簡單計算是在學生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教學內容都是運用直觀的圖形來表示分數並進行運算的。這樣的數形結合教學,通過形象思維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分數計算的模型。
  教學目標有三: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2、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主動應用數學的意識。
  其重點是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算理。難點是1減幾分之幾的分數減法。
  二、說教法
  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初步認識了分數的含義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學生初次學習分數的計算,受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的影響會感到困難。因此,本單元主要是創設一些學生所熟悉並感興趣的現實情境。幫助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給學生建立初步的分數概念,為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的基礎
  在這堂課中,我把目標定位在數形結合有利於解決具體問題。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上,努力實踐著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的課程理念。學生剛學了兩節課的分數的初步認識,能憑直覺算出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但對於為什麼可以這樣算還不是很明確。所以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算理,進一步讓學生通過畫圖、實物演示及看多媒體演示來明白這樣計算道理,並適時製造矛盾衝突,進一步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整堂課從直觀到算式,再從算式到用直觀來解釋。力求把看似簡單的課上出數學味。
  三、教學流程
  在教學中,首先複習導入,著重溫習分數單位的概念。讓學生掌握分數單位,為新的探究學習做好準備。
  接著在情境中分蛋糕,通過直觀圖形的演示,探究分數簡單加減法的算理。特別是對於「1減幾分之幾的分數減法」要引導學生通過畫圖,或著實物演示來探尋計算方法!
  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簡單分數計算方法進行歸納總結,並運用具體的習題來鞏固。
  在教學中,要通過數形結合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意識和數學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掌握運用數形結合的思維方式來理解數學,感受數學的美感和數學的實用性!

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說教學內容
  《交通與數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版)三年級上冊第52至53頁的內容。
  2、說教學內容的作用、地位及意義
  交通與數學」是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周長」的一節複習課,學生在本課之前已學習了乘除法計算的知識,理解了乘除法運算的意義,能夠根據問題選擇算法和正確計算乘除法。因此運用已學的乘除法、周長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本課重點。課題是「交通與數學」,在生活中交通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而旅遊是兒童經常經歷又比較感興趣的出行活動,以旅遊活動為主線設計教學,可充分利用本課已有學習材料,又能設計開放的問題。因此,我充分地利用主題圖,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運用乘除法、周長的知識解決旅遊活動中出現的系列問題,發展數感和數學應用意識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和教材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我確定的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以下三點:1. 能運用周長、乘除法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 結合具體情境,感受數學在交通中的應用,獲得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的經驗,發展數感。
  3.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掌握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訓練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本課的重點:運用周長、乘除法知識計算生活中實際的問題是本課的重點
  本課的難點:. 「上樓梯」問題以及推測老師去的景點和估計時間是這一節課的難點,但難點的分布和教材的內容都顯得分散、凌亂。
  三、說教法
  為了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上力求做到:
  1、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入手拉近數學與生活的關係,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呈現豐富多彩的精美圖片,讓學生欣賞美麗動人的風光,為學生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自主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
  2、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旅遊活動情景,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以學生為本,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悟到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四、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學法上力求做到: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提出相關的問題,並以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小組彙報等學習方式解決問題,感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悟到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感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五、說教學程序
  圍繞教學目標,本節課分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第一環節:談話導入,同學們每天上學,幾點從家出發,路有多遠?
  大家估計一下家離學校的距離,算一算你每天上學放學走多遠。
  生口算或筆算求出答案,彙報並與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互相了解。
  這樣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入手拉近數學與生活的關係,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二環節:活用資源、激發興趣、提出問題
  同學們看圖「小東上學去」,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看看誰能回答你的問題。
  2. 生小組合作,提出並解決問題。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必要的指導。
  把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然後由我提出:小東教室在六樓每上一層大約用12秒,1分時間內能從一層走到家嗎?這道題有的說能,有的說不能,為什麼?展開討論
  生1:一樓不用上,他實際就上了5層樓。
  生2:比如說我家住在2樓,實際就上了一層樓梯。
  生3:我忽略了一樓不用上樓梯。
  師小結:同學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想一想,再解答。跟同桌說一說你家住在幾樓,你上了幾層樓梯。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但要從生活中抽象出數學認識,則有一定的困難。在這一步的教學中,我注意了讓學生通過彼此間的思想碰撞與交流,互相補充、提醒。這種生教生的方法,更易讓學生接受,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三環節:創設情境、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自選旅遊線路活動
  1. 播放課件,介紹三大旅遊線路。通過自主選擇旅遊線路,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樂趣,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經歷做數學的活動。在活動中不斷尋找數學問題,並在其中滲透估算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乘除法計算。現在火車的時速是每時100千米,請你估計一下大約坐多長時間的火車?
