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心理暗示有治療效果嗎_心理暗示能起藥效嗎

2023年08月18日

- txt下載

近些日子,老王常呃逆不止,有時吃飯感到吞咽不暢,他懷疑自己患了食道癌,為此緊張不已,焦慮不安,呃逆現象更加頻繁。到醫院做了胃鏡檢查,是賁門痙攣,而不是什麼胃癌或食道癌。可老王吃了醫生開的解痙藥卻絲毫不見效果,只好找專家看病,老專家詳細詢問病史,認真檢查,對他的病解釋得頭頭是道,並許諾給他用點特效藥,一吃就好。果然,老王服藥後立即好轉。其實,老專家開的藥與原來醫生開的完全一樣。按說,在相同的客觀條件下,某種藥物對某種疾病的治療作用也是相同的,為什麼同樣的藥,專家或權威使用時療效優於一般醫生,易產生藥到病除之效呢?原來,需要用藥物治療的軀體疾病,其藥物療效的優劣,亦與患者的心理狀態密切相關。
1、俗話說,良言勝過良藥。醫生恰當的言語行為,有一種良性的暗示作用,對病人具有獨特的治療力量,可與藥物相得益彰,促使病人儘快康復,這便是藥物的心理效應。
究其原因就是病人對專家從心底產生了信賴感,加上專家良好的工作態度,對疾病解釋得一清二楚,無形之中產生了暗示作用,從而發揮了神奇的效果。若一位病人對其不信任的藥物,即使它確實是對症良藥,但使用之後也可能療效甚微。而對其所信任的藥物,使用之後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療效。這就是為什麼有的醫生給病人開的儘管只是安慰劑,療效也頗佳的原因。
2、心理上的失衡,可導致大腦皮層功能調節失常而出現一系列功能紊亂的現象,使藥物難以發揮療效。
尤其是胃腸道功能受情緒影響較大,過度的緊張、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都可干擾胃腸道的生理功能。研究表明,情緒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胃腸道的蠕動、排空和吸收功能,抑鬱者的胃排空時間延遲,而焦慮、過度興奮時胃腸道蠕動加快,排空時間縮短。一般來說,藥物吸收的部位是在小腸,服藥之後,胃排空時間的長短使藥物或快或慢到達小腸,就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和血漿濃度,因此療效不佳。
明白這個道理,對醫患雙方均有好處。醫生在為病人治病時,應詳細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儘量滿足病人的心理需求,提高病人對醫生的信任度。作為病人,則應保持樂觀的情緒、豁達的心態、充分的信心,才能讓藥物發揮更好的療效。
德國最近有一研究發現,如果患者真的相信藥物會發生作用,那麼即便在使用假藥的情況下,也可以導致其大腦釋放止痛物質,達到跟使用真藥一樣的效果。這一研究從生理學角度進一步印證了醫學上的安慰劑效應,即心理暗示對於病人潛在的積極影響。
然而,這個眾所周知的現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研究者們能否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解釋呢?據心理諮詢師張進來介紹,從心理學角度講,暗示是指以言語或非言語的,簡單的或複雜的方式,含蓄地、間接地、也可能是直接地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當暗示發生時,雖然我們只能看到生理或化學反應,但首先是人的心理反應或精神性反應,然後基於這個反應才引起生理的反應。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或自身的願望、觀念、情緒、判斷、態度影響的心理特點。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心理現象。它是人或環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個體發出信息,個體無意中接受這種信息,從而做出相應反應的一種心理現象。
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其心理機制是外界影響不知不覺中深入到個體的內心,在潛意識層面形成一種心理傾向,可轉化為心理能量支配個人的行為或心理。
至於心理暗示功能究竟有多強大,這個力量到底有多大,目前還沒有具體的科學數據,不能斷論心理暗示能夠戰勝身體疾病,身體疾病還是要從生理角度靠吃藥打針治療。而且,暗示既然是潛意識的,就不易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所以誇大的說法就很易流行。我認為暗示有一定的力量,針對某些疾病會有良好的效果,但是並不能包治百病。心理諮詢師張進來說。
具體到每個人,心理暗示功能的強弱也並不相同。曾有調查統計顯示,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抑鬱、內向的人比自信、成熟、開朗的人更易受暗示;一些性格開朗的人,本能會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於是身體也就更健康。
暗示功能的潛力不可估量,但具體效能要和個人特點相結合,不可一概而論。很多絕症有時候可以通過心理調節來治癒,但並非適用於所有的病人,還受其他因素的制約,比如求生的信念是否足夠強,足夠堅定等。
",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