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國債規模現狀及政策運用分析

2023年10月04日

- txt下載

畢業論文
[提要]事實說明,在出現過熱苗頭的形勢下,保持1定量的國債發行規模,以確保宏觀調控的能力及國債政策的連續性是非常重要的。當前,國債政策應在保持適度規模的基礎上,要按照公共財政的構建模式,適時轉變國債投向,把目標從防止經濟下滑向調整經濟結構、實現經濟協調的方向轉變,進1步優化國債結構,加強監督管理,提高國債資金的使用效益。
  [關鍵詞]國債規模;效應;政策建議
  1、國債規模現狀
  根據經濟學,判斷國債規模狀況,主要從國家的財政收支與國民經濟等因素綜合考慮。
  (1)從財政收支角度看,國債規模偏大,存在1定的債務風險
  從財政收支角度來衡量國債的指標有兩個:1是債務依存度;2是國債償債率。債務依存度是當年政府國債發行額占當年財政支出的比例。這1指標從流量上反映政府債務與財政支出的關係,比例越高,表明財政政策對國債發行的依賴性越大,債務風險也增大。由於我國國債的發行和償還等是中央政府獨有的職權,因此,在我國中央財政的債務依存度意義重大。按照我國財政統計口徑計算,1997-2003年的中央財政債務依存度均在75%以上,明顯偏高於國際公認的25%-30%左右的警戒線。雖說這1指標由於政府收支被嚴重扭曲,占相當大的政府收支游離於政府預算之外而被高估,但中央財政國債依存度偏高則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我國國債規模已屬事實上的「偏大」,債務風險不容忽視,我們應當引起警覺。
  國債償債率指當年國債還本付息額與財政收入的比例關係,它表明當年的財政收入中必須拿出多少份額用於國債還本付息,該項指標越大,說明償債能力越弱。關於這1指標的數量界限,國際公認的安全線為8%-10%.1994年以前,我國國債償債率都在10%以下,平均為3.4%;1994年以後,債務還本付息支出迅速上升,償債率由1994年的9.6%迅速增至1998年的23 .82%;1999年以後雖有所回落,但仍超過了國際公認的10%以內的水平。故有理由認為國家財政陷入被動舉債局面。
  (2)從國民經濟角度看,國債應債能力有餘地,但期望不高
  從國民經濟的較大範圍看,衡量我國國債的指標主要有3個:1是國債負擔率;2是居民應債率;3是赤字率。這些指標主要著眼於國債的存量來反映1國經濟的應債能力。國債負擔率是指債務餘額占GDP的比例,用于衡量政府累計債務相當於經濟總規模的比例,1定程度上反映債務總量對經濟的及國民經濟的總體應債能力。經濟越發達,債務承受能力越大。國際上1般認為債務負擔率不應超過45%,但經濟已開發國家承受的比例可能高1些。如《馬斯垂克條約》規定,歐洲聯盟成員國政府債務負擔率不得超過60%.實際上,我國國債負擔率由1981年的1.0%上升到2002年的18.70%,2003年回落至14.90%,這1指標遠低於國際警戒線。因此,從國民經濟的承受力看,我國政府發債空間仍很大,政府債務規模還有進1步擴張餘地。但如果加上目前現存的銀行不良貸款和保障欠債以及地方債務等隱性赤字和隱性債務,我國的債務負擔率明顯高於所計算的結果;據估計,中國「國家綜合負債率」至少在70%,已超過歐共體規定的警戒線,這將加劇財政風險和風險,使得我們不應高估國民經濟的應債能力。
  居民應債率是指國債餘額占當年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的比例。截至到目前,我國居民的儲蓄餘額已超過10萬億元,居民應債率在16%以上,表明我國城鄉居民購買國債的能力10分寬鬆。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我國當前的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完善,居民儲蓄用於養老防老、買房、子女等費用比重較高,加之目前較低的利率水平及國債市場的不規範,投融資渠道不暢通,使得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的動用呈現1定的剛性,國債作為投資品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因此,我們不能對居民的應債能力有過高的期望,也不能簡單地從居民儲蓄餘額的數量來判斷國債的發行空間。
  赤字率表示1定時期內的財政赤字占同期GDP的比重情況,用來衡量國民經濟對財政的應債能力。國際上通常以3%為警戒線。從1997年到2003年,我國的赤字率都在警戒線以下,並隨著財政收入的增長,有所回落。可見,國民經濟依舊有1定的應債能力。
  2、國債政策及其效應
  國債政策的增強、減弱或退出,要結合我國目前宏觀經濟形勢的幾個具體情況來分析。
  (1)財政政策由「積極」轉向「穩健」,是否意味著國債政策的市場退出
  當前,國家運用宏觀調控手段控制經濟過熱,財政政策由「積極」轉向「穩健」,國債發行的內在動力正在減弱。在這種情況下,理論界就在調整國債結構的基礎上繼續保持甚至擴大國債發行規模,還是應該減少國債發行節奏和步伐,就此原地踏步,或是國債政策完全從市場退出,爭議較大。筆者認為: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並不等於不發國債,消滅赤字,只是數額有所減少;在當前經濟情況下,繼續堅持國債發行政策依然10分必要。事實上,近年來的長期建設國債資金投入的重心和在建設項目應繼續予以國債融資關注,以保持政策的連續性;過去發行的長期建設債券還本付息,也需要發行新債。
