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苗族服飾的生境考察

2023年08月06日 - txt下載
最初出自於生物學概念的“生境”,在生態學中指生物之生活環境,為“habitat”、“niche”之所譯。既可為類群生物的區域類型,也可為某一種群的生活場所,民族文化生境即民族生存的自然環境、生活場所、現實生活環境[1]P7。苗族服飾的生存狀況與其所賴的生境息息相關,自然條件、社會條件、觀念條件的總和構成了民族自然-人文生境的復合的文化場,對苗族服飾的生存、傳承和保護都發揮著重要的影響,我們在談苗族服飾的科學保護的時候,必須首先要對其源生之境進行保護,這便有必要對苗族服飾的文化生境狀況有所認識,現在我們以2006年首批入選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昌寧縣苗族服飾為例,以耈街彝族苗族鄉打平村和土皮太村的田野調查為基礎,對苗族服飾生境進行考察。 一、自然環境:山地易通途後的苗族服飾 (一)氣候條件 耈街河和新廠河環流昌寧縣耈街彝族苗族鄉而過,全鄉年平均氣溫15.8℃,最高海拔2857.6米,最低海拔1100米,亞熱帶高原季風型氣候,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溫和少雨。土皮太村、打平村苗族“一等盛裝”有“寬、厚、重、繁”的特點,適合於天寒時冬季穿戴,“二等盛裝”適合於天涼時初春和秋季著裝,而日常便裝可於氣溫漸升時穿著。 (二)地理交通 昌寧縣耈街彝族苗族鄉屬山區,位於昌寧縣城東北部瀾滄江東岸,距縣城73公里,昌寧縣城至永平的縣際大通道穿境而過。東與昌寧縣珠街鄉相連;南與臨滄市鳳慶縣詩禮鄉毗鄰;西與昌寧縣的漭水鎮隔江而治;北與大理州永平縣水泄鄉劃河為界[2]P1。過去當地流傳著“苗家山寨比天高”、“苗人無地方,哪裡箐深哪裡鑽”等民諺,對外道路坎坷難行。如今早已經與昔日不可而語,十二五規劃以來,耈街鄉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莊人居環境,2014年底,已經完成的道路建設主要有:投資230多萬元的馬拉等7.2公里彈石路和投資90萬元的城塘3.2公里彈石路建成並投入使用,投資24萬元的打平村民小組水泥路、投資42萬元的耈街集鎮至土毒公路石拱橋860米水泥路、投資17萬元的金馬村寨子頭自然村水泥路、投資12萬元的打平村楊家彈石路等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投資500多萬元的打平村至土皮太村、打平村至栗木村通村水泥路路基工程①。2015年大水塘至羊巴巴林公路和老李橋至大椿樹公路開始施工。對外交通的便利帶來信息、物資和人力的轉移迅捷,隨之也帶來了對苗族服飾文化的巨大影響。一是導致苗族服飾的故土標識和族別標識觀念在對外交往中受到衝擊,苗族外出往往異地異服,在當地也漸換為市場所購服飾漢服;二是苗族服飾所用制材部分選用了外來物資,化纖布、機織布、絛綸等工業布料紛入山區農村市場;三是因資訊迅猛,苗族服飾紋樣題材也漸受影響。 二、經濟環境:民生為本,衣食所安① (一)生計方式 整個耈街鄉外出打工的村民與其他地方的農村相比都明顯要少,這主要是由於在本村務農的年收入能夠基本滿足所需。耈街鄉土地總面積555786.3畝,其中耕地面積40415畝,水田4427畝,旱地35988畝②,2014年糧食總產1181.7萬公斤,收購煙葉6.1萬擔,煙農戶均收入29980.74元,泡核桃產出4472噸,產值為1.28億元,試種重樓400多畝,天麻600多畝,瑪卡22畝、野生石斛300多畝,魔芋800多畝,在畜牧養殖上投入10萬元“春秋兩防”經費,年末大牲畜存欄13424頭,出欄5342頭,生豬存欄54823頭,出欄91073頭,山羊存欄23586隻,出欄91073頭,家禽存欄87700隻,出欄141499隻,完成肉類總產8478噸,產值25434萬元。2014年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28923萬元,比2013年的24574萬元增4349萬元,增長18%,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4元,比2013看的5702元增1072元,增長19%③。 