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有機果園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途徑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張立功
有機果園的病蟲草害控制、土壤肥力的培養、田間有害生物的自然平衡等,在不用化學肥料和農藥的前提下,都取決於有機果園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程度。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在不同的立地和生態條件下,需要遵循生態防護基本原理和原則,選擇適宜當地條件的生態種植模式,採取行之有效的生態防護技術。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的是使各生物物種在自然系統中發揮作用,使生物結構和功能多樣性得以保證,同時使生態系統更加豐富和穩定,從而達到不用化學肥料和農藥控制有機果園的病蟲草害、培肥土壤肥力、減少有機果園的有害生物危害等目的。
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有機農業提倡維護和增進農業生態和生產系統多樣性,在選擇物種和品種時,充分考慮和保護植物的基因多樣性,實行間套、混作等耕作制度以增加生物多樣性。例如果園行間採用自然生草,草相複雜多樣,而不是人工種植單一的草種;間作作物的選擇不是引進外來的,而是本地長期證明可行的。在有機果園選址時,要考慮到維持生態環境和周圍水生、陸生生態系統平衡,不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並有助於保持所在區域的生物多樣性。關於有機果園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途徑,筆者參考了雲南農業大學朱有勇教授所著《農業生物多樣性與作物病蟲害控制》(圖1)和《生物多樣性持續控制作物病害理論與技術》,謝國文等主編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利用》(圖2),以及山東農業大學楊洪強教授的一些觀點,詳見《生態果園必讀》(圖3)和《有機農業生產原理與技術》(圖4)。
1 有機果園生物多樣性保護對策
為保護生物多樣性,人們在開展農事活動的同時,要重新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重新定義雜草和害蟲,在田間管理中要強化生態平衡,注重物種多樣性的保護。在生產中通過不減少基因和物種多樣性、不毀壞重要生境和生態系統的方式,保護和利用生物資源,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在農業生態系統中,一些所謂的有害生物(如雜草),也非有百害而無一益處,若將其數量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對於促進農田養分循環、改善農田小氣候等有著重要作用。此外,在農業生產中,如果能採取合理措施(例如作物合理的間作、套種、輪作種植方式,減少耕作和採用適合的機械,有選擇地使用農藥和適度放牧,合理引種等),建立生態農業生產體系,將能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有效地避免或減少農業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1.1 維持農業地區生態系統類型的多樣性
維持農業生態系統類型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基本對策。應根據當地自然條件進行農業區劃,形成多元化的生態系統格局,製造出豐富生態過渡帶,增大邊際效應。尤其要注意大力保護農業地區內人類擾動強度低的半自然生態系統。對以前不適當開墾的荒地、草地、坡地必須逐步退耕。種植結構要多元化、立體化,避免單一化的農業種植。將具有不同生態習性、不同植被形態的農業植物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以充實和拓展農田生態位,提高對光照、溫度、土地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
1.2 避免環境污染
農藥和化肥的施用是影響農業地區生物多樣性的最重要因素。農藥化肥進入到大氣、水體和土壤後,會對農區內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多樣性產生巨大影響,在有機生產過程中,要盡力避免農用化學物質對環境的污染。在生態敏感和脆弱區應加快生態治理和恢復的力度,使農業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天敵數量和生物多樣性迅速增加,農業生產環境得到有效恢復和改善。有機生產園要大力推行病蟲害的生物防治。
1.3 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
山區小流域的作物常常由於與野生親緣種和雜草親緣種進行基因交流,具有豐富的種質資源,是作物就地保護的最佳場所,小流域綜合治理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因此在規劃有機生產園時,應從整個流域規劃來考慮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在山區和陡坡開展農業生產往往會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使水資源保護能力下降,破壞生物多樣性。在這樣的地區,要提倡退耕還林還草,用保護性的草或森林進行植被恢復;在各種農作物之間建立綠化帶可減少水土流失,增加固水能力,提高農業生產力。
1.4 建立自然保護區
農業地區現有的自然保護區很少。在一些關鍵區域,應適當建立一批各具特色的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區,以保護稀有或瀕危的農業生物物種(包括野生親緣物種)及生態系統,並加強對農業生物種質資源庫與基因庫的建設,以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當前,要特別注意保護不適宜農墾的荒地、坡地等人類擾動較輕的半自然生態系統區域,並建立有效的農業生物多樣性監測與管理體系。