  (2)繼續保持1定的國債發行規模,是否會加劇政府債務危機
  當1國政府發行國債,以債務融資來彌補財政赤字後,如果不在以後的時期里增加稅收或減少別的轉移支付,那麼,由於國債到期要還本付息,政府財政必將陷入1種永久性的赤字狀態之中,從而易引發政府債務危機,這也是強調國債政策市場退出的觀點。但根據目前的國債現狀及運行,我們要注意到以下幾點事實。
  近幾年,我國的國債資金主要是增加基礎設施等公共資本的投資與積累,這1方面為以後償債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尤為重要的是,由此與民間資本產生的互補作用,提高民間資本的效率,進1步提高民間資本的邊際產量,進而拉動整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更為政府償債提供了充實的經濟基礎。另外由E 多馬對債務融資極限的及債務經濟的穩定條件推算公式△b=q[(r-y)b-x]可知①,國債負擔問題實質上是1個如何才能使國民收入增長的問題,若國民經濟能持續增長,且經濟增長率超過實際利率水平,則國家不易陷入債務經濟陷阱。從我國經濟的發展趨勢看,宏觀經濟運行將在較長1段時期保持1定的增長態勢,不會出現較明顯的起落現象。這是中央財政償還債務的最基本保證,也是我們對發行國債不會引發政府債務危機的最基本判斷依據。由此判斷,我國當前出現政府債務危機的可能性較小。
  (3)繼續發行1定的國債,是否引發通貨膨脹
  在經濟過熱情況下,依舊保持1定的國債發行數量,是否會進1步推進消費膨脹和投資膨脹,最終導致通貨膨脹?筆者認為,在我國當前的情況下,保持1定量國債,不1定會激發通貨膨脹。我們要注意到發行的大多國債資金主要用於基礎設施項目、某些重點行業的技術改造、重大項目裝備國際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環保與生態建設以及科教基礎設施等,並且,中央財政用於增加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在嚴格執行國家確定的投資方向,不搞重複建設,優先安排在建項目的政策舉措下,投資膨脹反而可以有效控制,因為從投資的增加到有效供給的形成可以預期,顯然,有效供給的增加本身就是對通貨膨脹的1種抑制。同時發行國債,使部分儲蓄轉化為投資,可以改善供求關係。事實上,過大的儲蓄餘額,會對市場價格形成潛在的壓力,通貨膨脹1旦發生,極易產生雪上加霜的效果,而部分儲蓄通過購買國債轉化為投資後,既可以在產生投資需求後,把這種投資轉化為更大的供給,還可以促進供求結構改善,這對於物價水平的合理化和防範通貨膨脹的發生是有幫助的。
$False$
  (4)繼續發行1定的國債,是否會產生「擠出效應」
  財政通過借債、擴大支出是否產生擠出效應,西方學界早有討論。在1般情況下,擠出效應的生成機制在於財政支出是否導致了利率上升,國民收入降低。前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非政府部門投資對利率是否具有相當的敏感程度,後者取決於政府運用資源的效益。
  結合我國具體情況,筆者認為繼續發行適度國債、保持1定的赤字規模,不1定會產生擠出效應。我國1直以來的利率管制制度使得利率水平對財政支出的反應靈敏度很小。即使利率與財政赤字之間存在1定關係,但目前經濟運行中的民間部門投資對利率變化缺乏彈性。新加坡經濟學家俞喬根據我國1979-1994年的數據得出我國投資對利率不敏感的結論。最近幾年情形也沒有太大的變化。從1996年以來我國1再降低利率,但是我國非國有企業的投資1直不景氣,連非國有企業都是如此,我國對利率的敏感程度就可想而知了。況且我國現階段國債政策的投資可以改善投資環境,緩解瓶頸制約,能加速再生產過程,從而會吸引和促進私人投資推動社會經濟。所以,國債政策的繼續實施並不會對私人投資產生擠出效應。
  從以上國債規模與效應的分析可知,雖然從國債的財政負擔看,國債增發的餘地小,但從國債的經濟負擔看,政府仍有1定的發債空間。並且在結合具體經濟效應分析的基礎上,繼續保持1定的國債發行規模與赤字規模,對經濟不存在破壞性的,反而有利於保持政策的持續性及經濟的健康發展。事實上,繼續保持1定的赤字規模和長期建設國債規模,是堅持發展是執政興國第1要務的要求,也是保持1定宏觀調控能力的需要。
  3、國債政策建議
  (1)整頓財政分配秩序,提高財政收入集中度,減少財政對國債的依賴程度,降低國債風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預算內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續下降,財力過於分散,導致財政收支矛盾不但沒有隨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得到緩和,反而呈激化的趨勢。要解決政府財力高度分散、財政被肢解的,1是要加快稅費改革,將具有稅收性質的收費改為稅收,保留合理的收費項目,並將所有的稅、費等收入全部納入預算內進行管理;2是要進1步強化稅收征管,改革稅收征管和征管手段,使應徵的稅收儘可能地征上來。同時,還必須完善我國現行稅制,統1稅法,切實解決因稅法不統1、稅收優惠過多而導致的稅收政策性流失問題。這樣,通過提高預算內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相應減少財政對國債的依賴程度,藉以控制國債規模。
