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客家九道特色小吃

2023年08月06日 - txt下載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美食,自己的風味,更有數不盡令人記憶深刻的美味小吃。
悠久的客家飲食文化,小吃約有幾百種,這些底蘊深厚的美食,每一道美味,都會讓你感到客家源遠流長的歷史,體會到濃郁的客家民俗文化特色。
1、甜粄:糯米粉為主,粘米粉適量,於大盆中加糖(分為黃糖和白糖)揉搓成米糰;大鐵鍋中鋪上芭蕉葉,將米糰放入蒸至竹筷插入不粘為熟透,然後用刀切成正方形,食時再切成小薄片,可冷食、蒸、油煎、油炸。
2、煎堆:糯米粉為主,粘米粉適量,於大盆中加糖、加熱水(分為黃糖和白糖)揉搓成米糰;將糯米粉團揉圓,壓平,包入炒熟的花生、白糖和芝麻做成的餡,也可以無餡,將粉團在芝麻粒上來回滾動蘸上芝麻;將煎堆放進熱油中,邊炸邊用筷子翻動,使之均勻受熱,炸至金黃色時撈起。
3、油角:將麵粉加上水和若干個雞蛋,揉搓至有韌性為止,取出一小團麵糰,用檊面棒碾軋成薄薄的麵皮,用圓型小器皿,在沒有專用的包油角器皿以前,我們都是用鍍鋅鐵制的大電筒的兩頭做「蓋」,在麵皮上用力一蓋,蓋成約三四厘米直徑的圓面片;把炒熟的花生米碾碎,加入白糖、炒熟的芝麻,再加入椰絲,摻勻作為餡。在圓面片內放進餡包成半月型角子,沿邊捏緊並扭上花紋,最後放進油鍋里炸成金黃色。
4、艾粄、藥粄、山芋粄、蕃薯粄、南瓜粄、粟粄、紅粄:糯米粉為主,粘米粉適量,加入搗爛成糊狀的艾草、加糖、加水揉搓成米糰,將糯米粉團揉圓,壓平,用模具印花,放於大鐵鍋中鋪上芭蕉葉,蒸熟。藥粄的做法與艾粄相同,加入七種草藥,如雞屎藤、苧葉、山蒼樹葉、白頭翁、蒼耳草,茅根等,有消食健胃,去暑除濕的作用。在糯米中加入蒸熟的蕃薯或山芋等可做成各類甜餅,加入粟粉可做成粟粄。
艾粄,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種,俗話說「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它是客家人的傳統小吃。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藥用保健功能。流行於我國江浙地區,客家地區,閩南地區。
客家人遇辦喜事大都會打紅粄,用來祭拜、回禮,紅粄一般是用紅麴染色,有粉紅和深紅兩種顏色。
5、蘿蔔粄、蔥油餅:糯米粉為主,粘米粉適量,把蘿蔔刨成絲,加入豬肉丁、蔥,放少許鹽,裝入淺底盤子中蒸熟,或調成米糊狀油煎均可。發酵麵粉或糯米粉調成米糊狀加入香蔥、鹽,便可做成香蔥薄餅。
6、釀粄:糯米粉為主,粘米粉適量,加熱水和成團,壓扁,再把餡料放進去;餡料的種類很多(所有的材料都要切成丁):
a、豬肉、青菜(蔥、韭菜、大白菜、豆角等)餡;
b、豬肉、香菇、豆腐乾餡;
c、豬肉、蘿蔔乾餡;
d、花生米、白糖、芝麻餡。餡料可以是生的,也可以放調料炒至七八成熟,不能太熟,因為還要用油煎或蒸熟後再放油煎。
7、發粄:發粄是客家人過年過節常吃的糕點,「發粄」又被叫作「碗粄」。好多人早餐也喜歡吃。它是經過發酵的,粄面從碗里隆起來,會出現裂縫,客家人稱之為「笑」,並把這種「笑」看成是能「發財」,即能賺錢的徵兆。若沒蒸出「笑」是不好的。
8、仙人粄:又名草粄,是廣東,福建一帶著名小吃,是一種清涼飲料,可以臨時充飢。它是用仙人草熬成的。農曆入伏吃仙人粄是客家人的習俗,據說這天吃了「仙人粄」,整個盛夏都不會長痱子。它還有降溫解暑之功,在「仙人粄」中調入蜂蜜,再灑上點香蕉露,食之清甜爽口,沁人心脾。
9、憶子粄:是廣東大埔縣傳統的漢族風味小吃之一,也屬於客家菜,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這裡面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傳說在明代大浦,18歲的少年追隨「鄭成功」去驅除荷蘭侵略者,母親思念兒子,每逢中秋,便做了兒子最愛的「粄」擺在月下為他祈求平安。30年過去了,在那年中秋,兒子回歸,母子相擁、悲喜交加從此這粄就叫「憶子粄」。
憶子粄用糯米粉作粉皮,揉搓至軟韌粘結,分成小團,撒上適量的生粉,壓成粄皮;特色餡料,一般以靚肉片、魷魚絲、豆腐乾、蒜白、香菇、蝦米等為原料,加上適量的食油和醬油,燜至熟透,然後把餡料包進粄皮里,紮成四方立體形,用乾淨的葉子包好,塗上食油,放蒸籠里,用猛火蒸熟,再加上佐料,即可食用,其味別具一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