打平村和土皮太村都是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村,打平村苗族有168戶152人,土皮太村苗族有123戶556人。打平村有耕地7226畝,其中水田950畝,旱地6270畝,全村糧食總收入3800多萬元,人均收入5444元,苗族人均占有土地1.7畝,其中水田0.2畝,旱地1.5畝,人均種植泡核桃面積7.6畝。2014年種植烤煙625畝,實現收入229萬元④。土皮太村有耕地面積2386畝,其中水田311畝,旱地2024畝,2014年糧食總產72.4萬公斤,種植泡核桃面積15866畝,2015年泡核桃收入為600多萬元,全村經濟總收入14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040元⑤。 生計環境是苗族服飾的物化基礎。自改革開放以後,鄉黨委政府結合鄉情,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把糧食、烤煙、泡核桃、畜牧業作為全鄉四大主導產業。通過幾代人的努力,逐步建成了有名的優質烤煙基地、泡核桃基地、白酒生產基地,形成了“一片葉,一個果,一瓶酒”的發展模式,生計方式的轉變,一方面使苗族家庭經濟收入增加,另一方面打破了長久以來的自給自足,生活消費水平提高,生活日漸富裕後,生活節奏加快,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苗族服飾製作時間較長,傳統盛裝穿著繁瑣,費時費工的傳統服飾與現代生活產生矛盾和不協調,且前幾年製作材料麻的匱乏和其他制材的豐富,苗族傳統服飾從種植到紡織,從刺繡到縫製的整個過程漸被簡化,日常便裝漸被外來成衣部分替代,有的苗族家庭的織布機、紡線機和繞線、刺繡工具被閒置、丟棄,甚至有的織機被劈成柴薪,現在由於政府宣傳和“非遺”工作的深入,不用的服飾製作工具,如紡織機等被妥善安放,或捐給昌寧縣“五彩盛裝”刺繡專業合作社使用。 (二)衣暖得獲 通常人們獲得衣物的主要途徑是3種:自製;受贈;購買。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因素主要是個人因素、產品因素、社會環境因素、經濟因素、營銷者因素和情境因素等⑥[3]P163~166。以下是我們在田野調查時以苗族女性為調查對象的部分樣本數據⑦。 耈街鄉街子是苗族婦女服飾的主要購買地。耈街鄉是三天輪集,空三趕四。鄉鎮上有專門經營服飾的店鋪12家,其中專門經營苗族服飾的店鋪有3家,但逢街天,還有幾個服飾零攤售賣點,也有打著“清倉”名義的外地服飾販賣商的沿街叫賣。店鋪中和零攤點的貨物主要來自於保山市與昌寧縣、大理市。 表1服飾獲得主要途徑(%) 在打平村和土皮太村,我們沒有發現有從淘寶網等網絡購衣的現象。人們除了買布自己做衣服外,近年來已經主要為購買漢族衣服來穿。購買的服飾主要是上衣、褲子、鞋子,毛衣、裙子買得少。 表2年度家庭服飾購買力貨幣調查(元,%) 打平村和土皮太村許多家庭的婦女將購衣視為家庭開支的必需之一,通常大數額服飾支出行為會發生在農忙後的冬臘月間,一方面是因為那時年成已經有了貨幣的結餘,另一方面是因為冬臘月期間人際交往的客事較多,衣著光鮮有了更多心理需求。購買衣服的主要原因是生活保暖和服裝已舊,至於服飾新貨上市、年季換季促銷、隨機興趣、追求潮流等購買等因素,對苗族婦女的影響較小。苗族家庭中的婦女甚至會一次性購買齊全家庭全部成員的衣服,其中又以女性和小孩的衣服為多,男性和老人的衣服為少。據調查數據顯示,年度服飾支出2000-3000元的家庭較多。購買的信息來源較為單一,基本為產生購買意願後便到服裝店裡進行選擇,與此同時會據親友穿著好看、店員介紹、以往穿著經驗等來作為選擇依據,戶外廣告、電視廣告和網絡資源基本不會對她們施加服飾選擇時的影響。 三、社會環境:制度的影響之力 (一)國家層面 在我們調查中了解到,總的來說昌寧苗族服飾有三個變化期。