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手術治療子宮肌瘤450例分析

2023年09月26日

- txt下載

【關鍵詞】子宮肌瘤;手術 治療
  子宮肌瘤(Myoma of uterines)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生率為20%~30%。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並趨於年輕化,育齡期婦女占總發病率的1/3[1],是育齡期婦女子宮切除的重要原因之一。臨床表現常為月經改變、下腹包塊、痛經、不孕、排尿困難、尿頻、尿急、便秘。 目前 尚無有效的藥物可以根除肌瘤,目前仍以手術為治療子宮肌瘤的常規 方法 與主要手段[2]。根據肌瘤的類型選擇合理的術式是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及預後的關鍵。現對我院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450例子宮肌瘤患者手術治療情況進行回顧性 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病例年齡23~65 歲,平均(43.43±6.49) 歲,以40~49 歲年齡組最多,計283 例,占62.89 %。宮體大小如孕5~20 周子宮,平均如孕(8.14±2.47)周。肌瘤個數平均3.13個,最多18個,80%在5個以下,單發性肌瘤占40.20 %。本組單純肌壁間肌瘤占26.7 % ,漿膜下肌瘤占10.5 % ,粘膜下肌瘤占38.7 % ,多發性肌瘤占58.14 % ,宮頸肌瘤占1.86 %。表1 450例子宮肌瘤的臨床症狀(略)注:同一病例可能存在2~3種症狀,故表一中總例數大於450例
表2 450例子宮肌瘤手術方式(略)
  1.2 臨床表現:450例子宮肌瘤例有臨床症狀者372占80.67%,主要臨床症狀見表1,無臨床症狀者87例,占19.33%,其中婦檢發現78例,剖宮產術中發現19例。
  1.3 方法:450例手術病人按具體病情,個體化選擇手術方式,具體手術方式見表2,各年齡段的手術方式選擇情況統計見表3。術後定期門診複查,術後半年內隨訪1~2 次,隨訪1~4年。數據經由病歷資料統計獲得, 內容 包括臨床檢查、實驗室資料、手術情況等。
  2 結 果
  2.1 手術效果及術後病理:本組病例中,主要的臨床症狀為月經增多(62.22%),貧血(53.56%),痛經(51.33%)和腰骶部疼痛(41.33%),術後原有症狀絕大部分消失,手術效果滿意。450例子宮肌瘤術後均經病理活檢確診,具體病理統計見表4。表3 不同年齡段採用的手術方式(略)表4 450例子宮肌瘤術後病理結果(略)
  2.2 術後併發症:本組僅全子宮切除術後發生近期陰道殘端少量出血11例(11/450,2.44%),經局部處理後止血;發生2例(2/450,0.44%)膀胱陰道瘺,皆因粘連嚴重引起,手術修補,痊癒出院;1例(1/450,0.22 %)行陰式子宮全切術後發生附件斷端出血,開腹止血。同時行雙側附件切除的67例中術後出現潮熱、出汗、胸悶、失眠等症狀者28例(28/67,41.79%),經補充雌激素後好轉;術後排便痛9例,自行好轉。部分患者術後出現精神緊張和焦慮,給予心理輔導和健康 教育 ,症狀好轉。本組無輸尿管損傷,無陰道斷端感染,無術後殘端癌。
  2.3 隨訪:450 例患者術後隨診平均1~4年,對隨診者均行婦科檢查及B超檢查,無陰道殘端癌,無陰道斷端感染。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後復發4例,復發率為(4/25)16%。25例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中,10例已生育,15例未生育,隨訪發現該15例未生育患者,8例已經成功生育,2例正在懷孕,5例未生育。術後出現潮熱、出汗、胸悶、失眠等症狀者28例,經補充雌激素後好轉,症狀消失,長期隨訪療效滿意。部分子宮全切患者有性功能下降,或伴有焦慮情緒,以中青年患者為主,予以心理輔導及配偶教育,逐步好轉。
  3 討 論
  3.1 450例手術體會:全子宮切除術是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最常用的術式,其中本組以筋膜外全子宮切除術為主,占55.55 %。本組16.67%患者採用筋膜內子宮切除術,與筋膜外子宮切除相比,該術式的優點是:①不需要充分分離膀胱,避免了膀胱損傷。②不切斷子宮骶、主韌帶及宮旁和陰道組織, 維護了盆底支持結構,縮短了手術時間。③保持了陰道完整供血系統,對性機能 影響 小。手術成敗的關鍵是正確分離宮頸筋膜[3,4]。部分患者手術中,在宮頸筋膜內用電刀切除宮頸,並將盆腹膜、宮頸筋膜及陰道壁一起縫合,既省時又有止血作用。
轉貼於論文聯盟 http://www.lwlm.com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