  推測老師所去的路線和估計坐火車多長時間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學生可能利用除法有關知識進行推測和估計,如用,所花的錢除以三人來推測,所選路線的里程數除以火車時速進行估計。這樣可以開放學生的思維,提高思維水平,發展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
  2選合適的路線去賓館
  讓學生感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讓學生感受到不能僅僅用眼睛觀察,還要動手操作,使學生們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掌握到一定的生活技能。這樣的教學設計,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師生和生生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第四環節:反思交流小結:
  看書質疑對於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疑問?學生在反思交流中感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3


  一、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簡單的平面圖形,初步認識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以後進一步學習其它空間與圖形的基礎。所以要落實好這部分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在快樂、自主的學習中得到一定層次的提高。
  教材首先出示了一幅校園場景圖,圖上有許多關於「空間與圖形」的信息。目的是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豐富他們對圖形特別是對四邊形的感性認識,並從整體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幾何圖形。
  接下來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是藉助塗顏色活動,讓學生從眾多的圖形中區分四邊形,並感悟到四邊形有四條直的邊和四個角的特點。例2讓學生對各種四邊形進行分類,對不同的四邊形各自的特徵有所了解,特別是加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它們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教材通過找一找、塗一塗、分一分等一系列活動,加深學生對四邊形的了解。我覺得教材這樣的安排遵循了兒童學習數學的規律,選擇活動化的方式呈現是符合中低段兒童的心理特點的。
  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確定本節課所要達到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A 讓學生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掌握四邊形的特點,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B 通過找一找、塗一塗、分一分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活動,理解和掌握四邊形的特點,並對不同的四邊形進行分類;通過課堂練習,鞏固四邊形的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主題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增強學生體育鍛鍊的意識和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四邊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通過對四邊形的分類,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二 、說教法
  根據中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形式的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我將運用直觀的教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將情景教學法、實驗操作法、直觀演示法等有機地貫穿於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
  三 、說學法
  達爾文曾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論的知識。」這充分說明了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通過師生交流、合作探究、生生交流等活動,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指導學生運用:動手操作的方法、小組合作的方法、觀察比較的方法來學習知識,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組合,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探究新知識的過程。
  四 、說教學程序
  一 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1、 同學們,你們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嗎?你喜歡哪項運動?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營造了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並對學生進行熱愛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鍊的思想教育。】
  2、出示主題圖,這是什麼地方?你看到了什麼?
  3、仔細觀察,看看操場上有你認識的圖形嗎?(學生自由暢言)
  4、同學們,這些圖形有很多不同之處,我們可不可以給它們分類呢(學生通過觀察,很快就得出圓是沒有角的圖形,三角形是三個角、三條邊的圖形,而其它的是有四個角、四條邊的圖形。)那我們可不可以給第三類圖形取一個統一的名字呢?(生回答:四邊形)。於是分類的結果是:
  第一類:圓
  第二類:三角形
  第三類:四邊形
  5、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認識四邊形
  1、找一找,塗一塗:讓學生在課文35頁中找出四邊形並塗上顏色。 學生塗完後,說說理由。
  2、小組討論:你發現四邊形有什麼特點?