一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四清”運動,移風易俗的倡導,對昌寧縣苗族服飾中的男裝影響很大,加速了土皮太村、打平村男裝苗裝向漢裝的轉變;二是苗族服飾以1978年為界有一個明顯的變化,昌寧縣土皮太村、打平村族際通婚比率較少,但是由於享有與周邊民族在同一個制度環境之下,改革開放政策以及日趨廣泛的社會交往機會,民族文化的涵化對苗族服飾發生了深刻影響,變化最明顯的是日常便裝,而盛裝的制材影響較大,款型、色彩基本無變化;第三個變化期,是2006年苗族服飾“申遺”成功後,一方面各項苗族服飾文化保護政策和措施開始推行和落實,另一方面使昌寧苗族得以重視審視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強了文化自覺。 以麻料種植為例,我們可以看出國家政策對苗族服飾的巨大影響。 土皮太村、打平村苗族傳統服飾以以麻為原料,通過種麻、收麻、績麻而獲得大麻纖維,通過紡線、盤線、煮線、漂線、梳線再織布。楊發雙的爺爺說:“麻是我們苗家人世世代代紡織的主要原料,老一輩人告訴我們天神給我們送來的第一件東西就是麻種,他教會了人類種麻織布、製作衣服,其次才送來糧種和火種。麻衣可以驅魔避邪,讓我們一生吉祥平安;死了穿上麻衣老祖宗才認得我們。”。老人家又說:“過去縫衣服的時候沒有現成的繡線,還要先找各種草來染線,黃線就用小楊巴巴樹煮成的水染的,紅線就用醬紫草煮成的水染的,織布用的白麻線是灶灰水煮白呢。”大麻,英文名CannabissativaL.為桑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麻、火麻、黃麻,是一種具有重要的農用及藥用價值的古老的栽培植物,早在4000多年前,《黃帝內經》中就有相關記載。經科學家研究,大麻含有的主要化學成分是四氫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onal,THC)和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由於其中的THC具有致幻作用,這成為許多國家禁種大麻的原因[4]P783~786。打平村和土皮太村2000年開始禁麻,昌寧縣自從2002年被雲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無毒縣”後[5]P6,更加加大了禁止在全縣範圍內種植大麻的力度,以大麻為原材料的苗族服飾製作因此受到嚴重的影響。由於傳統苗族服飾的製作資源匱乏,逐漸地外來的機織寬幅工業布取代傳統手工織成的窄幅火麻布。為保護苗族服飾非物質文化遺產,經昌寧縣政府部門申請,2010年取消禁種,種麻得以在兩村恢復。 (二)基層層面 保山市和昌寧縣黨委、政府和各級相關部門長期以來非常重視昌寧苗族服飾文化的保護工作,做到了“四有”:有制度、有機構、有人員及有資金。昌寧縣採取了保護苗族服飾的10項措施[6]P1,取得了不少經驗和成績。 耈街鄉黨委政府積極創設有利於民生和文化發展的社會環境,積極謀劃“開放、效率、文明、富裕、和諧”的鄉鎮社會經濟文化建設,在2015年2月8日耈街鄉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以“高原特色農業示範園區、民族文化旅遊小鎮、瀾滄江流域極具活力的商貿流通集散地”為戰略目標,以“綠滿家園,美麗鄉村”為建設理念,貫徹好“一核、一軸、兩片區、兩組團”的集鎮建設,預期目標為農村經濟總收入增長12%以上,達到32394萬元以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增長13%以上,達到7655元以上;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2029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00萬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以上;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8%以上。