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謹防科學課披著「學科學」的外衣反科學

2023年09月16日

- txt下載

2017年9月起,科學課將在小學一年級開設,每周安排不少於1課時。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同時還公布,工程和技術將首次以獨立學科領域的方式進入科學課程。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指出,科學教育應大力倡導啟發式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從小養成獨立思考、追求新知、敢於創新、敢於實踐的習慣。這就是說,基礎教育階段,科學課程的首要目標應該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調的是對科學的理解和科學方法的掌握。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習科學的首要方法應是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學」。一是進行實驗探究,二是搞小發明、小製作,三是發揮社區、校外青少年活動基地等作用,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去參加科學實踐活動。學生通過動手來體驗科學、探索科學,進而熱愛上科學。
其次就是通過廣泛地閱讀科普讀物,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課上要恰如其分地拓展課程內容,課下要引導學生大量地閱讀科普書刊。
第三就是帶領學生觀看有關的科普視頻,藉助形象的畫面和生動的解說揭開科學的奧秘。還可以讓學生嘗試寫科普小論文,展示探究成果,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縝密性和邏輯推理能力。科學課當然也需要掌握科學知識,但知識不是死記硬背所得,應是在科學實驗、發明創造、廣泛閱讀、科普視頻觀看、小論文撰寫中自然印在心中的。對科學知識的學習強調的是無意識記憶,知識是學習科學的「副產品」。
然而,現在科學教學現狀恰恰相反,不重視動手操作,不重視跟生活實際相聯繫,不重視資料的拓展,教師照本宣科,刻板地演繹教材,把學知識當作首要目標,通過「問答式」梳理出知識點,讓學生機械記憶。不僅科學知識要背,就連實驗也要背,背實驗材料、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靠背提高不了學生的科學素養,更培養不出科學家。這樣學科學,除了應付考試之外,別無用處。如此施教哪裡是學科學,分明在反科學。
蘇霍姆林夫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痛批這種現象:把教材一塊塊地背下來,為的是以後又把自己的知識一塊一塊地「倒出來」給老師看,得到一個分數。這種隨意記憶的「肥大症」,簡直就是要把人變成傻瓜。那麼,這一現狀怎麼導致的呢?
一是歧視科學學科。在一些學校,科學課被視為「副科」,被邊緣化,對開設科學課意義認識不清,對科學課研究得不夠,學習科學的目標定位也不准。
二是缺乏專業師資。很多地方科學課老師是教不了語文、數學的老師,沒有科學教育的背景,科學老師的整體專業化程度不高,「兼職」現象還尤為突出。國培專家、江蘇省特級教師曾寶俊曾做過統計,在山西一次培訓中,小學科學課最多報名37人,而專職科學教師只有五六人。在陝西一次培訓中,47人報名,只有12人是專職科學教師。這不是某個區域的問題,全國科學學科師資狀況大抵如此。
三是評價方式誤導。中國教育的現狀就是不考試就不被重視,為了提高教師對科學學科的重視,很多地方都用一張試捲來考查學生的學習狀況,而試卷大多是對知識識記的考查。如此評價,就直接導致了科學課上的「死記硬背」。
四是經費投入不足。沒有實驗室,儀器設施設備不足,實驗課無法開設;沒有科學實踐基地,課外活動無法開展;圖書室里科普讀物、視頻資料匱乏,閱讀課、視聽課無法進行。
總之,對科學課的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師資培養、評價標準等多方面進行系統改革,小學科學教育春天才會到來。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