  學生彙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
  四條直的邊
  四邊形
  四個角
  3、鞏固運用:在教室里找四邊形。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不僅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更是為了通過聯繫實際,進一步感知四邊形的特徵。】
  (二)教學例2:給四邊形分類
  1、動手實踐:讓學生拿出學具盒,給四邊形分類。
  2、小組合作:給找出的四邊形進行分類。(在分類過程中,如果學生感到困難,可溫馨提示:用三角板量角,用尺子量邊。)
  預計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有:
  第一種:按有沒有四個直角的標準,把長方形、正方形分為一類,把其它分為一類。
  第二種:按對邊相等的標準,把長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分為一類,把其它分為一類。
  第三種:按四條邊有沒有相等的標準,把正方形、菱形分為一類,把其它分為一類。
  提問:你們還有不同的分法嗎?你能說出你的理由嗎?對於學生的不同分法,只要合理,就給予肯定並表揚。
  (三)小結:概括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提問:通過剛才的分類,你覺得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學生通過分類,很容易觀察到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個直角;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同具體的實物結合起來,化抽象為具體。教學中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培養了合作學習的意識,為學生親身經歷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四)反饋練習、鞏固提高
  1、基本練習:課文第36頁「做一做」的第1、2題。
  2、開放提高:剪一刀,使長方形變成兩個完全一樣的四邊形。(這題我會讓學生上台操作,預計可能出現:兩個長方形、兩個正方形、兩個梯形。)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把學到的知識進行及時的鞏固,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 、總結收穫,反思提升
  讓學生自由說: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由發表所感,從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本節課的得失。】
  六、 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練習九的第1題。
  2、思考:將一個四邊形剪去一角,會變成什麼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質疑引導學生知識延伸,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多角度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 板書設計
  四邊形
  第一類:圓
  第二類:三角形 四條直的邊
  第三類:四邊形 四個角

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4


  一、說教學背景
  1、教材分析
  「認識分數」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7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萬以內整數的基礎上,聯繫實際生活的需要,先從學生們熟悉的野餐均分食物的情境出發,聯繫平均分蛋糕的結果,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然後讓學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摺紙,並塗出它的1/2,進一步體會意義,接著又在操作活動中教學幾分之一的大小比較。這是學生對數的認識的一次重要擴展。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理解並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可為今後進一步深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基礎。
  2、學情分析
  小學生從認識整數發展到認識分數,是一次飛躍,學生在生活中聽說過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們並不理解。分數的產生是從等分某個不可分的單位開始的,兒童生活里有這樣的經驗,但不會以分數來表述。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主動地反思並獲取知識。
  二、說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對這節教材的要求是這樣的: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根據教材地位、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直觀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形成關於幾分之一的表象,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地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方面: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通過一系列操作、討論等數學學習活動,體會到認識分數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3)情感與態度方面:感受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樂趣,培養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
  2、教學重點:認識幾分之一的含義
  3、教學難點:在頭腦中建構起幾分之一的表象。
  三、說教學策略
  1、突出數學概念形成的一般過程。
  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分數的概念是一個原發性概念,學生頭腦中沒有與之對應的上位或下位概念,因此必須遵循數學概念形成的規律,按照實例觀察、分析共性、抽象屬性、符號表示、具體運用的流程充分展開教學過程,尤其是要通過大量的操作實踐,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比較豐富的表象。
  2、突出數學學習方式的綜合運用。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本課教學從教師的教來看,要做到設情引趣,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學、樂學;要創造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讓學生會學、善學。從學生的學來看,要注重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注重同桌互學,小組研討,集體交流。整個教學過程著眼於一個「探」字,貫穿一個「疑」字,突出一個「動」字。
  (1)自主學習,著眼一個「探」字。