並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鞏固和完善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鼓勵發展專業合作社,加大苗族服飾及刺繡產品的製作、推介、營銷力度,繼續挖掘和弘揚民族文化”①。 2015年3月,耈街鄉黨委政府擬定《昌寧縣苗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設施及產業扶持項目規劃表》,積極申請對口資金,主要涉及打平村和土皮太村的以下項目②。 農林水利項目有基地及示範園建設、人畜飲水安全、河道溝渠治理、水資源保護建設等。主要包括土皮太杞木林丹參示範園建設、土皮熊家草烏示範園建設、土皮太杞木林泡核桃示範基地建設、土皮太牛羊養殖基地建設、打平大椿樹人畜飲水管網建設、土皮太杞木林人畜飲水管網建設、打平下舊烤房群河道治理、土皮太熊家水源防護林建設、打平仙水洞至小龍坦水源防護林建設、打平大水塘泡核桃示範基地建設和打平牛羊養殖基地建設等; 交通項目分為村組公路和村內道路兩項。其中村組公路主要有土皮太杞木林至熊家水泥路建設、土皮廟家寨至三家村水泥路建設、打平彎弓橋至小龍坦水泥路建設、打平平安橋至羊巴巴林水泥路建設、打平阿發至仙水洞水泥路建設、打平大椿樹至上舊水泥路建設等;村內道路主要有土皮太熊家村內道路硬化、土皮太牛頭山村內道路硬化、土皮太村杞木林村內道路硬化、打平仙水洞村內道路硬化、打平龍華村內道路硬化、打平大水塘村內道路硬化、打平大椿樹村內道路硬化、打平羊巴巴林村內道路硬化; 村莊整治項目主要針對村容村貌進行。主要有土皮熊家村村容村貌治理、土皮杞木林村村容村貌治理、土皮牛頭山村村容村貌治理、打平大椿樹村村容村貌治理、土皮熊家村村容村貌治理、打平龍華村村容村貌治理、打平仙水洞村村容村貌治理、打平大水塘村村容村貌治理、打平羊巴巴村容村貌治理; 服務業項目主要在文化產業方面,包括打平安寧民族文化廣場、打平米庫民族文化廣場、土皮太熊家民族文化廣場、昌寧縣五彩盛裝苗族刺繡合作社等的建設; 社會事業項目主要有打平安寧教學點拆除重建、打平便民服務中心修繕加固、土皮太村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等; 素質提升項目有土皮太草烏種植與管理培訓、土皮太丹參種植與管理培訓、打平村泡核桃撫育與種植技術培訓; 金融信貸項目有土皮太村苗族紅色信貸、打平村苗族紅色信貸。這是為了增加苗族生產積極性在苗族地區專門設的產業貸款項目; 除以上項目外,還有新建百戶安居房、打平泡核桃交易市場建設和大水塘支部活動場所建設等安居工程、工業及產業化和基層黨組織項目。 以上規劃項目建設起止年限為2016至2020年,合計資金需10084.5萬元,其中自籌及其它資金為5060萬元。這些項目的規劃和後繼落實,將為昌寧苗族地區經濟、文化、社會發展提供進一步的基礎條件。 (三)村寨層面 1、民間組織:專業合作社 昌寧縣“五彩盛裝”刺繡專業合作社於2013年5月10日在土皮太村成立,制定《昌寧縣“五彩盛裝”刺繡專業合作社章程》①。該社是由陳紹軍、陶光亮、陶應生、熊紹平、張學軍等人聯合發起成立的,成員現有52人,其中,農民成員有46人,占成員總數的88.5%。起步資金採取自籌的方式,共計30萬元。成員每人出資100—300元現金不等,並自籌得38台織布機,織布機和其他出資實物採用折價計算方式,每台織布機以折價2000元計,出資最多的是段開榮,摺合計價為217600元②。合作社於同年5月16日在昌寧縣工商行政管理局進行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營業執照》登記(註冊號:530524NA000332X)。合作社辦公地點現設於昌寧縣耈街鄉土皮太村村委會內,現已計劃搬遷至苗嶺文化廣場東南角的建築內。 在耈街鄉黨委政府初步擬定《昌寧縣苗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設施及產業扶持項目規劃表》中,將昌寧縣五彩盛裝苗族刺繡合作社建設納入了文化產業建設中,規劃在2016年至2020年中投入50萬元資金,其中自籌10萬元,用於保護苗族服飾文化,促進特色文化發展③。 