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中醫外治療法簡介

2023年10月18日

- txt下載

作者: 唐醫易  
臨床常見病中醫外治療法計有二、三十種,本文基於讓需學者易懂,從實際易操作的手法中挑幾樣來論說,針灸、推拿、按摩以及一些繁複的手法未納入,如仍有不當之處望同道拍磚指正。
1、敷法:是一種最常見的外治法。方法是將鮮藥搗爛,或將干藥研成細粉末,或加上水、醋、蜜、香油、豬油、雞蛋清、酒等物調和,直接敷在患部,或所需的經絡循行部位。還根據需要定時換藥,使藥效維持較長時間。敷法具有消炎、解毒、止痛、止血等作用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名醫工作室黎崇裕
2、熨法:將藥物炒熱後,用布包裹,熨摩人體肌表需治的某一部位。並時加以移動,以收到祛風、散寒、止痛、活絡等效果。本法可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脘腹冷痛等證。
3、熏蒸法:利用藥物燃燒時產生的煙氣,或煎煮沸騰後產生的蒸汽來熏蒸肌膚,達到解毒止癢,祛痛活血絡,透疹消腫等目的。這方法適合用於皮膚蘚瘡,或風濕痹痛等疾病。
4、洗浸法:將中藥煎製成的藥湯,過濾後倒入盆內,用以洗浴、浸泡全身或局部,以獲得解毒、消腫、殺蟲、止癢等作用。
5、塗刷法:將藥物研成細末,加酒、醋、蜜、雞蛋清等,調成稀糊狀,直接塗刷於患部,每日數次,以達到解毒、消炎、止痛、收斂等效果,操作時多採用暴露療法,或採用半暴露療法。
6、含嗽法:是將藥物煎成水劑或製成片劑,用時將藥水或藥片先含在口中一會,再嗽滌後吐去,有的或徐徐咽下。輕者一日3到4次,重者一日5到6次。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等作用。用於治療口腔、咽喉、牙痛等疾病。
7、貼法:將膏藥或特製的藥餅貼在皮膚上,利用它所含的各種藥物的作用,以治療疾病。或加上藥末(藥芯)對付各種所需的症狀,貼於患處,或所需局部。以達到祛風化濕、活血止痛、去腐生肌等目的。
8、滴點法:是將藥物製成藥水,或是研成極細粉末,(要過蘿)用於點滴眼、耳、鼻等竅道中,達到清熱、去翳、消炎、止痛等目的。
9、吹法:是將藥物研成細末,用時根據所需分量,用空心竹管,或自製紙管,把藥末置於管內,施術者用口把藥末吹到患者的患處。用於治療口腔、耳鼻,如;口腔潰瘍、蛾喉等。有消炎止痛、通竅、消腫、去腐生肌等作用。
10、撲粉法:是將藥物研成細末,撲在人體上或患處,以達到解毒消炎、止痛止癢、收斂、止汗等作用的外治療法。
11、發泡法:是把能刺激皮膚的藥物(如斑蝥等)搗爛或研末,敷貼在皮膚上,使之發泡,以達到消炎定痛、祛除病邪的目的。本法施術者必須是有相當經驗的人,因不少的發泡藥都是帶劇毒的。藥點大小要嚴格控制好,很多人處理不當導致日後留下泡疤,嚴重影響皮膚的健美。受術者也切莫用手摸那藥點,一但觸摸過再接觸其他皮膚也會導致過敏,尤其是觸摸眼睛。目前本法已很少人使用,因本法的功效遠不及用艾粒灸穴位。
12、吸入法:將藥物研成粉末,由病患者自己吸入鼻腔內,或將中藥切成碎末,捲成捲菸樣點燃吸入藥煙。能收到消炎、通竅、止呃逆的作用。
13、摩檫法:用中藥製成的水劑、粉劑、藥膏或鮮藥,在人體一定的經絡部位進行摩檫,達到活血止痛、通經活絡等治療目的。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