  數學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要讓他們擁有強烈的學習慾望,親身感受探尋數學的樂趣,用自己的方式去主動學習。例如:表示半個蛋糕時,讓學生嘗試著想辦法表示它。這樣促使學生主動、全面地參與教學活動,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生成和發展。
  (2)巧妙引導,貫穿一個「疑」字。
  教師要善於在教學中使學生「於無疑處生疑」把學生思維引到焦點上,使他們動腦筋,感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例如:當認識了二分之一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除了能折出這張紙的1/2,你還能折出它的幾分之一呢?這樣設疑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探索。
  (3)實踐操作,突出一個「動」字。
  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擺學具等實踐活動,在思維活躍和情緒高漲的情況下,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活動中,學生不單單是在動口、動手、動腦,更重要的是通過「動的過程」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外在「動」的形式,使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和感悟更為深刻和完善。
  四、說教學流程
  (一)、情境引入:
  1、談話出示情境圖,說說準備了哪些食品?怎樣分能讓兩人都滿意?(突出平均分)
  2、學生共同平均分野餐的食品,彙報分法和結果。
  【設計意圖:要讓學生在熟悉的實際生活情境中經歷由整數拓展到分數的過程。】
  (二)、探究新知:
  1、認識1/2。
  (1)組織學生利用學具小圓片動手摺一折、塗一塗、說一說,初步形成1/2的表象。
  (2)老師小結揭題,規範表述分數意義的語言,並指導寫法、讀法和各部分的名稱、含義。
  【設計意圖:在平均分的過程中,學生逐步積累了1/2的基本表象,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主動地去嘗試建構1/2的意義,整個環節從操作實踐開始,完成於意義建構。】
  (3)通過反例(沒有平均分的.情況)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設計意圖:進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4)摺紙遊戲:表示其他學具圖形的1/2,體驗不同折法,設問:大家看黑板上這幾幅作品,他們的折法不同,塗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可以用1/2來表示,那是為什麼呢?並觀察發現:平均分的圖形大小相同,他們的1/2也相同;平均分的圖形大小不同,他們的1/2也不同。教師重點指出「要講清是誰的1/2」。[這裡為今後分數應用題中分率與對應單位1埋下伏筆。]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遊戲中發揮創造性,從各種不同的方法中進一步認識1/2,豐富1/2的表象,也為後面學習其他分數提供思路和方法。】
  2、認識幾分之一。
  過渡:除了能折出這些紙的1/2,你還能折出它們的幾分之一呢?(相機板書:1/3、1/4、1/5……)讓學生利用各種學具紙片等材料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貼上黑板上相應的分數下面,並說說分數表示的意思。
  【設計意圖: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創造的機會,在動手操作中主動拓寬知識,認識新的分數。】
  3、在辨析中深化認識。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設計意圖:針對分數概念中容易出錯的地方有目的的讓學生鑑別,以加深印象。】
  4、辯論驗證,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1)談話引出辯論問題:媽媽買了兩個同樣的大餅,弟弟吃了一個餅的1/2,哥哥吃了一個餅的1/4,他們誰吃得多?引發不同意見,引導學生通過摺紙來加以直觀驗證,也允許學生進行單純數學思考,即從平均分的份數上理解其中一份的大小。
  (2)媽媽吃了餅的1/8和兄弟倆比一比,是多還是少呢?
  (3)整理本堂課上用圓片表示的分數,進行排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其中的秘密。(同樣大小的圓片,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再出示一整個全部塗滿顏色的圓,體會幾分之一與「1」的關係。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的主動辯論、驗證比較,一方面豐富對幾分之一的認識,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簡單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發展數學思考。】
  (三)鞏固新知:
  1、聽寫分數的練習。(教師說分數的方式是多樣的,如A、八分之一;B、一個分數,分母是10,分子是1;C、把一塊糖平均分成5份,一份是這塊糖的幾分之幾。)
  2、從身邊的事物中找一找分數,並具體說明一下,老師可以先舉個實例作啟發。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設計意圖:通過多形式聽寫分數的綜合練習,鞏固本課所學基本知識點。通過尋找身邊的分數再次讓數學知識回歸到實際生活中,從黑板報中「藝術園地」約占版面幾分之一的估計中,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數感。】
  (四)總結拓展。
  1、全課總結。
  2、發散練習:表示出每個小圖形是大正方形的幾分之一。[此題是課本上「想想做做」第6題的延續,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

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5


  教學目的:
  1、經歷非整十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上的個位是0的除法筆算方法的探索過程,掌握這種筆算方法。
  2、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逐步樹立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筆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不夠商1用0占位。
  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針對本課內容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學會質疑。
  二、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1、動手操作,分組活動,彙報交流,教師演示分法。
  2、列豎式計算。
  3、討論商的個位上為什麼要寫0。
  4、驗算。
  5、小結。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1.2.3.5.6。
  2、討論交流,集體訂正。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全課小結。
  五、作業布置。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