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國際雙殼貝類產業動態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王瑋+慕永通+董晶
摘 要:2013年,貝類對環境變化的脆弱性的諸多跡象已經顯而易見。法國牡蠣養殖業再次經歷了致死性細菌的嚴重打擊,成體牡蠣因而大量死亡。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對貝類的影響,來自歐盟幾個成員國的研究人員共同開展了一項名為「CACHE(Calcium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變化環境中的鈣)」的科研項目,項目獲資助金額高達數百萬歐元。就市場而言,貝類國際貿易依然相當強勁。中國的貝類進口一直都在增加,除貽貝外,美國進口的其他貝類數量也在持續增長,而歐洲的貝類進口和消費則保持著相對穩定的態勢。全球範圍內,對環境可持續實踐和有機產品的認證方興未艾。
關鍵詞:雙殼貝類;生產;貿易;產業動態
1 貽貝
2013年前九個月,歐盟27國的貽貝進口總量達到15.27萬t,與2012同期相比相對穩定,但與2011同期的17.16萬t相比,降幅達11%。考慮到過去6年(2008–2013)年均進口量的估算值15.40萬t,2011年可能是較為特殊的一年,2013年當屬於較正常的年份。
智利是世界上主要的貽貝生產國,2013年前9個月的貽貝產量約為15.67萬t。在國際貽貝市場上,智利迄今也一直都是主要的非歐洲貽貝供應國,其貽貝出口量在非歐洲出口總量(即歐盟以外所有國家或地區的貽貝出口量之和)中占88%。就歐盟市場而言,智利在2013年前3季度的表現尤為突出,向歐盟27國出口了4.64萬t貽貝,為歷史最高水平。荷蘭是第二大貽貝供應商,2013前9個月的出口量占所有國家(地區)出口量總和的21%。
作為其貽貝進口總量的一部分,2013年歐盟27國的貽貝產量略有下降,從2012年的占進口總量的75.5%微降至當年的74.2%。
法國是歐盟第一大貽貝進口國,在歐盟貽貝進口總量中所占份額為28%。2013年前三季度,法國的貽貝進口量4.25萬t,與2012年同期的4.47萬t相比有所下降。與之相反,義大利的貽貝進口量在2012年同期的基礎上增加了0.34萬t,達到2.88萬t,因而成為歐盟第二大貽貝進口國,在歐盟貽貝進口總量中占19%。西班牙和比利時同為歐盟第三大貽貝進口國,2013年前三季度的進口量都是2.05萬t,其中,西班牙的貽貝進口與2012年同期相比增加了0.46萬t。荷蘭緊隨其後,在2013年前三季度歐盟進口貽貝總量中所占份額為13%。上述數據表明歐盟的貽貝需求相對集中,因為在27個成員國中,上述5國的貽貝進口量約占歐盟進口總量的85%。
在法國,一家負責海產品促銷的公共機構FranceAgriMer啟動了一項新的市場調查計劃,旨在了解貽貝在法國國內市場中的地位和消費者購買此類產品的動機,調查結果將在2014年9月份發表。
從全球範圍看,2013年前三季度貽貝進口量同比下降1.5%,與2012年同期相比減少了0.32萬t。其中,法國、德國和被智利作為新目標市場的俄國同比分別減少了0.22萬t、0.41萬t和004萬t(信息來源:GH July 2013)。與之相反,正如上文已提到的,西班牙和義大利的貽貝進口量則有所增加。
從出口方面看,紐西蘭的變化最為明顯,2013年前三季度的貽貝出口量與2012年同期相比減少了0.46萬t(-18.4%),而丹麥卻大幅增加了0.53萬t(+ 56.2%)。
在有關可持續性的新聞方面,2014年1月,the Norlantic Processors Ltd. (NPL)的工廠成為世界上首個獲得貽貝最佳養殖實踐(the Best Aquaculture Practices,即BMP)認證的企業。全球水產養殖聯盟(Global Aquaculture Alliance)聲稱,NPL已經通過了嚴格的認證過程,並於2013年11月末通過了認證。NPL位於紐芬蘭東北部聖母灣的Pleasant View,除加工業務外,公司還擁有三處貽貝養殖場,總養殖面積728 hm2,公司正考慮未來繼續為其貽貝養殖場申請BMP認證。近年來,公司每年生產1百萬磅(45.36萬t)紫貽貝,產品品牌為NPL,產品銷往整個北美市場(信息來源:CBC News)。
2013年10月 29日,下薩克森瓦登海紫貽貝業(blue mussel Mytilus edulis fishery in the Wadden Sea of Lower Saxony)獲得了海洋管理理事會(MSC)的認證。當地既有生長於海床上的野生貽貝,也有人工懸繩養殖和網袋養殖的貽貝。收集到的野生和養殖貽貝必須在指定的養殖區(culture plots)中生長至成熟,才能銷往市場。雖然下薩克森州的瓦登海是一處國家公園,對商業活動有嚴格的限制,但據MSC報道,2010年當地貽貝上岸量達到1 070t。
據FIS.com網站報道,丹麥奧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丹麥有殼類動物中心(Danish Shellfish Centre)和魯米諾A/S(Lumino A/S)正在共同開展一項新的研究,以調查海星和貽貝是否可用作蛋雞和幼豬的替代蛋白源,以及若可行,這種替代在經濟上是否划算。在奧胡斯大學的研究中心,研究者用采自丹麥灣(Danish fjords)的貽貝和海星來喂養6頭瘺管豬(fistulated pig)。研究人員注意到,因為貽貝能從海灣去除營養物質,他們有助於降低污染對海灣的影響,同時又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在這方面,貽貝有很大潛力,因為貽貝生產已經實現了現代化,生產成本也顯著下降,從而使得這種選擇在經濟上更加可行。
按照現有的法律規定,貝類養殖者很難獲得有機貝類種苗(organic shellfish seed)。鑒於此,歐盟委員會(EU commission)於2013年12月修改了若干具體規定,降低了有關有機貝類養殖(organic shellfish aquaculture)的條件。根據2013年12月 17日的(歐盟)法規No.1364(regulation (EU) No 1364/2013 of 17 December 2013),2014年12月31日之前,有機生產單位(organic production unit)使用來自非有機雙殼貝類孵化場(non-organic bivalve shellfish hatcheries)的種苗的最大比例不得超過50%。2015年12月31日以後,所有貝類種苗必須都是有機的。
2 扇貝