2、習慣法:倫常慣習 從社區規模較小、家庭人口較多、人口流動較弱、存在模式為生產和生活空間、家庭類型以復合式的大家庭為主、人口構成同質性較強和社會交往頻繁,以直接交往為主,是熟人社會等多方面來說,土皮太村、打平村均屬於傳統社區而非現代社區,但是傳統社區中原來的習慣法與倫常守則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村落精英中的政治精英的力量大於宗教精英,經濟精英日益受到人們的推崇。儘管村落中的大型集會、儀式活動、家族活動中苗族女子不著盛裝仍然被認為是一件“不合規舉的事兒”,村寨中迄今為止尚無1例不著苗族盛裝的新娘,但是習慣法已經不能約束人們的日常裝束,村寨中“不會‘女紅’嫁不出”的說法④,也僅限於昔日了。比如在土皮太村村委會工作的陶學菊⑤,她有2套盛裝都是母親做的,她自己不會做,她對我們說:“盛裝上繡的花紋代表著苗族的歷史”,她說自己結婚時會穿著盛裝出嫁。 我們在2012年1月16日到土皮太進行田野調查時,恰好趕上了熊家的熊倩翠與大椿樹陶紹文的婚禮,在還未迎娶時,新娘熊倩翠盤著髮髻,插鮮花於發為飾,濃妝艷抹,穿著一套喜慶的紅色姊妹裝,黑色的打底褲,配著一雙黑皮鞋。她的打扮與漢族新娘並無二致。對她的這一身裝束我很納悶,難道在這種隆重的場合她不穿民族服裝嗎?後來在送親途中才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她在前往夫家的途中髮型、頭飾都改成了苗族裝束,身著“盛裝”,且送親的女眷,她的表妹和侄女都身著“盛裝”,可見,苗女“盛裝”在儀式場合還是必用之衣。 昌寧苗族在受贈和贈予時,可用傳統苗族服飾,也可用買來的漢族服飾相贈。比如熊國花便買過漢裝送給兒子的乾媽。當時兒子多病,後來家人請神匠“瞧鬼”,說認了乾媽便會好,家裡在天之內第一個來串門的女人便是兒子的乾媽,要請乾媽給小孩子起小名。如果3天之內不來人的話,那麼以後誰進門孩子“不認生”,給抱不哭的女人就可以當孩子的乾媽了。 四、精神環境:“共同體”的“想像” (一)宗教信仰 昌寧縣苗族原始信仰盛行,部分村民信仰漢傳佛教,土皮太村、打平村苗族服飾上所體現出的蚩尤、姬宇鳥、龍、蝴蝶、雞、犬和鬼神等祖先崇拜和圖騰崇拜觀念,在服飾主體的思想觀念中仍然存在,這些宗教信仰在當地許多民間傳說和民間歌謠都有其佐證。 (二)道德觀念 在土皮太村、打平村這樣一個“熟人社會”,其傳統社區是處於宏觀層面與微觀層面之間的中間層面,直接性的道德關係是區域性的“熟人空間”中人與人的關係,這樣的傳統社區具有約束人們自覺履行道德規範的力量,家族、寨鄰間崇尚和睦,人們在實現“利人”的同時也在實現著“利己”。例如當村民家裡要辦理婚喪、“燒牛紙”、“做齋”等一應事宜時,需請人擔任總管來負責具體事情的調度,包括誰來做“相幫人”,而總管請的“相幫人”都是夫婦,即做菜做飯的全是兩口子,一般不單獨請夫婦中的一個①,所請的“相幫人”無非常特殊的事情都會前來。 土皮太村、打平村民風質樸,無偷盜現象,家門通常不上鎖,馬、張、楊、陶、熊各姓氏和睦相處,互幫互助之風頗盛,農忙時節既有“換工”,也有起房蓋屋等完全不收報酬的互助。土皮太村、打平村日常行為倡導尊老愛幼,對亡者、長者尤其尊敬。服飾上有性別角色和年齡標識區分。兒女每年要從箱櫃中取出老人久已不穿的盛裝,在太陽下翻曬;男人不收拾女子晾曬的衣裙。 苗族珍視歷史記憶,其服飾為“無字之史書”,但是隨著生計變遷、文化交融,土皮太村、打平村的年幼孩童對服飾紋樣內涵幾無所知。 (三)村落習俗 土皮太村和打平村的生育習俗、戀愛習俗、婚娶習俗、喪葬習俗、建築習俗、節慶習俗與以前相比有了不少改變,但是總的來說,還是保留著苗族習俗的特點,這些習俗與當地原始宗教信仰相關,服飾習俗也概莫能外,這些習俗正是苗族服飾傳承和保護的豐厚土壤。民族是“想像的共同體”[7]P1,苗族服飾歷經歷史和歲月,迄今還保持著傳統的質、型、色、紋、畫,凝聚著族群共同的“想像”,有著同一的心理基礎和文化法則。 (四)價值取向 傳統文化作用著苗族思想觀念的同時,現代工業文明也在改變著苗族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觀念和審美情趣。