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財務治理八大陷阱

2023年10月04日

- txt下載

財務治理是企業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到企業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之中,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傳統的財務治理模式已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財務治理的變革與創新勢在必行,其治理理念及運作方式必須與知識經濟時代對企業發展的需要同步,從而為進步企業經濟效益服務。因此,這就要求企業的CFO們通過企業財務上的公道經營,採用最優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和風險與報酬的關係,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企業價值達到最大化。
  陷阱1:財務與會計關係混淆
  儘管現在大多數企業已經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但是一些國有企業,甚至一些上市公司中的財會職員還會把財務與會計混為一談,他們以為財會部分只不過是單純的核算中心,提供財務信息而已,對於財務治理工作與會計工作是分是合的態度模稜兩可,混淆不清。
  目前,學術界對於財務治理與會計的關係,也有不一致的看法,主要有三種觀點,即大會計觀、大財務觀、財務與會計並列觀。三種觀點的相同之處是都承認財務治理與會計不是一回事。至於兩者是包含關係,還是並列關係,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筆者以為,財務包含會計,會計不是單獨的經濟範疇,沒有單獨的治理對象。會計工作是財務治理工作的基礎,是財務治理的一部分。首先,會計的直接目標是為企業財務治理提供真實、可靠、完整的會計信息,它對於企業治理目標的貢獻只有通過財務治理才能實現,兩者的目標既有同一性,又有包容性;其次,財務信息並不即是會計信息,對會計信息進行加工整理,佐以財務指標和文字說明,便形成了財務信息。會計信息是財務信息的必要組成部分;第三,財務治理包含本錢治理、籌資治理、投資治理、營運資金治理、企業盈餘分配治理等。而這些內容的記錄、核算、匯總等要靠會計來實現。所以說在內容上財務治理是包含會計工作的,會計工作是財務治理系統的信息支持子系統。因此,財務治理包含會計,會計是財務治理的基礎工作,把財務治理與會計工作在機構上和運作上混同起來是不利於改進企業治理工作、進步企業治理水平的,更不利於企業的長期經營和持續發展。
  陷阱2:利潤至上主義
  從財務治理的教科書上看,這不是一個是否可以選擇其一的題目,而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從根本上講,社會主義企業的目標是通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創造出更多的財富,最大限度的滿足全體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但是,由於生產力發展的階段和水平不同,在體現上述根本目標的同時,就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即我們已經經歷了以總產值最大化為目標、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目標、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等四個過程。現在,民營企業、外資企業、中外合資企業都把利潤理解為企業財富,把企業財務治理目標不是定位在企業價值最大化上,而是定位為企業利潤最大化上,以為利潤越多,企業的財富增加就越多。細細想來,也無可厚非。
  但是國有大中型企業、上市公司也同樣存在這樣的觀念性誤區,比如一些企業治理者為了利潤而趕潮流、追熱門,為追求企業長期利潤最大化而做出錯誤決策,從而忽視了企業的社會利益、員工利益、債權人利益、債務人利益、消費者利益和投資者利益,偏離了企業的總目標要求。企業財務治理目標是企業理財活動所要達到的目的,是企業系統良性循環的條件條件,也是評價企業財務活動是否公道的標準。企業價值最大化必須是我們堅定不移的追求和目標。
  陷阱3:財務與企業戰略脫節
  在我們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原來的國有大中型企業現在已經變成了團體公司,其財務關係也是五花八門,總公司與分公司之間有獨立法人的、有同一核算的、有承包制的等等,這樣企業財務戰略目標與企業戰略目標之間就非常輕易產生不一致的現象。其結果是:企業中相關部分無所適從,無法協調好各種財務關係,無法讓人知道是否實現了財務目標,無法對員工產生激勵與約束作用,無法開展有效的業績評價;極易導致企業投資決策失誤,難以防範諸如收支性財務風險、現金流量財務風險、籌資性財務風險,從而最大限度的進步投資報酬率和資產利用率;會使企業各部分從各自的單位出發,忽視企業的整體戰略,造成企業氣力的分散,降低企業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抗風險的整體能力。
  所以在企業治理中,戰略的選擇和實施是企業的根本利益所在,戰略的需要高於一切。企業財務治理必須要根據企業總目標的要求,配合企業戰略的實施,提出切合實際的企業財務戰略目標,使企業財務治理在外部法律環境、經濟環境變化時,不要做出錯誤的財務決策和財務計劃,儘量避免因企業財務戰略目標與企業戰略目標的不同一而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經濟效益下降。
