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屈原小學語文課題計劃

2023年11月13日

- txt下載

如何讓小學生課內外閱讀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研究計劃
一、課題形成原因
閱讀教學是語文的重要部分,培養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語文課程標準》中有多處對閱讀要求作過詳細描述:「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標準」還提出了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 的能力」,建議語文教學「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新課標的這一些論述,告訴我們語文學習內容再也不能僅僅局限於語文教材了,語文學習再也不能僅僅等同於語文學科學習了。
許多同行們對課內閱讀知識也十分重視,但大都是千人一面,萬眾一腔,每天、每節課都從生字、新詞、中心思想、語法、語感、重點句段分析等諸多方面對學生們進行課本上閱讀知識的「傳授」。教師講得辛苦,學生學得淺薄。薄薄的一本語文教科書,反覆揣摩,前後不知講了多少遍,而等遇到一篇課外的閱讀篇目,學生們要麼曲解中心,要麼肢解其意。造成學生閱讀面窄,朗讀水平差,語言表達能力弱。「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從一個側面說明數量的積累與熟練技巧形成的密切關係,莊子的「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也說明長期、大量的積累是學好語文的保障。呂叔湘先生曾經說過:「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於課內外閱讀。」 為落實新課標精神,紮實推進小學生閱讀工作,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應該小學生課內外閱讀的生活化。不要讓學生 「死讀書,讀死書,以至於讀書死」。
二、研究目標和任務
(一)、研究目標
1、通過有效有機的課堂連結閱讀,強化閱讀期待,深化閱讀感悟,促進閱讀反思,進一步優化課內閱讀的質態。
2、以教材為圓心,以課堂為輻射源,課內得法,課外發散,博覽群書,開闊視野,以期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人文素養,培植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閱讀能力。
3、培養一批掌握課內外閱讀聯繫方法、使課內外學習有機的聯繫起來,培養學生自覺主動的閱讀傾向。
(二)、研究任務
1、通過課內外貫通融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形成閱讀動機,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閱讀能力,並著力構建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自主化、自動化品質,為促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2、通過實驗教學,對總課題組編寫的課外閱讀教材進行實驗研究。探索教材的科學性、適應性和操作性,評估和測量教材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素養的作用,利用教材開展語文學科的綜合性學習實驗。
3、探索課內外閱讀聯繫的結合點和基本方法,構建課內外閱讀相互溝通、相輔相成的閱讀體系。
4、探索課外閱讀指導的策略(訓練基本能力、訓練能力品質、培養健康情趣)和課外閱讀指導課的類型(讀物推薦課、讀書方法指導課、讀後敘述課,交流評論課、讀書筆記輔導課等等)。
5、開展課外閱讀價值的研究。探討課內外銜接在拓寬教學途徑、幫助學生形成良好「智力」背景、開發「學困生」智力、以讀促思、以讀助寫、以及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等諸方面的功能和實際效益。
6、研討時代賦予課外閱讀的新特點。如大眾傳媒和傳統文字閱讀,多元文化和閱讀對象的選擇,知識經濟時代所要求的創造性、探索性、個性化的閱讀能力培養,以及在大信息量面前如何進行快速有效的「篩選」式閱讀等。
7、通過一定量的課外閱讀,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人文素養,培植學生熱愛母語、尊重母語的情感。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1.課內外整合
(1)以教材疑難問題為切入點選擇課外閱讀材料指導閱讀,既有助於解決疑難,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擴大學生的閱讀面。
(2)選擇與課內文體或內容、寫作方法上比較相似的課外閱讀材料進行閱讀,組織學生在課後用課內閱讀的方法來閱讀拓展性材料。
(3)選擇同類閱讀材料,意在與課內教材形成鮮明的對比,運用閱讀材料,把兩者放在一起,更加突出作品各自的特點。
(4)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節選或縮寫,在教學的前後,教師把原文、原著推薦給學生,使學生更立體地、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培養學生讀名著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2.學生自主閱讀