土皮太村和打平村苗族在家庭建設上與漢族不同的是,他們不重視家居住宅建設,衣、食、住、行中,尤其重視食、行、衣。苗族男性生活中以酒為樂,有的家庭會在年底結算收成後一次性購買多張摩托,以保證家庭中的成年人都有交通工具,有的村民經年老屋的門口停放著嶄新的卡車。 苗族家庭在消費取向上對女性服飾是相當重視的。以下是一則我們在土皮太村進行的訪談。被採訪對象是27歲的熊國花,她在家務農,有初中文化程度,我們採訪她時,她正參加完在苗嶺文化廣場上的打歌活動欲回家去。在熊國花的表述中,當我們問到她“盛裝”意義時,她用了兩個字:“自豪”;當我們問了許多的打平村和土皮太村婦女“會不會以後有一天你們都不再穿盛裝時?”她們都是異口同聲:“永遠不會!”,這是一種強大的自信力。 但是另一方面,苗族服飾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日漸勢微,傳統生活裝已經大量使用漢裝。 我們在問過多名苗族女子,她們都是既有傳統的苗族服飾,也完全接受漢族服裝。在購衣價值取向上以保暖、實用、性價比為基礎,兼及考慮符合服飾觀念的審美。她們完全不受品牌因素的影響,以買服飾單件為多,不過多考慮組件搭配,幾乎不成套購買。雖然有些苗女對我們說她們是:“便宜的也買,貴的也買,只要中意”,但在我們問衣物最多是買過多少錢時,熊國花說是180元,我們再問如果一件上衣,冬天穿的,厚的,是要500元左右時,她們幾乎都說不值得買。可見,“物有所值”是她們必須考慮的,而“所值”還必須符合她們的經驗性消費觀念。 熊國花是我們在訪談中了解到的對苗族服飾文化接受得較好的苗族女性,許多如她般年齡的苗女,一般不會紡織,只會刺繡,而且只會挑花一種工藝,有的苗女的盛裝是母親做的,自己的手工很少。熊國花雖然是少數在村中能夠說出幾中紋樣意蘊的繡女,只是她口中的“黃瓜心花”、“五星花”和“蝴蝶花”基本為象形描摹較明顯的圖案,無法說出稍抽象的紋樣含義。 可見,打平村、土皮太村苗族服飾存在著現代化語境中的文化困境。土皮太村、打平村苗族青年女子一方面對我們說本民族的衣服很好看,但是,另一方面卻穿著漢裝為多,體恤衫、毛衣、短裙、牛仔褲、打底褲、皮鞋等等,她們與城裡的女性的穿著打扮一般無二,日常生活中穿戴民族便裝的多為村寨的中老年女性。 其實,在整個的田野調查和研究思考階段,我們都貫穿著對於苗族傳統服飾“永遠不會變”的自信力的問尋,這份“力”的問尋緣何在?行何依?宿何往?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現實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經濟體制的變化、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價值觀念①、價值判斷②以及價值取向選擇等,廣播、電視和網際網路等多種傳播渠道和資訊形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將大量資訊延伸到苗家山寨,將都市人的生活方式以及都市文化展示在他們面前,當地人,尤其是年青一代。他們在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選擇了後者,他們已經沒有了祖輩、父輩的保守和害羞,毫不掩飾地大膽追求著流行服飾。在與外界的交流中,她們希望“通過穿同一種服飾獲得與對方同等的立場”[8]P195的觀念和做法無可厚非的,這也正是服裝學領域中“模仿流動理論”③[9]P199在她們身上的充分體現。“一般地講,上位的、城市的、裝飾性的、新的東西都占優勢,取代那些下位的、地方的、實用性的、舊的東西而完成變化,前者是被模仿的對象。”[8]P195在她們跟隨外界時裝潮流,穿著漢族服裝,摒棄本族服裝的行為下,傳統的紡織、裁衣、刺繡等服飾工藝日益衰微也就在所難免,本應作為傳承人的年幼的一代已經不再是傳統的服飾製作技藝的參與者,已不再願意懷揣虔誠之心,花上兩至三年時間去精心製作一套傳統盛裝。 