  陷阱4:融資亂局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的股票(普通股和優先股)、債券、銀行借款和保存收益等比例關係,因其會直接影響企業的所有者權益,所以不同性質的企業就會採取不同的態度。比如,現在一些上市公司就比較偏好股權融資,發行債券和銀行借款有一個還本付息的壓力,而發行股票,就算虧的一塌糊塗也無所謂,這種企業的普遍心態是:反正你是小股東,能奈我何?
  與之相反的是,一些中小企業則喜歡債權融資。他們在不具有償債能力的條件下,採取了風險較大的負債經營戰略,企圖以此來促進企業的發展和規模的擴大,從而使一個有贏利的企業變成了把利潤填補了還本付息的虧損企業。
  從理論上來看,企業利用債務進行負債經營,可以降低企業綜合本錢,獲取財務槓桿利益,減少財務風險。但假如在沒有把握好負債的規模、利率和期限的情況下,就根據個人的偏好來估計投資項目的贏利性,對這種很少考慮投資項目的難度和風險,考慮全部資金的利潤率是否高於借款利率,同時又在進行融資時不善於留意公道的組合,不留意收益與本錢的配比,不留意形成公道的資本結構,不留意負債時間結構的決策,往往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風險。一般而言,負債經營的條件條件是企業產品的銷路非常好,產品供不應求,這樣才可能獲取財務槓桿利益。 總之,融資題目在我國經濟體制轉軌時期,即目前還不能完全按照西方的財務治理理論來生搬硬套地往運用,現在一般的非上市公司還不答應發行股票和債券,一般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從銀行貸款還有很多障礙,上市公司的確尚需進一步的規範。
  陷阱5:預算治理職能缺失
  從財務預算治理方面看,對涉及企業內外各種經濟現象的財務預算治理方法,在很多企業並沒有得到實際應用,普遍存在著對預算治理不甚了解,或財務預算治理流於形式,或只注重預算本身的計劃、協調和控制的功能,不注重發揮預算治理在其他方面作用的現象,致使不能通過財務預算治理,正確處理與企業戰略治理、企業績效評價、企業資源分配、企業風險控制和進步企業經濟效益的關係,把握好財務治理的正確目標和方向。
  從財務本錢治理方面看,很多企業不能以從產品為重心轉向以作業為重心,致使財務本錢控制的視角還沒有從傳統的降低本錢的低級形態轉移到本錢計劃、本錢預算、優化配置資源、公道的本錢、事前預防重於事後調整,以及重組生產流程方面上來。
  從企業績效評價方面看,目前仍停留在使用基於利潤的業績評價方法上,評價企業業績仍採用那些不能反映本錢或資本用度,不能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的終極盈利或價值的指標,諸如權益報酬率、總資產報酬率、每股收益等,在現有財務評價指標體系中缺少對技術創新能力的評估指標,尤其是目前已被世界一流公司用於業績考核與評價的附加經濟價值,更是很少進行深進的研究,從而制約了企業發展戰略的實施,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陷阱6:多元化理財陷阱
  不少企業當財務勢力和規模擴大之後,財務治理職員就熱衷於多元化理財,忘記了這其中存在的巨大風險。在他們已經發熱的頭腦里只記得「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可是另一個籃子是什麼樣子?你熟悉嗎?放得進往嗎?放進往會是什麼結果呢?他們往往在不把握新擴張領域的相關基礎知識、基本經驗和基本技巧、沒有處理好新建立的各種關係,不具有進進新領域的財務治理骨幹,不具備足夠的資金、時間和人力資源等等相關條件的情況下,就盲目進行多元化擴張。這種不根據企業的特點結合社會發展,守好企業根據地的盲目擴大行為,經常會落進多元化擴張的陷阱,並由此造成企業擴大規模後,由於組織機構的變化和膨脹、職能部分的增加和複雜化而患上「大企業病」,造成扯皮、排擠、內耗等因素相應增加,以及出現各部分爭預算指標、爭投資以及各自為政等現象,往往是人為的造成了企業資源的浪費和經濟效益下降。
  陷阱7:內部審計徒有其表
  現在有相當一部分小型企業沒有建立起內部審計機構,已經建立內部審計機構的企業(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內審也只是對廠長經理負責,即按照廠長或經理的授權,對於有題目的或者是不太信任的下屬進行審計,對於同級和上一級的監視顯然沒有作用和意義。審計的地位無法超然獨立,難以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由於國有企業所有者缺位,同時內部審計又代表企業高層經理人監視其下屬,因而形成了雙重身份(即內部審計既代表國家監視企業,又代表企業高層監視其下屬),這種定位上的重疊和偏差,必然會導致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不強,即這種內審組織體制往往由於存在著利益關係制約其權威性的題目,而使內審機構及其職員的工作獨立性比較弱,他們不能客觀、真實、公正、深進地開展工作,即使做出了審計處理決定也會因治理體制上的制約而得不到有效的貫徹執行。
  西方國家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運作情況是,審計委員會是董事會內的一個分會,是一個獨立於企業經營者的專門機構,其職能主要是負責聘請外部審計職員對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對內部審計進行監視,通過對內部審計的組織形式、章程、預算、人事、工作計劃和審計結果等進行覆核,以此進步內審部分的獨立性,進而進步內審效率。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