1.5 構建人工生物鏈
發展有機生產,建立生態型果園,需要強化動物和微生物的作用。應本著循環高效、永續利用的原則,結合具體情況建立相應的配套工程,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生物鏈,在這一鏈條中,重點增加動物和微生物環節,動物包括禽、畜、蚯蚓、昆蟲等,既可以直接增添這些動物,也可通過增加植物的多樣性來間接增加動物種類。微生物的作用則可通過修建沼氣池、堆肥腐熟、青貯氨化、增施微生物肥料和拮抗菌等方式加以發揮。
1.6 採取合理的栽培技術
實行復合種植和種養結合,並仿照天然物種和生物群落的復合關係,利用生物多樣性全面持續控制農業有害生物。在有機果園中,通過作物合理的行間生草、套種、保護性耕作、採用適合的農業機械、有選擇性地使用農藥,以及合理助遷天敵昆蟲等,建立起適合有機農業的生產體系,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積極的效果。
2 有機果園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技術途徑
2.1 合理利用農業生態環境
在不同的生態環境下,農業耕作制度是多樣的,它們是在人類長期栽培、選擇和適應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蔬菜、糧食、牧草、綠肥、果樹、林木、水產、畜禽和野生生物及其遺傳多樣性之間的巧妙組合,構成了多種多樣的農業生態系統與栽培景觀。它們與區域環境相適應,自我維持能力強,所提供的產品數量雖不一定達到最高水平,但質量是上乘的,如果管理水平得到改善,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就都有提高的潛力。
小流域的存在並不是孤立的,它們的持續性與該流域遠處表面看來毫無關係的天然植被或河流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規劃有機果園時,要從整個流域或區域規劃來考慮與它們密切相關的生存條件,避免破壞依賴於該小流域生存的生物的棲息環境。
在陡坡發展農業生產會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水資源保護能力下降,破壞生物多樣性。對最好的農田可進行可持續性的集約耕作,對陡坡就要退耕還林還草,用保護性的草或森林進行植被恢復。在各種農作物之間種植綠化梯田可減少水土流失,增加固水能力,並提高農業生產力。這比把坡地改成水平地所花成本小得多,還能更好地防風,為野生動植物提供庇護。提倡種植庇蔭樹、防止侵蝕的屏障、綠色肥料、固氮物種等。
在有機果園加強天然植被的恢復工作,使恢復起來的天然植被既可成為重要物種的停留地,又可供害蟲天敵和授粉昆蟲所用,同時還可防沙治沙,保持水土,為農作物提供庇蔭和防風保護,減少作物對殺蟲劑的依賴,並保護生物多樣性及成為重要景觀。同樣,沿堤壩、路邊、農村未使用的地塊,種植樹木亦可滿足當地的木材需求,減少對天然植被的壓力,但是不要種植易遭蟲害的單一樹種。
2.2 動植物類型和品種多樣化
一個區域的環境是多種多樣的,任何物種和品種都不可能到處都能適應,本地物種和品種仍有其自己的地位和要求。為了避免病蟲害的影響並獲高產,應注意選用抗性砧木和高產抗逆能力強的品種。本地耕作制度和管理體系是長期適應和發展而成的,不能輕易廢棄,要在原有基礎上予以改善和提高,重點研究和推廣農林牧副漁各業綜合經營模式等,種植與養殖相結合、用地與養地相結合。不應把注意點放在少數作物和畜禽上,要使農田、果園、經濟性、防護林、牧場、水庫、魚塘等得到合理配置、協調發展。這樣,才能達到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持續利用的目標。
避免片面追求高產品種。單純以新型高產品種代替當地的作物和畜禽品種會嚴重破壞農業生物多樣性,造成種質資源流失。很多作物新品種雖然高產,但抗逆性較差,對土壤肥力消耗較大,為維持高額產量,需要大量投入對環境有害的化學肥料和農藥。應該支持和引導農民繼續栽培那些具有較高可持續性、不依賴化肥和農藥的傳統品種。過分依賴單一物種、類型或品種,在生態和經濟上都存在巨大風險。應鼓勵多種作物的栽培模式,使特定作物所面臨的風險最小化。
2.3 合理使用天然農藥,控制焚燒
過度使用殺蟲劑會間接破壞生物多樣性,殺死控制害蟲的天敵和授粉昆蟲,污染家畜和人類的食物鏈或水源。而有些害蟲對殺蟲劑產生抗藥性後,甚至比以前的危害性更大。應保護天敵繁殖地和控制天敵物種(如鳥類、蝙蝠、蜘蛛、蜻蜓、瓢蟲、魚類、青蛙等)及授粉媒介(如蜜蜂、蛾、蝴蝶、甲蟲等),合理使用天然農藥,禁止使用化學合成農藥,避免對農藥的依賴。
燃燒農業廢棄物會減少土壤的碳含量和肥力,削弱土壤的保水能力,並造成煙塵污染,殺死對土壤有益的微生物,進而破壞生物多樣性。應控制焚燒,每年落葉歸田,將殘枝、敗葉、僵果等集中深埋,提倡通過堆腐轉化為可使用的肥料,使有機物質返回土壤。除非為了控制特別嚴重的病蟲害,不應對秸稈等農業廢棄物進行焚燒。
2.4 保持土壤生物多樣性
有機果園土壤中富集多種多樣的植物、昆蟲和微生物,形成多樣性的生物種類,並依其在生物鏈中的作用,維持系統內物質與能量的代謝,形成彼此共生和互生的依賴關係,構成穩定的生態群落。化肥的大量施用可導致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減少,引起一系列的生態問題。為維持土壤生物多樣性,在構建完整生物鏈的前提下,必須重視有機果園動物(包括各種昆蟲、蚯蚓和線蟲)和微生物的作用,實行少耕或免耕栽培,種植綠肥作物,實行種草養畜、秸稈還田及增施有機肥料,以利於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對於酸鹼度不適宜的土壤,採取相應的調節措施。建立合理的輪作和耕作制度,均有利於豐富土壤生物多樣性。
2.5 防止外來物種入侵,加強本地物種的保護
人為因素與物種的自然擴增會引發外來種入侵,外來生物可能會打破當地生態系統的平衡,導致本地物種的丟失。外來物種一般具有繁殖率高、擴展蔓延速度快、對引入地適應性強等特點,它們依靠自己的繁殖優勢和擴張能力,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擴大種群,擠入當地生態系統,占據重要生態位,擾亂原有的食物鏈和系統內的物質和能流秩序。因此在引種時,要特別注意防止外來生物的入侵,加強本地物種的保護。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