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電腦架構的社會網路:社會學研究的新領域

2023年09月26日

- txt下載

電腦架構的社會網路:社會學研究的新領域
吳齊殷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一、導言
二十世紀下半葉的電腦革命,無疑的已對人類社會產生鉅大的衝擊。而電腦科技持續快速的發展,也逐漸對人類的行為模式產生深遠而廣泛的革命性影響。電腦對現代人類的日常生活,產生如此深邃鉅大衝擊的最直接證據,即為「現代生活電腦化」的症象顯現。舉凡交通(例如汽車工業)、傳播娛樂(例如電視、電影)等,影響二十世紀人類日常生活,最深最鉅的事物,都已深受電腦的「感染」,而無法置身其外。九零年代之新一代的電腦科技革命;例如網際網路的疾速擴充發展、real time 訊息的傳布與接收、線上資料庫的普遍建立、到world wide web無遠弗屆的串連等等,更徹底地改變了人類生活的基本型式。當代社會中,一般人類日常生活之食、衣、住、行、育、樂等各類活動的訊息及實際需求,如果是透過電腦網路的媒介,基本上也都可以立即獲得一定程度的滿足。如此「新鮮」的生活經驗,乃是人類社會歷史中所未曾有過的。因此,已有學者宣稱這是人類繼「知道用火」之後,第二件對人類社會造成革命性轉變的重大科技事件。這些學者當中更為樂觀的一群人,甚且已經預言了一個以電腦網路為基構的,人類社會的終極「烏托邦」,就將到臨。而且,這個終極「烏托邦」就會在最近的、離當代人類社會不會太久遠的,已可預見之「未來人類社會」中實地體現。這幫人基本上認為:二十世紀電腦科技的發展,比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的衝擊更為鉅大,影響更為深遠,造成人類社會因而轉捩的歷史意義,也將更為突顯。然而,人類社會真的會因為電腦的介入,而從此變的更美好嗎?其個中實情至今還是個未知數。對當代人類社會而言,則仍是個未解的謎團。即便只是純粹學理的探討,眾多學者之間,仍是眾說紛雲,尚未能達成共識或一致的結論。有關電腦對全體人類所造成之社會上的以及社會心理上的衝擊,西方學界經多年的仔細鑽研,大致上建立了三個各自不同的理論觀點。首先即如前述,一群樂觀的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及哲學家辯稱電腦乃是近幾世紀以來人類社會文化的最偉大發明。此項發明將無可置疑地對當代的人類社會產生革命性的,深遠的,但卻積極而正面的影響(Simon,1982)。根據這派理論的觀點,「電腦化」將有助於幫人類從當代社會的病症(ills)中解放出來。以社會層次而言,電腦將有助於社會資源依「效率」及「增產」的原則而重新分配。世界上糧食、資源等的不足與不均將可藉此得以避免;而世界性的突發的饑荒或天然災難,人類也將能夠藉電腦網路之力而得以更有效的應付,因而可以大大地降低國際間的不平與緊張。在個人的層次上,電腦也有能4O將個人從單調的、例行的工作生活中徹底解放出來,因而使得人人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發展各自獨有的潛能與興趣(Deken,1981)。換言之,電腦及電腦所架構的網路將使人類社會更人性化,而個人生命的存在價值,也將因而獲得無限的提升而更被強調、重視。個人藉此可重拾生命的尊嚴,人生亦將從而變得更為深刻、更有意義。
但是,另外也有一些比較悲觀的學者,他們則持全然相反的看法。其理論重點在於一個簡單的邏輯辯駁之上:電腦同樣也將有同等的機率,可能會對人類社會產生消極而負面的衝擊。 Brod(1984)即指出:電腦科技的發展,無論是軟體或硬體,都有愈來愈讓即使是第一次的使用者都能輕易玩上手的趨勢。如此一來,導致許多人寧願和電腦打交道,也不願多花一些時間在與其他人的溝通和互動上。從這一個觀點來看,這些悲觀論調的支持者乃是非常憂慮的預見了電腦在社會上的、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的、甚至是在個人自身之上的,使人更加異化、而與其所生存之社會環境更加疏離的潛在破壞力。對人類而言,電腦乃是一把雙鋒的利刃,使用時若稍有不慎,就可能慘遭不測之禍害。這些悲觀的學者所戒慎恐懼的就是:在「一切電腦化」的路途上,人類所需付出的代價,無疑的將是很昂貴而且沉重的。