(1)師生共讀。在學生的讀書興趣和習慣沒有養成之前,讀書對他們而言是「一種枯燥的工作」。抓住學生對教師的崇敬和模仿的心理,在校期間,教師以身示範,組織、帶領學生閱讀時,自己也拿起課外書來讀,或者與學生共讀一本書,這樣有利於師生之間的情感增進,有利於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這樣堅持,使閱讀成為學生生活、成長的需要。 (2)定時定量地閱讀。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自己閱讀,在學習實踐中感受閱讀的快樂。在校期間,固定課外閱讀時間,每天早晨定時閱讀,每周專設一節語文課用於課外閱讀。學生每天睡前進行休閒讀,雙休日、節假日隨意閱讀,但要有合適的閱讀量;完成摘錄卡也要有一定量,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
(3)設計「閱讀摘錄卡」。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做好「閱讀摘錄」,並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旨在監控閱讀過程,保證課外閱讀的質和量,養成習慣。
3.教師閱讀指導
(1)課外閱讀指導
古人云:閱讀無甚妙法,唯從有疑到無疑,從無疑到有疑。小學生對字詞理解較差,這對學習語文形成了一定的障礙; 他們生活的閱歷有限,在閱讀過程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疑難問題。在理解字詞層面上的疑難,我們要鼓勵學生自主解決。自主解決不了的摘記在「摘錄卡」中,與同伴或教師進行交流。經教師的檢查、抽查後,提取共性的東西,再在課堂中進行交流,共同解決、釋疑。
(2)課堂教學指導
小學生閱讀能力尚在形成階段,為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教師要教會所有學生使用工具書,為他們創造自學條件;教會預習方法,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教會學生提出問題,提高思維能力;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使學生掌握讀書方法:哪些是應該精讀的哪些是應該略讀的,哪些內容應該摘筆記,哪些寫法是可以遷移的。
此外針對不同學段的小學生知識、年齡特點,我們開設疑難點指導課和賞析課。低年級由於學生知識、經驗的有限,重在疑難的指導。通過教師的導,讓學生展開對話,產生頓悟,自己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要重視學法的指導,自行解決,不懂的詞聯繫上下文理解,對不懂的句子,通過反覆閱讀去領會。教會學生如何自行去質疑、釋疑。也可進行詞語品析類的賞析。
高年級重在賞析的指導。指導學生抓准文章「美點」:①形象美,敘事類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托物言志類散文中的事物形象。②結構美:好文章無不重結構的緊湊和清晰,賞析時抓住不同題材文章的結構特點,特別要注意體會文章的中心句、過渡句、抒情句等重點句。③語言美:幾乎每篇文章都可以賞析其語言美,可以是詞語品析,可以是句式品析,可以是修辭的欣賞,也可以是感情色彩的分析。④手法美:文章的表現手法也可以欣賞其「美點」,如對比、設置懸念、前後照應等等。⑤音畫美:用語言文字來塑造聲音的形象,使文章具有音樂的美,充分運用對比鮮明的色彩詞語,給人以視覺的衝擊,這些在散文和古詩中是常見的。
四、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通過調查分析課外閱讀對兒童發展的重要影響,從中獲得反饋信息,建立起適合各年級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內容、計劃,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並分年級開展研究。
2、滲透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軟體優化教學結構,為閱讀教學開創一個新的天地。
3、參與法。教師應允許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對學生閱讀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因人而異。
4、評比激勵法。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又可以激勵其它學生多讀書,讀好書。
五、實施步驟
自助式閱讀20xx年3——6月
1.根據近段時間的學習,找到相關的閱讀作品,進行自助式的(自由選擇內容、根據實際選擇數量)閱讀,運用語文的方式去閱讀,
2.教師隨時、隨機調研學生課外閱讀效果,給予學生及時必要的課外閱讀的指導。
3.利用課內閱讀時間,學生彙報交流讀書收穫,教師發現問題,尋找原因,總結經驗,完成階段性的實驗報告。並根據實施的情況和反饋的結果,及時調整自己的實施策略,
師生共讀20xx年6--12月
1.從課內閱讀中發現閱讀的內容,教師在課內進行適當適度的課內閱讀指導後,師生共讀一本書。
2.隨時與學生交流閱讀收穫,了解學生課外閱讀情況,根據反饋信息,進一步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3.在課堂上暢談閱讀收穫,談感受,談方法,談打算,談對課內文本的再度理解。教師完成階段性實驗報告。
三、總結階段:20xx年11——12月
1.收集整理實驗階段學生的閱讀成果.
2.分析學生的閱讀成果,對實驗的過程進行全程的回顧和反思,總結和提煉研究的成果。完成一份完整的、有計劃、有實施、有反思、有總結的實驗研究報告。
屈原小學
20xx年春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