普列漢諾夫曾經說過:“任何一個民族的藝術都是由它的心理所決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境況所造成的,而它的境況歸根結底是受它的生產力狀況和生產關係制約的”[10]P57。服飾同樣作為一種藝術,由它所處的民族文化生境所制約,綜上所述,昌寧苗族服飾目前所處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精神環境,我們可以發現其既有存在的基礎,但又面臨著諸多困境,苗族服飾文化要在當今時代背景下獲得持久彌新的生命力,必將有賴於與之相協調的民族文化生境的構建。 參考文獻 [1]黃菁.養成與反哺---從丙中洛民族文化生境看德育的多途徑實現[D].重慶: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2]末氏.瀾滄江畔的明珠---耈街彝族苗族鄉[DB/OL]. [3]李華敏,崔瑜琴.基於情境理論的消費者行為影響因素研究[J].商業研究,2010(3). [4]成亮,孔德雲.大麻中非成癮性成分大麻二酚及其類似物的研究概況[J].中草藥,2008(5). [5]李嵐.昌寧縣紮實鞏固“無毒縣”成果[N].雲南法制報,2013-8-19. [6]馬宏.昌寧十項措施保護苗族服飾[DB/OL]. [7][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像的共同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8]李當岐.服裝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9]周夢.黔東南苗族侗族女性服飾文化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10]普列漢諾夫.普列漢諾夫哲學著作選集[C].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4. 注釋 1中共耈街鄉委員會,耈街鄉人民政府:《耈街鄉基本情況彙報》,2014年12月。 2“衣食所安”出自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莊公十年》。 3中共耈街鄉委員會,耈街鄉人民政府:《耈街鄉基本情況彙報》。2014年12月。 4耈街鄉鄉長羅佳來:耈街鄉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2月8日。 5打平村委會:《打平村委會苗族基本情況》,2015年2月。 6土皮太村村委會:《土皮太村基本情況》,2015年3月。 7李華敏,崔瑜琴提出情境因素又分為心理因子、環境因子、營銷因子、時間因子、物質因子和互動因子等。 8據調查問卷數據。2013年2月10日—18日,採用訪談式方式,以封閉式問題為主,開放式問題為輔的設計,以苗族女性為調查對象,結合年齡、文化程度等指標,在土皮太村、打平村發放問卷100份,回收率、有效率100%。 9羅佳來:《耈街鄉政府工作報告》,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2015年2月8日,第15頁。 10據耈街鄉人民政府提供資料。 11《昌寧縣“五彩盛裝”刺繡專業合作社章程》附於本章文末。 12昌寧縣“五彩盛裝”刺繡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員出資情況統計表》,2013年5月10日。 13耈街鄉人民政府:《昌寧縣苗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設施及產業扶持項目規劃表》,2015年3月4日,第5頁。 14這裡的“女紅”功夫不僅指刺繡,還指紡織。 15女,現年21歲,土皮太村村委會副主任,中專文化程度。 16打平村苗族村民楊正發口述。 17包括審美價值觀念。 18包括審美判斷。 19模仿流動理論,即指服裝的新的形式的出現或舊的形式的改變,新形式被人們所接受、流傳和普及開來的現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