  (2)優化國債的使用結構,提高國債資金使用效益
  國債的使用效益是國債發行的載體。在國債資金的投向上要提高國債資金的使用效益,要降低國債用於彌補非生產性赤字的比重,提高其用於生產性建設支出等非競爭性領域的比重。具體而言,國債資金應主要運用於基礎產業及基礎設施、高新產業、、企業技術改造及新產品的開發等方面。財政部門還必須對國債資金運用的全過程實施全程監控,確保國債資金的全部到位。要知在制度本來就有缺陷,需要改革的情況下,保持1定量的政府投資還可能意味著某種程度的「體制復歸」,官僚主義和分權行為導致的行政效率低下,也可能會降低財政政策的外部效應。事實上,也只有通過優化國債資金使用結構,加強國債資金監管,提高國債資金使用效益,使國債的償還逐步轉向主要依賴國債項目收益及社會有效資本存量的增加與效益提升,才能形成「以債養債」的良性循環。
  (3)優化國債期限、品種和持有者結構
  合理的債務結構既有利於充分挖掘社會資金潛力,滿足不同偏好投資者的投資需求,也有利於降低國家籌資成本,減輕財政未來負擔。對此,筆者認為當前應注意解決好3個問題:其1,合理的期限結構,主要是適當增加短期和長期國債。根據國外經驗,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短期國債(1年期以下)在全部國債中約占40%-50%,這既有利於籌集資金,又利於擴大央行的公開市場業務,更好地發揮國債作為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結合點之功能。發行長期國債,可能緩解償債壓力,加強財政使用資金的連續性。其2,豐富國債品種結構。與以往年度相比,近幾年發行的國債品種的多樣性有所改善。隨著經濟的發展,為滿足居民的不同層次的投資需要,應繼續增加國債品種,如考慮發行社會保障債券、建設債券,儲蓄債券等品種多樣的專項債券。事實上,發行專門用於社會保障的國債或社會保障專項國債與專門用於基礎設施投資的國債能起到異曲同工之效。其3,優化國債的持有者結構。長期以來,我國極為單1的國債持有者結構嚴重地制約了我國國債市場的規範和發展。今後我們要打破中央銀行持有1定比例的國債這1慣例,以利於其進行公開市場操作業務,調節貨幣供應量;另外,要取消對商業銀行購買國債的某些限制,允許商業銀行更大規模地直接進入國債市場,因為這不僅有助於擴大國債發行規模,降低國債發行成本,還有利於調節其資本結構,降低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再者,要著力培育國債機構投資者,機構投資者作為以迴避風險、追求最大收益為經營目標的專業投資組織機構,它的培育、成長及成熟將促進國債市場發生質的飛躍和量的拓展。
  (4)要注重降低國債的籌資成本國債的籌資成本
  主要包括國債發行利率、手續費以及券面印製費和債務資金的在途占壓費用。筆者認為側重點應是降低國債發行利率。實際上,具有「金邊債券」之稱的國債,在各種資產中,風險最低,且隨著國債流通市場的建立完善,國債的流動性也很強,所以,其利率通常是應低於市場利率的。但由於及體制上的原因,我國的國債利率都稍高於銀行存款利率,並且還存在國債期限越短,利息率越高的不合理現象,使得我國國債成本過大。
  (5)要加強隱性債務和國有負債的綜合管理,降低國債風險,確保國債政策的可持續性
  當前,我國政府面臨的隱性債務和國有負債主要包括我國的國有企業、金融機構所借的外債,各種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社會保障欠款及各級政府的擔保債務、地方財政的隱性赤字、各種金融機構因破產而可能引起的政府支出等。由於隱性債務和國有負債的存在,將形成潛在的資金需求,1旦在1定條件下轉化為顯性債務,可以直接導致國債規模的擴大,進而可能發生利率提高、經濟增長下降等對宏觀經濟的不良影響,並可能累計成巨大的財政風險。因此,注意從動態變化的角度出發,化解和消除隱性債務和國有負債風險,是保持國債政策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
  注釋:①公式推導見平新喬著《財政原理與比較財政制度》,上海3聯書店,1992年版,P605-607.式中△b為國債負擔率在時期中的變化,q為含義國民收入增長率的倒數,r為實際利息率,y為經濟增長率,b為國債負擔率,x為非利息支付的盈餘相對於國民收入的比例。
  :
  [1]里查德·A·馬斯格雷夫等:《財政與實踐》,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
  [2]李茂生等:《中國財政政策研究》,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年。
  [3]劉華:《公債的經濟效應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4]吳志文:《透視國債規模、防範財政風險》,《財政金融》2004年第8期。
  [5]宋福鐵:《國債對於私人投資擠出效應的實證研究》,《財經研究》2004年第8期。
  [6]金人慶:《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財政與稅務》2005年第1期。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