2013年前9個月,歐盟的扇貝進口量為3.63萬t,同比僅增加了0.9%。英國提供了0.84萬t,在歐盟市場上是主要的供應商。位居第二的法國提供了0.51萬t,秘魯和美國分別位居第三位和第四位。非歐盟國家(地區)出口歐盟的扇貝數量占歐盟進口總量的46.50%。
全球範圍內,2013年前9個月扇貝進口量同比增長了18.8%,這意味著與2012年同期相比全球扇貝進口量增加了近12萬t。中國是最大的進口國,與2012同期相比,增長了1萬t,增長率高達81%。
法國是第三大進口國,2013年進口了1.43萬t扇貝,與2012年相比基本持平。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和美國既是兩個主要的進口國,也是兩個最大的出口國,2013年前9個月兩國合計出口量占世界扇貝出口總量的37%。
西班牙是一個中等的扇貝進口國,2013年前9個月顯示出復甦的跡象,扇貝進口量比2012年同期增長了0.15萬t,增長率30.6%,但與2008年的峰值0.93萬t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西班牙的主要供應商仍然是法國和英國,義大利僅提供了0.08萬t,只占五年前的五分之一。
在認證方面,2013年10月,法羅群島的女皇扇貝業(Aequipecten opercularis fishery)被MSC認證為可持續的扇貝產業。該扇貝產區位於聯合國糧農組織的27統計區(FAO statistical area/s 27),ICEA的Vb1b 區(ICEA area Vb1b)。除女皇扇貝外,主要產品還包括銷往荷蘭的貝殼(鈣)和銷往法國的貽貝和其它副產品。2011年,該產區的女皇扇貝產量達到4 667.7 t。
3 牡蠣
法國作為歐洲最大的牡蠣生產國和消費國,其牡蠣產業近年來面臨著非常困難的局面。2008年,當地爆發了嚴重的牡蠣皰疹病毒1型(OsHV-1),該病毒沿法國沿海快速傳播,造成牡蠣幼體大量死亡。另一種細菌(Vibro aesturianus)也被證實對牡蠣有致死作用,2013夏季期間引起法國幾個海區的牡蠣發生死亡。
法國牡蠣產量因此急劇下滑,從2006年官方公布的1.26萬t到2011年的0.84萬t,因供給短缺而導致法國市場上的牡蠣價格迅速飆升。據法國國家統計機構INSEE報告,平均大小的活牡蠣零售價格從2008年12月的6.4歐元/kg上升到2013年12月的9.6歐元/kg,上漲幅度達到了50%。
據暗流新聞(Undercurrents News)最近的報道,2013年11月,歐洲委員會證實,英國的康沃爾Fal牡蠣(Cornish Fal Oyster)獲得了該委員會頒發的歐洲食牡蠣(the flat oyster, Ostrea edulis)原產地保護證書,希望此舉能為30個左右的相關漁民提供一種金融刺激。原產地證書的頒發具有深遠意義,因為這一因倫理因素和環境友好型捕撈方式而聞名於世的牡蠣業在歐洲同類產業中是首個獲此殊榮的產業(來源:DOOR)。
4 展望
海洋的日趨變暖和酸化直接影響到生活於其中的雙殼貝類和基於這一資源而形成的產業。科學家們還沒有完全掌握包括牡蠣、貽貝、扇貝和蛤類在內的貝類是如何形成其外殼的,也無法準確預測環境變化將對貝類種群產生哪些影響。研究者們正試圖解答諸如此類的一些問題。例如,2013年12月19日,歐盟啟動了一項耗資360萬歐元的新項目,即前文提到的CACHE,以期了解貝類如何對環境變化做出反應,國際研究小組將首先考察這些變化如何影響對歐洲漁業經濟和海洋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的幾個物種。該項目還將進一步研究對歐洲最重要的4個海洋經濟貝類物種的貝殼生成和受控機理,這四個物種分別是女皇扇貝、長牡蠣、紫貽貝和沙海螂。
2013年,位於加拿大、愛爾蘭、丹麥和法國的幾個雙殼貝類產業和養殖區已被認證為環境友好型或有機養殖型。此外,截止到2013年12月的已有數據表明,MSC目前還在評估的還有1個蛤類、1個鳥蛤(cockle)、2個貽貝、1個牡蠣和2個扇貝產業。
Industry Dynam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Bivalve
WANG Wei,MU Yong-tong,DONG Jing
(1 College of Fisheri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003, China;
2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 266109,China)
Abstract:Several signs of the vulnerability of shellfish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have been quite visible during 2013. The French oyster farming industry has been hit once more by deadly bacteria, with high mortality of adult shells. To address the impact of global warming on shellfish, researchers from several EU nations have gathered in a multi-million euro funded program called CACHE (Calcium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In terms of markets, international trade remains quite strong. Chinas imports of shellfish have increased and US imports have increased as well, other than for mussels. In Europe, imports and consumption have proved stable. Globally, cert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practices and organic production is rising.
Key words:Bivalves; Production; Trade; Industry dynamic
(收稿日期:2014-11-07)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