最後還有一些人則持比較折衷的看法。這些人基本上是把電腦看成是:一個本身不好也不壞的東西;既可能可以是好、也可能可以是壞的事物。至於是好是壞,其關鍵則在於人們如何去對待電腦。換言之,電腦之於人類,猶如一種文化的羅式墨跡測驗(Turkle,1984),在當代這個凡事資訊化的年代裡,電腦乃是當代人類生活的一個隱喻或象徵,人們將他們對「電腦」此一新奇事物的感覺、憂懼與期望,全部都投射在這個「資訊化」的社會中。這些人的觀點,同時也將電腦視為一個機會(opportunity),認為電腦將能夠幫助人類更深入地理解其自身的意識、價值與本體。一個常被他們提起、引用的例子是:人工智慧與認知心理學的合作,已使得人們能更加了解「思考」、「解決問題」、「知覺」以及其他精微複雜的認知過程。總之,這些持折衷觀點的學者提醒我們大家:電腦之於人類,是敵是友、是好是壞,是機會還是噩運,完完全全是掌握在人類自己的手中。這三種不同的見解,反映出電腦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衝擊,事實上仍在混沌未明的狀態,其所激起的漫天塵埃尚未落定。在這種情況下,若欲前瞻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方向,或是預示電腦科技與社會變遷之間的複雜關係進程,則吾人必須重新審視、深思近代電腦科技的發展結果對人類社會的意義為何。
二、平民(Citizens)與網民(Netizens)
當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剛被「好事者」加以應用而源源引入社會之際,固然曾經在社會上,引起一陣陣「好之者」的驚嘆與全心崇尚以及「惡之者」的疑懼與亟力抵制;並且,有些人在做了良好的適應之後,逐漸習慣地以電腦為生產工具,甚至進而使得電腦成為其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這種種的現象在人類社會中,雖然也風風光光地喧騰吵嚷過一時;然而,這些現象對於社會學者而言,或許尚不足以引起這些習慣以「整體社會」為研究考量對象的社會學者的興趣。因為這些「個人電腦」之間,基本上是獨立的而且是缺乏聯繫的。這些個人電腦充其量或許只是「改善」了些許個人的生活或工作品質,但對整個社會而言,意義或許不是太大。但是,當這些一部一部各自獨立的電腦,後來被以某種有秩序的方式,逐一串連起來之後;於焉在一瞬之間,一個以電腦為基本單位的電腦社群(computer community),突然間從無中生有的形成了。這個「新生」的社群表面上看起來,雖然只是由許多個人電腦所架構起來的、「靜寂」的、電腦站(computer stations)的集合,或許可以電腦網絡(computer network)姑且稱之。但是,透過如此的安排組構,卻使得在一台個人電腦之前的使用者,在有意無意之間,有了機會形成一個「活絡」的、有生命力的社群。令人驚訝的是:這個社群竟然也同樣地具有溝通情感與傳遞訊息的功能。而溝通的方式,除了私底下個人與個人之間的聯繫外,在個人與網路中的集體大眾之間較屬「公共場合」的雙向聯繫,亦成可企及之狀態。傳統社會中資訊習慣由中央核心流向邊陲地帶的「溝通模式」,在這個新興的電腦網絡中,已被徹底地顛覆、推翻。這個新興的電腦網絡形成了一種「草根式」(grassroots)的聯結。這種草根式的聯結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