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微創治療腦血管病

2023年10月18日

- txt下載

介入治療是通過皮膚切開數毫米的切口或直接穿刺的方法,引入特定的手術器械(如導管等),對病變部位進行治療的方法。具有微創、高效、安全、併發症少、恢復期短、可重複性強以及不破壞原來組織結構等特點。使得有些原來需要創傷性大和危險性高的大手術治療方式由介入治療所代替,也使得一些原來無法治癒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治療。
腦血管疾病是人類的主要健康威脅之一,如腦梗死(可反覆發作,致殘致死)、腦出血、顱內動脈瘤(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腦動靜脈畸形、慢性腦供血不足(多由動脈狹窄引起),由於病因複雜,對神經功能影響較大,治療十分棘手。內科保守治療,往往效果不佳。如果開顱做手術,創傷大,恢復慢,往往會產生後遺症。而先進的神經介入治療,在CT、MRI、DSA等幫助下,讓治療方法有了突破性進展。
如果把人身上的血管,比喻作自然界的江、河、湖、海,那麼神經介入治療,就像醫生放舟於水間,凡有血管處,即使是微細的血管,皆可到達病灶處進行治療。具體來講,就是在大型C臂X線(DSA)透視下,通過大腿根部的股動脈,經過血管穿刺,用微導管把彈簧圈、支架等特殊材料放入腦血管病變部位,達到解除病變的目的。
  讓顱內動脈瘤不再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十有八九是由腦部患有動脈瘤破裂引起。
「動脈瘤——蛛網膜下腔出血」,主要表現為突然出現難以忍受的「頭裂開樣疼痛」或「生平最劇烈的頭痛」。有人表現為脖子僵硬劇痛,不能低頭,同時患者會劇烈的嘔吐,煩躁不安,部分患者發病即昏迷。
動脈瘤致死率、致殘率極高,有20%患者死在送醫院急救前,30%至40%患者在醫院治療過程中死亡,,有1%-2%的患者會在24小時至一周後再次出血。據權威統計,動脈瘤患者,第一次發病經內科保守治療後,發生再次出血者的死亡率高達80%以上。因此,顱內動脈瘤被稱為「人體內的不定時炸彈」。
神經介入治療,就是通過血管,把白金材質的、或有生物活性的彈簧管通過中空導管送進去,一直到達動脈瘤所在部位。彈簧圈彈開後,把動脈瘤填充滿,從此這個動脈瘤就不會再破裂了。通過這種治療方法,95%的患者都能達到痊癒。
把狹窄的動脈撐開
缺血性中風發病在腦,禍根在頸部。大量研究證實,近三分之一中風的發生與顱外頸動脈的阻塞性病變,尤其是各種原因所致的頸動脈狹窄有關。頸動脈是人體通向頭面部的主要動脈,隨著機體的衰老和血管的硬化,動脈內可形成動脈硬化斑塊,造成頸動脈狹窄。這些斑塊不斷增大,可出現鈣化、出血、壞死、脫落,其結果就會導致頸動脈閉塞及腦部血管栓塞。但如果平時注意,患者只需要做個彩超檢查,就能夠發現頸動脈狹窄的病症。一旦發現頸動脈狹窄就應積極重視,進行相應的治療,不能大意。
神經介入療法,可以通過微導管,從股動脈處直達頸動脈狹窄處,然後把白金支架送到狹窄部位,有彈性的支架會將狹窄部位擴開,增大血流,保證腦部血供需求。同時,支架是一個網狀結構,撐開後像護網一樣,把周圍的斑塊護住,不使它脫落下來,減少脫落的機會,從而避免中風的發生。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